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2017-05-16 14:51王晨
試題與研究·高考理綜生物 2017年1期
關鍵詞:利尿神經遞質激素

王晨

一、高頻考點及考查要求

二、知識結構圖

三、易錯點歸納

(一)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例1】(2016·全國Ⅰ卷·4)下列與神經細胞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ATP能在神經元線粒體的內膜上產生

B.神經遞質在突觸間隙中的移動消耗ATP

C.突觸后膜上受體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經細胞興奮后恢復為靜息狀態消耗ATP

【錯因分析】誤認為在神經調節過程中,以神經沖動即電信號的形式傳導不需要能量。

【解析】神經元可進行有氧呼吸,其中第三階段在線粒體內膜上完成,并產生大量ATP,A項正確;神經遞質經擴散通過突觸間隙,不消耗ATP,B項錯誤;蛋白質的合成均需消耗ATP,C項正確;神經細胞興奮后恢復為靜息狀態是由于K+大量外流,K+外流消耗ATP,D項正確。

【答案】B

(二)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例2】(2016·全國Ⅱ卷·30)乙酰膽堿可作為興奮性神經遞質,其合成與釋放見下圖。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中A-C表示乙酰膽堿,在其合成時,能循環利用的物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膽堿外,生物體內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填“能”或“不能”)作為神經遞質。

(2)當興奮傳到神經末梢時,圖中突觸小泡內的A-C通過 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跨膜運輸方式釋放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到達突觸后膜。

(3)若由于某種原因使D酶失活,則突觸后神經元會表現為持續_____________________ 。

【錯因分析】本題的易錯點在于忽略了教材旁欄中的“相關信息”,沒有記住“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屬于神經遞質。

【解析】(1)分析圖示可知,在乙酰膽堿合成時,能循環利用的物質是C。生物體內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為神經遞質。(2)神經遞質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觸間隙,再通過擴散到達突觸后膜。(3)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產生效應后,就被酶破壞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若由于某種原因使D酶失活,則乙酰膽堿會持續發揮作用,突觸后神經元會表現為持續興奮。

【答案】(1)C 能 (2)胞吐 突觸間隙 (3)興奮

(三)血糖平衡的調節

【例3】(2016·全國Ⅲ卷·30)回答下列問題:

(1)正常人在饑餓且無外源能源物質攝入的情況下,與其在進食后的情況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與胰島素含量的比值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饑餓條件下,一段時間內人體血漿中葡萄糖和酮體濃度變化的趨勢如上圖所示。酮體是脂肪酸分解代謝的中間產物,其酸性較強。人在某些情況下不能進食時,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據圖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滿足能量需求外,還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錯因分析】不能對本題的圖像進行識別,不能進行圖文轉化,導致解題語言表述不當。本題第(1)小題考查血糖調節過程中,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兩種主要激素的分泌情況,只要掌握了血糖調節的過程就能夠作答。第(2)小題則主要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從題目中獲取有用信息(如酮體的來源和特點)的能力,只要認真審題,也是不難作答的。

【解析】(1)正常人在饑餓時,由于血糖濃度低,會導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島素分泌減少,在進食后則正好相反,所以正常人在饑餓且無外源能源物質攝入的情況下,與其進食后的情況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與胰島素含量的比值會升高。(2)據圖分析可知,隨著饑餓時間的延長,血糖濃度降低,在無外源能源物質攝入的情況下,為保證機體代謝中所需能量的供應,脂肪代謝會增強,導致血漿中酮體的濃度顯著升高,且酮體的酸性較強,所以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滿足能量需求外,還可以降低血漿中酮體的濃度,避免因酮體濃度升高而引起內環境pH下降。

【答案】(1)高 在饑餓時,由于血糖濃度較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島素分泌減少;在進食后正好相反 (2)避免因酮體濃度升高而引起的內環境pH下降

(四)水鹽平衡調節

【例4】(2016·全國Ⅲ卷·3)下列有關動物水鹽平衡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細胞外液滲透壓的改變可影響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腎小管通過主動運輸吸收水的過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調節

C.攝鹽過多后飲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相對恒定

D.飲水增加導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相對恒定

【錯因分析】不能正確分析水鹽平衡的具體調節過程,從而導致本題選擇錯誤。

【解析】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時,可使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以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尿量,最終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恢復正常,A項正確;腎小管通過自由擴散(或滲透作用)重吸收水分,B項錯誤;攝鹽過多后會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通過相關神經調節,會在大腦皮層產生渴感,主動飲水,使細胞外液滲透壓恢復正常,C項正確;飲水增加會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下降,使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減少,進而減少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增加,最終使細胞外液滲透壓恢復正常,D項正確。

【答案】B

【知識歸納】血漿滲透壓、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關系:

血漿滲透壓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關;抗利尿激素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減少,二者呈負相關。三者關系如下圖所示:

(五)免疫調節

【例5】(2016·全國Ⅰ卷·31)病毒甲通過呼吸道感染動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細胞破裂、T淋巴細胞功能喪失,導致其患腫瘤病,患病動物更易被其他病原體感染。給新生的乙個體接種甲疫苗可預防該腫瘤病?;卮鹣铝袉栴}: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體感染的原因是 。

(2)新生的乙個體接種甲疫苗后,甲疫苗作為 可誘導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成 和記憶細胞,記憶細胞在機體被病毒甲感染時能夠 ,從而起到預防該腫瘤病的作用。

(3)免疫細胞行使免疫功能時,會涉及胞吞和胞吐這兩種物質跨膜運輸方式,這兩種方式的共同點有 (答出兩點即可)。

【錯因分析】不能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引起乙的B淋巴細胞破裂、T淋巴細胞功能喪失,導致其患腫瘤病”,不會將這一信息與所學特異性免疫的知識有效地聯系起來,不能與細胞的物質輸入與輸出建立聯系,不能實現對知識的整合和遷移,導致答題錯誤。

【解析】(1)特異性免疫包括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在體液免疫中,B淋巴細胞主要靠產生抗體“作戰”,在細胞免疫中,T淋巴細胞主要靠直接接觸靶細胞“作戰”。據此并結合題干“病毒甲通過呼吸道感染動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細胞破裂、T淋巴細胞功能喪失”可知,動物乙感染病毒甲后,免疫功能下降,更易被其他病原體感染。(2)接種的甲疫苗可作為抗原,誘導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記憶細胞在機體被病毒甲感染時能夠迅速增殖分化,產生大量的漿細胞,進而大量分泌抗體,從而起到預防該腫瘤病的作用。(3)胞吞和胞吐這兩種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共同點有:能運輸生物大分子等;運輸過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漿細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體 (3)能運輸生物大分子等;運輸過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答出兩點即可)

【知識歸納】與免疫有關的細胞總結

四、重難點歸納

(一)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1.知識講解

(1)圖解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過程:

(2)傳導特點:雙向傳導。

若神經纖維的中間某部位受到刺激產生興奮,則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可雙向傳導(如下圖中a→b和a→c)。

(3)局部電流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

①局部電流方向:

a.膜外:未興奮部位→興奮部位;

b.膜內:興奮部位→未興奮部位。

②興奮傳導方向:興奮部位→未興奮部位。

③興奮傳導方向與膜內的局部電流方向相同,與膜外的局部電流方向相反。

2.易混提醒

(1)靜息電位時K+的外流和動作電位時Na+的內流,都是順著物質的濃度梯度進行的,均不需要消耗能量,屬于協助擴散。

(2)在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時,神經纖維膜內外兩側存在電位差,膜兩側的零電位出現在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相互轉化的過程中。

3.典例分析

【例1】離體神經纖維某一部位受到適當刺激時,受刺激部位細胞膜兩側會出現暫時性的電位變化,產生神經沖動。圖1為該部位神經細胞的細胞膜結構示意圖,圖2表示該部位受刺激前后膜兩側電位差的變化。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a點時,K+從細胞膜②側向①側移動

B.靜息電位的形成可能與膜上的Ⅱ有關

C.b→c過程中,大量Na+從細胞膜①側向②側移動

D.b點時,細胞膜①側電位比②側高

【解析】根據糖蛋白可判斷出,②為細胞內側,①為細胞外側。a點時為靜息狀態,此時細胞膜主要對K+有通透性,K+通道開放,不斷從內側向外側移動,A、B兩項正確;b→c膜內外電位逆轉的主要原因是Na+通道開放,Na+大量內流,C項正確;b點時,電位差為0,膜兩側電位相等,D項錯誤。

【答案】D

(二)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知識講解

(1)突觸類型,如下圖所示:

[·] [·] [(軸突—胞體型)][A] [·] [·] [(軸突—樹突型)][B]

(2)突觸結構,如下圖所示:

突觸前膜是突觸前神經元的軸突膜;突觸后膜是突觸后神經元的胞體膜或樹突膜;突觸間隙實際上就是兩個神經元之間的細胞間隙,內含組織液,屬于內環境;突觸小泡中有神經遞質。

(3)興奮通過突觸的傳遞:

(4)傳遞特點:單向傳遞。

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

2.典例分析

【例2】下圖為突觸結構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②處的液體為組織液,傳遞興奮時含有能被③特異性識別的物質

B.①中內容物使b興奮時,興奮處膜外為正電位

C.在b中發生電信號→化學信號的轉變

D.①中內容物釋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觸前膜的主動運輸

【解析】圖中a是突觸小體,b是下一神經元,①是突觸小泡,②是突觸間隙,③是突觸后膜上的遞質受體。突觸間隙內充滿組織液,傳遞興奮時含有能被③受體特異性識別的神經遞質,A項正確;①中內容物使b興奮時,興奮處膜外由正電位變為負電位,B項錯誤;興奮傳到突觸后膜時,突觸后膜發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C項錯誤;神經遞質釋放至突觸間隙中的方式為胞吐,主要借助于突觸前膜的流動性,D項錯誤。

【答案】A

(三)血糖平衡的調節

1.知識講解

(1)血糖平衡的調節過程,如下圖所示:

①血糖平衡的調節方式為神經—體液調節,其中神經調節通過體液調節發揮作用。血糖調節中樞在下丘腦。

②胰島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濃度的激素,其降低血糖濃度的途徑是抑制血糖的來源和促進血糖的去向。

③能使血糖濃度升高的激素并不僅有胰高血糖素,還有腎上腺素,但它們只能促進血糖的來源。

(2)激素分泌的調節方式:

①神經調節:

在此種調節方式中,某些內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應器的一部分,如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除直接感受血糖變化的刺激外,也可直接接受有關神經的調控。

②分級調節:下丘腦能夠控制垂體,垂體能夠控制相關腺體,這種分級控制的方式稱為分級調節。

③反饋調節:反饋有正反饋和負反饋。

a.正反饋的實例: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過程、月經周期中黃體生成素的釋放等。

b.負反饋的實例:大多數激素的調節、體溫調節等。

2.典例分析

【例3】下圖是人體內血糖平衡調節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血糖平衡的調節是由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共同完成的

B.圖中甲表示胰島B細胞,乙表示胰島A細胞

C.結構①通過傳出神經釋放神經遞質,直接影響甲的分泌

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島通過主動運輸分泌相應激素

【解析】血糖平衡的調節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通過題圖分析可知,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都參與了血糖調節,A項正確;甲表示胰島B細胞,能產生胰島素,使血糖濃度降低,乙表示胰島A細胞,能產生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濃度升高,B項正確;甲可作為效應器,接受釋放的神經遞質,并作出相應的反應,C項正確;胰島B細胞通過胞吐的方式分泌胰島素,而不是通過主動運輸,D項錯誤。

【答案】D

【例4】下圖為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調節的示意圖。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缺碘時激素①和②的濃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B.若③含量低于正常值,則可以抑制下丘腦和垂體分泌①和②

C.甲狀腺激素幾乎對全身的細胞都起作用

D.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激素③分泌過多

【解析】缺碘時,甲狀腺激素合成不足,導致①(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和②(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增加,A項正確;若③(甲狀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值,則通過反饋作用,下丘腦和垂體分泌的①和②減少,B項錯誤;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其靶細胞幾乎是全身細胞,C項正確;甲亢患者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D項正確。

【答案】B

(四)體溫平衡的調節

1.知識講解

(1)體溫相對恒定的原因:機體產熱量和散熱量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機體的主要產熱器官是肝臟和骨骼肌,主要散熱器官是皮膚。

(2)調節過程:

①寒冷環境:

②炎熱環境:

2.易混提醒

(1)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體溫感覺中樞位于大腦皮層。

(2)“寒戰”指骨骼肌不自主戰栗,“起雞皮疙瘩”指立毛肌收縮,二者都是增加產熱的途徑。

(3)溫度感受器是感受溫度變化的“感覺神經末梢”,它不僅分布在皮膚中,還廣泛分布在黏膜及內臟器官中。

3.典例分析

【例5】下圖所示為人體體溫調節示意圖,根據圖示過程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當機體受到炎熱刺激時,機體主要依靠d、e和f散熱

B.當機體受到寒冷刺激時,機體可通過b→c→g完成調節

C.d途徑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產熱完成的

D.人體體溫調節的過程屬于神經—體液調節

【解析】在炎熱環境中,機體主要依靠皮膚和汗腺散熱,A項錯誤;在寒冷環境中,機體通過b→c→g這個反射弧來完成對體溫的調節,B項正確;d途徑主要是通過骨骼肌的產熱完成的,C項正確;體溫調節過程除存在神經調節外,還存在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的體液調節,D項正確。

【答案】A

(五)水鹽平衡的調節

1.知識講解

(1)水鹽平衡的調節過程,如下圖所示:

(2)水鹽平衡的過程分析:

①神經調節:

a.感受器: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

b.效應器: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

c.水鹽平衡調節的中樞位于下丘腦;渴覺中樞位于大腦皮層(感覺的中樞都在大腦皮層)。

②體液調節:

a.激素名稱:抗利尿激素。

b.分泌部位:下丘腦神經細胞。

c.釋放部位:垂體后葉。

2.典例分析

【例6】下列與抗利尿激素有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體后葉釋放的 B.抗利尿激素釋放增加會使尿量減少

C.神經系統可調節抗利尿激素的釋放

D.抗利尿激素可促進水分被重吸收進入腎小管腔

【解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腦神經細胞合成并分泌,由垂體后葉釋放,A項正確;抗利尿激素可促進腎小管、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使水分重吸收進入血液,從而使尿量減少,B項正確、D項錯誤;下丘腦調節水平衡,調節抗利尿激素的釋放,C項正確。

【答案】D

【知識歸納】對機體穩態中下丘腦功能的分析

(1)作為感受器:下丘腦中有滲透壓感受器,可以感受內環境中滲透壓的變化,從而調節水鹽平衡。

(2)傳導神經沖動:下丘腦可將滲透壓感受器產生的興奮傳至大腦皮層,使人產生渴感。

(3)作為效應器,具有分泌功能:

①水鹽平衡調節過程中,可分泌抗利尿激素,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

②體溫調節過程中,可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4)作為調節中樞:下丘腦中有體溫調節中樞、水鹽平衡調節中樞和血糖調節中樞等。

(六)免疫調節

1.知識講解

(1)體液免疫的過程:

(2)細胞免疫的過程:

(3)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比較:

(4)二次免疫及其特點:

①二次免疫的過程:在初次免疫過程中產生的記憶細胞,當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時,會迅速增殖、分化成漿細胞,從而更快更多地產生抗體。

②二次免疫的特點:從上圖可以看出,二次免疫與初次免疫相比,產生抗體又快又多,從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2.典例分析

【例7】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N9侵入人體后可發生下圖所示的免疫反應(A、B為相關物質)。下列各項分析正確的是( )

A.禽流感病毒H7N9侵入機體后,能刺激T細胞增殖、分化成效應T細胞,效應T細胞能產生抗體并與病毒結合

B.A物質為抗體,可最終將禽流感病毒H7N9清除

C.T細胞成熟于骨髓,可分化成記憶細胞和效應T細胞

D.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的密切接觸依賴于B物質,B物質的化學本質是糖蛋白

【解析】抗體只能由漿細胞產生,A項錯誤;A物質表示效應T細胞產生的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只能增強淋巴細胞的殺傷力,不能清除抗原,B項錯誤;T細胞在胸腺中成熟,C項錯誤;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的密切接觸依賴于細胞膜上的受體,該受體的化學本質是糖蛋白,D項正確。

【答案】D

【知識歸納】(1)抗原和抗體的易混分析:

①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質,但抗體都是蛋白質。

②來源:抗原并非都是外來物質(異物性),體內衰老、癌變的細胞也是抗原;抗體是機體受抗原刺激后產生的,但也可通過免疫治療輸入。

③分布:抗體除分布于血清、組織液等內環境中以外,也分布于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2)體液免疫過程的分析:

①涉及的細胞有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漿細胞和記憶細胞,其中吞噬細胞能識別抗原,但對抗原無特異性識別作用,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其他細胞可以特異性識別某種抗原。

②并非所有的抗原都要經過吞噬細胞的處理和呈遞,小部分抗原可直接刺激B細胞。

③一種漿細胞只能產生一種抗體,不同的漿細胞產生不同的抗體。

五、強化訓練

1.(2015·江蘇卷·18)下圖表示當有神經沖動傳到神經末梢時,神經遞質從突觸小泡內釋放并作用于突觸后膜的機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神經遞質存在于突觸小泡內可避免被細胞內其他酶系破壞

B.神經沖動引起神經遞質的釋放,實現了由電信號向化學信號的轉變

C.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引起突觸后膜上相應的離子通道開放

D.圖中離子通道開放后,Na+和Cl-同時內流

2.(2016·江蘇卷·15)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病,主要特點是胰島B細胞數量減少、血中胰島素低、血糖高等。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通過協同作用調節血糖平衡

B.胰腺導管堵塞會導致胰島素無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調節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島素受體是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3.某研究小組發現了胎盤生長因子抗體——PLGF抗體,該抗體能與腫瘤內的胎盤生長因子結合,阻斷胎盤生長因子與毛細血管結合的通路,削減了對腫瘤的養分供給,使癌細胞分裂速度減緩,并低于免疫系統殺死癌細胞的速度,使腫瘤明顯縮小。下列說法正確的 是( )

A.人體內只有癌變的細胞內存在原癌基因

B.PLGF抗體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其合成與分泌需多種細胞器的參與

C.癌細胞容易轉移,是由于細胞表面的糖蛋白增多,細胞之間的潤滑作用增強

D.該抗體與腫瘤內的胎盤生長因子結合屬于細胞免疫

4.(2016·四川卷·6)人輪狀病毒是一種雙鏈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腸上皮細胞,可使機體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導致脫水。以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利用吡羅紅染液染色,可以鑒別小腸上皮細胞是否被輪狀病毒感染

B.病毒RNA在小腸上皮細胞內復制的過程中,會有氫鍵的斷裂和形成

C.病毒侵入機體后,能被內環境中的效應T細胞和漿細胞特異性識別

D.患者嚴重脫水后,經下丘腦合成由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將會減少

5.下圖為人體神經系統的部分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神經沖動在反射弧上的單向傳遞取決于軸突的結構和功能特點

B.脊髓縮手反射中樞受損時,刺激圖中③處仍可產生正常的反射活動

C.如果①處受損,則人體不能產生相應感覺,但是能夠對圖中刺激作出反應

D.被針刺后縮手和害怕被針刺而縮手都是需要大腦皮層參與的非條件反射

6.埃博拉病毒是一種單鏈RNA病毒,具有極強的感染性。人體感染后會出現惡心、嘔吐、發熱等癥狀。下圖是埃博拉病毒入侵后人體啟動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途徑。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B、E的名稱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與A細胞相比,B細胞內顯著增多的具膜細胞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E與F結合體現了細胞膜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人體感染埃博拉病毒后,體溫維持在39 ℃,此時人體產熱量和散熱量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與產熱直接相關的激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兩種)。此外,人體還會出現心率加快的臨床癥狀,調節此過程的中樞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男子感染埃博拉病毒痊愈后,他還是有可能再次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患病,其原因是:①從埃博拉病毒的角度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從該男子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6·江蘇卷·26)為研究神經干的興奮傳導和神經—肌肉突觸的興奮傳遞,將蛙的腦和脊髓損毀,然后剝制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如下圖所示。實驗過程中需要經常在標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見下表),以保持標本活性。請回答下列問題:

(1)任氏液中維持酸堿平衡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其Na+/K+比與體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的Na+/K+比接近。

(2)任氏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若將其濃度提高到15%,標本活性會顯著降低,主要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反射弧五個組成部分中,該標本仍然發揮功能的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刺激坐骨神經,引起腓腸肌收縮,突觸前膜發生的變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神經—肌肉突觸易受化學因素影響,毒扁豆堿可使乙酰膽堿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桿菌毒素可阻斷乙酰膽堿釋放;箭毒可與乙酰膽堿受體強力結合,卻不能使陽離子通道開放。上述物質中可導致肌肉松弛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參考答案見第86頁)

猜你喜歡
利尿神經遞質激素
槐黃丸對慢傳輸型便秘大鼠結腸神經遞質及SCF/c-kit通路的影響
直面激素,正視它的好與壞
寧波第二激素廠
快樂不快樂神經遞質說了算
絕經治療,該怎么選擇激素藥物
備孕需要查激素六項嗎
蕨類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藥用研究(二)
貴州民族藥蕨類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藥用研究(三)
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綜合征1例報道
怡神助眠湯治療失眠癥的療效及對腦內神經遞質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