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層析技術和化學發光法免疫分析法在梅毒檢測中的效果比較

2017-05-12 09:15孫凱馬開富江華
中國性科學 2016年10期
關鍵詞:梅毒

孫凱 馬開富 江華

[摘要]目的:考察全自動微粒子化學發光免疫實驗(CMIA)與免疫層析技術(GICA)在梅毒檢測中的應用效果差異。方法:采用TPPA法作為金標準檢測1500例住院患者血清標準,評價CMIA與GIcA在梅毒檢測中敏感性和特異性。結果:金標準中1500例血清標本梅毒檢出率為12.1%,CMIA陽性檢出率為12.5%,GICA為12.7%。CMIA法靈敏度為92.86%,特異性為98.,6%,陽性預測值為89.89%,陰性預測值為99.01%。GIcA法靈敏度為98.35%,特異性為99.77%,陽性預測值為98.35%,陰性預測值為99.77%。兩組間靈敏度和陰性預測值存在顯著差異(P<0.05)。結論:GIcA的靈敏性和陰性預測值優于GIcA法,可以提到TPPA成為梅毒檢測的血清學檢測首選方法。

[關鍵詞]梅毒;血清學檢驗;CMIA;GICA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梅毒是我國二類傳染病報告中排名第三的傳染性疾病,梅毒螺旋體是梅毒的病原體。性傳播是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占所有傳播途徑的95%,大量存在于皮膚黏膜損害表面,也見于唾液、乳汁、精液、尿液中。未經治療的病人在感染1年內最具傳染性,隨病期延長,傳染性越來越小,病期超過4年者,通過性接觸無傳染性。目前,對于梅毒的診斷主要依據病史、臨床癥狀和血清學診斷聯合判斷,該方法耗時長、操作復雜,給梅毒的診斷和治療帶來極大的不便。目前,梅毒的血清學檢測主要是由TPPA、ELISA和TRUST等檢測方法。TPPA是目前臨床公認的梅毒檢測金標準,然而該方法操作繁瑣且依賴肉眼判斷實驗結果,對檢測者的實驗技術和經驗有較高的要求。ELISA和TRUST法各有優劣但均無法替代TPPA。CMIA是一種新型的TP抗體檢測試驗,有報道稱其具有良好的準確性和特異性。GICA是在酶聯免疫吸附、單克隆抗體技術、乳膠凝集試驗和膠體金技術的基礎上發展出的新技術,具有靈敏、方便等優勢。因此,本研究擬探討CMIA和GICA的優劣,為改善梅毒的診斷提供數據支持。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皮膚與性病科送檢血清樣本1500例,其中男性1047例,女性453例,年齡16~89歲,平均(36.8±8.2)歲。排除:(1)已接受抗梅毒治療、免疫治療患者;(2)拒絕入組患者。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儀器與試劑

采用美國貝克曼公司設計生產的全自動微粒子化學發光儀DxI-800及其配套試劑、定標液和質控品(批號:224751)。TPPA和GICA試劑盒、酶標儀和指示板由美國羅氏公司提供(批號:20140510)。

1.3方法

空腹采血3mL,離心得到血清后分別采用TPPA、GICA、CMIA法進行檢測,操作嚴格依據試劑盒說明書進行。GICA法使用TPl5、TPl7、TP44.5和TP47的金顆粒分別加入陽性對照和陰性對照及樣品中,反應0.5h后清洗并在全自動微粒子化學發光儀中進行檢測,記錄各孔的發光強度。CMIA法從測試到結果判讀均由儀器全自動完成,以S/CO>1.0為梅毒檢驗陽性。TPPA以反應孔中細胞沉積在孔中央呈光滑紐扣狀為陰性,反應孔出現凝集呈不規則沉積為陽性。當滴度≥1:80時判讀為陽性,對于弱陽性標本需重復測定2次,復檢2次全為陰性時判讀為陰性,否則結果判讀為陽性。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分析,檢測結果采用配對四格表計算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兩種方法間比較采用X2檢驗。

2.結果

采用TPPA檢測法對1500例血液樣本進行梅毒檢測,檢出陽性樣本182例、陰性樣本1318例,陽性率12.1%。

2.1兩種方法檢測結果比較

在陽性樣本中CMIA法檢測結果優于GICA法(P<0.05),在陰性樣本中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種檢測方法實驗特性比較

CMIA的靈敏性和陰性預測值優于GICA法(P<0.05)。見表2。

3.討論

在梅毒螺旋體初次感染人體后會進入潛伏期,潛伏期的梅毒感染臨床癥狀不顯著,診斷存在困難,而在進入潛伏期2~4周后便會產生特異性的抗梅毒螺旋體抗體,因此針對這些抗體進行檢測有助于梅毒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同時,梅毒發病率的上升也對臨床輸血工作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目前,國內醫院或實驗室主要使用非特異性梅毒螺旋體檢測方法進行,檢測如性病研究實驗室實驗(VDRL)和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實驗(RPR)等。

CMIA檢測梅毒的原理是將重組的梅毒螺旋體抗原(Tpnl5、17和47)包裹并與檢驗稀釋液混合后加入樣本,若血樣中存在梅毒螺旋體抗體,則會結合在抗原包被粒子上,加入預觸發液和觸發液后,測的化學發光反應無的相對單位,進而檢測梅毒螺旋體感染情況。張東梅等比較了CMIA法與TPPA法測定梅毒感染的效果證實,兩種檢測方法具有極高的一致性,但認為在CMIA法S/CO值為1.0~4.0時需進一步復檢。

GICA法是一種結合了色譜層析和免疫反應兩種技術優勢的體外診斷技術。通過高純度的梅毒螺旋體抗原高選擇性結合樣品中的抗體,并通過色譜層析的方式分離,僅需一次上樣不需要任何儀器設備輔助就能高效準確的測定樣本中抗體含量。磁性微粒因為具有超順磁性因此分離簡單且具有較大的單位表面積,因此反應靈敏。張鵬比較了GICA和ELISA技術在梅毒檢測中的效果證實GICA與ELISA和TPPA檢測法結果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但該方法操作更為簡便。楊璐對GICA法進行評估后認為該檢測方法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且簡單易行,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本研究證實,在陽性樣本中GICA法檢測結果優于CMIA法,在陰性樣本中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進一步分析兩種檢測方法實驗特性,發現GICA法的靈敏性和陰性預測值優于CMIA法。提示,GICA法檢對梅毒的檢測更為靈敏,其原因可能是由于GICA法不僅采用了免疫吸附技術同時還使用了層析技術對于結果的判定更為準確。而對于GICA法、CMIA法與TPPA法之間的檢測差異,在本研究中尚未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驗證,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工作展開。值得注意的是,雖然GICA法具有更高的靈敏性和陰性預測值,但是該方法所用試劑盒的生產工藝較為復雜,多種因素均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因此應當選擇微孔膜均一性好、滲透速率高且干燥穩定的高質量試劑盒,以提高實驗的準確性。

綜上所述,GICA的靈敏性和陰性預測值優于CMIA法,可以取代TPPA成為梅毒檢測的血清學檢測首選方法。

猜你喜歡
梅毒
隱性梅毒更危險
梅毒:你應該知道的知識
妊娠合并梅毒該怎么辦
哪些方法可以檢測梅毒
帶你了解妊娠期梅毒感染與母嬰阻斷
是梅毒還是過敏
梅毒不同檢測方法結果應用簡析
孕期產檢最好篩查梅毒
切莫忽視梅毒的早期治療
解讀目前梅毒的治療方案及存在的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