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瓜菜產業現狀與發展方向

2017-06-08 04:54
中國蔬菜 2017年6期
關鍵詞:播種面積蔬菜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北京 100125)

我國瓜菜產業現狀與發展方向

王娟娟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北京 100125)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瓜菜產業發展迅猛,呈現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優勢區域逐步集中、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等特征。本文對當前我國瓜菜產業現狀進行了系統分析,指出了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蔬菜是我國除糧食作物外栽培面積最廣、經濟地位最重要的作物,蔬菜產業的發展對于中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自1988年實施“菜籃子”工程以來,“菜籃子”產品產量大幅增長,品種日益豐富,質量不斷提高,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大宗蔬菜、特色蔬菜、西甜瓜、食用菌等相關產業得到蓬勃發展。與此同時,蔬菜產業發展也存在兩個“不平衡”,即在不同區域間,蔬菜生產與消費發展還不平衡;不同季節間,蔬菜生產與供應也不平衡。一直以來,蔬菜生產供應、價格、質量安全等問題備受關注。因此,分析當前我國蔬菜產業現狀,總結研判產業發展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建議具有重要意義。

1 我國瓜菜產業發展現狀

1.1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持續增加

據中國農業統計資料顯示,全國蔬菜(不含西甜瓜)播種面積已從2001年的1 633.3萬hm2增加到2 015年的2 200.0萬hm2;總產量已從2001年的4.83億t增長至2015年的7.85億t(圖1),比2015年糧食總產量高出1.64億t;產值達到1.6萬億元,超過糧食總產值。蔬菜作物以占農作物1/10的播種面積創造了占種植業近1/3的產值。其中,設施蔬菜產業發展也十分迅速,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國設施蔬菜面積達389.4萬 hm2。據FAO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蔬菜生產國和消費國,2014年蔬菜總收獲面積為2 490.5萬hm2,是美國的23倍、日本的63倍、澳大利亞的366倍、歐洲的6倍;蔬菜總產量59 884萬t,是美國的16倍、日本的57倍、澳大利亞的367倍、歐洲的6倍。

圖1 2001~2015年全國蔬菜播種面積和產量

同時,據中國農業統計資料顯示,全國瓜果類播種面積從2003年的191.5萬hm2增長至2015年的255.0萬hm2;總產量從2003年的6 781萬t增長至2015年的9 896萬t(圖2)。其中,2015年西瓜播種面積達186.1萬hm2,占瓜果類總播種面積的73%,較2003年降低4個百分點;2015年甜瓜播種面積達46.1萬hm2,占瓜果類總播種面積的18%,較2003年提高3個百分點。

2015年蔬菜、西瓜、甜瓜播種面積和產量排名前十的省份見表1、2、3??梢钥闯?,蔬菜:排名前十省份的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占總面積和總產量的62.79%、67.27%,主要以華東、華北、中南和西南產區為主;西瓜:排名前十省份的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占總面積和總產量的69.38%、 75.75%,主要以華東四省、中南四省兩大產區為主,各占總面積和總產量的35%左右;甜瓜:排名前十省份的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占總面積和總產量的71.66%、78.23%,布局呈華東、中南、西北主產區三足鼎立,華東占30%,中南、西北,面積占1/4,產量占1/5。

圖2 2003~2015年全國瓜果類播種面積和產量

表1 2015年蔬菜播種面積和產量排名前十的省份

表2 2015年西瓜播種面積和產量排名前十的省份

表3 2015年甜瓜播種面積和產量排名前十的省份

1.2種類結構不斷豐富,人均占有量不斷增加

蔬菜是鮮活農產品,易腐難儲,加之生產的季節性、流通的區域性等特征,使得其栽培種類十分豐富。據統計,我國現今擁有的栽培蔬菜作物(含食用菌、西甜瓜)至少有298種,分屬50個科,其中常年生產的蔬菜達14大類150多個品種。同時,隨著蔬菜播種面積和產量的穩定增長,人均占有量不斷增加,按照蔬菜產量和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測算,2015年全國蔬菜人均占有量為574.7 kg,相當于每人每天消耗1.58 kg蔬菜。

但受消費習慣、膳食結構特點和烹飪方式等影響,我國居民消費蔬菜種類較為集中,主導產品也十分突出。據統計,2015年播種面積超過66.7萬hm2(1 000萬畝)的蔬菜作物有辣椒、大白菜、番茄、普通白菜、黃瓜、蘿卜、大蒜、茄子、結球甘藍、菜豆、芹菜,其中排名前三的辣椒、大白菜、番茄的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23.66%;產量超過4 000萬t的蔬菜作物有大白菜、番茄、黃瓜、辣椒、蘿卜、茄子,其中排名前三的大白菜、番茄、黃瓜的產量占總產量的29.16%。

1.3價格持續上漲,季節波動明顯

圖3 1995~2016年36種蔬菜批發市場月平均價格

對36種蔬菜市場批發價的監測顯示,隨著季節的變化,蔬菜價格呈“U”型波動(圖3),每年的1~3月達到最高點,7月達到最低點。1995~2016年,年最高月均價同比上漲130%,年最低月均價同比上漲102%。據分析,價格季節性波動主要是我國蔬菜生產受氣溫影響存在冬春生產淡季,因供求關系導致當月蔬菜價格較高;而月均價每年呈上漲趨勢,主要是由于生產資料、勞動力成本等上漲導致的。

1.4布局逐漸優化,安全逐步提高

[5]趙晉、張建軍、王奕?。骸洞髷祿季S下教育發展機遇與挑戰的再思考》,《電化教育研究》2018年5月。

由于蔬菜生產技術的提高、優勢區域及設施蔬菜面積的穩定、流通領域的快速發展,蔬菜大生產、大市場、大流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南菜北運、西菜東調、北菜南銷等趨勢逐漸顯現,有效緩解了淡季蔬菜供求矛盾,基本實現了周年均衡供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業部《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已明確指出蔬菜生產基地逐步向優勢區域集中,已經形成華南與西南熱區冬春蔬菜、長江流域冬春蔬菜、黃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貴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緯度夏秋蔬菜、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等六大優勢區域。農業部《全國設施蔬菜重點區域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也明確了全國設施蔬菜五大重點發展區域。農業部《全國西瓜甜瓜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也劃定了五大西甜瓜優勢區域(圖4)。

近些年來,各級農業部門和生產者、消費者十分關注蔬菜質量安全,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結果顯示,2008年以來蔬菜農殘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比2000年提高了30多個百分點,蔬菜質量總體上是安全、放心的。

圖4全國西甜瓜產業優勢區域布局

1.5平衡貿易逆差,出口持續增長

多年來,我國農產品貿易存在高額逆差,2015年達到462.0億美元,蔬菜產業在國際貿易中為平衡農產品逆差發揮重要作用。2015年我國蔬菜出口貿易順差達127.3億美元,同比增長6.2%,第一次超過水產品(113.5億美元),成為平衡逆差的第一大農產品。據中國農業統計資料顯示,自中國加入WTO以來,除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12年受我國蔬菜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影響導致出口略有下降外,我國蔬菜出口基本保持持續、快速、穩定增長。2015年我國蔬菜出口量1 018.0萬t,同比增長4.3%;蔬菜出口額132.7億美元,同比增長6.2%(圖5)。其中,鮮冷凍蔬菜、加工保藏蔬菜和干制蔬菜是三大重要出口類型,分別占出口總額的40.7%、34.1%、13.8%。

圖5 1995~2015年我國蔬菜出口增長情況

從我國蔬菜出口市場的長期變動趨勢來看,蔬菜出口區域分布總體呈現多元化市場格局,但受蔬菜貿易特點、區位和“一帶一路”政策帶動等因素影響,出口排名前十大市場集中度有所下降,1995年占出口總額比重為86.0%,2015年降低到72.0%。同時,東盟市場地位不斷增強,歐盟市場則呈下降趨勢,1995年僅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個東盟國家進入中國蔬菜出口前十大市場,共占中國蔬菜出口總額的5.5%;而2015年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四個東盟國家進入中國蔬菜出口前十大市場,共占中國蔬菜出口總額的26.9%(表4)。

表4 1995、2005年和2015年中國蔬菜出口排名前十大市場

2 我國蔬菜產業發展突出問題

2.1人工成本增高,比較效益下降

20世紀90年代以來,蔬菜產業已為提高農民收入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但據全國農產品成本效益資料顯示,蔬菜每667 m2(1畝)平均成本、產值和凈利潤均呈上升趨勢,但成本增速超過產值增速,凈利潤增速趨緩。2015年我國蔬菜每667 m2(1畝)平均成本4 345.30元,是三大糧食作物的近4倍,每667 m2(1畝)平均成本、產值和凈利潤由2001年的1 288.21、2 667.80、1 379.59元分別增至2015年的4 345.30、6 533.19、2 187.89元,分別增長了145%、237%和59%(圖6)。近十年來,蔬菜生產成本利潤率在震蕩中總體呈現下滑態勢,且成本結構已發生重要變化,人工成本比重逐步增加,物質與服務費用、人工費用、土地成本在蔬菜生產成本中的比例,由2001年的60%、37%、3%變為2015年的35%、56%、9%。

圖6 2001~2015年大中城市蔬菜平均成本收益情況

2.2機械化水平低,輕簡化技術推廣難

由于蔬菜分布地域廣、生產規模小,種植作物種類多、茬口類型多,且供蔬菜使用的機械有限,長期以來,傳統農藝措施與常規農機之間無法實現良好對接,導致綜合機械化率明顯偏低。據《中國農業機械化年鑒》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小麥、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等重要糧油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為93.7%、78.1%、81.2%、65.9%和46.9%,而據估計蔬菜僅為20%左右。與此同時,蔬菜種植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以集約化育苗、水肥一體化、統防統治、綠色防控和農業信息化為一體的輕簡化技術的推廣。以集約化育苗為例,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5年底全國已建成規模集約化育苗中心3 762個,年育苗能力達1 026億株;據估算,我國每年蔬菜育苗移栽面積逾1 000萬hm2(1.5億畝),年蔬菜用苗量超過4 500億株;集約化育苗比例僅為23%左右。

2.3農藥化肥用量增加,質量安全存在隱患

從農藥使用來看,存在劑型不合理、蔬菜登記農藥不足等問題。據統計,2015年全世界農藥市場的組成(以銷售額計)中除草劑占比46%,殺蟲劑、殺菌劑分別占28%、21%,而我國殺蟲劑占比高達62%,殺菌劑、除草劑分別占19%、16%。目前,約有4 800個藥劑在30多種蔬菜100多種病蟲害中登記,甘藍、番茄、黃瓜占80%,而胡蘿卜、綠葉類蔬菜、蓮藕等120種常規蔬菜無登記農藥可用。從化肥使用來看,也存在用量過大、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據資料顯示,我國蔬菜化肥使用量占農作物化肥使用量的近1/5,2015年蔬菜每667 m2(1畝)化肥折純用量是水稻、小麥、玉米3種糧食作物平均的1.69倍,投入金額是3種糧食作物的2.15倍。2015年化肥和農家肥每667 m2(1畝)平均成本為461.83元,占物質與服務費用的33%,仍舊是除人工成本外最大的投入,其中,化肥投入是有機肥投入的1.6倍,且化肥中以三元素復合肥和磷酸二銨等復混肥的比例較高,占整個化肥投入的60%左右,氮肥投入近幾年有所降低,鉀肥投入一直偏低,占5%左右。

2.4組織化程度不高,規?;б孑^差

目前我國蔬菜生產總體上還處于傳統農業生產階段,主要特征是家庭式小規模生產,生產過程基本由單一個體獨立完成,專業化、組織化程度較低。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蔬菜家庭農場中1 hm2(15畝)以下規模的占比60%,6.7 hm2(100畝)以上的占比僅為3%左右。近幾年,隨著人工成本、土地租金、生產成本的攀升,造成多數蔬菜生產企業、農民合作組織處于無利和虧損的狀態,嚴重挫傷了蔬菜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積極性。據調研,2015年全國大中城市勞動日工價都在80~110元,部分蔬菜主產區勞動日工價也達到60~80元,育苗嫁接工等特殊工種人員,日工價高達200~300元。

3 對策建議

3.1建立健全民生菜保障制度

3.1.1 建立健全民生菜供應保障機制 所謂民生蔬菜指的就是百姓小康生活不可缺少的大宗蔬菜。一是確定民生蔬菜名錄,保障有效供應。各地區可按照居民消費習慣,按占消費總量60%~80%的蔬菜種類確定民生蔬菜名錄,對于目錄內的蔬菜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政策傾斜。二是穩定菜田面積,測算城市自給率。各地區根據本地人口、耕地等指標,按照每人每天1.0~1.2 kg蔬菜的需求,規劃、建設、維持足夠面積的常態菜地,保證一定水平的自給率。三是建立蔬菜儲備制度,增強應急供應能力。堅持貯菜于棚、貯菜于地、貯菜于庫相結合,重視大白菜、蘿卜等大宗蔬菜的儲備。重視發展設施蔬菜、速生菜,增強應急供應能力。

3.1.2 建立健全民生菜生產補償機制 一是建立在田蔬菜生產監測及預警系統,確定合理價格波動區間。各地區可在主產區(縣)及鄉鎮建立生產監測網絡,對在田蔬菜面積、產量、上市時間、價格等指標進行動態監測,適時發布價格指數,指導各地菜農合理種植。二是規范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的征收、使用與監管。確?;鹑坑糜谛虏说亟ㄔO和發展蔬菜生產中。三是探索建設蔬菜政策性保險。實行以公共財政支持為主的自然災害保險和市場價格保險,保護民生菜的生產積極性。

3.2突出生產發展重點

3.2.1 改善菜田設施條件 各地在開展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時,應統籌考慮蔬菜生產基地建設。重點突出冬季保溫、春秋季避雨和夏季遮陰降溫的蔬菜溫室大棚設施建設、高標準抗澇排洪設施建設和高效抗旱保墑滴灌節水設施建設以及田間路網建設等。

3.2.2 加強種苗科技創新與轉化 一是加強蔬菜品種選育,重點選育設施栽培耐低溫弱光茄果類、西甜瓜等專用品種,露地栽培蘿卜、白菜和綠葉蔬菜等專用品種,加工出口番茄、胡蘿卜、洋蔥等專用品種以及滿足多樣化需求的芥菜、蓮藕、食用菌等特色蔬菜品種。二是推廣集約化育苗,重點在茄果類、豆類、瓜類、甘藍類等蔬菜上推廣穴盤集約化育苗技術,加大規?;s育苗示范場建設。

3.2.3 推進標準化生產 一是健全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加快相關標準的編制修訂和推廣應用,各地可結合實際情況按作物種類制定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并加大宣傳,加快推進標準和技術規程落地。二是開展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圍繞連作障礙治理、生態栽培、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綜合防治、輕簡增效等技術開展集成與示范推廣。三是加強技術服務能力建設。加強蔬菜主產區技術服務人員、物資和經費的配備,保障基層農技推廣系統正常運行,提高技術服務水平。

3.2.4 提升組織化程度 一是深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改革,推動“三權分置”,放“活”土地經營權,明確農村土地流轉的范圍、方式、期限和行為規范。在不損害農民權益、不改變土地用途、不破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前提下,深化土地經營流轉,提高菜農集約經營水平。二是培育蔬菜新型經營主體,對種植合作社、龍頭企業給予政策資金傾斜,不斷提升產銷銜接的信息化水平,充分調動農民種菜積極性,切實增加種菜農民的收入。三是加強品牌建設。樹立新型經營主體品牌銷售的意識,加大“三品一標”認證,通過品牌創建來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四是加大職業菜農培訓。推進蔬菜職業技能鑒定和蔬菜職業資格準入,扶持蔬菜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開展農民培訓與教育。

3.3兼顧流通發展重點

一是加強田間預冷系統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完善主產區田頭分等分級、包裝預冷等設施建設;完善保溫、冷藏運輸設備建設;完善主銷區冷鏈配送設施建設。二是加強產銷批發市場建設。各地應結合蔬菜生產優勢區域,按照生產規模、上市總量、外調數量等測算建設產地批發市場;在大中城市蔬菜主銷區,按照城市人口、區位特征、調入數量和種類、物流特點等測算建設銷地批發市場。三是加強產銷對接。適當引導主銷市場經營主體向產業上下游擴展,延長產業鏈條,通過市場建設、產銷市場對接、農超對接、農社對接等方式,實現產銷有效對接。

3.4搭建質量安全體系

重點加強3個體系建設。一是建設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完善各級農業部門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及質量監管機構,配備人員、設備和運轉經費;支持蔬菜產銷批發市場蔬菜檢測室建設。檢測合格的蔬菜開具合格準出證,逐步建立產地準出制度和市場準入制度。二是建設全程質量追溯體系。引導蔬菜生產企業或專業合作組織建立完善蔬菜產品全程質量追溯信息采集系統,有條件的地區可建立區域質量安全追溯信息中心或平臺,建立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三是建設風險預警與應急處置體系。各地對自然災害、質量安全責任事故以及市場異常波動等突發情況,應做好風險預案、完善風險評估,建立迅速反應機制,做好提早預防、快速反應、得當處置,保障蔬菜產品質量安全。

王娟娟,女,碩士,高級農藝師,專業方向:蔬菜技術推廣

2017-05-25

猜你喜歡
播種面積蔬菜
國家統計局發布關于2022年夏糧產量數據的公告
蔬菜“漲瘋”,咋了?
土庫曼斯坦土豆播種面積創紀錄
2021年俄羅斯油籽播種面積或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難吃”的蔬菜也有“過人之處”
奇怪的蔬菜
我國糧食生產喜獲“十七連豐”
蔬菜
美國大事和玉米播種面積將提高
蔬菜也“瘋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