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讀虹影《阿難》中阿難的身份混淆問題

2017-06-17 09:01韓旭東
青年文學家 2017年15期
關鍵詞:國族虹影身份

韓旭東

摘 要:《阿難》中的男主人公阿難身份難辨,作者正是利用了這種人物身份的混淆性鉤織了一部似幻實真的作品。本文從身份問題出發,從文本的行文細節處來探析阿難的真實身份以及他的去向等等,折射出了虹影本人的國族觀與世界意識。

關鍵詞:虹影;《阿難》;身份;國族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5-0-01

《阿難》將故事發生的背景設定在了印度,這使這部海外華裔作家創作出的文本具有一種雙重的跨文化視點:從創作主體上看,虹影長期旅英,在中西文學的閱讀體驗中創立了一種具有特色的跨文化女性寫作;從書寫客體上看,由中國/海外作家書寫的“印度故事”也為文本本身打上了一種雙重文化印記。同時,從故事的主題上看,文本具有曖昧性和模糊性。作者用寫偵探小說的手法,通過空間的位移,一步步揭開了故事的真相——用偵探揭秘的形式裹挾一個關于反腐敗、贖罪、跨文化旅行的故事。

“《大智度論》上記載:四百四病為身苦,憂愁嫉妒為心苦,合此二苦,謂之內苦。外苦亦有二種,一位惡賊虎狼之害,二位風雨寒熱之災,合此二者,謂之外苦。也就是說,所謂內苦,是指身體的病痛和心理、感情方面的痛苦;所謂外苦即包括來自外界的各種災難禍殃?!盵1]佛教假定以人為主體所生存的外在世界是一個“苦”的大環境,這種苦既包括肉體所收到的一種物理侵害,具有實體化的性質,也包括人在思考世界、與人進行社會交往時所體會到的一種精神上的困惑。如果想超脫這個以苦為主要基調的世界,則需要通過贖罪、懺悔的方式來達到一種“滅”的境界?!艾F實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變幻無常、假而非真的,人生在世也是煩惱無窮、苦多樂少。而當人們認識到佛教的真理、了悟人生的陣地,就會進入一種煩惱滅盡、常樂我凈的境界,這種境界就是入滅或涅槃?!盵2]在佛教的世界觀里,俗世世界充滿了苦,而擺脫苦的方式是要通過對佛、禪的參悟和理解以達到一種精神上的超脫和潔凈。同時,苦也是和污、不潔等詞聯系在一起的。如果想擺脫這種不潔與骯臟,同樣要通過擺脫煩惱、了悟佛法的途徑?!栋㈦y》中缺席的男主人公阿難,自由生活在一個苦的世界中,童年生活的黯淡與冷漠、情感的缺失導致了他在成年后自我欲望的膨脹,仿佛只能通過更多欲望、物質的獲取才能彌補自己在童年時由環境帶來的創傷。欲望的膨脹猶如惡性循環,在文本中的主要表征為對金錢的渴求與性愛的擷取,這種俗世的罪惡導致了文本中阿難身份的難以指認性。三重身份、三個能指、三段故事、三個人物,為讀者解讀這部文本制造了一定的難度,在閱讀的過程中同樣會進入一種偵探小說的“探秘”過程。

第一個阿難,是佛經中佛陀的弟子,他存活在佛經故事中。佛經中的阿難是一個“問題少年”,人如其名,他的求法、學佛過程也是一條較為困難的道路。難以抵制魔女的色誘,他毀了自己的法身。同時,他也并沒有像其他佛弟子一樣能通過自我靈魂的超脫與解救來達到精神層面的洗滌,而是需要佛師的提點。但他也是最具備智慧力的底子,在他的身上體現了俗世/超脫、欲望/智慧之間的兩難?!栋㈦y》中提到佛經故事的阿難,讓這個人物、這部文本具備了一種原型化的色彩,在宗教故事的依托下來由中國作家講這部印度故事,文本打破了時空、地域、文化之間的限制,凸顯了一種跨文化、超越時空、超越信仰之間的隔空對話。第二個阿難,則是中國俗世社會中的黃亞連,他是一個經濟罪犯,是小說中國際警察將要逮捕的對象。黃亞連的罪與苦,首先表現在少年時代的放火行為上。

放火燒英國大使館的罪行源于阿難對于“文革”的不滿,在這場政治運動中,他失去了自己的撫養人叔父,自己也遭到了調查小組的虐待。他的這種苦,轉化為了一種過激和犯罪的行為。長大成人后,他并沒有選擇一種自我救贖的途徑來消除原罪般的人生之苦,而是擴大了自我作為一個主動行為人欲望的擷取,將這種憤怒、不滿轉化為了一種貪欲,來滿足自己在童年成長期一種愛的缺失。

追求現世世界的物質來滿足自身的貪欲,讓黃亞連鋌而走險地觸動了現實社會中的“法”。此時的法律與個人的欲望已經形成了對立格局,實際指向規則與個人之間的矛盾,當個人對金錢的欲望觸動了法的界限時,必將遭到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對非法行為的管制。黃亞連,是罪行的實施者,當他化名為第三種身份Ananda搖滾歌手阿難時,他是一個要洗刷自己罪行的贖罪者。無論是贖罪或者犯罪,文本中的阿難/黃亞連都是缺席的,他并沒有通過自己的行為達成文本中情節實施的主動者,他始終是一個別人口中被講述的他者,他在文本中的地位始終是缺席的,是一個被言說的人。小說通過“我”答應了蘇菲交代的任務,在印度不同空間轉換的過程中尋找阿難,在尋找的過程中了解到了他的故事。此時的阿難是一個逃脫者,他逃脫了自己的犯罪地點——中國,抵達了佛教的發源地、宗教文明的精神家園——印度??臻g的指涉本身就具備一定的曖昧性,而恒河的出現,更是承擔了“水”原型所具備的洗刷、洗滌靈魂的功能:

阿難選擇了佛教的發祥地——印度來洗刷自己之前所犯下的罪行,并意圖消除自己的貪欲。他始終在逃離,逃離原有的罪行,逃離自己的愛情,逃離自己的身世。阿難的身份是模糊的,更名換姓、逃離中國、前往母國,通過宗教的凈化來救贖自我的靈魂。三種身份、三個故事指涉的不僅僅是一個能指的模糊性,更重要的是在這種披掛宗教神秘的外衣下,割裂所指與現實社會之間的聯系,讓文本成為一場超現實主義的跨文化對話。

注釋:

[1]賴永?!吨袊鸾涛幕摗分袊嗣翊髮W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第11頁.

[2]賴永?!吨袊鸾涛幕摗分袊嗣翊髮W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第15頁.

猜你喜歡
國族虹影身份
愛與美食
跟蹤導練(三)(5)
滕州前掌大墓地的國族問題
他們的另一個身份,你知道嗎
虹影:兒童文學的闖入者
虹影:我一直與世界格格不入
互換身份
臺灣如何看待日本占領折射國族認同
放松一下 隱瞞身份
民族國家構建與國家民族整合的雙重變奏
——近代中國國族構建的模式與效應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