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鈴木教學法對我國社會音樂教育的啟示

2017-05-05 16:18李洋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啟示

李洋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我國社會音樂教育形式與手段越來越多樣化,然而在發展過程中卻存在著些許問題,筆者通過研讀鈴木鎮一(以下簡稱“鈴木”)先生的著作《才能出發從0歲開始》《幼兒教育與成才》,看出鈴木教學法對推動我國當今社會音樂教學的發展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與幫助,本文通過對鈴木先生的教育思想觀點進行總結與分析,結合當今社會音樂教育的現狀,得出了“注重對音樂興趣的培養,優化孩子的音樂環境、將‘母語教學融入至音樂教育中、強化技術訓練是手段,培養健全的人才是最終目的、優秀的音樂教師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等有利于發展我國社會音樂教育的啟示。

關鍵詞:鈴木鎮一;社會音樂教育;啟示

在現如今,社會與學校都在提倡素質教育,音樂教育作為其中的一大領域,自然而然的受到了極大的關注與重視,讓孩子從小接受音樂教育成為了大多數家長的共識。社會音樂教育作為整個國民音樂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正在蓬勃興起。但現今很多培訓機構都是以盈利為目的,忽視孩子音樂才能與人格培養,著重發展技能訓練,許多家長與老師都將“考級”放在了首位,由于急功近利,導致孩子們對于音樂有了“新”的看法,有些學生剛開始特別喜歡音樂,卻因枯燥的學習方法,及“比賽、考級”所給予的壓力過大,從而放棄了音樂,喪失了對音樂的興趣。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為沒有考慮到音樂教育的規律和兒童的心理特點,鈴木主張通過兒童早年良好的音樂教育,培養個性優雅、才能卓越、全面發展的新一代青年,他的教育理念引發了世界范圍的音樂教育革命。我們可以通過參考借鑒鈴木的教育思想來反思我國社會音樂教育有哪些不足和需要亟待改進的地方。

1 注重對音樂興趣的培養,優化孩子的音樂環境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是老生常談,每個教師都明白、懂得,但是否能夠做到培養孩子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這就不得而知了,許多培訓機構的老師在孩子的啟蒙階段還能夠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但隨著樂曲的難度增加,孩子就會對樂曲產生厭煩的情緒,這就要求教師要調整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而不是不管不顧,置之不理,導致孩子對于學習音樂越來越厭倦,最后斷送了孩子的“音樂之路”。鈴木先生建議,孩子們應當“是孩子在游戲的快樂中開始,在游戲的快樂中引向正軌?!彼?,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音樂,體驗音樂,感受音樂,對音樂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每個音樂教師及培訓機構都應該去思考并努力實現的。

當然,在培養孩子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的同時也要注重優化其音樂環境。因為環境是讓孩子對音樂產生興趣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很多家長看來,孩子的音樂“天賦”是天生的,筆者在教授音樂課多年來聽到家長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師,我的孩子到底有沒有音樂天賦,他適不適合學習音樂?”針對這個問題其實早在20個世紀鈴木鎮一就給出了答案。鈴木認為“才能”并不是遺傳,我們只需為他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再加上后天的努力,那么每一個孩子通過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后都可以擁有真正的音樂才能。鈴木認為環境在教學中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在發展的過程中,只要父母為其提供良好的音樂環境,加以良師的費心指導,那么每個孩子都可以學好音樂,都有機會成為音樂家。所有的兒童在他們各自的環境影響之下,都具有發展技巧和能力的相當潛力。鈴木指出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孩子若經過良好環境的影響,定會獲得非常突出的能力。所以鈴木所提倡的音樂教育并不僅僅是針對天才兒童,而是面向所有兒童。

2 將“母語教學”融入至音樂教育中

“母語教學”是鈴木先生一直所提倡的教學理念,鈴木在他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研究中發現,孩子能力的培養必須從一出生就要開始進行,鈴木有一段時間是與他的侄子一起生活的,鈴木發現,他的侄子學習語言的能力是在生活中潛移默化掌握的,由此鈴木頓悟,音樂的學習其實與語言的學習是一樣的。嬰兒從剛出生不久在漸漸接觸外界世界的同時就已經開始慢慢發展自己的大腦了,母親在耳邊不斷地重復“媽媽”一詞,使孩子得到鼓勵,從而學會說“媽媽”。鈴木也正是將這樣的原理運用至自己的教學法當中,所以鈴木的教學法的核心就是“母語式教學”。孩子應該在一出生就讓他聆聽經典的音樂作品,培養的他的音樂感覺,這樣就使得孩子聽音樂像聽母親講話那般。這種寓音樂教育于乳兒語言獲得的過程之中的辦法,是符合能力形成的自然法則的。一個英國人若生長在中國,那么他的漢語必然不會比中國人差,同樣的,即使一對夫妻都毫無音樂素養和天賦卻讓他們的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就去培養他聽經典的名曲,這個孩子也會在音樂方面表現出非凡的才能。

3 強化技術訓練是手段,培養健全的人才是最終目的

現在一些社會機構只注重自己的學生考了“幾級”,比賽得了“幾等獎”,將重心全部放在了技術技巧上,而學生是否感受到了音樂的美,他們卻不去理會。在器樂學習過程中,技術的掌握是必須要有的,所以鈴木先生,對于學生技術的訓練方面是十分嚴格的,他要求技術精益求精,他想出許多方法,針對不同的學生以及學習的不同程度,教學方法和手段也在發生變化,讓孩子們消除了反復練習而產生的厭煩情緒。但同時鈴木也指出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培養許多演奏家,而是讓每個人都感受到音樂,通過音樂學習發展自己的才能,最終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人。鈴木說:“教音樂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出良好的公民。如果讓一個兒童從降生之日起就聽美好的音樂并自己學著演奏,就可以培養他的敏感、遵守紀律和忍耐性格,使他獲得一顆美好的心?!扁從緩娬{學習音樂,接受音樂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僅僅停留在技能性的學習方面,我們通過教育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是塑造一個良好的人格。 可現如今社會音樂教育機構與其中的音樂教師都忽略了這一點,筆者認為恰是這一點才是我們要去注重的。

4 優秀的音樂教師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鈴木先生對于教師專業水平是十分看重的,他強調孩子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教師承擔的角色是至關重要的,所以他主張要請學識淵博、感覺敏銳、道德典范的優秀人才做教師。鈴木鎮一透過音樂教學實踐其理想,強調才能不是天生的, 才能須經由后天培育, 以正確的教育方法, 優良的師資, 配合適當的學習年齡, 良好的學習環境, 才能培養出理想的音樂人才。所以社會音樂培訓機構作為孩子的第二學校,在教師招聘環節一定要嚴格把關。

5 結語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傳播與推廣,鈴木教學法已經不僅僅是用來進行小提琴教學,該教學法逐漸成為一種廣義的音樂教育思想體系。作為一種基礎性、普及性的音樂教學法,鈴木教學法的理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如今,隨著“多元文化”的提出,音樂教育教學形式已經多樣化,人們對于兒童音樂教育的的手段和方法也越來越多,但鈴木教學法仍然可以作為一種具有指導意義的音樂教育思想來幫助孩子進行音樂學習。對于我國當今正在蓬勃發展的社會音樂教育來說,鈴木教學法是值得我們借鑒與學習的。

參考文獻:

[1] 趙巖.音樂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法概論[M].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2008.

[2] 鈴木鎮一.才能出發從0歲開始[M].吳永寬,譯.北京: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86.

[3] 鈴木鎮一.幼兒教育與成才[M].朱華,譯.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89.

[4] 詹燕君.論鈴木的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D].上海音樂學院,2009.

猜你喜歡
啟示
發達國家現代物流發展的啟示
淺談莊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馬克思的管理思想對加強中國社會管理的啟示
商業銀行受余額寶的影響和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