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鈷胺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臨床分析

2017-05-11 21:57崔艷吳威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期
關鍵詞:甲鈷胺疼痛

崔艷+吳威

[摘要] 目的 探討甲鈷胺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間該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病變患者5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26例)和觀察組(26例)。觀察組患者采用甲鈷胺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維生素B12治療,比較兩組患者周圍神經病變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對照組NIS-LL、TSS評分顯著高于觀察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采用甲鈷胺治療,臨床效果可靠,且安全性較高。

[關鍵詞] 糖尿病神經病變;甲鈷胺;維生素B12;疼痛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1(a)-0087-02

Clinical Analysis of Mecobalamine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uropathy

CUI Yan, WU Wei

Department of Pharmacy, Harbin First Hospital,Harbin,Heilongjjiang Province, 150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cobalamine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uropathy. Methods 5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peripheral neuropathy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6 cases in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cobalamin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vitamin B12,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NIS-LL and TSS scor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obvious withou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cobalamine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uropathy is reliable, and the safety is high.

[Key words] Diabetic neuropathy; Mecobalamine; Vitamin B12; Pain

早在2011年,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超過1億,且發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糖尿病已經成為我國第二大慢性疾病[1]。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高發并發癥之一,患者發病后感覺神經、運動神經及自主神經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異常,給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目前,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方法較多,但是無療效滿意的療法。故該次研究選擇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間該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病變患者52例作為研究對象,對甲鈷胺的臨床療效進行了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發周圍神經病變患者5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26例)和觀察組(26例)。52例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均在該院治療至血糖穩定>2個月。觀察組,男14例,女12例,平均年齡(56.69±15.25)歲,平均病程(2.42±1.45)年,平均空腹血糖(5.14±1.26)mmmol/L。對照組,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齡(56.74±16.08)歲,平均病程(2.25±1.63)年,平均空腹血糖(5.33±1.41)mmmol/L。兩組患者中已排除TSS 評分<7者、合并高血壓者、合并酮癥酸中毒、合并肝腎功能不全者、入組前2個月內發生嚴重感染者等。兩組患者在空腹血糖水平、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療法:甲鈷胺注射液(彌可保,規格0.5 mg/mL),0.5 mg,每周3次肌肉注射治療,持續約4周;肌注4周后,改為甲鈷胺片[彌可保,規格0.5 mg/片],0.5 mg口服,3次/周,持續治療8周。對照組療法:維生素B12注射液(規格0.5 mg/mL)0.5 mg,3次/周肌注,持續治療8周。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定期進行血常規、尿常規、腎功能、心電圖等檢查,同時監測空腹血糖變化。

1.3 療效評價

以TSS(周圍神經病變總體癥狀)評分和NIS-LL(下肢神經損害評分)作為臨床療效評價標準,同時觀察不良反應情況[2]。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分析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NIS-LL、 TSS評分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NIS-LL、TS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NIS-LL、TSS評分顯著高于觀察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2型糖尿病患者周圍神經病變發病率約為45%~68%,其病因為神經纖維發生節段性脫髓鞘改變,屬于一種慢性的病理改變。糖尿病神經病變病程發展較慢,癥狀隱匿且現有治療方法無法逆轉癥狀加重狀態,故應及時給予治療,盡量在糖尿病神經病變早期控制病情,以改善患者生存質量[3]。近年來,甲鈷胺應用于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報道逐漸增多,故該次研究中對其臨床效果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患者應用甲鈷胺治療后,NIS-LL、TSS評分均顯著低于維生素B12注射液治療者,可知甲鈷胺改善周圍神經病變總體癥狀和下肢神經損害的效果優于維生素B12。

甲鈷胺為內源性的輔酶B12,對身體內脂肪、糖、蛋白質等物質代謝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同時其可以有效強化神經組織核酸代謝,對于周圍神經營養及修復效果較好。國外臨床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體內內源性輔酶B12水平下降較為明顯,且發生周圍神經病變后,內源性輔酶B12水平會進一步降低,認為補充甲鈷胺,可提升輔酶B12水平,有助于減少神經損害[4]。國內相關臨床研究發現,甲鈷胺治療4~8周,患者感覺減退、發冷、自發肢體疼痛、感覺麻木等臨床癥狀即可顯著改善,有效率可達72.00%~78.00%,治療效果較為理想[5]。該次研究中結果也顯示,甲鈷胺改善周圍神經病變癥狀及神經損害效果較好,與上述研究基本一致,且不良反應較少,用藥安全性可靠。

綜上所述,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采用甲鈷胺治療,臨床效果可靠,且安全性較高。

[參考文獻]

[1] 楊彩彩. 甲鈷胺聯合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D].延安:延安大學,2014:21.

[2] 李競,張琳,趙湜. α-硫辛酸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Meta分析[J]. 中國醫藥導報,2013,5(3):88-90.

[3] 陸菊明,谷偉軍,王衛慶,等.甲鈷胺注射液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多中心臨床研究[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3,8(2):51-54.

[4] 王華. 銀杏達莫注射液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J]. 中國醫藥導報,2012,6(1):30-31,36.

[5] 伍志勇,龍亞秋,聶玲輝,等.川芎嗪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系統評價[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 7(14):286-290.

(收稿日期:2016-09-30)

猜你喜歡
甲鈷胺疼痛
疼痛不簡單
“陳傷”為何疼痛復發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還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甲鈷胺在乳腺癌多西紫杉醇化療所致外周神經毒性中的防治效果分析
依帕司他聯合甲鈷胺治療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震動感覺閾值的影響
甲鈷胺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
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觀察
甲鈷胺與維生素B1聯合維生素B12治療視神經炎的療效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