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鄉戶籍大學生就業質量差異的成因及對策

2017-05-05 16:31李彤彤
藝術科技 2016年11期
關鍵詞:社會資本人力資本

李彤彤

摘 要:根據調查問卷數據,對城鎮和農村戶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質量進行了比較,并從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角度對統計結果進行探討,發現城鄉戶籍大學生就業質量差異的主要原因在于二者擁有的社會資本的不同,并由此給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城鎮戶籍大學生;農村戶籍大學生;就業質量差異;人力資本;社會資本

1 問題的提出

近十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階段過渡為大眾教育階段,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日益突出,成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在我國城鄉二元結構下,相對于城鎮戶籍大學生來說,農村戶籍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凸顯了社會階層的不平等,體現了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的缺失,導致“讀書無用論”思想在農村蔓延,制約著農民階層向上層社會流動。因此,探討農村戶籍大學生就業問題,對于促進社會底層向上流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根據調查問卷的相關數據,比較研究城鎮與農村戶籍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差異,并從人力資本理論和社會資本理論的視角,深入探討其原因,并就如何縮小城鄉戶籍大學生就業質量差異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2 城鄉戶籍大學生就業質量比較

本文采用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數據,此調查覆蓋了全國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北和西南多所高校的近千名畢業生,學科上包含理、工、文、藝、林等,專業上涉及市場營銷、統計學、工程管理、工商管理、會計學、英語、信息管理、土木工程、審計學、財政學、金融學、行政管理和法學等專業,覆蓋面較廣,樣本代表性較強。

調查數據整理后發現:第一,樣本中男、女大學生人數剔除無效樣本后分別占樣本總數的46.2%和53.8%,男、女大學生比例基本持平,在性別上具有代表性。第二,1911名大學生生源地為城鎮,樣本中有482名大學生生源地為農村,剔除無效樣本后,分別占調查總數的79.5%和20.5%,與實際情況較吻合。

2.1 城鄉戶籍大學生就業率、工資水平比較

調查發現城鄉戶籍大學生在就業率水平上差距不大,但農村戶籍大學生的就業率(42.4%)仍稍低于城鎮戶籍大學生(43.5%);而在工資水平上,農村戶籍大學生工資水平(2562.7元)卻低于城鎮戶籍大學生的平均工資水平(2863.4元)約300元。

2.2 城鄉戶籍大學生職業類型、工作單位類型比較

城鄉戶籍的不同對大學生就業的職業類型和工作單位有什么影響?在問卷中,對已就業大學生的職業類型和工作單位類型進行了調查,將其類型分布結果統計于表1和表2。

本文將不同的職業類型和工作單位歸納到主要和次要勞動力市場的范疇中中,以便于討論。主要勞動力市場的就業部門包括國有企業、股份公司、民營大企業、外資企業、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公共部門;次要勞動力市場的就業部門包括小規模民營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和鄉鎮企業。主要勞動力市場的職業包括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事業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和辦事人員三類;次要勞動力市場的職業包括生產運輸工人,服務性工作人員,商業工作人員,農林牧漁勞動者以及其他不便分類的職業共五類。[1]

表1為城鄉戶籍大學生職業類別分布。表中的九大職業類別中,機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及辦事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以及軍人①是主要勞動力市場的職業類型,工資水平高,福利待遇好,發展空間大;商業、服務業人員,產業工人等其他職業是次要勞動力市場的職業類型,工資水平低,工作沒有保障,晉升空間小。由表可見,在城鄉二元戶籍制度下,城鎮戶籍大學生和農村戶籍大學生從事機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及辦事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總比重分別為64.7%和61%,因此雖然大多數的大學畢業生就業的職業類型處于主要勞動力市場,但農村戶籍大學生低于城鎮戶籍大學生4%;相應的,就職于次要勞動力市場的農村戶籍大學生比重較城市戶籍大學生高約4%。

表2顯示了城鄉戶籍大學生工作單位類型的分布。表中八類工作單位類型中黨政機關,國有大中型企業,學校和科研機構及其他事業單位,外資企業是主要勞動力市場的就業部門,其他三類屬于次要勞動力市場。從表2中可知,因為戶籍不同而產生較大差距的工作單位類型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和事業單位以及個體、私營企業。城鎮戶籍大學生在國有大中型企業和事業單位(包括學校和科研機構與其他事業單位)工作的比重分別為38.9%和15.5%,高于農村戶籍大學生6.7%和2.3%。農村戶籍大學生就業于個體、私營企業的比重是31.1%,高于城鎮戶籍大學生10.8%??傮w上,到主要、次要勞動力市場中就業的城鎮戶籍大學生和農村戶籍大學生比重分別為66.2%和58%,33.8%和42%。由此可見,在工作單位類型的結構分布上,農村戶籍大學生遠不如城鎮戶籍大學生有優勢。

概括來說,對城鄉戶籍大學生就業率、工資水平、職業類型工作單位類型方面的考察可以發現,農村戶籍大學生就業率相對較低,工資水平不高,職業類型分布上略遜于城鎮戶籍大學生,而在就業單位的分布上,在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和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就業的比重比城鎮戶籍大學生低一成??梢?,農村戶籍大學生的就業質量低于城鎮戶籍大學生。

3 城鄉戶籍大學生就業質量差異的原因

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理論表明,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是影響個體就業的兩個重要因素,那么城鄉戶籍大學生就業質量差異的原因是人力資本還是社會資本?還是二者兼有?邏輯上看,通過對城鄉戶籍大學生之間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進行比較,如果哪一種資本存在顯著差異,那么該資本就是導致二者就業質量差異的原因。

3.1 人力資本、社會資本與就業的關系

第一,人力資本與就業的關系。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貝克爾和明瑟等人提出人力資本理論,該理論認為,在現代化市場社會中,個人通過教育、職業培訓等投資形成的人力資本(具有生產能力和配置能力)已成為決定個人職業地位的重要因素。[2]這個觀點得到了眾多研究的驗證。美國社會學家P·M·布勞和O·D·鄧肯(Blau&Ducan,1967)分析了先賦性因素(ascribed status,以父母的地位為操作尺度)和自致性因素(achieved status,指個體經后天努力獲得的角色地位,如教育、工作經歷等,即人力資本)對個人職業地位獲得的影響,指出自致性因素相對于先賦性因素而言在個體職業地位獲得中起更大的作用。[3]

我國的相關研究更多地體現了我國國情。一方面,認為人力資本在大學生就業中的作用受到限制。曾湘泉(2004)指出,就業難與高校和求職者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和能力有關,戶口與就業制度、就業服務也有不利的影響。[4]賴德勝(2005)以工作搜尋模型為分析框架,認為“知識失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勞動力市場的制度性分割引起的。另一方面,認為人力資本在大學生就業中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5]黃敬寶(2008)以人力資本為基礎、提出了就業能力假說,并通過典型調查的檢驗,從總體上證明了人力資本對于大學生就業的決定性影響。[6]對大學生求職影響因素的研究也表明,外貌條件、所學專業、工作經歷、工作能力以及是否擔任學生干部等人力資本因素對大學生求職有著十分重要的正向作用。[7,8]

第二,社會資本與就業的關系。針對“人力資本”概念,社會學家相應的提出了“社會資本”的概念,用于指稱那些能與個體相分離,卻仍能為個體所使用的處于個體社會關系網中的資源。就業作為一種關系到生存的人生大事,社會資本的作用不可忽視。社會資本理論認為,社會資本對個體求職有著重要影響,且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將會超過人力資本的作用而在個體求職者中起決定性作用。對于這一假設,許多學者進行了實證驗證。

3.2 城鄉戶籍大學生人力資本水平比較

根據人力資本理論,人力資本水平高的勞動者更容易在勞動力市場中找到工作,并得到更高的工資。

結合影響就業的因素和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采用問卷“人力資本信息”部分中的6個指標來作為量化城鄉戶籍大學生的人力資本,分別是政治面貌、成績水平、在校期間獲得證書、是否擔任過學生干部、獲得獎學金的次數和實習兼職經歷的次數。統計調查結果顯示:一是城鎮戶籍大學生中40.2%為中共黨員,56.7%為共青團員;農村戶籍大學生中45.9%為中共黨員,53.4%為共青團員。二是城鎮戶籍大學生成績很好的比重為13%,中等及偏上的占76.1%,中等偏下及很差的占10.9%;相應的農村戶籍大學生的三項比重分別為16.8%、70.4%、12.8%。三是城鄉戶籍大學生獲得英語四級證書的比重分別為60.8%和63.8%;獲得英語六級證書的比重分別為40.3%和41.7%;獲得計算機二級級以上證書的比重分別為45.4%和49.4%;獲得教師資格證的比重分別為6.7%和8.3%;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如注冊會計師、房地產評估師、精算師等)的比重為19.2%和17.4%。四是城鄉戶籍大學生曾擔任班干部的比重分別為57.8%和55.5%。五是城鄉戶籍大學生多次獲得獎學金的比重分別為36.2%和39.5%。六是城鄉戶籍大學生有過多次實習或兼職的比重分別為50.3%和53.8%。

以上六個方面的人力資本指標的統計分析說明,農村戶籍大學生的人力資本水平并不低于城鎮戶籍大學生,但是平均工資水平確不高于城鎮戶籍的大學生。這說明基于人力資本理論的視角并不能有效地解釋城鄉戶籍大學生就業狀況的差異。

3.3 城鄉戶籍大學生社會資本水平比較

高校畢業生社會資本是指高校畢業生通過其家庭成員的社會關系網攝取這些資源為其所用,達到功利或非功利的目的的關系資源。本文以大學生所擁有的社會關系的職業類型和單位類型來反映其社會資本的質量狀況。調查問卷向被調查者提供了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私營企業主、產業工人等九個職業類型和黨政機關、國有企業、個體經營等九種工作單位類型。

無論城鎮戶籍大學生還是農村戶籍大學生,其社會關系都主要集中于機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和辦事人員以及專業技術人員,其他職業類型所占比例都不足10%。具體來看,城鎮戶籍大學生的社會資本26.9%為機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33.6%為機關、企事業單位辦事人員,14.4%是專業技術人員;農村戶籍大學生分別有17.9%、29.9%和20.4%的社會關系為機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辦事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整體上,城鎮、農村大學生所擁有的居于主要勞動力市場的社會資本分別占75.3%和68.5%,居于次要勞動力市場的社會資本分別占24.7%和31.5%。這說明大學生主要社會資本職業的層次較高,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就業水平和層次;但從主、次要勞動力市場的職業類型所占比例來看,農村戶籍大學生的社會資本質量低于城鎮戶籍大學生。

工作單位類型方面。在黨政機關、國有大中型企業、學??蒲袡C構和其他事業單位等工作單位類型上,城鎮戶籍大學生所有的社會資本比重(70%)高于農村戶籍大學生(60.8%);而在個體、私營企業這一工作單位類型上農村戶籍大學生所有的社會資本比重(22.8%)高于城鎮戶籍大學生(18%)。這一特點與兩類大學生本身就業的工作單位類型一致,即:城鎮戶籍大學生更多地在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大中型企業就業,而農村戶籍大學生較多的在個體、私營企業工作。這體現了社會資本對就業單位類型的影響。

另外,通過比較,大學生擁有的社會資本的職業類型、單位類型與大學生就業的職業類型和單位類型基本一致,這表明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顯著。

通過以上對城鄉戶籍大學生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狀況的比較可以發現,農村生源大學生的人力資本水平并不弱于城鎮戶籍大學生,但社會資本水平與城鎮大學生有顯著差距。這表明,城鄉戶籍大學生就業質量差異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人力資本水平不同,而在于社會資本水平的不同。

4 結論與對策

本文對城鄉戶籍大學生就業率、工資水平、職業類型和工作單位類型進行了比較,發現城鄉戶籍大學生就業質量存在明顯的差異,并通過比較二者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水平,發現二者在人力資本水平上的差別不明顯,而在社會資本水平的各個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可見,導致城鄉戶籍大學生就業質量差異的主要因素不是人力資本,而是社會資本。

因此,有效提升農村戶籍大學生就業質量,縮小城鄉戶籍大學生就業質量差異,一方面,農村戶籍大學生除了勤奮學習,努力保持人力資本水平之外,還要注重提升社會資本,例如,通過學校的社會關系網絡,擴大需求信息來源和工作搜尋范圍,并爭取進入用人單位的下一考核環節,以提高被錄用的概率。同時,充分利用社團活動、實習、社會實踐等環節,注重社會關系的建立和維持,增進雙方的了解和信任,為將來求職、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政府要完善勞動力市場,加強勞動力市場監管和人事制度的監督,確保招聘程序透明、公平與公正,避免通過人情或違法的“黑箱操作”“錢權交易”等不正當手段構建的社會關系網絡發揮作用,以有效弱化社會資本對就業的消極作用,從而縮小城鄉戶籍大學生就業質量差異。

注釋:①本文將軍人這一特殊職業歸類到主要勞動力市場。

參考文獻:

[1] 馬莉萍,岳昌君.我國勞動力市場分割與高校畢業生就業流向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1(3).

[2] 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資[M].吳珠華,譯.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

[3] Blau.P.M,O.D.Duncan . 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M] . New York:John Wiley Press,1967:215-302.

[4] 曾湘泉.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5] 賴德勝,田永坡.對中國“知識失業”成因的一個解釋[J].經濟研究,2005(11).

[6] 黃敬寶.就業能力與大學生就業——人力資本理論的視角[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

[7] 陳成文.人力資本與大學畢業生就業關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4(6):55-59.

[8] 宛恬伊.大學生職業地位獲得實證研究[J].青年研究,2005(12):24-31.

猜你喜歡
社會資本人力資本
淺談國有企業人力資本投資與改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