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花卉文化旅游開發策略

2017-05-30 04:42楊素丹劉紅梅楊素婷
安徽農業科學 2017年5期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

楊素丹 劉紅梅 楊素婷

摘要詳細分析了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花卉文化資源優勢和花卉文化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得知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自古孕育出了豐富的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鮮明民族情調的花卉文化,認為將其與旅游活動相結合,對于提升民族文化旅游價值有著積極意義,進而提出具有本地特色的花卉文化旅游開發策略。

關鍵詞花卉文化;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旅游開發策略

中圖分類號F590.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7)05-0179-03

AbstractThe advantages of flower culture resources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lower culture tourism were analysed in the paper,which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national minorities located in southeastern Chongqing have bred rich specialties and distinctive national cultures of flowers and plants. It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value of national cultural tourism by combining it with tourism activities, and then some local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flowers and plants culture tourism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Flower culture;Southeast Chongqing;Minority areas;Tourism developmental strategies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委科學技術研究項目 (KJ1504502,KJ1504501)。

作者簡介楊素丹(1983—),女,河南洛陽人,講師,碩士,從事旅游規劃與園林植物研究。

收稿日期2016-12-28

花卉是人們生活中最普遍、親近的審美對象[1],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保健價值、生態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ɑ芪幕糜渭词菍⒒ɑ芪幕c旅游產業結合,以滿足游客觀賞花卉、休閑、娛樂、回歸自然等需求為目的的旅游活動方式。與其他旅游項目相比,花卉文化旅游具有文化內涵豐富、品位高、投資少、見效快等特點,是一種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于一體的新型綠色環保旅游經濟[2-3]。

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豐富的花卉資源和民族文化孕育了獨特的花卉文化,但目前該地區的旅游開發注重于生態民俗文化旅游,對于花卉文化旅游關注較少。進行深層次的花卉文化旅游開發不僅關系到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生態旅游、民俗旅游和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重新樹立原生態與現代相結合的旅游新形象,也有利于“三農”和扶貧問題的解決,花卉文化旅游必將成為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特色旅游新的亮點和經濟增長點。

1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花卉文化旅游開發優勢

1.1區位優勢渝東南轄黔江、武隆、石柱、秀山、酉陽、彭水六區縣(其中石柱、彭水、酉陽、秀山是少數民族自治縣),是我國西部四川盆地東南部大婁山和武陵山兩大山系交匯的盆緣山地,與渝鄂湘黔四省市結合相連,是重慶唯一集中連片、全國為數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區,還有瑤、侗、白、回等10多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4.2%。渝東南地區自然山川秀美,生態環境優良,民族風情濃郁,民俗鄉風淳樸,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與重要生物多樣性保護區、武陵山綠色經濟發展高地、重要生態屏障、生態民俗文化旅游帶和扶貧開發示范區。

1.2環境氣候資源優勢渝東南位于108°~110°E,28°~30°N,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溫和,夏季涼爽,是重慶的“北極”和避暑勝地。年平均溫度14~16℃,年累計光照時數平均為1 000~1 400 h,年均降水量1 000~1 350 mm。適宜的氣候、獨特的山區地形等多種因素形成不同的生態類型和氣候環境,使各類花卉的生長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性,積累了豐富的花卉旅游資源,是重慶生態環境最好的區域之一。

1.3花卉文化資源豐富該地區花卉文化資源可概括為花卉自然資源、花卉飲食文化、花卉民俗節慶文化、花卉醫藥文化、花卉文學和花卉藝術,涵蓋了生活的各個方面。

1.3.1花卉自然資源。渝東南被著名植物學家、中科院院士吳征鎰先生譽為“我國植物資源基因庫”,是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野生觀賞花卉有159科378屬1 128種[4],僅國家一級、二級保護植物分別有9種、39種,遍布各地。此外,優良的生態環境也保存下來大量觀賞價值極高的古樹名木,如沙子鎮千年馬桑王和銀杏樹群、悅崍鎮古城壩巨型桂花樹和古柏、中益鄉三尖杉母樹和楓香古樹等。

1.3.2花卉飲食文化。渝東南豐富的花卉資源和民族的多樣性文化創造出了當地獨特悠久的“食花文化”,包含烹飪主食、配料、花卉菜肴、花卉糕餅、花卉果脯、花卉飲品(茶、酒、湯)等,又因民族和地區不同,種類和形式又有所變化。如土家族茶飲品就有十幾種,形成了被稱為“土家茶藝”的“四道茶”,風味獨特,禮儀周全,已成為許多景區民俗表演的保留節目[5]?;ɑ懿穗纫罆r令而不同,正如清代土家族詩人彭勇行《竹枝詞》所說:“三月出蕨初茁芽,樅林九月菌生椏,秋嶺紅熟累累果,玉湎貍肥味更佳”。

1.3.3花卉民俗節慶文化。在人們心目中, 花是幸福、吉祥、長壽的化身。各種花卉與人們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等發生了密切的聯系,形成了花卉民俗。如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秀山花燈、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土家十三寨山歌,都是民俗旅游必不可少的節目。

因植物生長的季節性,不同民族的花卉節慶文化都依時令變化。如土家人二月“社日”、端午“斗百草”、中秋“摸秋”等[5]。唐《社日》:“桑柘影斜春社散”,清《潭陽竹枝詞》:“白米青蒿社飯香”,就是對土家人“過社”的真實寫照。

1.3.4花卉醫藥文化。渝東南各少數民族地區的花卉醫藥文化以苗族醫藥和土家醫藥最為著名。苗族醫藥歷史悠久、特色鮮明、自成體系、內容豐富,一直是中醫寶庫中重要的醫藥派別[6-8]。目前苗藥在貴州已成規?;a,形成影響力較大的產業[9]。土家族僅治療疾病常用的菊科花卉就有27種之多[10],湘西土家醫藥已有專著出版,社會反響強烈。

1.3.5花卉文學。文學通過豐富的情感和想象,形象地渲染花卉的美,使人們對花卉的審美態度和欣賞趣味隨著這種影響和引導日益豐富和多樣化。我國自春秋時期已將花卉融入文學之中,更是發展出了花卉的“君子比德”思想,將花卉人格化。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因其豐富的花卉資源創造出了燦爛的花卉文學,包括以花卉為題材的詩詞歌賦、小說、戲劇和傳奇神話。如晉代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留給世人至今追逐的“世外桃源”。

1.3.6花卉藝術?;ɑ苤哺谟鍠|南少數民族的生活之中,美化環境。如民族建筑紋樣、雕塑、川派盆景藝術、民族服飾紋樣、刺繡、西蘭卡普、挑花、剪紙、編織、印染、土漆推光等民間藝術,無不以花卉為主角。

2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花卉文化旅游存在的問題

既是農業又是藝術的花卉業是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最具活力的新型農業產業,旅游業又是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支柱產業,兩者的有機結合成為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新興的旅游產業。但由于起步晚、花卉產業薄弱、人們認識缺乏、基礎設施不完善、專業人才缺失等問題,使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花卉文化旅游發展受限。

2.1政府角色缺失,缺乏政策法規支持和統一規劃,市場不健全雖然重慶市有把渝東南地區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與重要生物多樣性保護區的發展定位政策,但當地政府重視不足,沒有意識到本地得天獨厚的花卉文化旅游資源,導致政策上傾斜不夠,影響行業地方法規的建立,從而無法形成完善、健全的市場,影響本地企業的經營信心和外地企業的投資意向。

此外,各地區政府間在旅游開發未統一溝通協商、短期利益的驅使、旅游規劃能力有限,使得花卉文化旅游開發不能根據游客需求進行差異性、個性化的統一長遠規劃,導致各地區花卉文化旅游盲目跟風、無序發展,呈現趨同化,喪失長效的旅游吸引力。

2.2未充分挖掘花卉的文化內涵和民族、地方特色,旅游產品開發不足花卉文化是花卉旅游的靈魂,直接關系到旅游的效果及效益。但從現狀看,在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的各個環節中,均存在形式單一、內容少的問題,花卉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缺乏,供給量有限,欠缺對游客個性化需求的把握,沒有良好的產品開發體系,從而淪為其他旅游項目的附屬。且花卉因受氣候條件、植物生長周期限制,具有突出的季節性,若不對花卉文化進行深度挖掘和產品設計,僅停留在賞花、果實采摘式的初級旅游開發上,會造成一年熱鬧兩三周的尷尬景象,從而極大地減少了本地區的旅游收入,也難以通過游客產生二次宣傳效應。

2.3花卉產業規模小、技術落后、專業化程度低渝東南擁有發展花卉文化旅游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但其花卉產業規模很小,種植技術、生產管理及設施設備相對落后,產業服務體系也未形成,產業集群特征不明顯,導致花卉生產受限,從而影響了以花卉產業為物質基礎的花卉文化旅游發展。

2.4宣傳和開發力度不夠,難以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花卉文化旅游客源增長很大程度是依靠自然增長,僅靠旅游企業自行推銷很難形成合力,缺乏整體宣傳促銷力度。有些企業仍然存在淡季消極觀望、旺季坐等客源的現象,而小企業因規模和資金問題,長年不宣傳、不促銷,造成極大的花卉旅游資源浪費。

2.5花卉文化知識普及力度較弱,導游花卉文化素養缺乏花卉文化旅游通過花卉文化知識宣傳,依靠豐富的情感和想象,熏陶感染游客,提高游客對花卉的審美度和欣賞趣味,從而使花卉從色、香、形、味、質地等客觀自然屬性美,升華到主客觀相統一的意境之美,加深游客對花卉的審美層次,提高游客的興趣。

目前本地區尚未有花卉文化普及平臺,本地民眾也缺乏專業、系統、深層的花卉文化知識。而作為景區與游客紐帶的導游,因沒有花卉文化功底,也缺乏對花卉文化系統的認識和了解,從而很難有效引導游客賞花品花,體驗花卉文化旅游的愉悅感和趣味性。

3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花卉文化旅游開發策略

3.1采用政府主導、企業為主體的發展模式,塑造品牌形象企業是旅游開發者和運作者,是花卉文化旅游的主體,但作為資本代表的企業主要追求經濟效益,而非長遠的文化效益。因此,需要政府進行政策扶持引導、宏觀把控和基礎設施的保障,盡量減少盲目、無序開發帶來的負面影響,使開發和保護并重,實現經濟和社會文化效益的雙贏。

對政府來說,首先要制定科學的指導意見和政策,創造良好的投資開發環境,制定法規保護和規范企業經營活動[11]。其次,采用感官策略,設計鮮明的主題和響亮的宣傳口號,塑造特色品牌。第三,發揮組織和協調方面的優勢深入宣傳,采用“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方式,“走出去”和“迎進來”并舉,擴大品牌影響力,以吸引投資者和消費者。第四,轉變思想,打造良好的服務平臺,完善服務體系,使知名度和美譽度統一,推動花卉文化旅游協調發展[12]。

對企業來說,首先,改善軟、硬件條件,提高綜合管理水平,塑造高質量高品位的旅游形象。其次,堅持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強化職業道德和文明素質,提升服務質量。第三,注重游客體驗,滿足游客多樣化要求。

3.2深入挖掘花卉文化內涵,形成特色旅游項目文化是旅游的內涵和深層表述,是旅游的靈魂,特色是旅游的生命線,花卉是花卉旅游的物質基礎,花卉文化是無形的精神財富,是花卉旅游的核心競爭力和特色所在。因此,在加大資源調查的基礎上,深入挖掘與保護花卉文化,才能賦予花卉旅游內涵,將游客最低層次“走馬觀花”式的需求上升為花卉生態審美休閑與花卉文化體驗認知的精神追求,提升旅游產品的品位和競爭力,實現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花卉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具體來說,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花卉文化旅游的開發必須以中國花文化為背景, 借鑒其他地區優秀經驗,充分利用本地花卉文化,結合巴蜀文化、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設計創新性的花卉文化旅游項目。如除了傳統的賞花、花卉民俗活動以及花卉攝影外,還可舉辦花卉藝術活動、花卉園藝技術培訓、花卉文化知識競賽、花卉美食節、花卉相關會展等旅游項目活動,增強旅游項目的參與性、趣味性和文化性。

3.3做好規劃與資源整合,設計特色旅游線路規劃是發展的藍圖,既能有效防止無序開發,又是旅游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保證[11]?;ɑ芪幕糜问羌竟澬?、技術性與藝術性的結合,規劃必須在充分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因地制宜地規劃設計,以花卉旅游目的地為中心,合理科學地整合周邊民族資源、自然資源、人文資源,豐富花卉文化旅游內容,保證投資建設的理性合理,以最大限度、可持續地發揮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13]。

可利用本地區的少數民族集中優勢,統一規劃不同民族聚居區的特色民族花卉風情之旅;或按花卉文化種類劃分重點建設項目;或以自然生態區域劃分觀賞花卉種類;或根據客源需求,設計專項線路,如賞花之旅、野生花卉探險之旅、花卉美食之旅、花卉養生保健之旅、農家尋訪之旅、花卉民俗之旅、花卉歷史文化之旅、花卉特色之旅,追尋花卉文學藝術之旅及花卉生態觀光之旅等。如武陵仙山即可結合佛教花卉文化,開發特色花卉之旅。

3.4進行多元化交互信息平臺的建設多元化交互信息平臺既是數據平臺,又將是營銷平臺和服務平臺,實現景點與游客的交互作用。利用手機、電腦等媒介,通過微博、微信、視頻網站、電臺廣播等構建多元化、立體化的旅游信息實時發布平臺,及時發布花卉文化旅游相關信息。同時,游客通過平臺同步分享旅游體驗、發表個人意見、上傳旅游攻略等,以增加信息的準確性和透明性。

3.5立足傳統,注重創新,完善花卉文化旅游產品開發體系旅游產品是整個旅游產業鏈的核心,旅游產品設計主要是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對旅游資源、旅游設施、旅游活動內容等進行規劃、設計、開發和組合[14], 涵蓋了旅游產業“吃、住、行、游、購、娛”的每一方面。因此,花卉文化旅游產品設計必須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避免同質化。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可采用分層次、分需求的梯度產品開發體系,使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游客都能得到最理想的旅游體驗。

3.5.1花卉產業開發。首先,根據各區域生態環境,打造專類性的花卉種植基地。其次,通過花期調控技術,擺脫花卉生產短期性、季節性的局限。第三,加大科研創新力度,進行野生花卉的馴化和繁育工作,豐富經濟花卉品種。第四,建立先進的儲藏、運輸系統,保證花卉新鮮。

3.5.2餐飲設計。以花卉菜品為媒介,以花卉文化鑒賞為主要內容,打造花卉主題餐廳,在菜品種類和菜名設計等方面,緊扣花卉主題,并與花卉民俗、文學、養生有機結合,提升產品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使游客在吃的同時,更深刻地體會到本地深厚的文化內涵。

3.5.3養生文化開發。首先,依托當地適宜的氣候和豐富的溫泉資源,結合本地花卉醫藥文化,設計出獨特的美容、療養功能的花浴療養法和香薰療養法,并建立兼具療養院功能的主題酒店,吸引不同需求的人群。其次,開展以種植和制作為主的園藝療法,用以緩解和治療精神類疾病。

3.5.4住宿設計。住宿是旅游地最大荷載的保證,是體現旅游檔次的重要標志。設計時要結合不同旅客的需求,采用分層次設計。首先,鼓勵價格低廉的家庭旅館建設。其次,重點打造硬件設施完善、經營管理水平高、服務優良的經濟快捷型鄉村度假酒店,結合本地涼爽的氣候,發展“避暑山莊”。第三,打造特色花卉文化主題酒店,并隨季節、時令、花期變化變換不同主題,滿足高端人群的需求。

3.5.5交通設計。交通是旅游發展的動脈,具體設計有:加大道路建設;重視對區域間巴士的扶持;開通花卉旅游專列、專機、包車等;打造個性化的自駕游路線;依托地質地貌和民族文化,打造險、奇、難的徒步賞花路線。

3.5.6旅游商品設計開發?;ɑ芪幕糜紊唐芳饶軡M足游客購物需求,又能弘揚地區花卉文化。將花卉文學、藝術融入商品設計和開發中,可以提升商品的文化與美學價值,如利用家庭作坊生產經營小手工藝品;依托現花木生產,設計制作盆景、根雕等大型產品;進行集團化、標準化研發和生產,開發精油、花卉飾品、服裝等深加工產品,樹立自主品牌。

3.5.7娛樂活動設計。娛樂活動設計重在易行性、趣味性、體驗性、游客的參與性和鮮明的個性。如花果采摘、鮮花加工、花卉食品烹飪、花卉工藝品制作等活動。

3.6注重人才培養,建立長效培養模式人才是旅游發展的基礎,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花卉文化旅游開發必須依托專業人才,尤其是本地人才、少數民族導游的培養。因此,需要建立起長效的花卉文化旅游人才培養模式。

首先,采用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模式,開展職業教育,培養專業人才。其次,對當地民眾進行系統專業的花卉文化知識和旅游服務技能培訓,并使之常態化。第三,加強對導游人員關于花卉常識、花卉文化、歷史文化、區域文化方面的專題培訓,使游客通過導游的講解,不僅了解了必要的審美知識,還對花卉歷史、飲食、保健等文化有了深入了解,增強旅游體驗的愉悅感,提高對花卉的審美層次,并最終增強游客的賞花趣味。

4結語

將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獨特的花卉文化與旅游業相結合,遵循旅游業開發的基本規律和原則,合理利用花卉文化資源,打造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有較大影響力的民族特色花卉文化旅游產業,以更生態、更低碳的旅游方式給游客帶來更多的驚喜與美好體驗,將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旅游發展推上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 何麗芳.淺談花卉文化旅游審美[J].湖南林業,2003(9):13.

[2] 王瓊.云南花卉旅游資源優勢與發展策略[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5(2):96-98.

[3] 謝云,王小德,孟明浩,等.臨安市花卉旅游業發展前景探討[J].浙江林業科技,2005,25(2):65-68.

[4] 謝吉容,張祖榮,熊運海,等. 重慶地區野生觀賞植物資源調查研究[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6,25(5):8-12.

[5] 譚志國. 土家族飲食旅游資源特點與開發探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8):4881-4883.

[6] 張敬杰,趙能武,潘爐臺.苗醫治療疾病常用的菊科植物藥(一)[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0(2):25-26.

[7] 張敬杰,趙能武,潘爐臺.苗醫治療疾病常用的菊科植物藥(二)[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0(3):34-36.

[8] 龍文玉.苗醫苗藥概論[J].貴州民族研究,1982(2):135-141.

[9] 余德勤.貴州省苗藥產業化研究:以貴州宏宇藥業為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10] 〖ZK(#〗趙能武,朱國豪.土家族醫治療疾病常用的27種菊科植物藥[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8(5):28-30.

[11] 黃蓉,和太平.花卉生態旅游的特點及規劃之對策[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7(3):73-76.

[12] 向宏橋.國內外花卉旅游發展模式研究[J].旅游論壇,2014,7(1):27-31.

[13] 姜衛兵,陳宇,姜鵬.論觀光農業園區的景觀表達特性[J].中國園林,2003(3):52-54.

〖JP4〗[14] 張道順.旅游產品設計與操作[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10-11.

猜你喜歡
少數民族地區
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刑事犯罪的特點及預防措施
少數民族地區大學數學范式教學探析
天柱縣少數民族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思考
增強少數民族地區高物理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的方法探究
如何培養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