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性工學在坐具設計中的理論應用

2017-05-05 18:55徐國文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研究方法

徐國文

摘 要:坐具作為承載用戶對于“坐”的感受之物,研究其相應產生的心理現象和過程是重中之重。而感性工學原理正為座椅設計找到了理論參照和研究方法,基于這種認識,本文從感性工學的角度進行,對坐具形態語義和造型方法的應用進行分析研究,最后總結出感性工學在坐具設計中如何應用。

關鍵詞:感性工學;坐具設計;感性量化;研究方法

感性工學,主要通過探討人的感性來得到人們需求的產品,憑借人的喜好來設計產品。它包含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其中常用的是定量分析法,它是對現象的數量特征,數量關系和數量變化進行分析的方法,包含我們常見的訪談法,問卷法和實驗法等。

感性工學作為一種產品研發方法,它主要研究人與物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將人們對自己存在的或心里的產品或概念轉而翻譯為設計方案和各種參數數據。

感性工學的設計過程可以從基于感性層面的產品背景分析、用戶對產品的感性認識、產品形態元素的感性設計實驗、結果驗證等這幾個方面展開。感性工學設計過程有如下特點:

第一,注重感性實驗過程。它非常注重實驗過程,實驗是對最終結論進行驗證的科學依據,使之后的設計具有非常準確的理論和可靠的數據支撐,更加具有說服力。

第二,通過準確的數據支撐。它的設計過程也注重用戶于對產品的感性分析,而這些分析都來源于調查的詳細數據,最終的實驗結果也是通過數據呈現。

本文介紹如何運用感性工學對坐具產品的進行設計。坐具的種類眾多,按照它們的使用環境可分為各種各樣的椅子,不過本次研究以結構最普通的椅子為樣本,排除專門為某種環境或某種用途而設計的座椅。具體操作如下:

1 基于感性層面的坐具產品背景研究

1.1 從設計者的角度分析

首先,座椅作為承載用戶對于“坐”的感受之物,研究其相應產生的心理現象和過程是重中之重。根據馬斯洛心理學,在人們滿足了最低層次的物質需求后,大家就開始關注更高層次精神上的需求。而感性工學原理正為座椅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研究方法,設計者應以充分的實驗數據組建設計的構架,通過對人情感的量化并轉化為設計要素,將情感以數據呈現出來以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1.2 從使用者的角度分析

在滿足座椅基本功能的同時,豐富使用者的現代生活方式,正是人性化經濟時代人們的需求所向。

1.3 從坐具產品本身的角度分析

座椅本身在滿足“坐”之后,對于人們感性層面的需求越來越重視。從最開始的草席,到后面胡床、明清座椅、現代椅、沙發、蛋椅等的出現,座椅本身“坐”的表達越來越精確,與使用者之間感性情感的傳遞越來越緊密。

2 人對坐具產品的感知功能研究

2.1 人對坐的認知

座椅的主要功能是“坐”,所以要達到滿足用戶感性需求的目的,作為重要的設計依據。

第一,人如何感知坐。從心理學上來說,“坐”并不是一種物理上的刺激,它只是我們通過對相對持續和不斷變化的體驗而得到的認識。

第二,影響坐感知的因素。我們經常發現,有人對于同一件座椅坐的感覺不一樣,有舒適的,有趣味的。比如對于一個公園的座椅,有坐著不舒服,但是對于正在忍受疲勞的人來說,坐著很舒服。這說明人對于“坐”的感知與做事情的內容、個人身體、做事的目的和態度相關聯。

第三,座椅感知的內容。比如坐沙發感覺是軟、舒適,公交車站座椅是硬、結實、不美觀,再比如蛋椅是美觀、舒適。

2.2 人對坐具產品的感性需求實驗

本次對于坐具產品實驗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調查問卷設計,有兩部分:一是調查目的,不同人群在各種環境下對“坐”的體驗以及對于“坐”的情感需求。二是問卷設計,基于上面進行的調查目的來設計調查問卷。

第二,問卷分析,首先對得到的問卷結果進行篩選,去掉一些作廢的問卷,并將有效數據進行計算機分析以得出更加精確的目標人群及相關特征,為后期進行的調研訪談選擇合適的參與人選。

第三,調查總結,對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相關結論。在“坐”的呈現上,怎么才能使人對于“坐”的感知更近,從根本上應答人的情感需求。

3 坐具產品的感性工學實驗

三個實驗:一是座椅要素的提??;二是座椅設計感性要素的提??;三是感性要素與設計要素的相互關系。下面第一階段主要進行第一和第二個實驗,第二階段對座椅實驗結果進行驗證。第三個階段是提取座椅的感性要素與設計要素之間關系。

第一階段:收集大量座椅樣本及進行座椅感性詞匯收集篩選。實驗用坐具樣本的收集主要參考大量坐具專著與參考書,選定坐具后在網絡,書籍,期刊等媒體收集相關圖片。

第二階段:選擇出代表性座椅樣本及代表性座椅形容詞,對實驗結果驗證探討分析。此階段是為了從第一階段調研中的產品樣本中,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座椅樣本,然后讓受測者對這些樣本進行主觀描述,從而統計感性詞語。挑選代表性形容詞也以調查問卷方式進行,首先將所選的感性詞匯和代表性產品樣本加以結合。運用語意差異法制作評估問卷,讓沒有接受過設計方面訓練的測試者進行主觀評測,數據由計算機軟件進行分析,最后分析挑選出反映椅子感性意象的幾對詞匯。同樣以問卷調查的方式要求受測者對上面幾對形容詞進行打分,比如-2,-1,0,1,2.最終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得到座椅樣本在感性意象語意認知空間中的分布圖。

第三階段:感性要素與設計要素的相互關系。首先,運用問卷調查歸納出構成椅子的主要元素及形態分類,比如座椅的外形形態元素構成,座椅外形形態元素特征,座椅靠背形態元素構成,座椅靠背整體形態特征等等,通過調查發現各部件的造型形態元素與意象語意之間的相互關系。其次,制作分類形態元素表和意象語意調查問卷,依據被訪者的主觀感受對椅子不同部分給予不同程度的評價(以-2,-1,0,1,2分評價)。此次打分選擇具有設計教育背景的在校大學生,將問卷進行分析和整理,運用計算機軟件,統計出的各個樣本在各意象語匯下的平均數。

第四階段:結果驗證評價。首先,感性程度分析,這個階段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坐具的的視覺質感和造型視覺舒適感。其次,體驗效果分析,就是坐著感覺舒適。

4 坐具產品的感性設計方案

基于以上實驗得出的結論,結合設計要素分析,以“坐”為總的出發點,設計出座椅的設計方案。

5 結語

本文從感性工學的角度進行,對坐具形態語義和造型方法的應用進行理論分析,最后總結出感性工學在坐具設計中如何應用。為設計師利用感性工學研究產品時更為方便。當然還有許多不足,敬請指正。

參考文獻:

[1] 徐偉峰,付永民.利用感性工學原理設計產品造型[J].焦作工學院學報,2003(5):406-409.

[2] 梅宜冬.從感性觀點探討數碼產品造型意象特質[D].臺北:大葉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3] 徐江.面向消費者偏好意象的產品造型法則建構研究——以手機產品為例[D].南京:南京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4] 胡新明.產品設計中感性的認知與表達探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5] 王采蓮.產品形態設計中感性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6] 羅麗弦,洪玲.感性工學設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研究方法
淺析開放經濟環境下應用經濟學研究方法
關于“學案導學,分層互動”教學模式中學情的研究
談談翻譯史的研究方法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