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棕尾鵟 翱翔在荒漠上空

2017-06-15 11:49鄒桂萍
森林與人類 2017年4期
關鍵詞:親鳥巢中雄鳥

鄒桂萍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猛禽們應生活在高山之巔,翱翔于蔚藍的天空,捕獵于森林或草原。但有一種猛禽與眾不同,它們喜歡生活在荒漠、戈壁,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大漠飛鷹——棕尾。棕尾是一種適應干燥環境的荒原猛禽,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棕尾的棲息地局限于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地帶,數量稀少,活動空間大,這給觀察研究帶來很大困難。

我們的越野車前行在準噶爾盆地的東側北塔山地區。這里是典型的荒漠戈壁,地面上只有稀少的植被,主要由超旱生、旱生灌木、小半灌木及旱生一年生、多年生草本和短命植物等組成,多為藜、麻黃屬、檉柳屬、沙拐棗屬等。不過,貧瘠的土壤上依舊蘊藏著多彩的生命。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我們可以看到蒙古野驢在汽車后面魚貫而行,鵝喉羚子在戈壁上縱橫馳騁,還有大沙鼠躲在洞口啃食植物的根和莖。天空中依舊熱鬧,時不時可以看到金雕、玉帶海雕在空中翱翔。小型鳥類毛腿沙雞、蒙古沙雀也非?;钴S,它們往往以集群的形式出現。

兩翼呈“V”形浮在空中

空中出現一只黑色的大鳥,這就是棕尾,它兩翼彎折,隨氣流翱翔時高舉成一角度,翅膀上舉呈“V”形,有時也在空中逆風不動,好像懸浮在空中。這便是棕尾典型的飛行姿勢。通常,棕尾會停在路邊的電線桿,或者高高的山丘上,如同一名狙擊手,時刻觀察周圍的動靜,一旦有獵物出現,它就立即捕殺。這是它們捕獵最常用的伎倆。棕尾喜歡“狙擊戰術”,借助天然的地形隱藏自己,待獵物出現突然襲擊。它們常常占據有利地形——巖石、土丘,身體的顏色外加那棕色的尾巴就像一身沙漠迷彩,很難被獵物發現。嚙齒動物、蛙、蜥蜴、蛇、雉雞以及其他鳥類都是它等待的對象。如果長時間沒有獵物出現,它們會飛到高空對地面進行“偵察”。有趣的是,當高空偵察也不奏效,它還會在地面進行地毯式搜捕,像家雞一樣在地面上走來走去尋找甲蟲等來充饑。走投無路的時候也吃死魚和其他動物尸體。

巢口朝北有利雛鳥成活

找鳥容易,找巢難。鳥兒總是把巢建得非常隱蔽。即便是那些平日里威風凜凜的猛禽也是如此。懸崖或陡峭山體多是棕尾選擇筑巢的風水寶地,只有把巢建在懸崖峭壁上,它們才放心。棕尾選用的巢材多是干枯的樹枝,和山體的巖石非常接近,即便離得很近,也難以發現。我們時刻都會注意山體上白色的痕跡,有些可能是上一年巢中雛鳥留下的糞便,而棕尾又有沿用舊巢的習性。

經過幾日追尋,我們終于發現一處棕尾的巢址。4月初,準噶爾盆地的氣溫開始快速回升。我們有幸記錄到棕尾筑巢。筑巢是一件浩大工程,雖然是沿用舊巢,也得進行翻修。棕尾夫婦分工合作,雌鳥負責筑巢,雄鳥負責運輸巢材。因為要把樹枝踩結實,是一件極耗體力和耐力的事情,相比雄鳥,雌鳥力量更大,更適合此類工作。

大約兩周后,巢就被翻修一遍,但還是比較粗糙,從外面看呈橢圓形。巢的長徑約80-90厘米,短徑70-80厘米,巢高50-60厘米。巢材是從本地取材,以巢周圍低矮灌木為主,多由梭梭、沙拐棗、麻黃等的粗大枯枝組成。巢的方向很有講究,在我們發現的7個巢中,巢口方向大多朝向北或偏北的方向。這是因為親鳥對巢向的選擇影響雛鳥的成活率。棕尾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區,晝夜溫差極大,尤其是中午地表溫度超過40℃。巢向北或偏北方向開口可以有效減少太陽直射,避免卵或者日后雛鳥體內水分的過分散失。

筑巢后(修巢)后沒幾天,4月中旬及下旬,棕尾便開始陸續產卵。它們產卵的數量多在2-4枚之間,卵的顏色為白色或皮黃白色,具黃色或紅褐色斑點。棕尾卵的長徑是56厘米,短徑是43厘米。5月份之前產卵就基本結束。

孵化期雄鳥給雌鳥喂食

產卵開始時,棕尾親鳥便開始孵化。在孵化期,雌雄親鳥也是有分工的,孵化的工作多數由雌鳥完成。一天中雌鳥有80%的時間在巢中孵卵,雄鳥則在雌鳥孵化的時候,需要完成兩項重要的工作:其一,警戒。雄鳥要在巢周圍警戒,避免外界的干擾,當人或其他鳥類侵入距巢10-20米的領域內時,親鳥才會作出驅趕、鳴叫等動作。其二,情飼,即孵化期間,雄鳥捕獵后給雌鳥喂食的行為。由于孵化期間需要消耗極大的能量,雌鳥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捕獵,這時需要雄鳥情飼。

大約孵化28-31天后,雛鳥開始陸續出殼。對于棕尾夫婦而言,育雛期的擔子更加沉重,依舊需要由雌鳥、雄鳥共同育雛,但仍以雌性為主。起初,雛鳥需要雌鳥在巢中暖幼,而且雛鳥無法吞咽大塊食物,雌鳥要把食物撕碎,嘴對嘴地喂給雛鳥。由于雛鳥新陳代謝快,需要雌鳥不停地喂食。在育雛早期,親鳥喂食的頻率在育雛階段較多,此階段的食物以小型哺乳動物大沙鼠、子午沙鼠為主。在育雛階段的中期、后期,喂食的次數減少,但每次的食物量有增加,這個時期的主要食物為嚙齒類動物,尤其是蒙古兔,其他的食物包括蜥蜴、蛇、石雞和其他鳥類。根據親鳥及雛鳥排出的吐物分析,小型昆蟲也出現在吐物中。在后期,親鳥不再喂雛鳥,而是把食物投到巢內然后飛離。投食的行為可以鍛煉雛鳥處理食物的能力。在食物缺乏時,雛鳥之間會互相爭搶。在巢內,體格強壯的雛鳥容易得到又多又好的食物,瘦弱的雛鳥只能吃到零星碎肉及骨頭。食物是棕尾雛鳥的存活的關鍵因素。當食物豐富時,雛鳥的成活率會有很大提高。如果食物短缺,雛鳥之間往往會產生激烈的競爭,通常只有1-2只最強壯的雛鳥活下來,其他雛鳥或因饑餓而死或被強壯的雛鳥吃掉。這種現象多發生在雛鳥20日齡前后。

在親鳥的照顧下,巢中的雛鳥茁壯成長。雛鳥發育遵循“功能優先發育”的原則。在雛鳥剛出殼的一兩周月內,體重增加迅速,而運動器官增長緩慢。體重的迅速增加有利于保證生長期間營養的供給。到雛鳥發育后期,運動器官的增長速度開始大于體重增長的速度,臨近離巢的時候,體重就在增加,因此,后期雛鳥面臨離

巢,運動器官的發育更加重要。大約經過一個月的育雛期,雛鳥就可以離巢了。離巢后的一段時間內,雛鳥依舊需要親鳥照顧。大約3個月到半年后,它們才能真正獨立。

猜你喜歡
親鳥巢中雄鳥
為什么一般情況下雄鳥比雌鳥更美麗?
電影
麻雀能感知配偶是否“劈腿”
頻繁換巢的鴿子
快速逃逸請走此路!
人工飼養火烈鳥自然育雛行為的觀察
靈丘縣家燕繁殖生態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