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見宋刻館本《十七帖》善本二種

2017-06-21 15:12田振宇
紫禁城 2017年3期
關鍵詞:上海圖書館上野文徵明

田振宇

新見宋刻館本《十七帖》善本二種

田振宇

自由學者,上海書法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歷代碑刻法帖的研究。發表有《趙孟頫跋〈吳靜心本定武蘭亭〉辨偽》等文章

王羲之草書《十七帖》,取王羲之的二十九則書札(主要為致友人周撫)匯集而成,為唐貞觀時弘文館臣解無畏奉敕摹勒、褚遂良校定,以首帖《郗司馬帖》第一句「十七日先書郗司馬未去」中的「十七」為名,是后人取法王羲之草書的重要范本,目前傳世最早的拓本為宋翻刻本。與另一件王羲之著名書跡《蘭亭序》相似,《十七帖》也有多種版本系統,依前人所分,大體不出弘文館本、唐人臨硬黃本、河南本、賀知章本幾個系統。弘文館本因卷末有草書「敕」字又稱「敕字本」。而唐人臨硬黃本,是唐代臨摹弘文館本的墨跡,傳至宋時為魏泰家藏,至明代則有多種刻本流傳。河南本因石出河南而得名,帖石高度超過一般《十七帖》,單行字數也更多,張伯英認為是宋《太清樓帖》所刻。賀知章本則散見于《淳化閣帖》中,因傳《閣帖》所采底本是出于賀知章所摹而獲名。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版本,多出于后人附會偽托,藝術與版本的價值有限。其中,出自弘文館本系統的《十七帖》最能代表王羲之草書的雄健靈動,尤其刻工精善的宋拓本,更能傳達真跡的本來面目,故而歷來備受肯定和推崇。此前屬于此系并見于出版物的宋拓善本有如下數種:

上海圖書館藏張正蒙跋本(或稱小來禽館本、銅山張氏本)、開封博物館藏馮銓本(或稱快雪堂本、明庫本、潢川吳氏本)、香港中文大學藏孔氏岳雪樓本、三井家族藏本、安思遠藏文徵明硃釋本(或稱蔣伯宣本、安思遠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藏上野本(或稱姜宸英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王文治快雨堂本、東京清雅堂藏文徵明本(或稱鈴木云洞本)、上海圖書館藏明吳繼仕跋本、東京書道博物館藏王穉登本。

南宋拓十七帖冊封面及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而這十種中,文徵明硃釋本、上野本、王文治本、清雅堂本,特別是吳繼仕跋本的重新發現,確定了此五種善本都拓自同一套帖版,而拓制時間存在先 后差異,除清雅堂本限于印本未夠清晰,無法辨別石泐石花等特征,其他幾本都能找到相同的斷裂、泐損、石筋、擦痕、镵痕等證據。(仲威《〈十七帖〉善本重現的意外收獲》,《書法叢刊》,二〇一四年第六期;仲威《碑帖鑒定要解》,上海書畫出版社,二〇一五年八月)

近日,故宮出版社發行了《王羲之王獻之書法全集》,其中收錄了各大博物館、機構所藏二王書跡拓本,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系首次面世。披覽其間,見第十六卷中收錄的故宮博物院藏兩種《十七帖》與傳世數種宋拓善本特征一致,可謂豐富了名帖善拓的存世數目。

第一種題為「故宮博物院藏南宋拓王羲之十七帖」,關于此本概況,轉引書后的簡介:「《十七帖》,王羲之書,南宋拓本。此拓本(文物號:新〇〇〇七一四六七)墨紙尺寸:縱二十三點九厘米,橫九點六厘米?!固惺詹赜∮小盖∮[之寶」、「懋勤殿鑒定章」、「青笠綠蓑齋藏」、「清暇齋藏」、「淞州藏書」。其中「青笠綠蓑齋藏」、「淞州藏書」是清代謝淞州的印記。謝淞州,字滄湄,號林村,長洲布衣,清初收藏家。雍正初年受命鑒別內府收藏,借機以所畫山水進呈,得蒙嘉獎。而此本《十七帖》正是經過謝氏鑒定的清內府收藏之一。

張伯英跋南宋拓《十七帖》冊

帖后還有一九四〇年張伯英一跋:

黃長睿云十七帖右軍書中之龍,先唐石刻有二,不失筆法,余不足觀。二謂弘文館本、僧智辨本也。智辨本不曾見,疑已失傳。館之子孫遍天下,獨不克肖其祖,惟清內府所存館本完、缺各一,世罕其匹。完者吳匏庵藏,拓極精。此載秘殿珠林,缺十行及文皇敕書,展視具有靈氣,一切印本題詠累累者皆可一洗空之。庚辰仲夏廿有六日銅山張伯英獲觀。

張伯英題跋提到的吳寬(匏庵)藏本就是今日上海圖書館藏張正蒙跋本(或稱小來禽館本、銅山張氏本),此本也曾經被張伯英收藏,極受珍視,與自藏王羲之《此事帖》唐摹本以「右軍書范」為名合印一冊。從題跋內容看,張伯英認為清宮內府所藏的這兩本宋拓《十七帖》同為傳世最佳版本,區別只在一完整(上海圖書館藏張正蒙跋本)一殘缺(故宮博物院藏南宋拓本)。今故宮殘本披露,從點畫位置到帖版裂紋,正印證張氏所言。帖內不僅有缺失,各帖次序也存在前后顛倒的情況。上圖本(張正蒙跋本)素以古樸混穆而被譽為存世十七帖之冠,甚至有以為唐拓者,今故宮本發表,可謂孤本不孤,墨林又添至寶。

橫裂紋比較左圖為故宮博物院藏南宋拓本,右圖為上海圖書館藏張正蒙跋本

故宮博物院藏南宋拓本與上海圖書館藏張正蒙跋本缺字及次序對比

宋拓 十七帖冊局部(張正蒙跋本)上海圖書館藏

另一本題為「明拓宸翰閣十七帖」,轉引簡介:「《十七帖》,王羲之書,明拓本(文物號:新〇〇一一一八〇八)。墨紙尺寸:縱二十五點四厘米,橫十七點一厘米?!固形匆婎}跋,僅有一枚收藏印「吳氏養庵所藏」。未詳何人,待有識者教正。

明拓 宸翰閣十七帖冊封面及局部故宮博物院藏

對比單字、行款、石泐等特征后,發現此貼與文徵明硃釋本、上野本、吳繼仕跋本、王文治快雨堂本等完全相同,可認定出于一石。此系十七帖的主要特征為:《服食帖》一石損泐一角,失去第二行首「比之」二字。文徵明硃釋本、王文治本此處都有同樣泐損。上野本泐處以墨涂后再填描出字,但技法不高,字形丑拙。吳繼仕跋本雖無填描,但用別本中同樣位置的部分整行替換,然而仍可見到部分原有泐痕。對照清晰印本,各本此處的泐痕形狀完全一致。這一套帖版還有一個獨一無二的重要特征,那就是王壯弘先生在《崇善樓筆記》中

宋拓 十七帖冊局部(吳繼仕跋本)上海圖書館藏

宋拓 十七帖冊局部(文徵明硃釋本)

「宋拓十七帖(麻布紋紙拓)」(此即吳繼仕跋本)條中所提到的:「草書邊似有正書釋文,雖已磨去,首數頁尚能依稀辨之?!咕唧w來說,就是從首行《郗司馬帖》開始至《七十帖》第四行止,每字右側殘留有釋文痕跡。存釋文的帖,相當于一石的長度。因為其他帖石無此镵磨痕,推測刻制釋文及镵磨可能與刻帖同時發生,已先刻完一塊,旋即不知何故被镵去,導致前后帖石不一。這镵磨遺留的痕跡成為辨別這套帖石所拓拓本的關鍵證據。(仲威《〈十七帖〉善本重現的意外收獲》)

以上兩個重要特征,在明拓《宸翰閣十七帖》中都絲毫無差,甚至連未镵盡的小字也依稀可辨,如《逸民帖》中「吾為逸民之懷久矣」的「懷」,《瞻近帖》中「想必果言」的「言」等,甚至較別本更為清晰。另外,《遠宦帖》第三行首字「子」開始到第四行末「篤」,吳繼仕跋本、上野本、王文治本都有斜縱貫裂痕,而文徴明硃釋本與《宸翰閣十七帖》沒有,可證此兩本的拓制時代要早于另三本。而《宸翰閣十七帖》的特殊處在于,相對其他本此帖拓墨極為厚重,與很多明代刻帖的拓法相類,這可能也是故宮專家將其定為明拓的原因。將這一系列的幾本并幾而置,幾乎每本拓法紙墨都不相同,文徵明硃釋本墨濃而不重,拓工稍遜;吳繼仕跋本和上野本都用所謂隔麻紙作蟬翼精拓,吳本石面信息纖毫畢現,上野本墨稍重,后來多經填描,兩本當為同時同批所拓;王文治本重墨,拓極精,墨很勻而不濃黑,與新見《宸翰閣十七帖》又不相同。紙墨的差異,導致各本面目各異,而損泐等主要特征都大體一致,誠如仲威所言,紙墨拓法對于碑帖拓本最后呈現的狀況影響很大,有時可能對年代鑒定產生左右,這也是碑帖鑒定的特殊難處。

《服食帖》石泐痕比較自左至右分別為宸翰閣本、文徵明硃釋本、王文治本、上野本、吳繼仕跋本

小字釋文痕跡對比左為宸翰閣本,右為吳繼仕跋本

而這一系的宋代原帖石版尚有存于天壤者,筆者曾有幸親見一塊,存《知足下帖》、《瞻近帖》、《天鼠膏帖》、《朱處仁》全帖及《七十帖》的前半,是全帖的第二石,以此推算,全帖完整當有七塊。雖經歲月已磨損破壞嚴重,然而通過辨認石筋泐痕,仍能確定是宋刻原版,從這套帖石中拓制的拓本占去存世館本十七帖宋拓善本的近半數,因此宋刻帖石雖不完整,也彌足珍貴。(帖石已發表于《湖上》第三期「金石專輯」)

《遠宦帖》縱裂痕比較自左至右分別為吳繼仕跋本、文徵明硃釋本、宸翰閣本

猜你喜歡
上海圖書館上野文徵明
篽箖·上野書屋
三姐,錢夠嗎?不夠問我要,開心最重要
——文徵明《致妻札》
山洞、漁人、水澤田地——文徵明的理想國
圖書館中文圖書借閱排行榜(2019年12月)
紙間書畫館 “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慢慢寫字,好好活著
文徵明詩詠石湖
深夜,擁有一縷光的安全感
數字閱讀推廣新形式研究
中美公共圖書館社交媒體營銷比較研究
創新創業環境下公共圖書館企業信息服務的轉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