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歧視與社會干預分析

2017-05-13 21:48史曉靜
青春歲月 2017年6期
關鍵詞:干預社會責任

【摘要】老年人是社會前進的開拓者,曾為社會發展做出過自己的貢獻。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公平、不平等對待老年人的思想和行為卻到處都是。我們把老年人視為社會負擔的同時,卻忘記了我們應對他們承擔的社會責任。分析老年歧視的現狀、表現及影響因素,能幫助我們找到有效的社會干預措施,從而保持和提高老年人的尊嚴和地位,促進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會、造福于社會。

【關鍵詞】老年歧視;社會責任;干預

一、高危的老年人群

人類社會有著不同的對待無能力的老年人群體的習俗。有些社會會拋棄那些衰弱的老年人。比如克勞人、克里克人、以及霍皮人會給老年人搭建一些距離部落比較遠的房子,讓老年人住在那里直到死去。愛斯基摩人把衰老的人留在雪堤上或者讓他們隨著皮船漂走。居住在玻利維亞叢林中的斯里奧諾人,在全部落找到有食物的新地方而舉家遷徙的時候,干脆就把衰老的人留在原地不管了。即使在今天,烏干達的艾克人還保留著把老年人和殘疾人拋棄不管、讓他們餓死的習俗。通常,這些群體拋棄老年人的主要原因都是食物匱乏。

雖然這些習俗在我們看來非常野蠻可怕,但我們就能說我們沒有拋棄過老年人嗎?我們在老年人仍然具備生產能力的時候就強迫他們退休。而在大多數時候,當一個人不得不退休后,他的地位、權利以及自我評價就會消失。而且,僅就老年人的生理方面而言,我們這個社會從未有過一個能夠容納和服務大量老年人的機構。社區設施如公園、地鐵、圖書館等,都是為了服務兒童以及年輕人而設置的。大多數住宅都是為有一個或兩個孩子,并且有穩定過高收入的年輕夫婦設計并標價的。如果一個老年人不能夠自理(而且他們的家人沒有能力或者不愿意去照顧他們),我們就讓他們住在遠離社會的養老院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們對于老年人群體的拋棄行為甚至比那些因為生存而不得不拋棄老年人的部落更為野蠻。

我們的社會是一個青年導向的社會,這一點對老年人來說是可悲的。我們宣揚的是身體上的優勢和吸引力,并以此來嘲笑老年人。老年人被認為是跟不上形勢的,他們的知識很少得到足夠的重視。人們經常以為,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人的智力水平在不斷下降,但實際上研究表明,除了生理疾病的影響外,人的智力水平到生命的較晚階段都基本不變。

二、老年歧視的表現及影響因素

1、老年歧視的表現

中國的老年歧視主要表現為不重視老年人的意見,低估他們的能力,在實際生活或工作中處處排擠甚至虐待老年人。這樣不僅會使他們感情上受到傷害,精神上遭受創傷,并且還會嚴重影響他們的晚年生活。

首先是在家庭生活方面,老年人被視為累贅和包袱,因此很多年輕人不對他們一視同仁。除了在吃、穿、用、住等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不能同其他家庭成員享有同等的待遇外,在感情上,老年人的需求也被漠視。

其次是在社會方面,歧視老年人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如在勞動就業方面,有的單位對老年人輕視或者不重視,認為老年人身體衰弱,沒有足夠的精力來從事工作,因而在工作中排擠老年人。在消費方面,商業保險幾乎不向60歲以上的老年人銷售;旅游時,費用要比別人交的多;銀行方面拒絕辦理高齡老人的信用卡;還有坐飛機老人要簽“生死狀”等等。還有就是在一些服務業部門,不僅不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反而設置了高門檻。如養老公寓收費過高,退休金拖欠,養老服務設施落后等等。

尊老敬老本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老年歧視的現象既違反社會道德,也不是現代文明的產物,因而應當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

2、影響因素

老年歧視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并且從觀念到行為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但是這種普遍性不代表老年歧視的合理性,恰恰說明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老年人地位的急劇下降和老年歧視的出現是工業社會的后果。主要原因有:

第一,社會的急劇變遷?,F代社會技術更新越來越快,知識淘汰越來越快,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老年人喪失了原有經驗的優勢,由于身心的老化難以適應急劇的社會變遷,很容易被拋到時代后面。

第二,反向社會化的出現。傳統社會知識傳播主要依靠代代相傳,老年人由于經驗豐富,掌握了更多知識,受到下一代的尊重。而現在情況完全不同,知識更新加快,傳播途徑再不單純依靠老傳少的方式。年輕一代依靠現代化的學習工具,能夠更快更容易的掌握高科技新知識,成為知識的主宰,反向社會化形成,老年人昔日的地位徹底被顛覆。

第三,片面的社會觀念。當今社會流行的是以權力、能力、財富、健康等工具性價值標準來衡量一個人,而老年人過了人生的頂峰期,與這些標志性的尺度越來越遠,成了沒能力、無權力、少財富、不健康的特殊群體,往往被視為家庭的負擔,社會的負累,消極等待死亡的邊緣群體。

三、社會責任及有效干預

1、社會責任與義務

老年人得到照顧應該是一種生存的基本權利,是社會應承擔的責任,這不是一種來自他人的無償施舍,而是老年人應得的報酬。但是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常把老年人看成是弱者和依存者,而忘記了老年人曾做出的貢獻。所以說,尊重曾做出過無私奉獻的老一輩也是我們的一種社會責任。

中國的老年人是最容易滿足的,雖然他們很寬容,但是也很敏感,他們也需要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從行動還有思想上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并且還要在全社會營造尊敬老人的風氣,同時還應充分承認老年人的歷史作用。消除老年歧視不僅是每個家庭和社會成員應盡的義務,也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2、有效的社會干預

老年歧視直接導致老年人角色的中斷、地位的下降、權力的喪失和活動空間的縮小,使老年人淪為社會邊緣群體和弱勢群體。消除老年歧視要依靠全社會和老年人自己的共同努力。

第一、從改變社會觀念,倡導新的社會風氣入手。改變當下流行的評判人的標準,用更全面更綜合化的標準來衡量人,不是單純以健康、財富、能力和權力來衡量,尊重老年人的特殊性和特殊價值。

第二、要給予老年人公平發展的機會,更多滿足老年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消除群眾對老年人負面的刻板印象,采用“優勢視角”看待老人。加強社會政策和立法,通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強制措施確保老年人不受歧視。

第三、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在全社會樹立尊老愛老、關心老人、服務老人的風氣,給老年人創造身心愉悅的社會環境,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從老年人自身角度講,老年人自己要培養積極健康的心態,適時調整角色行為,積極適應各方面的變化;同時要積極主動發揮余熱,發揮老年人經驗豐富、個性成熟的優勢,讓社會看到老年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獨特的價值,改變社會中的偏見和歧視。

總的來說,老年歧視會直接或間接地造成資源分配和機會獲得在老年人群體里無法得到公正的體現,并且損害社會公正,剝奪老年人應有的權利,破壞老年人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環境。走出老年歧視不僅是一個鼓動人心的呼喚,也是對老年人人格的一種肯定。同時,必須從各個方面入手,促使非老年人群體在構建一個公平的社會過程中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

【參考文獻】

[1] 姜向群. 年齡歧視與老年人虐待問題研究[M].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

[2] 吳 帆. 代際沖突與融合:老年歧視群體差異性分析與政策思考[J]. 廣東社會科學, 2013(5).

[3] 林巧明, 石向實. 當代大學生對老年人刻板印象的調查——與年輕人刻板印象比較[J]. 東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S2).

[4] 蔣兆平, 周宗奎. 老年歧視的特點、機制與干預[J]. 地理科學進展, 2012(20).

[5] 華 樂. 網絡新聞中老年人形象塑造研究[J]. 青年記者, 2013(35).

[6] 李曉梅. 老年人社區參與與老年社會工作[J]. 科教導刊, 2015(4).

【作者簡介】

史曉靜(1990—),女,河南鄭州人,中南民族大學2015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族社會學。

猜你喜歡
干預社會責任
猶太法則與教學公平的矛盾體現及其控制
體育舞蹈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干預效應的實驗研究
淺談大眾傳媒社會責任的缺失
積極想象在音樂治療中的運用研究
論社會責任和企業發展的關系
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研究
《新聞晨報》:如何不跟著某些“網紅”玩“反轉”
經濟法是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