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心理學科學編寫地理學案

2017-05-19 17:47唐素珍
湖南教育·B版 2017年2期
關鍵詞:學案預設效應

唐素珍

在編寫學案和使用學案的實踐過程中,筆者注意到,如果能結合一些常見的教育心理學知識來編寫和運用學案,可以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合理安排教與學的時間,避免“超限效應”

心理學家實驗發現:初中學生聽講的注意力隨時間發生變化,講課開始時,學生注意力逐漸增強,中間有一段平穩狀態,隨后開始分散。例如一道需要講解24分鐘的題目,老師講解不超過4分鐘時,學生的注意力指數可以保持不低于45。也就是說,一節45分鐘的課,老師用于講授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0分鐘,否則來自教師個人單一的刺激(語言為主)過多、過強和時間過久,就會引起學生不耐煩和不同程度的反抗心理,即出現“超限效應”。在編寫學案時,要多設計學生有能力參與的活動,比如基礎知識的預習、合作探究、填圖與繪圖能力訓練、知識測練等模塊,適度縮短老師講解的時間。如果確實需要較長時間的老師講析,應盡量安排在學案靠前的位置,也就是學生“聽課”注意力狀態最好的時間段里。老師在使用學案導學時應注意語言的簡潔性,避免哪怕很精彩但很冗長的話語甚至習慣性反復和語言重復帶給學生不必要的刺激,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二、著眼于“最近發展區”設計探究活動

雖然初中段的孩子其思維的經驗性、情境性特點仍較明顯,但是思維抽象性得到了提高。學案中探究題的預設不能僅僅停留在地理事物的表象或單純的地理情境中,而應該引導學生探討問題的更深層次。例如當我們依據我國四大高原的景觀圖片總結出相關特點后,可以預設諸如: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云貴高原為什么會西高東低?云貴高原地表崎嶇和黃土高原地表破碎的形成原因是一樣的嗎?———這些問題的探究需要學生綜合考慮環境的整體性和環境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這為提高學生核心智力———對比歸納等聚合思維提供了練習學習的渠道。

三、依據“登門坎效應”逐級設定探究題的難度和深度

日常生活中常有這樣一種現象:在你請求別人時,如果一開始就提出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絕;而如果你先提出較小的要求,別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則更容易達到目標。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為“登門坎效應”。在預設探究題時,為了避免學生認知上的不協調,應該由易到難、由淺至深設定探究題的層次,從“陳述性知識”入手,讓學生在無壓力卷入課堂活動后慢慢增加同意加入“程序性知識”探究要求的傾向,并在屈從恢復協調自我內部壓力之下自然而然地接受后面更大更難問題的探究要求。因為探究問題預設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因而學生的學習是安全并有成效的,一旦學生從學習環境中獲得更多的成就及經驗,其處理問題的速度會加快,準確性會越來越高,認知沖突一次次有效的解決會促使“自我效能感”愈加清晰有力,這會促成學生拓改的態度更自覺更持久,從而實現一種良性循環。

(作者單位:長沙市第十一中學)

猜你喜歡
學案預設效應
畫與理
《背影》導學案教學
鄉愁導學案
一課三磨:淺談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
論德語網絡新聞標題中的預設觸發語
一道中考試題解答的預設與生成
應變效應及其應用
“比例尺(一)”導學案
偶像效應
淺析預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