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政府的“痛”換企業的“順”

2017-05-20 22:32孫甲
實踐·黨的教育版 2017年4期
關鍵詞:惠及紅利落地

孫甲

每年全國“兩會”,總理會見中外記者都是重頭戲,金句頻出。今年,李克強總理說到政府放權為企業松綁時,又出金句:“用政府的‘痛換來企業的‘順?!?/p>

這話生動,點到了政府與企業關系的穴上。改革開放30多年,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府放權始終是要點,目的是給企業松綁,激發財富創造者的活力。政府放權,很多時候得舍棄一些部門利益,有壯士斷腕之痛。沒有這個“痛”,就換不來企業輕裝上陣之“順”。黨的十八大后,政府痛下決心放權,為企業解除了數以百計的這審那批“緊箍咒”,理順了市場關系,經濟航船穩中有進,深得民心。

用政府的“痛”換企業的“順”,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企業的“順”上。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順”了,在市場上才有競爭力,才能創造出源源不斷的財富。服務型政府為企業之“順”,忍一時之“痛”,會換來更長遠的社會財富涌流,大賬算下來還是贏者。這種大處著眼,應該是有為政府的魄力。

實踐出真知,“用政府的‘痛換來企業的‘順”,就是實踐中迸發出來的大智慧,是干出來的真理。咀嚼金句,十八大以來的政府作為和企業發展歷歷在目,“痛”也感同身受,“順”也就在身邊,看得見、摸得著,讓人有一種實打實的落地感。

落地感真的很好。雙腳落在地上,踏實。好思路,好作風,好舉措,只有落了地,才能見實效。政府把改革的重心放到企業的“順”上,就是要求真務實,讓改革紅利盡可能多地變成實惠,惠及社會主體,惠及百姓。改革紅利也是一種動力,惠及社會,能激發出取之不竭的創造力。有了這種良性循環,我們的前進步伐就會更加扎實。

猜你喜歡
惠及紅利落地
推進充分就業 實現“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
金融扶貧站惠及3萬貧困戶
富硒紅利一觸即發
美聯儲加息終落地滬指沖高震蕩走低
清潔供暖 惠及于民
牌照紅利之后的直銷未來
化繁為簡,醫保支付價可“落地”
“五老”辦書屋惠及眾鄉親
返鄉創業 惠及鄉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