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藝術

2017-05-05 01:55朱海林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環境問題藝術價值公共性

朱海林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科技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眾多便利,但也在多個方面給人類和自然帶來了傷害。西方的藝術家、哲學家、文學家開始針對科技發展帶來的弊端進行了整體的反思。人類正面臨著全球變暖、大氣污染、生態平衡破壞等問題,環境問題也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藝術家們也越發關注環境的惡化問題,從哲學、美學、心理學、社會學的角度創造出了很多新穎的藝術作品,折射出了藝術家們對于生存環境強烈的敏感度與感知力。當今的藝術價值的提高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將結合現實社會和對以“環境”主題的公共藝術實踐案例分析,論證公共藝術是推動環境更新與維護環境的重要媒介。

關鍵詞:藝術;公共性;環境問題;藝術價值

1 當代公共藝術的概況

藝術的發展主要受內因與外因的作用從而產生變化。藝術的自律性與他律性相互作用,造就了時代需要的藝術形態。近幾年來,“公共藝術”這一詞匯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社會文明的進步,時代的發展,藝術的價值也在逐步提高。公共藝術的發展直接影響到它所在區域的發展,乃至整個社會,整個國家。

公共藝術自身就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它是藝術概念與空間概念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文化價值體系?!肮菜囆g”是由西方發達國家興起的、強調大眾可以參與和交流的特定空間里的藝術品。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及文化傳承性。在“公共性”的前提下,藝術不僅提高了公眾的文化品位與滿足其精神需求,使其開闊了視野,還提高了大眾的審美觀念。在公眾的眼中,它始終是“為人民服務”的本質,而在藝術家的眼中,它始終是自由的、靈活的藝術范疇。藝術的“公共性”表明了藝術對于大眾的重要價值所在,公共藝術作品取材于社會,反映現實生活,同時也為大眾所用?,F代意義上的公共藝術是隨著城市化推進而迅速發展。對于城鎮規劃、城市公園建設、公共社區打造以及人們的交流互動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2 藝術介入公共空間的特征

藝術介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起著喚醒“沉睡”空間的作用。即空間中創造活力營造開放性的中介??臻g的公共性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關注,它們都一再經歷了現實時代的變革與語意轉換的洗禮。也就是說,空間的固定性是不存在的,藝術的介入也是必然的。不同時期的人們對公共空間都有不同的思考、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界說。

藝術與空間的結合必須符合大眾化、人性化的要求。藝術置入空間呈現出來的具有趣味性、互動性與文化性等特征??臻g中的趣味性是通過藝術的點綴,得以讓小空間發生變化。趣味性是讓人與空間的交流中產生共鳴、互動、刺激等感受。它不是簡單的、膚淺的另類性,而是創新的、高雅的藝術性。這樣才能符合空間更新的需求。在空間趣味性的引導下,互動性也進而產生了。人們可以在特定的空間里與藝術品進行互動,能讓更多的人群參與其中。當空間的藝術氛圍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時,說明藝術與空間的結合是成功的。隨著時代標簽的變化,藝術空間也成了發展與傳承文化的媒介。

3 公共藝術浸入空間環境

公共藝術的“公共性”是它原有的靈魂,根植于公共藝術生態體系中,呼應自然,對應現實。藝術作品起著點綴環境的作用,優秀的公共藝術作品是以無形的對話形式與人類、自然產生互動,起著反映現實、更新環境、維護環境的功能。藝術與公共性的關系是相互融合、相互包容、相輔相成的。能夠與整個大環境和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作品在環境的植入中使其發揮最大的價值。藝術與環境的結合也是環境藝術設計的一種表達形式,傳達了功能多樣性的作用。

3.1 涂鴉藝術的浸入

意大利街頭藝術家Blu,有著超現實主義的個人藝術世界。這位年輕藝術家熱衷于涂鴉、街頭藝術。像許多街頭藝術家一樣,Blu一直保持著與媒體和藝術市場的距離。Blu著名的公共藝術作品——《時日不多》,以慣用的涂鴉形式呈現于墻面。簡單的一面墻,以涂鴉的手法和藝術的融合,傳達了對環境維護與治理的重要性。以沙漏作為創達蘊意的媒介,環境與水的關系影響著人類居住的環境。這幅涂鴉的藝術作品,完美的釋放了“公共性”的作用。像一面鏡子一樣向人們展示現代文明的污垢、貪圖與欲望的一面。(如圖1)

3.2 雕塑藝術的浸入

在公共藝術作品中,雕塑作品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立于公共場所中的雕塑作品。它可能在高層的建筑、擁擠的城市中,起到緩解城市擁堵所造成的刻板、單調的現象,且對周邊的環境起著積極的作用。在公共藝術領域里,不得不提到的是荷蘭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的《曬日光浴的野兔》。他所設計的藝術作品充滿童趣。最新的作品《日光浴的野兔》,坐落在圣彼得堡的涅瓦河岸接近“圣彼得和保羅”城堡的野兔島上,它是當地最受歡迎的公共藝術作品之一。當地野兔傳說是這部作品的靈感來源。它體現著民族文化融于藝術的現象,代表著地方特色的重塑與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作品由細木條作為材料,涂成多彩的顏色是作品的一大特色。在這座島上,這件藝術作品是現代創新型的雕塑作品,把環境的新鮮血液流入人們的公共生活中,在公共的領域里起著更新環境、活躍環境的藝術效果。(如圖2)

3.3 建筑藝術的浸入

公共藝術已經不再是空間里單純的裝飾與美化,它已經是介入公眾群體精神層面的重要力量。藝術扮演著文化塑造者的同時,也在以某種積極高尚的品質舒緩人性中某種惡劣的行為。即藝術改善環境,環境以積極的態度影響他人。委內瑞拉建筑師Alejandro Haiek Coll所設計的提烏納的堡壘文化公園就是以藝術的自身人格來重塑環境及影響當地群眾。(如圖3)

提烏納的堡壘文化公園原本是一個停車場,通過對它進行永久性的改造,從舊停車場變為當地的文化活動點。并以藝術的設計手法重塑體現文化活動的公共空間。以一種建筑空間的形式來表現貧民區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利用環保材料,利用集裝箱立體與地形相結合,將廢棄的停車場變成生態公園,將文化氛圍融入群眾的生活中。微景觀與微城市的重塑,需要有一個環境形態和社會形態相一致的、相協調的空間。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藝術項目,它以藝術生態的方式來塑造空間,而生態不僅僅對于大自然層面,更多的是針對人類的生活娛樂。通過改變這些建筑空間的潛在的凝聚力來打破原有的社會冷漠,同時恢復人與自然生態的和諧。

4 結語

在人類空間形態和社會思維的發展中,公共藝術以一種特有的功能對空間進行結合與重組,進而再通過設計者進行施展與塑造,可以說它就是一門創新型藝術,一門新興學科。在歷史的發展和文化傳承的年代尋求環境更新的藝術載體,是保持空間活力的重要手段。同時,藝術有著強大的功能性,并能以多種形式影射全球環境的更新問題,甚至復雜的人性問題。在環境更新的層面中,公共藝術扮演著環境“修理工”的角色,它的能動作用在于引導、互動、交流及觸動人們深刻的反思。在未來的發展中,藝術的公共性會賦予新的內涵及新的價值,將打破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固化模式,讓其展現勃勃生機的景象。

參考文獻:

[1] 何小青.公共藝術之“公共性”流變源考[J].裝飾,2013:1-3.

[2] 王中.公共藝術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6-9.

[3] 施慧.公共藝術設計[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7:2.

[4] 黃才郎.公共藝術與社會的互動[M].臺灣:藝術家出版社,1994:6-12.

[5] 趙志紅.黃宗賢.藝術在公共空間中的話語轉換——公共藝術概念的變遷[J].美術觀察,2007:1-16.

[6] 后德仟.巴塞隆納新公共藝術運動[M].臺灣:藝術家出版社,1994:2-6.

猜你喜歡
環境問題藝術價值公共性
虛擬公共空間中的鄉土公共性重建
間隙、公共性與能主之人:楠園小記
中國社會組織公共性研究述評
淺析露天煤礦開采環境問題及防治對策
融合與創新:偽滿洲國建筑研究
淺談當代藝術在傳統文化中的價值研究
論網絡空間的公共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