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探析

2017-05-05 16:16曹余露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教育

曹余露

摘 要:高校作為輸送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大后方,擔負著文化創意產業興衰的責任。本文從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模式等三方面做簡單分析,探索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之路,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培養提供可行性策略,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良性循環發展,以促進“中國創造”的中國夢偉大實現。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高校藝術設計;教育

0 前言

在21世紀,最受矚目、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非文化創意產業莫屬。全球各地都將其作為國家綜合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我國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和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這兩大口號,正充分體現了我國對文化和創新的重視。其中,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和創新實力的有利體現。為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了藝術設計專業,為文化創意產業輸送大量人才,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功不可沒。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學校定位錯位、教學方式落后、師資力量欠缺等原因導致學生質量下降,無法為文化創意產業輸送滿意的設計人才,與市場嚴重脫離,高質量、頂尖的創意人才相當匱乏,這就大大減緩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進程。[1]在此種情況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人才如何培養,就成為一個重要而急切的課題。

以文化、科學、創新為依據,優化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以文化創意產業市場為導向,明確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以提高創新能力為目的豐富教學模式,培養符合市場需求,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復合型創意人才??偟膩碚f,就是處理好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設計教育兩者之間的關系,探索出對雙方互惠共贏的教學模式,為兩者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可持續發展動力。

1 文化創意產業下的高校藝術設計教育

文化創意產業和高校藝術教育兩者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是相互促進的關系,一個的發展離不開另一個的發展。產業需要人才,人才也需要市場。在“十三五”規劃中,中央已經明確提出,文化產業要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因此,高校應該不遺余力為文化創意產業培養高質創意人才。在文化創意產業不斷發展的今天,對于創業人才業是不斷變化的。在新的要求下,創業人才首先應該具備很強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理念,只有具備這些才能有創意的萌發和實現;其次,創意人才應該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設計離不開文化,一個帶有文化的設計是與眾不同的,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可以汲取的文化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的設計是別人無可爭鋒的;最后,創意的產生和創意的實現,特別是創意的產品化通常不是一個人可以解決的,需要團隊的合作,一個好的創意是凝結集體智慧的作品,所以,團隊合作精神對于設計人才顯得尤為重要。

鑒于以上提到的三點,高校應該積極地改革,堅持“產學研”的教學模式,調整教學中的不合理因素,為企業提供真正有用的人才。

1.1 以文化創意產業市場為導向設定培養目標

根據資料表明,2013年全球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5.26%,2015年增至7%,由此看來,文化產業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它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高校培養的人才最終是走向市場的,因此,高校培養設計人才應該以市場為導向,輸送滿足市場需求的人才。藝術設計的顯著特點是綜合性強,涉及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方方面面。其培養的人才不僅僅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而是在此基礎上具備設計、創新、時尚、文化、合作的全方面發展人才。[2]設計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產品化,面對的是消費者。因此,一個優秀的設計者是走在消費者前面的人,他的設計是激發消費者的需求的。高校培養設計人才目標的重點在于學生的設計能走向市場,占據文化市場的一席之地。因此,學??梢愿鶕袌龅男枨?,有針對性地培養不同層次和類型的設計人才,為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市場提供后備軍。

1.2 以文化、科學、創新為依據優化課程設置

藝術學學科在長期隸屬于文學學科門類的背景下,在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門類后并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的課程體系。在文化創意產業日益發展的今天,高校的藝術設計要取得長足進步和發展,就必須構建和完善自身的課程體系。目前,很多高校的課程依然是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兩大類,加上輔修一些選修課,據統計。全國1600多所高校的課程大同小異,千篇一律的課程體系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差不多的,也就不能滿足市場對人才多樣性的要求。為滿足千變萬化的市場需要,各高校應該明確其定位,抓住辦學特色,找到適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培養更多市場需要的人才。我國地大物博,有56個民族,有足夠的文化積淀。全國各藝術類高??梢园l揮地區優勢,結合市場需求,調整課程內容和專業設置,以此形成學科特色和專業特色。比如,新疆地區的高??梢詫⑺囆g設計與絲綢相結合,景德鎮可以往陶瓷方面的設計發展。在結合地方特色后,其課堂內容要有所調整,形成系統的、科學的、合理的課題體系,為教學提高有力保障。

因地制宜,依托政府的支持,創辦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課堂體系,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分類更細化技術更專業的人才。是我國各藝術類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創新和發展必經之路。

1.3 以實踐性教學豐富教學模式

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性強的特點決定了它的教學模式要以實踐性教學為主。讓學生的學習從校園走向社會,從理論走向實踐。知識來源于實踐,因此,高校應該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在長期的探索和實踐中,高校的實踐性教學方法可以參照以下方法:

第一,校企合作:搭建實踐基地,工學結合,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生產實習,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第二,工作室制度:一個工作室,就好比一個虛擬的設計公司,以承接項目為依托,由導師負責,安排教學內容,組織教學形式,學生在工作室學習。由此可見,工作室將課程、教室、實踐三者完美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3]如:廣州美術學院的“工作室課題制”教學,即根據專業方向的不同設置不同的工作室,將大型企業引進工作室,為學生提供項目,以項目課題的形式教學,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綜合能力都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第三,設計競賽:學??梢赃m當地組織學生參加行業內的競賽,或者是組織校內的比賽,讓學生參與其中,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他們設計的積極性,激發設計的興趣。景德鎮陶瓷學院的做法值得借鑒,該校利用景德鎮樂天創意集市的名氣,組織學生將設計制作的陶瓷作品在這里展示并銷售,了解市場,讓消費者評價自己的作品,從中知道自己的不足與缺點,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力。

實踐性教學應該貫穿高校藝術教育的始終。無論是采取哪種形式,都應該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目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具有創新能力且有動手能力的人才。

2 結語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為高校藝術專業的教育提高了有效的市場指示。但由于傳統教育的禁錮,目前很多高校依然無法向市場輸送大量的高質量的設計人才。在高校藝術教育可以通過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這三者的改革和探索中,尋找更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豐富有效的教學模式,為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加快我國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參考文獻:

[1] 鄔秀杰.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探析[J].藝術科技,2013(12).

[2] 盧娜.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高校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21).

猜你喜歡
文化創意產業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文化創意產業版權保護問題探析
基于文化創意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實證研究
“創意人居城市”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