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地區”圖表教學建議粵教版

2017-05-23 20:25張倩
地理教育 2017年5期
關鍵詞:讀圖圖表氣溫

張倩

一、教材分析

粵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教科書以掌握地理知識為基礎,以培養學生地理能力、地理素養為主旨,重視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建立。每節內容由文字、圖表與活動三大系統構成。文字系統有標題、正文、輔助閱讀文字,正文文字較少,多為總結性文字;圖表系統有地圖、景觀圖、示意圖、統計圖、漫畫、照片、表格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活動系統常與圖像系統相結合,多為讀圖分析地理要素、地理成因等。第六章“四大地理單元”第四節“青藏地區”中,有2幅地圖、1幅示意圖、5幅景觀圖、1幅表格,共計9幅圖表。每幅圖表在學習內容中都具有獨立而重要的地位,為青藏地區的自然特征及其與人類生產生活的關系做出很好的啟示、呈現、引導作用。

我國地理區域分為南方地區、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四大地理單元。了解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對認識我國區域差異和因地制宜發展生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诖?,本節教材從青藏地區自然地理特征的學習入手,讓學生了解青藏地區的范圍及其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理解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本節教學重點是青藏地區的自然特征,難點是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與生產生活的關系。

二、圖表運用

1.青藏地區圖(如圖1)

地區圖是圖表系統中最基礎的地圖,也是地理區域教學中運用最多的地圖。地區圖通過地圖呈現一個地區的區域環境及該區域內的自然地理要素。認識、閱讀地區圖并從中獲取豐富的地理信息是學習地理的基本能力。教材通過“青藏地區圖”作為該節第一張地圖,充分強調區域學習中地理位置、范圍的重要性,厘清區域自然環境學習的地理要素及要素間相互關系。通過圖1可判斷青藏地區地形地勢、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再結合地理位置與范圍綜合分析該地區的自然環境,并為深入了解該區的自然環境特征 (地形、氣候、河流、土壤、植被五方面)做好鋪墊。

識圖:青藏地區圖,屬分層設色地形圖。

讀圖:從圖可知青藏地區的地理位置、范圍、省級行政區、主要地形區、主要河流;青藏地區與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析圖:見表1。

知識點師(教學策略)生(學習內容)

地理位置設問,要求學生讀圖說出絕對位置、相對位置、海陸位置青藏地區位于北緯28度至40度,東經73度至103度;處于我國內陸西南地區

范圍讓學生找出青藏地區的重要山脈,引導學生說出該區的大致范圍和省級行政區青藏地區北起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南至喜馬拉雅山脈

省級行政區: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

地形地勢提出問題:位于第幾級階梯;地勢特點;主要地形區該圖為分層設色地形圖,可讀出位于第一階梯;地勢特點:高;主要地形區是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主要河流

及特點和成因讓學生在地圖中找出主要河流,分析河流特點及水文特征,聯系地勢特點分析成因該區主要河流有長江、黃河、瀾滄江、雅魯藏布江等;河流眾多,多為大河發源地

2.青藏高原海拔高所產生影響示意圖(如圖2)

示意圖在圖表系統中為地理知識的梳理圖,在地理教學中起思維梳理的作用。示意圖通過簡單的圖示呈現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簡單明了,突出重點,忽略次要。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可以進行層層遞進的地理分析,有助于其形成地理思維與地理邏輯分析能力。教材運用青藏高原海拔高所產生的影響示意圖,以海拔高這一獨特性為中心點,周圍以環狀包圍的形式展示青藏高原海拔高對氣候、河流、流向、地表形態、植被、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高所產生影響示意圖,屬地理簡易思維導圖。

讀圖:高海拔形成青藏高原獨特的地理環境,高海拔對氣候、河流、植被、農業、交通等都有直接影響。

析圖:見表2。

3.青藏地區與長江中下游地區1月與7月平均氣溫對比圖(如圖3)

氣溫圖是自然地理分析氣候要素的重要地圖,可清晰比較不同時間的氣溫差異,進而得出氣溫變化規律。地理學習中,讀懂等值線地圖,運用比較法進行分析,是重要地理技能。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充分利用等值線地圖、比較圖培養學生的地圖解讀能力、地理比較分析能力尤為重要。教材運用青藏地區與長江中下游地區1月與7月平均氣溫對比圖,從數值上直觀獲悉兩地區的氣溫差異,通過比較分析差異產生的原因。

圖3

識圖:青藏地區與長江中下游地區1月與7月平均氣溫對比圖,屬等值線地圖中的等溫線地圖。

讀圖:從圖3可知青藏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的1月、7月氣溫范圍,橫向比較:青藏地區與長江中下游地區在同一時間的不同氣溫,縱向比較:青藏地區與長江中下游地區1月與7月的氣溫變化。通過比較,思考青藏地區與長江中下游氣溫差異明顯的原因。

析圖:見表3。

4.青藏地區的青藏鐵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柴達木盆地和地熱資源景觀圖(如圖4~圖7)

景觀圖是反映地理景觀空間分布的一種專題地圖。地理教學中景觀圖的運用,可幫助學生生動形象地了解地理事物的特征,常用于地貌和植被,如覆蓋高寒草甸的青藏高原、被草甸植被浸水的河漫灘等。教材運用四幅景觀圖片,說明青藏地區內部獨特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圖文結合描述了青藏鐵路、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柴達木盆地、羊八井地熱資源的特點。

表3“兩地區1月與7月平均氣溫對比圖”析圖教學

知識點師(教學策略)生(學習內容)

兩地區的氣溫差異引導學生讀出兩點:①1月與7月兩地區氣溫值并進行比較;②青藏地區1月與7月的氣溫值比較,長江中下游1月與7月氣溫值比較。最終得出兩地區氣溫差異及特點讀圖分析:1月青藏地區氣溫為8~16℃,長江中下游約為0~8℃;7月青藏地區氣溫為8~16℃,長江中下游為24~28℃。由此比較得出:一月兩地氣溫相差8℃,7月兩地氣溫相差12~16℃,因此兩地1月、7月溫度相差大。青藏地區1月與7月氣溫相差小,長江中下游地區1月與7月氣溫相差大

兩地區氣溫差異的原因通過之前所學知識引導分析氣溫差異的原因差異一:兩地區1月、7月溫度相差大;差異原因:海拔因素

差異二:青藏地區氣溫年較差大,長江中下游地區氣溫年較差??;差異原因:地形因素

該組圖片發揮了圖解的功能,直觀、生動、形象,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析圖:見圖4~7。

5.表格(如表4)——四大地理單元特征比較歸納

表格是可視化交流模式或組織整理數據的手段,是圖表系統中最為直接、簡潔的呈現方式。常用于對地理知識的歸納總結與比較等。表格比較是學生常用的學習方法,對比記憶、歸納總結又為學生必須掌握的地理學習能力,其清晰明了、可比性強的特點,有助于學生對比較事項的理解及記憶。教材將四大地理單元的特征歸納比較放在最后一個地理單元“青藏地區”的后面,也是對該部分區域學習的知識性小結。通過比較四大地理單元的特征,歸納出區域地理環境分析的一般學習方法,為后面的地區學習做鋪墊。

析表:見表4?!?

猜你喜歡
讀圖圖表氣溫
讀圖
雙周圖表
雙周圖表
讀圖
讀圖
雙周圖表
讀圖
圖表
與氣溫成反比的東西
實時氣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