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機可交互的水冷式溫控實驗系統設計

2017-06-19 19:29徐志宇吳志良余有靈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7年5期
關鍵詞:冷機溫控溫度

徐志宇, 吳志良, 余有靈

(1. 同濟大學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上海 201804; 2. 慕尼黑工業大學 控制工程系, 慕尼黑 80333,德國)

人機可交互的水冷式溫控實驗系統設計

徐志宇1, 吳志良2, 余有靈1

(1. 同濟大學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上海 201804; 2. 慕尼黑工業大學 控制工程系, 慕尼黑 80333,德國)

開發了一套具有人機實時交互功能的水冷式溫控實驗系統“iWater”。該系統控制部分采用閉環結構:由PTC陶瓷片模擬發熱對象,STM32型微控制器根據DS18B20溫度傳感器提供的實時溫度反饋,經過PID運算,對H橋驅動輸出PWM指令,從而對水冷機進行調壓調速,實現對溫度的恒值控制。擴展多種人機交互功能:通過紅外遙控模塊,可實時設定溫度、控制策略以及各類參數;現場輸出選取TFT-LCD屏,可實時顯示溫度曲線;實驗數據通過USART通道,在上位機的VisualScope界面實時繪制溫度曲線,完成對實驗數據的觀察、存儲與分析。最終完成了樣機制作,實驗結果驗證“iWater”實驗系統的有效性。

水冷機; 溫度控制; 人機交互; 實驗教學系統

0 引 言

恒溫控制是自動控制的經典研究課題之一,在生產生活中應用極為廣泛[1-6]。傳統實驗教學所采用的恒溫控制系統,往往屬于主動加熱方式,即升溫可控-降溫自發[7-9]。通過控制電阻絲、發熱陶瓷等加熱器的輸出功率,維持對象的溫度為恒值。

水冷機通過水循環將熱源的熱量搬到散熱器上散發出去,根據其散熱原理,可以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10-11]。隨著半導體制造和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內部的CPU、GPU等處理器的主頻不斷提高,發熱也增大,CPU/GPU的水冷散熱技術受到日益重視,蓬勃發展[12-13]。

本文選用CPU水冷機作為執行機構,設計一套用于實驗教學的溫控系統,采取主動冷卻方式,即降溫可控-升溫自發。通過動態調節水冷機的水泵轉速,實現對熱源對象的恒溫控制。與傳統的教學實驗設備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特點:① 對象的先進性和新穎性。采用家用電腦的水冷機,既貼近生活實際,又是以往實驗中不曾用到過的新型裝置,溫控方式先進、設備新穎。② 內容的趣味性和多樣性。采用先進新型水冷式溫控裝置,并引入紅外遙控、LCD屏現場監控、上位機遠程監控等豐富人機交互方式,大大提高了項目的生動性、趣味性,激發學生進行學習、開發的主動性,設計出形式多樣,各具特色,擴展豐富的控制系統。

1 硬件選型與設計

1.1 水冷機

本文采用的BigWater-760 Pro型主動式水冷機作為溫控系統的執行機構。如圖1所示,該水冷機由鏡面銅底水冷頭、冷卻水容器、水泵、散熱排、風扇、旋鈕控制面板等組成,可方便地安裝于臺式PC機,用于CPU、GPU等高耗能高發熱處理單元的強制冷卻。

圖1 BigWater-760 Pro型CPU水冷機

BigWater-760 Pro型水冷機可通過調節水泵/風扇轉速2種方式調節散熱功率。通過機理分析和實測,前者調溫及時、效果顯著,故本文采用固定風扇轉速,單一改變水泵轉速的調溫方案。其中水泵采用調壓調速方式:由L298N電動機驅動板接受微控制器的PWM指令,輸出一個幅值可調的直流電壓,施加于水泵電動機的電樞兩端。

1.2 發熱體

發熱體是溫控系統中的受控對象。為確保實驗的可重復性,選取的發熱體應具有自主升溫能力,即要求水冷機關機或低功率輸出時,發熱體能夠再次升溫至超過預設值;為確保實驗的易觀測性,選取的發熱體應具有與水冷機散熱能力相匹配的熱慣性,即要求水冷機的運行既不能瞬間改變發熱體的溫度,也不會長時間無法改變發熱體的溫度;為確保實驗的安全性,選取的發熱體應具有安全穩定的溫度上限,避免師生在實驗過程中發生燙傷事故。綜合以上考量及實測,本文最終采用市售的PTC發熱陶瓷片[14](見圖2)作為發熱體,其最大發熱功率為50 W,最高工作溫度70 ℃。經實驗辨識,其溫度特性可近似為一階慣性環節。

圖2 具有恒溫控制功能的PTC發熱陶瓷片

1.3 溫度傳感器

溫控系統采用閉環反饋機制,控制量的給出取決于檢測值與設定值的偏差。因此傳感器的檢測誤差直接影響到整個系統的精度,且無法通過閉環本身加以克服。本文選用DS18B20型數字溫度傳感器,可將溫度直接轉化數字信號,測溫范圍為-55~125 ℃,分辨率達到0.062 5 ℃,檢測及轉換時間僅為200 ms,在各種溫控系統中得到廣泛使用[3, 15-17],能夠滿足iWater實驗系統在溫度檢測方面的功能需求。

1.4 微控制器

微控制器是所有控制策略、算法的載體,接受溫度的預設值、實測值,經過運算給出合理占空比的PWM指令作用于電動機驅動板,在溫控系統中居于核心地位。STM32系列微控制器基于ARM Cortex-M3內核,適用于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嵌入式應用。本文選用市售的STM32F103RCT6的通用開發板,主頻72 MHz,可擴展多種外設,可滿足溫控系統在處理能力方面的功能需求。

1.5 人機交互模塊

人機交互為實驗人員提供觀察或干預實驗裝置運行的渠道。具體包括以下2個方面:

(1) 控制程序和參數整定的效果測試。本文設計溫控系統主要用于教學實驗,應當具備靈活選擇策略、設定參數的功能。在設計過程中,先后嘗試了矩陣鍵盤觸控和紅外遙控2種輸入方案??紤]到矩陣鍵盤需采取去抖動措施,且按鍵數量受限于I/O口資源,本文采用了基于NEC協議的紅外遙控方案。

(2) 實驗數據的采集、可視化及分析處理。在設計過程中,先后嘗試了OLED、LCD1602、TFT-LCD等3種顯示方案(見圖3)。其中OLED用于調試程序時各種參數的顯示,LCD1602用于溫度值的顯示。但上述方案占用I/O資源較多,且無法記錄歷史數據、動態顯示溫度曲線;而TFT-LCD顯示區域較大,并可編程實時繪制曲線。因此本文最終采用TFT-LCD作為顯示屏。

(a)OLED(b)LCD1602(c)TFT?LCD

圖3 實驗數據的可視化方案

2 軟件開發

2.1 軟件部分的架構

采用ARM公司的Keil μVision5集成開發環境進行STM32程序開發。編寫項目工程文件,經調試、編譯、連接,生成axf文件,再通過Jlink下載至STM32的Flash中。

軟件在硬件基礎上運行,是溫控系統的靈魂,大致分為5個功能模塊:

(1) 數據采集與轉換。完成對DS18B20溫度傳感器的初始化,對輸入溫度數據的格式轉換。

(2) 執行控制策略。運行控制程序,實現砰砰控制、PID控制、模糊控制等算法。

(3) 輸出PWM指令。對L298N驅動板輸出PWM信號,使之產生可調電壓控制水泵轉速。

(4) 人機交互。接收并識別紅外遙控指令,輸出數據于TFT屏幕顯示。

(5) 對上位機的串口通信。在上位機PC上以VisualScope界面實時繪制溫度曲線。

如圖4所示,為“iWater”溫控系統的工程文件目錄,其中CORE,FWLIB直接來源于ST官方固件庫,USER,HARDWARE涉及本文個性化內容。

2.2 控制算法

PID控制是在工業控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控制算法,具有結構簡單、魯棒性好、可靠性高、調整方便等突出優勢。PID綜合偏差的現狀、歷史、變化趨勢,給出控制量。在數字式應用中,往往采用增量式PID控制[2, 9, 17]:

Δu(k)=KPΔe(k)+KIe(k)+KD[Δe(k)-Δe(k-1)]

其中,KP,KI,KD依次為比例、積分、微分增益;Δu(k)和Δe(k)分別為k時刻相對于k-1時刻的控制增量和偏差增量。

圖4 “iWater”溫控系統的工程文件架構

為克服純線性PID控制的不足,本文設計了Bang- Bang與PID相結合的分段式控制算法:將實際溫度與設定溫度的偏差分為3個區間,當溫度低于下限時,水泵停機;溫度高于上限時,水泵全開;溫度處于設定值附近時,采取PID策略。

2.3 實時繪圖算法

本文采用基于數組的動態繪圖算法。由于TFT-LCD屏幕可顯示235個點,故開辟一個2倍大小的數組(含470個單元)。不“搬移”數據,而是直接改變數組中的單元序號,實現溫度曲線的實時繪制。因STM32具有豐富的閃存資源(512 KB),故上述以內存換效率的方案是比較合理可行的。

3 樣機制作與測試結果

為確保實驗的穩定與可重復運行,并提高實驗的展示度,定制丙烯酸塑料(俗稱“亞克力”)材質的透明箱,可靠固定水冷式溫控系統。樣機外觀見圖5,主要參數如下:規格350 mm×250 mm×200 mm,凈重1.95 kg,箱體材料為丙烯酸塑料(亞克力),控制器為基于STM32F103RCT6的開發板,電動機驅動為基于L298N的雙橋驅動板,水冷機為BigWater 760 Pro,直流電源為基于LM2596S的電源模塊,傳感器為DS18B20,遙控器為HS0038,顯示屏為TFT-LCD。

由于該水冷儀器有風扇裝置,當其固定于實驗箱內時,需特別考慮排氣問題。因此在實驗箱底部四周安裝銅柱,使得底板騰空,在亞克力板上靠近風扇的部分打孔,以此保證了氣流的順利排出。

圖6(a)為采用單一比例控制(P)時的階躍響應曲線。依次設定溫度為40 ℃,41 ℃,45 ℃,50 ℃,可見系統響應始終有靜差,且隨著設定溫度的提高,靜差越來越大,振蕩也越發加劇。

圖5 “iWater”溫控系統樣機及功能測試

圖6(b)為采用分段式PID控制時的階躍響應曲線。依次設定溫度為40 ℃,42 ℃,45 ℃。在圖中所示區域內的系統響應均已消除靜差,且由于引入了微分環節,振幅明顯減小,但頻率提高。

(a) 單一P控制

(b) 分段PID控制

測試結果顯示,該樣機作為一套用于實驗教學的溫控系統,可方便地調整策略、參數,直觀地觀察、分析實驗數據。

4 結 語

本文開發了一套具有人機交互功能的溫控實驗系統“iWater”。在反饋閉環中,PTC陶瓷片作為溫控對象,STM32為控制器,DS18B20作為溫度傳感器,BigWater-760Pro型水冷機及驅動電路作為執行器??刂撇呗圆捎梅侄问絇ID算法。參數設定采用紅外遙控方式;溫度數據采用TFT-LCD屏現場顯示和上位機VisualScope界面兩種顯示方式。樣機制作及實驗結果驗證系統的有效性。

“iWater”系統綜合運用了自動控制、傳感檢測、直流調速、計算機編程、嵌入式開發等軟硬件知識與技能,具有綜合性;選用CPU水冷機作為執行裝置,構成散熱控制型溫控系統,具有新穎性;可結合先進的信息與人機交互技術,具有豐富的可擴展性。利用該實驗系統還開展教研探索:給學生更加充分的時間,展開課內外一體化的分組研討和科技創新,教師則扮演參與討論、啟發思考、規范實驗過程的角色,實現了學生主導、教師引導的新型教學模式。

[1] 李昌祿,尹昭楊,盧天宇,等. 一種高精度半導體激光器恒溫控制系統設計[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4, 33(10): 76-81.

[2] 尹淑娟. 大型電力機組的恒溫控制方法研究與仿真[J]. 電氣應用, 2014, 33(24): 72-75.

[3] 李蔭康. 高精度高穩定度鐘房恒溫控制研究[J]. 天文研究與技術, 2015, 12(2): 243-246.

[4] 馬 駿. 蔬菜大棚溫度電控系統的模糊控制研究[J]. 中國農機化學報, 2015, 36(1): 128-131.

[5] 劉 玉,司玉潔,趙宇梅,等. 溫度控制對分光光度法測定 pH 的影響[J]. 海洋技術學報, 2016, 35(3): 94-97.

[6] 姜子運,牛小飛,張 鵬,等. 加速器驅動次臨界系統注入器Ⅱ低溫恒溫器控制系統[J]. 原子能科學技術, 2016, 50(7): 1314-1319.

[7] 張業明,王 帥,李 博,等. 基于Matlab的恒溫控制系統研究[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6, 33(3): 75-77.

[8] 胡 陟,蔡 萍,武 博,等. 水溫測控教學實驗設計與開發[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2, 31(6): 14-18.

[9] 陳衛紅,鄧曉剛. 適合實踐教學的新型溫控系統設計[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5, 32(11): 94-98.

[10] 張 程,張 卓. IGBT大功率模塊水冷散熱系統的設計[J]. 自動化應用, 2016(5): 9-12.

[11] 余 軍,馬雅青,趙振龍,等. 電動汽車用水冷散熱器的設計及仿真[J]. 大功率變流技術, 2015(3): 51-54.

[12] 呂玉坤,劉海峰,徐國濤. CPU 水冷系統散熱實驗研究[J]. 電子工業專用設備, 2012(8): 62-66.

[13] 王玉玨,杜雪濤. 水冷式熱管散熱器在服務器中的應用研究[J]. 機械設計與制造, 2015(5): 39-43.

[14] 宋嘉梁. 常溫PTC熱控材料及其熱控方法研究[D]. 合肥: 中國科技大學, 2016.

[15] 呂淑平,王 瀟. 水溫控制實驗系統設計[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3, 32(1): 60-63.

[16] 王 瑾,袁戰軍,李小斌. 智能溫度控制系統的設計[J]. 自動化與儀器儀表, 2016(8): 175-177.

[17] 李昌祿,王李坤,張華健. 基于 PID 算法的水溫控制系統的設計[J]. 實驗室科學, 2014, 17(5): 41-44.

Development of a Water-cooled Temperature Control Experimental System with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XUZhiyu1,WUZhiliang2,YUYouling1

(1.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2. Lehrstuhl für Steuerungs- und Regelungstechnik, Technische Universit?t München, Munich 80333, Germany)

The water-cooling unit is a device which utilizes water-circulation to accelerate the cooling process of CPU. This paper develops the “iWater” experimental system, and applies it to control temperature and realize real-time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The closed-loop control mechanism is utilized. PTC ceramic plays the role of heat source; DS18B20 digital thermometer provides temperature feedback; STM32 MCU performs PID strategy and generates PWM command to H-bridge driver. Since the speed of water-cooling unit is controlled by applying a variable voltage, the temperature is regulated as constant. Multiple functions of human-machine interface are integrated. The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is applied to set temperature reference, control strategy, and various parameters. TFT-LCD is adopted for on-spot display of temperature waveforms. The experimental data are transmitted via the USART channel, and the temperature trajectory is plotted in the VisualScope of host computer. A prototype is developed and test results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iWater” experimental system.

water-cooling unit; temperature control; human-machine-interaction (HMI); experimental education system

2016-09-1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401125);上海市重點課程建設項目(滬教工委高(2015)29號文);同濟大學第11期實驗教改項目(JJSHBC-2015JPSY-018);同濟大學第8期精品實驗項目同濟實(〔2015〕4號)

徐志宇(1982-),男,山西太原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智能自動化應用研究。

Tel.: 021-69584663; E-mail:xuzhiyu@#edu.cn

余有靈(1973-),男,重慶人,副教授,從事智能控制理論及應用研究。Tel.: 021-69585441; E-mail:yuyouling@#edu.cn

TP 273

A

1006-7167(2017)05-0053-04

猜你喜歡
冷機溫控溫度
多功能高效燒結環冷機優化改造措施
一張票的溫度
溫控/光控片上納米裂結
石橫特鋼燒結環冷機改造應用實踐
環冷機冷卻過程仿真研究
停留在心的溫度
基于MSP430和Android溫控距控智能電風扇設計
骨料自動溫控技術
基于ARM7 和FPGA的風扇散熱系統溫控模塊設計及實現
測個溫度再蓋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