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男性行為艾滋病毒感染者梅毒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

2017-05-12 12:20高慧肖芙蓉許小珍林鋒張秀春毛海
中國性科學 2016年10期
關鍵詞:梅毒性行為艾滋病

高慧 肖芙蓉 許小珍 林鋒 張秀春 毛海燕

[摘要]目的:了解男男性行為(MSM)艾滋病毒感染者之梅毒感染的影響因素,為醫師制定合適的行為介入和衛教宣導干預方案提供指導。方法:本研究于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間,以自填問卷的方式,對我院建檔復診的MSM艾滋病毒感染者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人口學基本資料、健康狀況及服藥情況、性行為模式三大部分。結果:263例MSM艾滋病毒感染者中,48.7%出現梅毒感染,單因素分析發現,職業、病程、CD4 T細胞數量、病毒載量、是否使用HAART藥物、主要性伴侶是否為HIV感染者、是否有非主要性伴侶、有無使用娛樂性藥物8個因素是艾滋病毒感染者之梅毒感染的相關變項。多因素分析發現,教師/軍人/公職人員(OR=O.20)是梅毒感染的保護因素,使用HAART藥物(OR=4.67)、主要性伴侶是/有的是有的不是HIV感染者(OR=3.41)、有非主要性伴侶(OR=2.19)以及使用娛樂性藥物(OR=2.14)是梅毒感染的危險因素。結論:MSM艾滋病感染者之后感染梅毒的情況較為普遍,在后續的追蹤管理中應結合危險因素加強對高危人員的行為介入和衛教宣導,減少其梅毒感染幾率。

[關鍵詞]男男性行為;艾滋??;梅毒;性行為

自1996年高效抗逆轉錄病毒(HAART)療法廣泛應用于艾滋病的治療開始,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大幅下降,感染者的存活時間大大延長,艾滋病也開始轉變為慢性病。男男性行為(MSM)人群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根據北京市衛計委一項統計報道顯示,2014年1至10月北京市新發2932例,其中MSM占到70.1%。另外一項研究通過對117例MSM感染艾滋病患者為期1年的追蹤調查發現,29.3%的患者出現新發梅毒感染。同時,我們在臨床研究中也發現,近年來,MSM人群中已確診為艾滋病又再次感染梅毒的患者有增加趨勢,這也就意味著MSM艾滋病感染者有繼續從事危險性行為的情況。為了對MSM艾滋病患者的性行為模式有更清楚的認識,幫助臨床醫生制定有效的衛教策略,防止患者再次感染梅毒以及將艾滋病傳染給自己伴侶,我們對MSM艾滋病毒感染者感染梅毒的影響因素分析進行了研究?,F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間于我院建檔復診的MSM艾滋病患者263例作為調查研究對象?;颊呒{入標準如下:(1)年齡I>20歲;(2)MSM致艾滋病感染;(3)有資料顯示感染艾滋病之前未感染梅毒;(4)艾滋病病程≥6個月;(5)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

1.2調查工具

本研究調查工具為結構式問卷,本結構式問卷由我科室專家共同自擬完成,該問卷共包括3大部分,即:人口學基本資料、健康狀況及服藥情況、性行為模式?;举Y料主要調查患者的年齡、婚姻狀態、教育程度、職業、病程;健康狀況及服藥情況主要檢測調查患者的目前健康狀況(CD4 T細胞數值和病毒量)、HAART藥物使用情況、梅毒感染情況;性行為模式主要調查患者過去6個月有無主要性伴侶,主要性伴侶人數、主要性伴侶HIV感染情況、有無非主要性伴侶、非主要性伴侶人數、非主要性伴侶HIV感染情況、安全套使用情況,有無使用娛樂性藥物(大麻、麻古、搖頭丸、K粉、助推劑等)。

1.3調查方法

根據納入標準,將于我院建檔復診的MMS感染艾滋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由本研究工作人員向患者介紹本研究的目的,在經患者同意后向其發放調查問卷,并匿名填寫問卷。最終有263名患者完成問卷調查,并將其填寫問卷納入本研究研究檔案。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件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件比較采用X2檢驗。將人口學基本資料、健康狀況與服藥情況、性行為模式中的各指標在梅毒感染組和無梅毒感染組進行t檢驗或x2檢驗,找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項,然后運用非條件多元Logistics回歸分析分析危險因素。本研究以P<0.05作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檢驗標準。

2.結果

2.1一般情況

263例調查對象年齡為20~64歲,平均年齡(32.3±9.7)歲,年齡組成:35歲及以下167例(63.4%),35歲以上96例(36.5%);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17例(44.5%),大專及以上146例(55.5%);婚姻狀況:未婚/離異/喪偶192例(73.0%),在婚/同居71例(27.0%);職業:學生51例(19.3%),教師/軍)k/公職人員76例(28.9%),餐飲/商業/32)k/服務人員/其他136例(51.8%);病程6~98個月,平均病程(18.6±5.4)個月,病程<24個月129例,病程≥24個月134例;感染梅毒情況:感染梅毒患者128例(48.7%),無感染梅毒患者135例(51.3%)。

2.2MSM艾滋病患者之梅毒感染單因素分析

2.2.1患者人口學特征與梅毒感染的關系 經x2檢驗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婚姻情況的對象,其感染梅毒的情況差異并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不同職業、不同病程的對象,其感染梅毒的情況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2健康狀況及服藥情況與梅毒感染的關系 經x2檢驗結果顯示,不同CD4 T細胞數量和不同病毒載量的對象,其感染梅毒的情況差異并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在有無使用HAART藥物的對象中,其感染梅毒的情況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在有無感染梅毒的對象中,其平均CDR數量和平均病毒載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3性行為模式與梅毒感染的關系 經x2檢驗結果顯示,過去6個月有無主要性伴侶、不同主要性伴侶數目、不同非主要性伴侶數目、非主要性伴侶是否為HIV感染者以及不同安全套使用情況的對象,其感染梅毒的情況差異并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在主要性伴侶是否為HIV感染者、有無非主要性伴侶、有無使用娛樂性藥物的對象中,其感染梅毒的情況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

以感染梅毒作為因變量,根據單因素分析結果和專業知識選擇自變量,以職業、病程、CD4 T細胞數量、病毒載量、是否使用HAART藥物、主要性伴侶是否為HIV感染者、是否有非主要性伴侶、有無使用娛樂性藥物8個因素作為自變量,擬合多因素Logistics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教師/軍人/公職人員是梅毒感染的保護因素,使用HAART藥物、主要性伴侶是/有的是有的不是HIV感染者、有非主要性伴侶以及使用娛樂性藥物是梅毒感染的危險因素。與學生對象群體相比,教師/軍A/公職人員的對象群體發生梅毒感染的比例較低(OR=0.20,95%CI:0.20~0.87);與未使用HAART藥物對象群體比較,使用HAART藥物對象群體的梅毒感染率較高(OR=4.67,95%CI:1.40~15.52);與無主要性伴侶對象群體比較,主要性伴侶是/有的是有的不是HIV感染者對象群體中發生梅毒感染的比例較高(OR=3.41,95%c,:1.68~6.93);與沒有非主要性伴侶對象群體比較,有非主要性伴侶群體發生梅毒感染的比例較高(OR=2.19,95%CI:1.28~3.73);與無使用娛樂性藥物對象群體比較,使用娛樂性藥物的對象群體其梅毒感染比例較高(OR=2.14,95%CI:1.09~3.60)。見表4。

3.討論

從1996年HAART廣泛應用于艾滋病毒感染者開始,艾滋病已經不再是絕癥,而是轉變為一種可以治療、控制的慢性疾病。但是在一些研究中發現,從HAART藥物廣泛應用開始,MSM艾滋病毒感染者從事危險性行為亦有增加趨勢,導致該群體中再次感染梅毒等性病的比例大大增加。在本調查研究中發現,263例MSM艾滋病毒感染者中,128例再次感染梅毒,感染率為48.7%,高于其他研究報道。梅毒感染不僅對患者本身身體狀況帶來嚴重影響,而且也會大大增加艾滋病毒的傳染危險性,梅毒染病灶部位所造成的潰瘍,會積聚大量CD4 T細胞,而CD4 T細胞也是艾滋病毒感染的標的細胞,因此梅毒感染會導致艾滋病毒傳播的風險上升,從而導致非艾滋病患者感染艾滋病毒的風險增加。因此,了解MSM艾滋病患者之梅毒感染的危險因素,制定合適的衛教方案,具有重要的意義。

本調查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婚姻情況的MSM艾滋病患者其再次感染梅毒情況差異不明顯(P>0.05),但是在不同職業、不同病程的MSM艾滋病患者中,其感染梅毒的情況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學生群體再次感染梅毒的發生率達到52.9%,餐飲/商業/工人/服務人員/其他群體中再次感染梅毒的發生率為55.9%,而在教師/軍人/公職人員群體中再次感染梅毒的發生率則僅為32.8%,另外,多因素分析發現,教師/軍人/公職人員是MSM艾滋病患者梅毒感染的保護因素,其感染發生情況僅為學生群體的0.49倍,而這也與Ruan和Reynolds等的研究結果一致,而這可能與教師/軍人/公職人員文化程度較高、艾滋病與性病防護知識豐富、自控力較高等有關。另外,研究結果還顯示,相比病程<24個月的群體,病程≥24個月的群體發生梅毒感染的比例更大(P<0.05)。這也說明了,病程越長,患者出現危險性行為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在多因素回歸分析中,病程并不是MSM艾滋病患者之梅毒感染的重要影響因素。

本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與沒有感染梅毒的患者比較,感染梅毒的患者其CD4 T細胞數量明顯升高,而HIV病毒載量則明顯降低,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在使用HAART藥物治療的群體中,大約有53.3%的患者感染梅毒,明顯高于未使用HAART藥物治療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HAART、CIM T細胞數量和HIV病毒載量有一定的關聯,經規律服用HAART藥物后,患者病情得到明顯控制,其體內病毒含量明顯降低,CD4 T細胞也就明顯上升。但是多因素回歸分析發現,CD4 T細胞數量和HIV病毒載量并不是MSM艾滋病患者之梅毒感染的相關因素,而服用HAART藥物則是MSM艾滋病患者感染梅毒的重要影響因素,其梅毒感染情況是未服用HAART藥物的4.63倍,說明服用HAART藥物對MSM艾滋病患者之梅毒感染的危險因素,對梅毒感染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這可能是因為患者病情穩定后,患者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心態上也逐漸呈現樂觀傾向,其性行為也開始變的十分活躍,從而增加患者感染梅毒的危險。

本調查研究結果顯示,主要性伴侶“是/有的是有的不是”HIV感染者是梅毒感染的危險因素,其梅毒感染情況是無主要性伴侶群體的3.41倍,而Richard等的研究結果也指出艾滋病狀態與固定性伴侶相同者,更容易從事無保護肛交行為,與本研究結果相呼應。同時,多因素回歸分析發現,有非主要性伴侶和使用娛樂性藥物是MSM艾滋病患者感染梅毒的危險因子,也間接說明了有非主要性伴侶群體和使用娛樂性藥物群體更容易出現危險性行為。本研究還發現,在不同非主要性伴侶個數的對象群體中,其梅毒感染的情況雖未達到統計學差異,但是非主要性伴侶≥6位的對象群體,其梅毒發生率明顯高于其他類別群體,因此針對此類群體也有必要加強其危險性行為的評估和相關宣教。另外,本研究還出現了一個比較有趣的問題,不知道主要性伴侶或非主要性伴侶艾滋病感染情況群體的再發梅毒感染的比例比知道對方感染艾滋病的群體比例要高,推測其原因,可能是因為不知道對方的艾滋病感染情況能夠促使患者在發生性行為時更加注重安全套的使用,這也可能是一種保護因素,但是在本文中未得到證實。

總之,MSM艾滋病感染者之后感染梅毒的情況較為普遍,在后續的追蹤管理中應結合危險因素加強對高危人員的行為介入和衛教宣導,減少其梅毒感染幾率。

猜你喜歡
梅毒性行為艾滋病
艾滋病合并結核病的診斷和治療
“性”有更廣泛的內涵!心理學家分析3種形式
隱性梅毒更危險
妊娠合并梅毒該怎么辦
2030年有望消滅艾滋病
動物進化中的性謎題
是梅毒還是過敏
孕期產檢最好篩查梅毒
6000萬人感染艾滋病
關于艾滋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