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芝詩歌中的拜占庭意象

2017-05-21 22:29梅漢男
文教資料 2017年7期
關鍵詞:神秘主義象征主義

梅漢男

摘 要: 拜占庭意象是葉芝象征主義系統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它反映了葉芝對于永恒之美和純化心靈的追求。本文主要從象征主義、神秘主義和政治角度解讀葉芝詩歌中的拜占庭意象。首先,葉芝用拜占庭意象作為靈魂純凈、永恒之美及不朽藝術的象征。其次,葉芝將神秘主義技巧應用到拜占庭意象中。他對拜占庭意象的異國化解讀,營造了一種神圣、疏離的氛圍。最后,葉芝將政治理想賦予拜占庭意象。

關鍵詞: 拜占庭意象 葉芝詩歌 象征主義 神秘主義

1928年葉芝(W.B.Yeats)發表了代表作《駛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兩年之后,他又創作了一首姊妹篇,《拜占庭》(Byzantium)。在這兩首詩中,葉芝運用最得力的兩支畫筆——象征主義和神秘主義,描繪出了肅穆、恢宏而不朽的古拜占庭形象。在那里,靈魂得到凈化,精神歌唱著人類生活的腐朽。

拜占庭享國一千余年,它是羅馬帝國的遺子,又處在希臘文明的核心地帶。因此,拜占庭繼承了“希臘的榮光和羅馬的宏偉(愛倫·坡,2013:140)”。數百年來,憑借著先進的軍事技術,深墻高壘、固若金湯的圣城君士坦丁堡在哥特人、匈奴人、汪達爾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保加利亞人和許多其他蠻族一次次的沖擊下屹立不倒,保護了古希臘、羅馬流傳下來的無盡寶藏。威爾·杜蘭特宣稱,這座城市能夠保存希臘文明的無價珍寶,并在文藝復興時期將之傳遞給意大利人,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偉業。1399年拜占庭帝國皇帝曼努埃爾二世(Manuel Ⅱ)為了不受奧斯曼帝國的威脅,前往西歐尋求軍事和經濟上的支持。當時拜占庭帝國積貧積弱,雄心勃勃的伊斯蘭蘇丹早已虎視眈眈。拜占庭的國土四分五裂,人民卻還因為不同的宗教信仰打得不可開交。即便在這種情況下,曼努埃爾二世,這位“生于紫色宮殿(Born to the Purple)”的國君仍然以非凡的人格魅力、優雅的舉止及淵博的學識深深地折服了那些“未開化的”西歐人(羅杰·克勞利,2005),這就是拜占庭意象在西方世界的縮影。

葉芝從未去過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現稱),但在1924年他去了西西里,研究了拜占庭時期的馬賽克畫。他還去過拜占庭的舊都拉文納,在古建筑的墻上看到了圣徒和哲人們的畫像(周玨良,1982)。這有可能是“啊,圣徒們在上帝的圣火中肅立/宛如墻上鑲嵌的馬賽克金飾”這行詩的靈感來源。在《駛向拜占庭》和《拜占庭》這兩首詩中,他用拜占庭意象表達了對精神永恒的追求,以及對未來愛爾蘭乃至整個人類世界的期望。

一、葉芝詩歌中拜占庭意象的象征主義解讀

20世紀初,法國的象征主義傳播到了整個歐洲及美國,一般認為葉芝正是在這一時期開始接觸到象征主義的。葉芝曾前往巴黎拜訪過馬拉美和魏爾蘭,但他的象征主義體系與法國人截然不同,因此他宣稱法國的象征主義對他影響甚微(Tuohy 1976:84)。葉芝的象征主義根植于他的神秘體驗及文學閱讀,他相信象征有著不為人的意愿所轉移的能量,象征是一種認知世界的方式(傅浩,1999:46-49)。葉芝是第一位建立起自己龐雜而晦澀的象征體系的詩人。他相信人們思想和記憶的邊界是在不斷變化著的,因此,不同的思想會互相融合,從而形成人類的共同記憶、自然的全部經驗,而象征正是喚醒這種記憶的方式。葉芝重復使用特定的意象,從而賦予它們特定的象征意義(Rhee, Y. S. 2013)。

《駛向拜占庭》和《拜占庭》是葉芝中晚期的作品,在這一創作階段,葉芝的象征主義手法愈加純熟,運用自如而不著痕跡。葉芝在《駛向拜占庭》的前兩個詩節中描述了這樣的場景:年輕人沉湎于肉體享受,老年人行將就木,物質世界躁動不安。葉芝試圖逃離外在現實,直面內在的真實。葉芝相信,查士丁尼一世治下的拜占庭帝國是貴族文化的代表。在那里,肉體和靈魂、政治與哲學、藝術與宗教、個人與社會都處在安詳寧靜的和諧之中(葉芝,2012:110)。于是他離開這個“不是老人的國度”,駛向了拜占庭。

在這首詩中,葉芝這樣描繪拜占庭教堂里的馬賽克壁畫:

啊,圣徒們在上帝的圣火中肅立

宛如墻上鑲嵌的馬賽克金飾(葉芝,2000:80)

馬賽克壁畫是拜占庭的一種傳統藝術。拜占庭工匠改進了馬賽克技術,用馬賽克裝飾教堂的穹頂和墻壁。圣索菲亞大教堂里用馬賽克拼綴而成的基督像至今清晰可辨,栩栩如生。馬賽克反射出的光暈營造出一種神圣的氛圍,葉芝于是向馬賽克壁畫上的圣徒們祈禱:

請從圣火中駕臨,環繞這錐體,

做那教我靈魂吟唱的導師。(葉芝,2000:80)

顯然這里“火中的圣徒”意味著靈魂在火焰中得到凈化,世上的萬物都會消亡,恒星會熄滅,群山會崩塌,豐功偉業不過彈指云煙,甚至愛也會變得淡薄,唯有美和美的精神永生不滅。拜占庭的馬賽克壁畫就是最好的證明。

詩人要從他垂垂老矣的身體中掙脫出來,他愿化身為一只金鳥,在那永恒不朽的圣地歌唱:

或立于金枝之上

面對著拜占庭的王侯貴婦吟唱

直說盡那前代古人、后世來者。(葉芝,2000:81)

傳說在拜占庭的宮廷中有一棵金樹,樹上有金鳥日夜啼唱,這就是“立于金枝之上”的起源。金鳥意象也是葉芝詩歌中的經典意象,金身不腐,歌聲不息,是藝術永恒的象征。而“拜占庭的王侯貴婦”,則是古拜占庭貴族文化的代表,他們追求藝術之美,重視精神的純凈。在《拜占庭》中,葉芝再次提到“金鳥”:

在金屬不變的光芒中

大聲嘲笑尋常的鳥兒或花瓣

和一切污泥和鮮血的混合物。(葉芝,2000:108)

在葉芝看來,金鳥作為拜占庭的藝術化身,超越了所有物質存在。它不但代表著精神的不朽,而且蘊涵著心靈的純凈。詩人用瑰麗的想象裝點了這些意象,他愿被鍛造成一只金鳥,歌唱集古典主義之大成的拜占庭文化,夜以繼日,這就是老人的理想歸宿。

有趣的是,葉芝詩歌中拜占庭皇帝和士兵的形象并非純潔無瑕,他們仍然屬于充滿“狂躁和污泥”的物質世界:

追逐著大教堂的鐘聲;

那被星光或月光點亮的穹頂

蔑視人的一切,

都不過是一團亂麻,

是人類血管中的狂躁和污泥。(葉芝,2000:108)

查士丁尼大帝從野蠻人手中奪回羅馬,擊敗了烜赫一時的薩珊王朝,但葉芝對這些并不感興趣,甚至彪炳千古的查士丁尼法典也難入他的法眼,他所看重的僅僅是當時繁榮的藝術和文化。舉例而言,就是圣索菲亞大教堂“月光皎皎,星光熠熠”的穹頂。據《劍橋插圖中世紀史》記載,君士坦丁堡的市民們對月亮有一種特殊的崇拜,據說只要月光照耀,君士坦丁堡就永遠不會被攻陷。因此,“月光點亮的穹頂”同時是和平和莊嚴的象征,亦即藝術的象征。葉芝相信只有藝術是永恒的,而藝術像其他任何事物一樣,蘊含著象征符號。解讀分析這些象征符號,是巫師及其繼承人:詩人、音樂人和畫家的職責。

葉芝將拜占庭意象看作暴力的現代世界的對立面。他在《二次降臨》中寫道:“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世界上到處彌漫著一片混亂,血色迷糊的潮流奔騰洶涌,到處把純真的禮儀淹沒其中?!保ㄈ~芝,2012:98)千年以來,拜占庭在各個方面始終走在西方世界的前列,葉芝試圖重返拜占庭,為躁動不安、物欲橫流的現代世界尋找一條出路。這兩首詩中的各種拜占庭意象反映了葉芝的精神追求:純凈的靈魂,永恒的藝術及貴族文化,凝聚成一個詞語:拜占庭。

二、葉芝詩歌中拜占庭意象的神秘主義解讀

十八九世紀,隨著浪漫主義在愛爾蘭的興盛,愛爾蘭人的神秘主義傳統也得到了新生。愛爾蘭人尊重自然和感性,用神秘主義對抗工業化帶來的物質主義。葉芝曾說過:他生命中最大的樂趣是寫詩,其次就是從事神秘主義研究(傅浩,1999:11)。葉芝宣稱他離開宗教就無法生活,但他很少去教堂,卻對鬼神敬畏有加。他認為鬼神是對生者心靈的安慰,也是文學創作的靈感源泉。

大約在1884年,年輕的葉芝得到一本A.P.辛奈特所著的《佛教密宗》,從此開始潛心研究神秘主義。此時唯靈論在歐美盛行一時,葉芝找到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創立了一些神秘主義團體,比如都柏林秘術協會及金色黎明(斯塔德厄普,2008)。葉芝相信,神秘哲學是所有真理中最重要的事物。如果說象征主義連接了自然與人類的精神世界的話,那么神秘主義就是實現象征的有力武器。葉芝吸收了各種不同的神秘主義理論,并以此建立了神秘體系。

如前所述,拜占庭保存著古希臘羅馬文化的精髓,西方人將它視作燦爛文明、先進科技及古代魔法的象征。1453年,奧斯曼帝國兵臨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人用神秘的希臘火燒毀了奧斯曼艦隊(Crowley 2005)。以希臘火為代表的先進技術,曾在公元447年抵擋住阿提拉的內外城墻,繁復的東正教儀式及高深莫測的皇室都增添了拜占庭的神秘感。

在葉芝生活的年代,拜占庭已經滅亡了數百年,那些傳奇故事和異國情調變得愈加模糊和神秘。因此,葉芝賦予各種意象豐富的神秘主義特征。比如《駛向拜占庭》中的“鮭魚聚成瀑布,鯖魚充塞大?!本拖袷且环N秘密的儀式;《拜占庭》中“冥王的卷軸”則暗示著精神被塵世的經驗縛束;而“在馳道的火焰中起舞”則借用日本能劇的因素,喻指洗滌罪惡的過程,這些神秘主義手法活躍了詩中詭秘的氛圍。

在《駛向拜占庭》中,詩人向火中的圣徒祈禱,請求他們從火中降臨,圍繞錐體游行,這一怪異的場景其實就是當時一些神秘團體的例行儀式。兩首詩中都提到拜占庭的金匠,他們將人類的靈魂封存于永恒的藝術品中,這樣玄之又玄的技藝很可能來源于葉芝的煉金術研究。至于“騎上海豚的污血之軀,靈魂接踵而至”,則化用了海豚馱著逝者靈魂去往極樂島的傳說。

葉芝對拜占庭意象加以神秘主義的修飾,使之產生了一種陌生、奇詭而又莊嚴的異域氛圍。歐洲彼時的戰亂與神秘的永恒之境兩相對照,更顯得葉芝追求的難能可貴。

三、葉芝詩歌中拜占庭意象的政治解讀

19世紀末20世紀初,愛爾蘭承受著連年戰爭、大瘟疫、殖民壓迫和民族分裂,死者枕藉,流民失所,國家凋敝不堪。葉芝說,我是一位愛國者,而非民族主義者。他見證了愛爾蘭歷史的傷口,認為自己有責任修復備受摧殘的愛爾蘭文化,從而喚醒愛爾蘭的民族精神,重塑古愛爾蘭的風骨(李靜,2010:21-24)。

1921年,葉芝在牛津大學學生會發表演講,他語氣強烈地指責英國政府以恐怖手段鎮壓老愛爾蘭共和軍。據說他的演講對英國當局造成巨大壓力,致使議會通過議案,給予愛爾蘭完全自治權。但是葉芝拒絕在主張統一的自由邦和主張對英妥協的共和派之間做出選擇,他認為兩派都對愛爾蘭內戰的爆發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內戰加劇了國內的對立和仇恨情緒。

葉芝警告同胞們:“浪漫主義的愛爾蘭已經死了?!彼M皭蹱柼m的詩人們,磨礪好你們的技藝,歌唱一切值得歌唱的事物”,他為身為愛爾蘭人而感到驕傲:“我把心鑄入了我的詩行,使你們在隱約的未來時光,會明白我的心與他們同往,追隨鮮紅玫瑰鑲邊的衣裳?!保ㄈ~芝,1991:221)為了復興愛爾蘭文學,葉芝做了許多工作,他在傳說和古代文學中挖掘日漸衰微的愛爾蘭精神,想要重塑整個國家的自信和尊嚴。因此,他推動了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建立了愛爾蘭文學劇院,鼓勵愛爾蘭風格的戲劇創作。在他的努力下,許多愛爾蘭人開始重新關注傳統藝術。

葉芝將拜占庭視作理想的國度,他寫道:“我相信在拜占庭早期,宗教,審美和現實生活完美地融為了一體,這是空前絕后的。建筑師和藝術家……對個體和群眾一視同仁。畫家和馬賽克工人,金匠和銀匠,插畫和經書,一切都已脫離了個人的感情??床怀鋈斯さ褡恋暮圹E,完全為客觀的材質所吸收,進入了全人類的視域中?!比~芝認為人類文明的本質就是藝術,人類文明得以存續是藝術家們的功勞。他們的杰作讓人類這一種族得以不朽,當代人的責任是把這種不朽繼續傳遞給后世。葉芝賦予拜占庭意象以永恒,他抨擊盛行的物質主義,警告同胞們不要忽視“石碑上鐫刻的不朽精神”。他希望未來的愛爾蘭詩人能有純潔的靈魂,為祖國和全世界歌唱。

四、結語

葉芝詩歌素以意象豐富、寓意深遠著稱。拜占庭意象作為葉芝象征體系中的經典意象,也有著多元的內涵。它不僅反映了葉芝的精神追求,營造了一種神圣、純凈的神秘氛圍,更蘊涵著葉芝對未來愛爾蘭和人類文明的期望。他追尋拜占庭,追尋那未來的愛爾蘭:貴族文化得到統治地位,棄絕物質主義,重視永恒藝術性。

參考文獻:

[1]Crowley,R.The Holy War for Constantinople and the Clash of Islam and the West[M].Hachette Books,2006.

[2]Pathica, J. Yeatss Poetry,Drama,and Prose[M].New York:W.W. Norton & Company,Inc,2000.

[3]Webb,T. W.B. Yeats: Selected Poems[M].London: Penguin Group,1991.

[4]Rhee, Y. S. Yeats“Sailing to Byzantium”and“Byzantium”:Variations of a Byzantine Song[J].外國文學研究,2013,(2):13-19.

[5]Tuohy,F.Yeats[M].Gill & Macmillan,1976.

[6]Yeats,W.B. A Vision and Related Writings[M].London:Arrow Books,1989.

[7][美]愛倫·坡.愛倫·坡詩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3.

[8]傅浩.葉芝評傳[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

[9]傅浩.葉芝在中國:譯介與研究[J].外國文學,2012(4):52-59.

[10][英]弗蘭克·斯塔德厄普.葉芝:誰能看透[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11][法]羅伯特·福西耶.劍橋插圖中世紀史[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

[12]李靜.葉芝詩歌:靈魂之舞[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0.

[13][美]威爾·杜蘭特.信仰的時代/世界文明史(上下冊)[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0.

[14][愛爾蘭]葉芝.葉芝詩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15]周玨良.談葉芝的幾首詩[J].外國文學,1982(8):64-67.

猜你喜歡
神秘主義象征主義
臺州學院李國輝教授新著《19世紀西方文學思潮研究:象征主義》出版
當代象征主義流派研究的困境和出路
理想的彼岸世界——象征主義的繪畫藝術
西方漢學界關于莊子哲學之神秘主義性質的論辯
論賈平凹小說中的神秘敘事
杜拉斯小說中的“詩”與象征主義
解讀《時代》關鍵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