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轉型期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構建

2017-06-15 00:44劉明
商情 2017年15期
關鍵詞:社會化服務

【摘要】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而完善的農業經營體系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農業經營體系的核心是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這也是解決未來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的重要措施,而主導產業的培育、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和科學的產業運行機制等形成了多位一體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形成需要從強化思想認識、尊重農業經營主體意愿、完善教育培訓體系、加大政府財政補貼的規模和范圍、創新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動力機制等方面入手,探索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農業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主導產業化;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目前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的“短板”,當前,城鄉統籌發展由起步走向全面推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農村勞動力由全面過剩轉向結構性短缺以及農產品由片面追求數量走向注重安全品質等新形勢、新特點對農業經營體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14年聚焦“三農”問題,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的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指出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包括不斷增強糧食生產能力、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等方面。而要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業經營體系成為關鍵。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都明確提出了在保證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不變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和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和社會化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著力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產量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因此,在我國社會發展的轉型時期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以體制機制創新力促糧食增產保質,既是確保糧食安全必然要求,又是保證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重要支撐,也必將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路。

一、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是社會轉型期農業創新發展的迫切需要

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是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效途徑。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從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實現模式和組織創新角度而言,已經對原有模式提出了挑戰,對產業化的認識也進一步加深。原有的農戶個體生產由于經營規模狹小且極為分散,一方面難以與農業產前、產后部門形成有效的合作機制,另一方面農業生產中不能按標準模式和高質量產品要求進行生產。我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新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與之配套,而農業家庭經營制度仍然是農業生產的基本力量,家庭經營只有通過周到便捷的社會化服務才能被引導到現代農業生產的軌道上來。因此,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和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完善必然要求一個覆蓋全程、形式多樣、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來支撐。

首先,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基礎地位和重要作用,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和重要趨勢。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建立與發展是適應經濟發展形勢的需要,是農業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農業變革和創新的必然產物,其在我國農業發展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的創新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核心和基礎,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中央對新時期“三農”工作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農業的基礎性地位和農民自身生產經營的特殊性使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構建具有重要的地位。農業是整個社會中比較利益最低的產業,農民又是整個社會經營團體中的弱勢群體,這就迫切需要通過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提高農業經營主體的整體素質、優化農業社會化服務功能、培育農業主導產業、完善科學的產業運行體系等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沒有農業經營體系的創新和構建,國家的農業經營體系是不完整的,農業的發展就會停滯不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就會受到阻礙。

其次,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是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的必然選擇。黨的十一屆三中會后,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在全國逐步推開,這種統分結合雙層經營的農業經營體系既發揮了集體統一經營的優越性,又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農業勞動生產率快速提高,即解決了我國十幾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又提高農民家庭收入。但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水平提高,農業比較收益低的劣勢越發突出,作為理性小農選擇收入較高的非農行業就業成為了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盡管目前在農業產業中從業的勞動力還有2.7億多人,但大多數是中老人和婦女,因此,解決由誰來種地是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必然解決的問題。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農業收入不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正在變成食之無肉棄之可惜的雞肋,農業生產已經成為家庭經營結構中的兼業,這些都充分證明了傳統的農業經營體系已經不能適應社會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從微觀視角看,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是提高農業從業者生產積極性,加速農民增收的必然選擇;從宏觀視角看,創新農業經營體系不僅是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確保糧食產量持續提高的內在要求,還是實現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綜合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因此,這就要求在充分理解國情的前提下,探索如何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提高農業效率的有效形式,也就成為解決未來怎么種地問題的關鍵。

另外,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自然經濟條件下,農業生產所涉及到的一切內容都由農民自己完成,結果是技術上不去,效率提不起,質量不過關。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這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4年聚焦“三農”問題,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強調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傳遞了發展現代農業的明確信號。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步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無論是確保新常態下的糧食安全、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還是鞏固農業基礎地位、把“糧袋子”變成“錢袋子”;無論是應對國際市場挑戰、增強農業競爭力,還是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實現可持續發展等,都更加迫切需要向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尋思路、找答案。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現階段,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出現了多年難得的好形勢,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面臨難得的機遇。只有主動適應新常態、不斷拿出新作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才能破解農業發展面臨的矛盾和難題,提升農業產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強力支撐。發展現代農業,需要用現代物質條件去裝備,用現代科學技術去改造,用現代經營形式去推進,這一切都離不開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支撐。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將為農業生產提供一流的技術服務、全方位的信息服務、便捷的資金借貸服務等綜合性服務,以及生產資料供應、農產品儲加銷以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專項服務。

二、多位一體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構建

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和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完善,必然要求一個覆蓋全程、形式多樣、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來支撐。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相對于傳統小規模分散經營而言的,農業經營既包括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各環節,又涵蓋了農業產業產前、產中、產后等各類生產活動和生產性服務性活動;農業經營體系中既包括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又蘊含了各主體之間的聯結機制,是各類關系的總和,因此,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不僅包括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還必須有與配套的產業作為載體;不僅要構建各類主體之間良性的運行機制,還要有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作為支撐只有形成主體載體支撐和機制四位一體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才能實現農業高效率、糧農高收入、糧食穩產高產,最終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業發展。

(一)夯實基礎: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內容,準確把握農業農村經濟形勢,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我國現有農業經營主體,是在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按農業經營主體類型劃分,主要有:承包農戶、專業戶(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其他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隨著家庭農場和大量的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快速發展,我國初步形成了以承包農戶為基礎,合作經濟組織為紐帶,龍頭企業為骨干,集體經濟組織和其他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為支撐,多種所有制關系并存、多種生產經營主體共生的農業經營格局,有力地支撐了傳統農業改造和現代農業建設。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基礎,也是回答未來由誰種地的最佳答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經營主體已經發生非常大的改變,已由改革初期相對同質的家庭經營農戶占主導的格局向現階段的多類型經營主體并存的格局轉變(黃祖輝,2010),逐步形成了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組織和農業企業等多元經營主體(陳明星,2013)農業經營主體多樣化是農業在向現代化演進過程的必然現象,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扶持發展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建立健全財政、用地、金融、保險等優惠政策體系,鼓勵支持專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規?;洜I。加快培育新型農民合作組織,依托地方特色、標志性項目等重大項目建設,大力發展休閑度假、特色餐飲、農事體驗、旅游服務等產業,支持興辦多元化、多類型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確保農民獲得更多的收益。同時,將繼續支持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從土地、融資、資金等方面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推動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及農戶合作,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分享加工增值環節的收益。進一步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大力推進基層供銷合作社“新網工程”建設,提升基層服務社服務“三農”的水平。

(二)提升主體:強化提升農民素質,促進農民職業化

農業發展的首要問題是種地、種糧,關鍵是需要農民;發展現代農業,需要現代職業農民。但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推進,加上種田比較收益較低、農業生產條件相對較差、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滯后等原因,“農民荒”現象日趨嚴重。農村務農人員被形象的稱為“386199”部隊,“38”代指婦女,“61”代指兒童,“99”代指老人。很顯然,要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的問題,就必須通過抓住“人”本身,來充分釋放農業生產力。2014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提出“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中央提出“職業農民”這一概念,就是希望通過職業培訓等多種方式,來提升農民的職業化水平。通過打造一批有文化、有技能、懂經營、會管理的現代新型職業農民,找到農業生產的轉型之道,為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地”問題探索路徑。

農業問題,說到底,也是市場問題。正如美國人類學家沃爾夫所說的那樣,傳統農民主要追求維持生計,職業農民則充分進入市場,將農業作為產業,并抓住一切機會使報酬極大化。因此,培育職業農民,就必須通過市場手段,大幅提高農民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提升農民這一職業的含金量,強化農民對職業的認同感。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的就不僅是單純的技能培訓,還更需要從制度設計層面,提升農業規?;?、科技化和現代化水平,并從資金層面對農業發展托底。只有讓農業真正成為有發展前景的產業,讓農民成為一份體面的職業,農村自然不愁沒人種地。也只有擁有了職業尊嚴,才會成就職業農民。

(三)強化載體:培育具有優勢的主導產業

農業生產區域不同,資源條件也不完全相同,決定了能夠發展的產業類型也有差別同樣,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產業的支撐,特別是主導產業的驅動,這就要求在農業生產中要以區域資源稟賦條件為前提,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為主導產業,逐步做大做強并成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載體。要充分認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挖潛增收,立足當地資源條件,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同時抓好高效示范基地建設,通過示范片、示范村、示范鄉(鎮)的建設,切實增強村級實力和活力,進一步調動農民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在加快農村經濟發展轉型上深下功夫,特別要做好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樹立商品經濟意識,通過產業的發展,推進農村經濟發展。要大力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公路、村級活動中心、水利事業等基礎設施,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村經濟和諧健康發展。

把農村主導產業開發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在著力推進農村主導產業培育上,主攻地區優勢資源的特色產業,進一步提升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充分發揮規模養殖場和專業種養大戶等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生力軍作用,全面推行“公司+農戶”、“協會+農戶”、“公司+基地+農戶”、“支部+協會+農戶”等模式和以獎代補、黨員村干部帶頭、大戶示范、基礎設施配套、農戶自愿五條措施,形成龍頭企業帶動、專業大戶示范、政府決策扶持的良好格局,促進農業產業區域化分工,加快農業生產專業化;在培育中,要突出特色農產品優勢,實施差異化的農業發展戰略,滿足多樣化、特色化的市場需求,進而獲得壟斷的超額利潤,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形成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產品,并大力推行規?;?、標準化、市場化和品牌化建設,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而帶動農民增收,提升農村經濟整體實力。

(四)增強支撐: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

當前,我國已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期,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建立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全方位的生產經營服務,是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解決農業小生產與大市場矛盾的重要手段,是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是確保國家食物安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國以公益性服務為主體,以經營性服務為補充,以農技推廣、農經管理、農機服務、農資供給、農產品流通等為重點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在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已初步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政府公共服務機構為主導、多元化市場主體廣泛參與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根據農民的具體需要,結合各地實際不斷探索創新服務機制。農業龍頭企業采用合同制服務,提供種子、化肥等農資或提供技術培訓輔導,簽訂收購產品協議;種養大戶采取示范輻射式服務,積極為周邊普通農戶提供技術、信息等指導和種子種苗、機耕機收等服務。創新開展“農超對接”產銷銜接服務,在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之間開展“原料對接”,在出口農產品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實行“基地對接”,在批發市場、學校和農業生產單位中進行“產銷對接”,較好地拓展了農產品銷售服務。

(五)完善保障:科學的產業組織及運行機制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我國農村改革和發展中,繼家庭承包制之后農村經營體制和機制的重大創新。伴隨農村改革的深入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運行機制不斷完善,對于推動現代農業建設,促進農民增收,完善農村經營體制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各地圍繞農業產業化運行機制建設做了大量工作,進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較大成效,創造了許多經驗,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健康發展。但是也要看到,受自身發展水平的影響和外部體制環境的制約,農業產業化運行機制建設還不夠完善,突出表現為龍頭企業實力不強、組織模式發育滯后、利益聯結不夠緊密、風險抵御能力較弱等方面,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

運行機制創新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關鍵階段,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與發展的關鍵運行機制必須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的一整套機制,運行目標是農產品的有效供給,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目標是利潤最大化,實現兩大目標的和諧統一均衡發展的途徑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方式。首先,建立產業化發展投入保障機制。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金融資本、企業自有資本和其他資本投入為主體的多元投入機制,確保農業產業化投入的穩定增長。做好對項目貼息扶持和補助扶持的有效銜接,引導項目規范實施、合理選擇、靈活運用,實現效益最大化。其次是加強規劃引導組織協調機制。圍繞本地支柱產業,把優勢產業、特色農產品作為扶持重點,著力打造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的農業品牌。同時,加大對部分成長性的、有較強示范輻射能力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完善農業產業結構。另外要推動合作發展互惠共贏機制。選擇一批產業特色和優勢明顯、有良好工作基礎、代表不同產業和類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試點,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先進典型,為合作社發展提供可借鑒的成功經驗,帶動更多農戶致富。把參加合作社的農戶數、合作的范圍和社員從合作社獲得的利益等情況做參考指標,切實發揮對農民的扶持帶動作用。

三、推進多位一體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形成的措施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客觀要求;是減少農產品市場波動,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農業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支撐;是適應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就業,應對“誰來種地”問題的迫切需要。

(一)積極穩妥引導土地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搞現代農業要有適度規模,要適度規模必須有土地流轉,土地流轉的前提是穩定家庭承包經營。國內外的實踐充分證明,家庭經營不僅適應以手工勞動為主的傳統農業,也適應采用先進科學技術和生產手段的現代農業,是當前各國農業經營的普遍形式。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必須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首先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引導土地逐步向種田能手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土地流轉要與農業勞動力轉移和農業人口市民化的步伐相適應;土地流轉的主體是農戶而不是干部,機制是市場導向而不是行政干預,目的是發展現代農業而不是搞非農產業;要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尊重農民的意愿,政府主要搞好指導服務,絕不能包辦代替,更不能強迫命令,這是土地流轉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為此,一定要研究完善促進土地流轉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市場和服務體系。

(二)加快培育以職業農民為主體、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農民處在“三農”的核心地位,發展現代農業,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既要解決農業問題,也要解決農民問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根本,是發展現代農業的緊迫任務。近年來,農村勞動力加快轉移,農業分工分業不斷深化,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量涌現,這些經營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從事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能夠優化集成利用各類先進生產要素,代表了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要通過完善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機構,加快農民的專業素質提升;規范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加大對職業農民的政策扶持,構建標準、規范、科學的職業農民培育體系,確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取得良性發展。

(三)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是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內容。隨著現代農業的飛速發展,社會化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公益性服務機構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要基礎,近幾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機構基本建立,支撐保障和服務能力不斷增強。但與農業發展的需要以及農民的期盼相比,還有不小差距。下一步,要在全覆蓋、有保障上多下功夫,重點放在具有較強公益性、外部性、基礎性的領域。經營性服務組織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生力軍,政府部門要研究制定發展扶持政策,按照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競爭充分的原則,采取政府訂購、定向委托、獎勵補助、招投標等方式,引導各類服務組織,在農產品保鮮、貯運、加工、銷售環節,以及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要充分發揮專業化服務組織的作用,加大對專業化服務組織的扶持力度,積極引導和支持專業化服務組織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農機作業、農資供應、農產品流通等服務。

總之,推進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不僅需要鞏固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而且要尊重農民意愿和首創精神,真正維護農民主體地位和合法權益;同時必須堅持從國情和農情特點出發,兼顧效率與公平。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相統一,解決農業問題與解決農民問題相統一,方向性和漸進性相統一;另外必須堅持穩中求進,穩定完善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要堅持黨在農村政策的基本取向不動搖,與時俱進推進政策體系的適當調整和完善創新。

參考文獻:

[1]張照新,趙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困境擺脫及其體制機制創新[J].改革,2013

[2]汪發元.中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比較及政策建議[J].農業經濟問題,2014

[3]陳明星.快速城鎮化進程中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路徑研究[J].中州學刊,2013,(3):44-47

[4]陳曉華.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年會上的致辭[J].農業經濟問題,2014

[5]黃祖輝;俞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狀、約束與發展思路——以浙江省為例的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0

[6]孟麗,鐘永玲等.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功能定位及結構演變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5

[7]胡勝德.培育多元化經營主體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3(1):78

[8]張占耕.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思考[J].上海農村經濟,2013(5):27

[9]馮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與農業治理轉型——基于皖南平鎮農業經營制度變遷的分析[J].中國農村觀察,2014

作者簡介:

劉明(1989-),女,漢族,河南禹州人,碩士,河南農業大學經管學院,研究方向:農林經濟管理。

猜你喜歡
社會化服務
興隆咖啡產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構建研究
推進多元化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路徑研究
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現狀、模式與評價
關于學習型社會建設與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化探討
完善專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促進家庭農場發展
廊坊地區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情況的調查分析
淺談靈武市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與實踐
高校檔案社會化服務研究探討
醫學院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模式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