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家港行凈利潤微增存疑

2017-06-20 19:23楊練
證券市場周刊 2017年20期
關鍵詞:張家港商行不良貸款

楊練

雖然2016年,張家港行借助營業外因素勉強實現凈利潤同比微增,但收入來源單一、客戶高度集中、資產質量風險較大的隱憂卻無法在短期內消弭。

自2016年9月以來,A股迎來了農商行這一新類型銀行的掛牌上市,張家港農商行(下稱“張家港行”)也在其中。2017年1月24日,張家港行正式在A股上市,成為第五家上市的農商行。不到一個月后的2月22日,張家港行即公布了上市后的第一份年報。

該年報給市場的最大驚喜莫過于張家港行2016年凈利潤實現了自2014年以來的首次同比微增,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6.89億元,同比增長2.38%。此前張家港行公布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13年至2015年,該行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0.32億元、7.31億元、6.73億元。

但2016年凈利潤僅比2015年多0.16億元,這有足夠的理由讓市場懷疑這種紙面的數據是否真實可靠,究竟是張家港行的盈利能力逐漸向好還是另有玄機?

凈利潤微增真相

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張家港行2016年凈利潤實現2013年以來的首次上漲,與壞賬核銷、政府減稅和政府補貼等因素所做的貢獻不無關系。

數據顯示,與2015年相比,張家港行2016年營業利潤下降5.8%,毛利潤下降3.49%,按照一般情況下銀行成本保持穩定的前提下,其凈利潤大概率應該也隨之下降。但令人頗感蹊蹺的是,張家港行2016年的凈利潤卻反向增長,這很容易讓人想到是營業外的因素所致。而營業外的因素主要包括稅費調整和政府補貼。

令人吃驚的是,根據年報,張家港行2016年所得稅費用大幅下降122.98%!與2015年同期相比,張家港行2016年度所得稅費用減少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在報告期內,張家港行向稅務部門申報已符合稅前列支條件的以前年度核銷壞賬,調減當期所得稅費用,同時調整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費用,上述稅項已于2016年8月1日由稅務部門退回;二是張家港行利潤總額中國債、地方債、鐵道債及聯營企業投資收益等非應稅收入的增加。由此可見,稅費調整和非應稅收入的增加使得當期應稅利潤總額減少,從而直接導致張家港行利潤的增加。

除稅費調整外,政府補貼也是張家港行提升利潤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2015年僅獲得387.6萬元的財政補貼收入的前提下,2016年,張家港行竟然獲得了1259.6萬元的財政補貼收入,增幅高達225%。具體來看,2016年,上述財政補貼收入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企業改革發展補助專項資金823.4萬元,農村金融改革專項補助310萬元,扶持企業專項資金50.96萬元,涉農補貼代發工作經費補助26.93萬元,促進金融業創新發展專項引導資金20萬元,發展質量強市工作獎勵及補助金13萬元,其他15.31萬元。

粗略計算,上述兩個因素形成收入優勢已經大于2016年凈利潤的增加值,也就是說,若沒有上述營業外因素的影響,張家港行2016年的凈利潤仍會延續下降的態勢。從這個角度而言,張家港行2016年年報上的盈利增長是人為調整的結果,并不能完全代表其真實的業務經營能力。

可從側面進行驗證的是張家港行在年報中的分析:“經濟運行中結構性矛盾、利率市場化推進、金融脫媒加速、互聯網金融發展等因素交互參加,給銀行業帶來了競爭加劇、增速放緩、利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等嚴峻沖擊?!?/p>

在經濟周期下行和金融監管日趨嚴格的背景下,地處沿海發達區域的張家港行也不能避開各種負面因素的嚴峻沖擊,未來面臨的經營壓力也不容小覷。

實際上,招股說明書已經顯示,自2013年以來,張家港行凈利潤連續下滑已是常態。

數據顯示,2013年、2014年、2015年,張家港行的凈利潤分別為10.32億元、7.21億元、6.73億元,凈利潤呈現明顯的逐年下滑趨勢,尤其是2014年的凈利潤下降更為嚴重,跌幅甚至超過30%。

在上市銀行中,像張家港行這樣的凈利潤跌幅也是非常罕見的現象。即使是在同一經營區域的江蘇省,張家港行的經營業績和經營水平也不得不令人擔憂。據了解,2014年,在6家江蘇本地銀行(包括2016年上市的江蘇銀行和江蘇常熟農商行)中,張家港行的凈利潤水平的下滑幅度最為嚴重。張家港行甚至在2015年年報中不得不承認,2014年是該行自成立以來面臨最大困難的一年。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在宏觀經濟增長和銀行經營形勢均未見好轉的前提下,在2014年凈利潤大幅下滑、2015年繼續下滑的大勢下,僅在上市1個月后,張家港行2016年凈利潤就實現了微增,這不得不使市場對其真實的盈利水平產生合理的質疑。

經營風險未根本好轉

收入是銀行利潤的基礎,就張家港行的收入而言,其最大的問題在于收入來源比較單一,利息凈收入的占比一直較高。數據顯示,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利息凈收入占張家港行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7.27%、88.75%、83.12%、81.5%,雖然2015年、2016年凈利息收入占比有所下滑,但仍維持在高位。

與全國性銀行不同,作為區域性銀行,農商行的業務范圍主要局限于所在的區域。由于近幾年宏觀經濟的下行,張家港區域經濟的發展也遭遇增長乏力的情形,因此,以該區域為核心業務區域的張家港行,在經營發展上也必然會經歷一段較長的艱難時期。

對銀行而言,在經濟下行周期,市場最關注的就是銀行的資產質量,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銀行控制風險和抵御風險的能力,而張家港行在資產質量方面也乏善可陳。截至2013年年末、2014年年末、2015年年末及2016年年末,張家港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3.92億元、5.77億元、7.82億元及8.26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08%、1.51%、1.96%及1.96%,不良貸款余額及不良貸款率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從貸款行業的投向來看,張家港行貸款行業的集中度較高。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張家港行向制造業發放的貸款占公司貸款總額的40.99%,向批發和零售業發放的貸款占公司貸款總額的16.95%,向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發放的貸款占公司貸款總額的9.97%。而上述三大行業尤其制造業是經濟下行周期的“重災區”,若上述三大行業出現明顯衰退,則極有可能導致張家港行不良貸款增加,從而對該行的資產質量、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而且,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與很多銀行一樣,制造業也是張家港行不良貸款的高發區。截至2015年年末,張家港行的不良率為3.02%;而在制造業中,又以紡織業的不良率尤為嚴重。截至2015年年末,張家港行紡織業的不良貸款率為3.96%,而兩年前的2013年年末,其不良貸款率僅為0.27%。由此可見,僅僅過去兩年時間,張家港行紡織業的不良貸款率竟上升了十多倍。

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和其他農商行一樣,張家港行的服務客戶主要是中小微企業。一般而言,中小微企業的資產規模較小,與大型企業相比,其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截至2016年6月末,張家港行公司貸款占貸款余額的比例為81.79%,其中,中小微企業貸款占公司貸款比例更是高達94.69%。

最近幾年,尤其是2014年以來,經濟下行使得長三角地區中小企業面臨較為嚴峻的局面,鋼貿壞賬與民間借貸風波相互交織,使得本就身處發展困境的江浙地區的中小企業更加雪上加霜。中小企業盈利下滑、現金流面臨困難同樣也困擾著立足于該地區的農商行,由于區域性銀行的特點,使得立足于該地區企業的農商行難以獨善其身,缺少回旋余地的農商行往往面臨著更大的風險。

近幾年,張家港行也面臨著多壞賬攀升的不利局面。為了應對壞賬準備,張家港行不得不大幅提升資產減值幅度,這直接導致銀行利潤逐漸被侵蝕。隨著不良率的不斷上升,張家港行2013-2016年貸款損失準備逐年上升,數據顯示,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的貸款損失準備分別為11.53億元、12.19億元、13.44億元、15.70億元,呈逐年上升之勢。

張家港行在招股說明書中分析了不良貸款率上升的主要原因: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及2016年1-6月,張家港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08%、1.51%、1.96%和2.00%(2016年年末的不良貸款率為1.96%),不良貸款率逐年上升。報告期內中國經濟景氣度下降,張家港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放緩,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從而導致張家港行部分貸款客戶無法正常還本付息;由于張家港行主要貸款客戶為中小微企業,風險抵御能力較差,在當前不景氣的經濟環境中,較易產生不良貸款。

中信建投對張家港行的經營風險也做了分析:第一,若張家港行不能有效保持貸款組合,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業務的資產質量,則其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將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響,并承擔較高的信貸風險。第二,在利率市場化和降息周期中,若張家港行不能保持客戶存款的增長率,維持攬存能力,抵御市場競爭,將會導致張家港行的流動性和經營業績受到負面影響。

值得深思的是,在證監會不斷強化上市公司IPO質量審核,堅決防止“帶病上市”的監管環境下,像張家港行這樣上市前三年業績連年下滑、收入來源單一、客戶高度集中、資產質量風險較大的農商行卻順利通過IPO審核,個中緣由確實令人深思。

猜你喜歡
張家港商行不良貸款
讓張家港精神在新時代再放光彩
2018年農商行競爭力評價報告
談新常態下中小城商行投融資機制轉型創新
張家港行盈利能力待改善
舒蘭農商行為永吉農商行捐贈救災物資
用活“三字經”密織不良貸款防控網
不良率農行最高
永吉農商行完善薪酬制度 提高員工收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