?

“終結”不是“滅亡”

2017-05-05 10:57沈樵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現代藝術黑格爾

沈樵

摘 要:20世紀的現代主義藝術、后現代主義藝術的發展、興起,藝術的概念已不再與古典時期等同,藝術似乎走向了“終結”。但藝術的“終結”不代表藝術發展的停滯和落幕,它只是美的藝術的終結,宗教、哲學將傳統藝術取而代之。本文主要針對黑格爾的藝術終結論,在他的哲學框架中對其內涵加以闡釋,修正人們對該觀念的誤讀。

關鍵詞:黑格爾;藝術終結論;現代藝術

“我們誠然可以希望藝術還將會蒸蒸日上,并使自身完善起來,但是藝術形式已不再是精神的更高需要?!盵1]

——黑格爾《美學》第一卷

藝術終結論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理解為藝術的過去論,為了嚴謹性可稱之為“黑格爾關于藝術終結的論點”或者“黑格爾關于藝術過去性的論點”。由于語義上的表述問題,很多人以為黑格爾的觀點是藝術死了。然而事實上黑格爾的藝術終結論并不代表藝術從此消失,也并不代表著黑格爾對藝術的悲觀主義。

1 藝術終結論——市民社會與藝術發展的矛盾

了解藝術終結論的內涵需要介入到當時的社會語境中去。黑格爾認為:“我們現在依其一般狀況來說,是對藝術不利的?!盵1]

首先近代市民社會中人們的認識方式與行為方式對藝術的發展不利。他說:“我們今日生活的反思的教養,使我們無論在意志方面還是在判斷方面,都需要確立一般的觀點,并依照一般的觀點規范特殊的東西,以致一般的形式、法則、義務、權利和準則成了決定根據,是首要起支配作用的東西。但是在藝術興趣和藝術創作上我們一般更多的是要求一種生動性,在其中普遍的東西不能是作為法則和規則現成存在,而就應是作為與心境和情感同的東西起作用正如在想象中也應當是把普遍的東西和理性的東西作為同具體感性現象統一起來的包含在內一樣?!盵1]這種反思的教養作為一種外在的必然形式,與藝術的天性相悖,對藝術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禁錮。反思能力的進步意味著藝術能力的退化。

近代社會非理想性的特征也導致了理想藝術沒有良好的土壤,對于理想藝術的孕育,這不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黑格爾指出:“真正的理想不只在于人一般已超脫對這些外在方面單純嚴格的依賴性,而在于同時生活能有一種余裕,它有利于人借助自然手段從事一種既自由又歡快的游戲活動?!盵1]勞動在近代社會所具有的機械性不屬于“自由又歡快”的范疇,他更多不是直接出自人的需要,也不是出于美的創造與欣賞的必要。人與人分工的依賴性從而使人失去了獨立性,不利于形成古典藝術中那種有獨立個性的形象。在近代社會,窮人沒有所謂的“余?!比撛炖硐胨囆g,富人雖然有余裕,但是不是他們自我勞動的產物,他們的生活對于理想的藝術也是不利的。

政治、道德、國家組織形式也不利于藝術的發展。社會的各個階層缺乏主體性和獨立自主性——君主受法律限制,底層的百姓在各個方面都是相互依存和受限的。同樣藝術家的地位和性質的變化也使近代市民社會產生不了古典社會那樣的理想的藝術。黑格爾把近代藝術家與古典時代藝術家做了比較,用他的話來說,古典時代的藝術家和古典時代的倫理生活、宗教及世界觀之間產生的是“直接的同一性”。他們自身所表現的正是自己的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與自身不相違背,是由藝術家內心油然而生,創作是有熱情的,充滿靈性的。而黑格爾所處的近代市民社會中的藝術家,某種程度上淪為一種通用的“工具”。黑格爾在《美學》中批判:“于是便立腳與特定一些受崇奉的形式和形象方式,并使自己自為地行進,不依于內容和過去神圣與永恒的東西由以顯示于意識眼前的直觀方式。沒有什么內容,沒有什么形式還直接和藝術家的內心、和他的自然本性及無意識的實體的本質是同一的;只要不違背形式的法則,一般是美的和能作一種藝術處理的,什么素材對他都可以是不相干的?!盵1]

2 藝術發展的三個階段

黑格爾的藝術發展觀認為,依據理念與形象之間的不同關系,藝術的發展有一個可以明確區分的過程,這就是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個階段,這個過程是藝術內部的精神因素(理念)和物質因素(形象)從對立到統一的過程。

在象征型階段人們還找不到合適的感性形象來表現內在的觀念,所以只能用模糊抽象的象征形象來表達這種內在的觀念?!叭祟愋撵`力求把他所朦朧意識到的理念表現出來”,但卻“找不到適合的感性對象”,藝術代表是具有曖昧神秘性質的建筑,這種藝術形式產生的印象是一種“物質溢出精神”的“巨量物質壓倒心靈的那種崇高風格(Sublime)”。

在古典型階段這個時候精神內容和物質形式達到了完滿的契合。藝術的精神內容與表現形式相互統一,最典型的例子是希臘雕塑,其特點在于理念的人形化,清晰化,從而在藝術上產生出一種和悅靜穆的靜態美。

3 “終結”并非“滅亡”

從黑格爾的哲學體系來看,藝術的解體具有必然性。美作為理念的感性顯現,藝術表現理想。藝術美屬于絕對精神的第一階段,也是最低階段,自身具有局限性,藝術將會揚棄自身,轉化為更高的宗教和哲學階段。藝術、宗教、哲學三者不同,從形式來看,黑格爾認為藝術是用直觀形式表現理念,宗教是通過表象來表現理念,哲學則是用思維來表現理念。這些階段是達到主體和客體的統一所經過的過程。雖然藝術這種感性形式能夠表現理念,卻又不能真正表現理念。藝術的感性形象性,決定了藝術不是精神的最高體現,要向更高的形式和階段轉化。而只有哲學才能承擔這一職能,因為它是思維的。黑格爾只是對藝術的作用做了限定,他并沒有否認藝術不會繼續存在和發展,如果不加深究,從字面上很容易導致人們對藝術終結論的誤讀。所以,了解藝術終結論,必須把其建構在黑格爾的整個美學以及哲學的宏大體系之中。

那么怎樣看待現處于浪漫型階段終結后的藝術呢?藝術家曾經作為主體創造出一個藝術世界。而如今現代藝術世界中的藝術家們紛紛退下了神壇,藝術崇拜也隨之消逝。藝術家與觀者之間的界限也隨之模糊,藝術的“門檻”也被拉低了。

藝術終結論不是“藝術悲觀論”。它不是盧卡奇在《黑格爾的美學》序言中認為的藝術發展的“悲觀主義”。黑格爾的藝術終結論的重要性不在于他告訴我們未來藝術會往哪去,他的意義在于他提出藝術發展這個問題,告訴我們雖然藝術在近代失去了它的最高職能和地位,但這不意味著失去了所有的職能和地位,藝術仍然會以它自身的規律發展并且延續。

參考文獻:

[1] 黑格爾(德).美學(第一卷)[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131,14,328,378.

[2] 薛華.黑格爾與藝術難題[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

[3] 徐璟.黑格爾藝術終結論新探[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 2008.

[4] 陸揚.藝術終結論的三階段反思[J].藝術百家,2007(4):18-22.

猜你喜歡
現代藝術黑格爾
絕對者何以作為實存者?——從后期謝林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來看
論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三大層次
試析后期謝林對于黑格爾的批評
中學美術欣賞簡述
民俗藝術文字符號在現代廣告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淺談綜合材料在水彩畫中的應用
論黑格爾《法哲學原理》中的意志概念
簡述黑格爾的哲學史觀與方法論
論黑格爾的道德行為歸責理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