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嬰幼兒接種乙肝疫苗在預防乙型肝炎中的效果

2017-05-24 09:50楊配英
中國衛生產業 2017年9期
關鍵詞:乙肝疫苗滴度乙肝

楊配英

山東省齊河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德州251100

分析嬰幼兒接種乙肝疫苗在預防乙型肝炎中的效果

楊配英

山東省齊河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德州251100

目的分析嬰幼兒接種乙肝疫苗在預防乙型肝炎中的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10月該轄區內510名嬰幼兒作為該次研究的觀察對象,接種重組乙型肝炎疫苗。觀察記錄接種后嬰幼兒不良反應情況、不同接種時機(首次接種后4、12、24周)表面抗體陽轉情況、全程免疫后不同年限(1、2、3年)表面抗體反應結果及乙肝抗體滴度變化情況。結果所有510名嬰幼兒于接種后15名發生不良反應,占2.94%(15/510);不同年限乙肝抗體滴度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嬰幼兒首次接種后12、24周的HBsAb陽轉率明顯高于首次接種后4周的HBsAb陽轉率(P<0.05);嬰幼兒首次接種后24周的HBsAb陽轉率明顯高于首次接種后12周的HBsAb陽轉率(P<0.05);全程免疫后3年的表面抗體反應情況與全程免疫后1年與2年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接種乙肝疫苗后,嬰幼兒全程免疫后2年內對乙型肝炎具有更為顯著的預防效果,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嬰幼兒;乙肝疫苗;預防;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下簡稱乙肝)是一種傳染性疾病,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發的,在我國乙肝流行度很強,病毒攜帶率在10%左右[1]。目前,學齡前兒童感染乙肝病毒較為嚴重,為有效控制乙肝的傳播,我國于1992年開始針對所出生嬰幼兒接種乙肝疫苗,雖取得較好進展,但仍未找到可以徹底清除乙肝病毒的藥物[2-3]。該文主要對嬰幼兒接種乙肝疫苗在預防乙型肝炎中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0月該轄區內510名嬰幼兒作為該次研究的觀察對象,男性282名,女性228名,最大月齡18個月,最小月齡6個月,平均(9.22±1.06)個月。納入標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無相關接種禁忌征者;出生后24 h內接種者。排除標準:營養不良嚴重者;具有神經系統疾病者;乙肝疫苗不良反應嚴重者;出現全身性接種不良反應癥狀者;具有惡性疾病、免疫功能受抑制及免疫缺陷者。

1.2 方法

接種方法:該轄區510名嬰幼兒接種的乙肝疫苗均為重組乙型肝炎疫苗(國藥準字:S20100008,人均免疫劑量:10 μg/0.5 mL)。給藥部位為上臂三角肌,肌注給藥,免疫程序依照0、1、6個月開展。出生后24 h內嬰幼兒在所出生醫院第1次接種10 μg乙肝疫苗,嬰幼兒母親為HBsAg陽性,其還需第1次接種乙肝免疫球蛋白;注意不可用同一注射器進行肌注接種,同時也不可同一肌注部位接種2次。出生15 d后,嬰幼兒母親為HBsAg陽性,其還需第二次接種乙肝免疫球蛋白,之后分別于出生后的3、6個月,接種第2、3次10μg乙肝疫苗。

檢測方法:所有510名嬰幼兒接受真空靜脈采血法,樣本采自嬰幼兒空腹不抗凝靜脈血液,進行血清分離后,運用SPRIA(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檢測HBsAg(表面抗原)與HBsAb(表面抗體)水平,應用改良Hollinger公式來對乙肝抗體滴度進行計算。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接種后嬰幼兒不良反應情況;不同接種時機(首次接種后4、12、24周)嬰幼兒表面抗體陽轉情況;全程免疫后不同年限(1、2、3年)嬰幼兒表面抗體反應結果及乙肝抗體滴度變化情況。HBsAg陽性標準為HBsAg超過2.1 S/N;HBsAb陽性標準為乙肝抗體滴度超過10 mU/mL;HBsAb無應答標準為乙肝抗體滴度低于2.1 mU/mL;HBsAb低應答標準為乙肝抗體滴度介于2.1 mU/mL與9.9 mU/mL。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處理該次數據,計數、計量資料行χ2檢驗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嬰幼兒接種后不良反應情況

該轄區所有510名嬰幼兒于接種后15名發生不良反應,占2.94%(15/510);包括上臂三角肌局部紅腫、硬結10名,吐奶5名。以上這些不良反應均比較輕微,且均于接種后24 h內退去,嬰幼兒耐受性較好。

2.2 嬰幼兒全程免疫后不同年限產生的乙肝抗體滴度變化情況對比

接種后1年,嬰幼兒乙肝抗體滴度平均(119.80± 10.26)mU/mL;接種后2年,嬰幼兒乙肝抗體滴度平均(92.32±8.25)mU/mL;接種后3年,嬰幼兒乙肝抗體滴度平均(49.24±7.26)mU/mL。不同年限乙肝抗體滴度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嬰幼兒不同接種時機表面抗原體陽轉情況對比

嬰幼兒首次接種后12、24周的HBsAb陽轉率明顯高于首次接種后4周的HBsAb陽轉率(P<0.05);嬰幼兒首次接種后24周的HBsAb陽轉率明顯高于首次接種后12周的HBsAb陽轉率(P<0.05),詳情見表1。

表1 嬰幼兒不同接種時機表面抗原體陽轉情況對比

2.4 嬰幼兒全程免疫后不同年限產生的表面抗體反應情況對比

全程免疫后1年與2年的表面抗體反應相關指標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全程免疫后3年的表面抗體反應情況與全程免疫后1年與2年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嬰幼兒全程免疫后不同年限產生的表面抗體反應情況對比[n(%)]

3 討論

目前臨床上,對接種乙肝疫苗療效是借助乙肝血清學標志物表面抗體的檢驗來進行判定的,在疫苗接種后,嬰幼兒體內表面抗體會轉歸為陽性,這一結果證明了接種后是不會被乙肝病毒所感染的,但個別人即便進行了乙肝抗體滴度的檢驗,也會出現體內表面抗體發生無應答、低應答情況,這也意味著這些群體仍有可能被感染乙肝病毒[4-6]。該組研究中,所有510名嬰幼兒全部接受了表面抗體及乙肝抗體滴度的檢查,同時還對嬰幼兒肝功能進行了評價,之后分析了接種后,嬰幼兒不同年限所產生的乙肝抗體滴度情況,發現接種后1年后乙肝抗體滴度平均高于接種后2年及接種后3年,同時接種后2年與3年乙肝抗體滴度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看出,接種乙肝疫苗后,人體內抗體含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下降,使得其對人體保護能力也跟著下降,從而提升了人體被乙肝病毒感染的風險。充分證明,接種乙肝疫苗后,嬰幼兒定期接受乙肝抗體滴度檢測可以有效降低被感染的風險。

該組中,分析了嬰幼兒接種后不同時機表面抗體的陽轉情況,發現嬰幼兒首次接種后12、24周的HBsAb陽轉率明顯高于首次接種后4周的HBsAb陽轉率(P< 0.05);嬰幼兒首次接種后24周的HBsAb陽轉率明顯高于首次接種后12周的HBsAb陽轉率(P<0.05),充分證明依照免疫程序分別于0、1、6個月接種乙肝疫苗,可以有效促進表面抗體的陽轉,從而提升抵抗乙肝病毒的能力。

該組中,分析了全程免疫后嬰幼兒不同年限所產生的表面抗體反應情況,表明全程免疫后2年內在預防乙型肝炎上較為理想,接種乙肝疫苗2年后,應及時檢測嬰幼兒乙肝抗體滴度情況,并依據嬰幼兒體內抗體含量對其施行注射乙肝疫苗加強針,從而提升保護力,進而防止乙型肝炎病毒入侵[7]。未來對不同接種劑量乙肝疫苗對于乙型肝炎預防的作用,還需進一步驗證[8]。

綜上所述,接種乙肝疫苗后,嬰幼兒全程免疫后2年內對乙型肝炎具有更為顯著的預防效果,可在臨床推廣、應用。

[1]張慧娟,賈西燕,劉彥民.新生兒接種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3,4(2):29-30.

[2]任菁菁,60微克乙肝疫苗成人免疫效果評價及全科醫師在乙肝預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3.

[3]周蔚華.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情況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3,20(12):1604-1605.

[4]魯芳,黎哲程,熊春英.嬰幼兒接種乙肝疫苗的臨床價值[J].現代醫院,2015,15(5):153-154.

[5]文亮,高麗.乙肝免疫球蛋白聯合乙肝疫苗預防乙型肝炎母嬰傳播的療效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1):135-136.

[6]王選中.嬰幼兒接種乙肝疫苗對乙型肝炎的預防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5):145-146.

[7]莫萍.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斷乙肝病毒母嬰傳播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9):100-101.

[8]文亮,高麗.乙肝免疫球蛋白聯合乙肝疫苗預防乙型肝炎母嬰傳播的療效評價[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1):135-136.

R186

A

1672-5654(2017)03(c)-0030-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9.030

2016-12-27)

楊配英(1974-),女,山東德州人,大專,主管醫師,研究方向:嬰幼兒疾病預防控制。

猜你喜歡
乙肝疫苗滴度乙肝
乙肝疫苗接種預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不同富集培養方法對噬菌體PEf771的滴度影響
重組腺相關病毒基因藥物三種滴度的比較與分析
抗核抗體熒光模型與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臨床分析
接種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應的報告
已經打過乙肝疫苗的兒童為什么還會感染乙肝病毒?
五項報告教你看懂乙肝
不再為乙肝“愁斷腸”
乙肝疫苗是否一定要打三針?
APOBEC-3F和APOBEC-3G與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