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潤生·故宮藏墨經眼錄

2017-06-21 15:12尹潤生著尹雨立整理
紫禁城 2017年3期
關鍵詞:圖錄故宮整理

尹潤生 著尹雨立 整理

尹潤生·故宮藏墨經眼錄

尹潤生 著尹雨立 整理

尹潤生(一九〇八年~一九八二年),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原名培昌。

一九五四年出席文化部古墨等文物鑒定會后,將古墨鑒賞、研究作為本職,后調入文化部文物出版社任編又奉命致力于整理故宮博物院藏墨,其間編寫故宮藏墨目錄。

著有《尹潤生墨苑鑒藏錄》等

尹雨立,尹潤生之女

尹潤生先生鑒墨工作照

墨緣三事暨整理者手記

編者按:本期開始,《紫禁城》特稿專欄將陸續連載古墨鑒藏家尹潤生先生的一篇遺稿— 「故宮古墨藏品目錄」(下冊),其內容是尹潤生先生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開始,奉命整理故宮博物院所藏古墨工作的一份重要記錄,雖經其女尹雨立女士悉心整理謄錄,卻從未發表。

更值得關注地是,尹潤生先生原稿本為完整的上下雙冊,卻由于種種歷史人為等因而僅存后半……斯人已去,作為整理者的女兒對這份殘稿的種種不舍,作為鑒藏家通過自身經驗學識進行的悉心記錄與品評,作為古墨研究者可資借鑒對比的意義— 這些是否都可以成為并非全璧的殘篇卻依然呈現給讀者的理由……

二〇〇五年開始,我竟然相繼做了三件與墨相關的事。一件是為《四家藏墨圖錄》的重印做準備,一件是編纂《尹潤生墨苑鑒藏錄》,最后一件,則是有下無上的一本目錄。

三件事都是母親交代給我的,當時,母親已近九十歲,我也已經六十五歲,若非母命,我是沒有想象過自己也能參加到父親奉獻終生的亊業中去的—盡管我從小看著父親擺弄墨長大的,我知道墨的珍貴,也知道父親對墨的癡迷。

先說《四家藏墨圖錄》的重印。二十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先父尹潤生與葉恭綽、張子高、張?伯以各家明代墨軟件及管理三十余年經歷的人來說,無疑是「隔行如隔山」。

我輾轉于各書店,尋找有關鑒藏墨的線索。終于在北京看到《中國墨文化大觀》的書名,又追到其出版社所在地天津,才買到一本已被翻舊的樣書。是這本書引導我,與作者王毅先生通話聯系。電話中,王先生興奮地告我,他曾「盡力地尋找尹潤生的家人而不果,不想今天……」不久,王毅先生約我去上海與他的一位朋友見面— 此人正是上海書店出版社的總編俞子林先生。見面第一眼就看到俞先生手里拿的正是一九五六年宣紙線裝原版的《四家藏墨圖中珍品合作編著《四家藏墨圖錄》,計劃書出版后,即將書中所列墨寶獻給國家,一九五六年《四家藏墨圖錄》出版,宣紙線裝,不足五百本。一九六四年,四家如約將一批明墨捐獻故宮博物院。我從少年時就非常敬仰《四家藏墨圖錄》的作者,也深知重印《四家藏墨圖錄》的價值和意義,但我從沒認真讀過這書,理所當然覺得自己讀不懂,也不是自己該讀的書。何況,藏墨的四家— 葉恭綽、張子高、張?伯、尹潤生均已故去,后人都難以尋覓。出版業的規章、程序、經費需求……我一無所知。對于我這個僅有大學五年數學系學歷、從亊計算機錄》,與我家僅存的一本完全一樣。俞先生說:「根據讀者要求,已決定重印《四家藏墨圖錄》,正在尋找版權的繼承人……」冥冥中,我覺得這機遇,似乎是四位作者的在天之靈所安排!

第二件事是編纂父親的《尹潤生墨苑鑒藏錄》(已于二○○ 八年六月由紫禁城出版社即故宮出版社出版),全書收錄了他所收藏鑒定過的明代、清代古墨四百七十一目,共計八百四十四笏(有的一目中含多笏)。分別記述了墨的形式、款識、重量,還記述了他鑒定的依據,有關掌故,墨的屬制者及墨工小傳,收藏過程以及鑒賞的經驗。他為每笏墨做的拓片,更直觀地再現了墨的全貌。

父親的手稿及墨的拓片,經過了兩次「抄家」后,已缺損不齊全。墨的拓片貼在一疊古舊的字帖背后,才得以保全。父親去世后,母親心念之事莫過于此。那一年,我所在的計算機所,恰有一項非常繁重而瑣碎的工程由我組織,父親的書只能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作。早晨四時就起床,下班后至夜十一、二點……回想編纂初期,自己必須將墨拓從已經發黑的襯紙上揭下,再重裱于

新卡紙上,以便呈現墨的形象— 自己將精力全部浸沉在父親的文字與墨拓的知識里,回憶著父親以前曾說過的話及把玩墨時的操持手法,自學了拓片的揭裱,找出墨拓與文字的對應關系……直至最后,將全部文稿及墨拓圖的初稿錄入成電子文本,打印成冊,交給母親審閱。母親匆匆翻閱后,起身到五斗柜前,從抽屜里取出一個牛皮紙封套交給我。這才引出第三件事。

母親所給的封套是文物出版社中式信封,正中以綠色彩筆自右向左豎寫「故宮古墨」「藏品目錄下冊」「尹潤生手錄」等字,信封里面是一本父親習慣用的中式線裝筆記本,文字以毛筆豎寫,共九十四頁。

尹潤生先生與夫人合影

尹潤生先生《故宮古墨藏品目錄下冊》內頁

尹潤生先生《故宮古墨藏品目錄下冊》封面

六十年代中期,周總理指示,要系統整理文物,古墨被列為整理內容之一。由李一氓同志推薦我父親負責整理故宮博物院墨的藏品。這事我記得,大約在一九六三年寒假中,父親下班回家時說:「過幾天,我就得天天去故宮上班了!」我問:「您被調到故宮啦?」父親解釋說:「工作單位沒變,是故宮借我去整理藏墨?!?從父親的言語神情中,能讓我感覺到他發自內心地高興。從此,父親白天在故宮,晚上回家翻閱、查找墨譜資料,補筆記。我清楚地記得,有一次聽見父親和母親談話,說到故宮藏墨中也有贗品時,我還大驚小怪插嘴道:「這怎么有可能呢?」— 原以為「給皇上的東西都是最好的」。

這段工作一直延續到「文革」前,父親可說是如魚得水,唯一不稱心的是「家里的、故宮的墨都是按年代整理,有的年款故宮有,家里沒有;而家里有的,故宮卻沒有。真想把家里的藏墨一并拿到故宮去,這樣便可形成更完整的系統」。 這是他常嘮叨的。

在故宮整理古墨這件事我是知道,所以看見這份目錄并不驚訝,很自然地去問母親,這篇僅是《下冊》,《上冊》呢?母親這才緩緩講了上冊丟失的過程。一九九三年五月,紫禁城出版社完成了《墨林史話》的再版工作后,責任編輯欒靜莉同志親自到我家,給母親送稿費。那年,母親已七十六周歲,總想盡快地彌補我父親突然離去的遺憾,母親本已很感激欒女士對再版工作的誠懇幫助,今又得到她的體貼與關懷,對她倍加信任。這才將《目錄》上冊交給她,托她請示故宮領導是復印還是印刷,但

事后請送回,自己需要保留這份手稿。經過多日之后,尊母命我妹妹多次電話欒女士詢問領導的決定,直至欒女士最后告知,《目錄》上冊遺失了!……并為此事道歉。欒女士后來也離開故宮,輾轉詢問得知,稿件是在與領導及相關分管人員交接中遺失……母親的講述非常平靜,并再三囑咐我不要著急,等父親的書出版后,再找上冊也不遲。但僅十七天后母親竟駕鶴西去!母親走了。而父親這本「故宮古墨藏品目錄」(下冊)手跡還留在我身邊,以其「無頭有尾」讓我不知所措,又割舍不下……

面對這僅存一半的手稿,雖然內心曾糾結猶豫,但更因這份不舍,最終我還是冒著二○ 一五年北京少有的嚴寒,復印了父親的稿本,開始釋讀這份鑒藏記錄?!赌夸洝罚ㄏ聝裕┲?,共記一百七十六款墨名,其中含二百四十七錠明墨。當我校閱到「汪鴻漸制大國香墨」(即文中序四十二)時,墨面上所鐫楷書陽文二十六字,突然有所領悟— 其文為「金非墨,墨非金。古人惜墨過于金,何以故?金生于天地,而墨成于人」。

作為一名自然科學工作者,比較金與墨兩種物質,很自然可以想到,目前科技已可確認包括金在內的三十多種物質的原子,都是完全一樣的。物理學上稱為「不可分辨性原理」。而人體中的各種原子,卻在無時無刻地變化著?!改故且蛉硕?,同一制墨人在不同時期,或不同的制墨人會將不同構思、理念、甚至其追求體現在所制的墨中。從這個角度講,金作為恒定物質,是「死」的,而由墨人所造的墨,卻是異彩紛呈、不斷變化著的,是活的。上述這款大國香墨的制造時間大約在明萬歷丁未年(一六○七年) 前后,在十七世紀的中國,制墨人們已隱隱懂得二十一世紀科學家們所總結的「不可分辨性原理」,并以此比較岀「墨勝于金」的觀念……

這里我要深深地感謝因墨而結識的朋友、老師。還要感謝我的丈夫胡增炎先生,他已進入「八○ 后」,因喜書法,故與我除姻緣外又加墨緣,他還幫我查閱了大量字、詞典……我有這點心得,全靠他們的支持。

后續正文即為尹潤生先生上世紀六十年代奉命在故宮鑒定、整理故宮藏墨的筆錄下冊,在《紫禁城》連載定名為《尹潤生·故宮藏墨經眼錄》。為忠實于原作,我僅對原文稍作整理,改繁體為簡體,為便于閱讀,另在原稿每款墨前添加一個以特殊符號「【】」標注的序號,對原文中可推測為筆誤或語意不明處也以特殊符號「【】」標注,并在其中寫明錄者的看法。在連載文中,《紫禁城》雜志再依照文意,從目前故宮藏墨已拍照的文物影像資料中,盡量找尋對應的文物圖片與文字配合刊登,遇到能確定對應的,也在相應墨例名稱后加注現有故宮文物編號,以饗讀者。

尹潤生·故宮藏墨經眼錄(之一)

【一】朱烈朱子家訓墨

【故宮文物編號 新136273】

長方形。一面上方隸書陰文填藍「朱子家訓」四字橫列,下楷書陽文「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兄之所貴者,愛也。弟之所貴者,敬也。夫之所貴者,禮也。婦之所貴者,柔也。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于我,我必遠之。慎勿談人之短,切勿矜已之長。仇將以義解之,怨者以真報之。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責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処公無私仇,治家無私法。勿損人而利己,勿妬賢而嫉能。勿逞忿以報橫逆,勿非理以害物命。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義之事則從。詩書不可不學,禮義

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奴仆不可不恤。

守我之分者,理也。聽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用日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體、若飲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可不謹哉」。下署「裔孫烈監制」五字款。一面魁星立于鰲頭之上,右上角楷書陽文「徽州婺城闕里文公十五世孫庠生朱烈薰沐監制」二十字款,下鈐篆書「企武」二字章。

長一三一、寬五九、厚一七、重一二八?!鹃L度單位為毫米,重量單位為克】(未完待續)

猜你喜歡
圖錄故宮整理
邯鄲學院藏太行山文書圖錄選(16)
邯鄲學院藏太行山文書圖錄選(19)
邯鄲學院藏太行山文書圖錄選(15)
邯鄲學院藏太行山文書圖錄選(14)
雪中故宮
故宮
高一零碎知識整理
整理“房間”
故宮大探索
寶島上的故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