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巴赫《F大調第二勃蘭登堡協奏曲》

2017-06-22 17:43藍艷
東方教育 2017年6期
關鍵詞:藝術形式交響樂巴赫

藍艷

摘要:《勃蘭登堡》協奏曲是巴赫專為樂隊而寫的作品,是他管弦樂曲典范之作,也是歐洲管弦樂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

關鍵詞:交響樂;巴赫;協奏;藝術形式

交響音樂這一門獨立的音樂藝術形式,在她形成和發展的幾百年的進程中,創造出不少有規律性的東西,成為人們用以表達思想感情、反映當時的客觀現實的一種有效工具;它的許多代表性的范作,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過不同程度的積極作用,時至今日,它仍然具有一定的認識意義,并繼續給人們一種美的享受。對待西方這豐富的交響音樂遺產,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它,才有可能進一步消化它,吸收它的一切有用的東西。至于如何介紹和評價西方交響音樂藝術的問題,由于類此的藝術現象往往比較錯綜復雜,我認為完全可以見仁見智,不必強求劃一,允許有互不相同的觀點存在,更利于這些藝術的發展?!鞍秃铡痹诘挛闹惺恰靶∠钡囊馑?,但正如貝多芬所說的,巴赫的成就和對音樂的影響,就像大海一般巨大和深遠。

巴赫是德國中部著名的音樂世家巴赫家族五十多位音樂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不僅吸收了德國音樂的精華,創造出獨具特色的音樂藝術,而且以自己的藝術為世界音樂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途,從而樹立起偉大的古典音樂的里程碑。在歐洲,可以說所有的音樂家都是通過學習巴赫的作品而深得教益,并在他的影響下成長起來。作為巴洛克時期的重要人物,他為后人留下了許多杰出的作品,其中的《F大調第二勃蘭登堡協奏曲》就是一個典型的作品。分析一個作品,我們首先要了解作曲家的生活背景和經歷,巴赫是一個音樂世家,這里提及的是德國作曲家約翰·塞巴斯提安·巴赫,1685年3月21日誕生在屬于圖林根州邊遠小城市愛森納赫的一個祖祖輩輩以音樂為職業的平民家庭。十五歲起,巴赫也開始從事自己的音樂職業生涯——在盧內堡一個教會附屬的圣詠團當歌童(1700年),在魏瑪公爵的樂隊拉小提琴(1703年),在安什塔特一所新教堂彈管風琴(1707年),然后又到魏瑪任公爵侍從管風琴兼宮廷音樂師(1708年),在刻頓一個沒落小宮廷任樂隊長(1717年),最后在萊比錫任圣多瑪教堂合唱指導和教堂附屬歌唱學校老師(1723年)。巴赫在擔任各種音樂職務的同時,一直孜孜不倦致力于音樂創作,寫出大量各種類型的作品。1750年7月28日,他在萊比錫逝世,他遺下的子女很多,由于家境困難,身后蕭條,他的妻子甚至不得不靠別人的施舍度日。巴赫生活在政治分裂、經濟凋敝、文化衰落的德國,在經歷長期的戰亂,特別是三十年戰爭之后,農民和平民在其它社會階層的壓迫之下受盡折磨,使得他們只從教堂中去祈求慰藉,同樣在巴赫的創作中也起著很大的作用。

在巴赫的作品中雖然聲樂占有很大比例,但是巴赫實際上卻是一位器樂作曲家,他留傳下來的最大的音樂財產也正是器樂作品。在巴赫的器樂創作中,最得心應手的領域是管風琴,但管風琴卻是一種逐漸被淘汰的樂器,因此,他的一些管風琴作品只是經過后人改編為管弦樂隊曲后才得以流傳。此外,他的鋼琴組曲、前奏曲與賦格曲、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奏鳴曲和古組曲、大提琴獨奏曲、小提琴獨奏曲、《勃蘭登堡》協奏曲和樂隊組曲,在他的器樂創作中都各有其重要地位。

《勃蘭登堡》協奏曲是巴赫專為樂隊而寫的作品,在他那浩瀚如海的作品中雖屬比較次要,但卻是他管弦樂曲典范之作,同時也是歐洲管弦樂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巴赫在1721年間應勃蘭登堡一位侯爵訂約而寫的這套樂曲,原名是“為幾種樂器而寫的協奏曲”。巴赫去世后,第一個為他作傳的德國音樂學家斯比塔(Philipp Spitta)給這六首協奏曲加上“勃蘭登堡”的題稱,就此一直沿用至今?!恫m登堡》協奏曲是按照歐洲許多國家流行的“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的體裁寫成的——那時這種協奏曲一般是指為幾個同類獨奏樂器(concertino)而寫的樂隊作品,而用以弦樂隊為主的一組樂器(ripieno)伴奏,或者兩組樂器交替演奏以形成各種對比。但巴赫這套協奏曲又有別于當時協奏曲的傳統寫法——他并不是專為同類獨奏樂器,而是別出心裁地在每一首協奏曲中采用互不相同的獨奏樂器組合,并將六首協奏曲合并成套。他選擇這種或那種樂器組合,并不為求得技巧性的表面效果,而是為了充分揭示和發掘主題的表現力。

《F大調第二勃蘭登堡協奏曲》的獨奏樂器組,除了長笛、雙簧和小提琴之外,還加用了一個F調高音小號,這種小號兼有雙簧管和單簧管的音色,而且在很多地方它的音區常常高過于長笛,因此產生了一種新奇的效果。這首協奏曲的第一樂章《快板》具有興高采烈的特性,回旋曲形式,由于樂章的中心主題位于高聲部,旋律進行活潑有力;構成這一主題的舞蹈性動機幾乎貫穿整個樂章,它自始至終不作停頓地發展著,因此樂章的中心主題不同于其他協奏曲,在結束時并沒有原型的再現。第二樂章《美妙的行板》(d小調)用模仿式復調寫法寫成,音調清澈、純凈,這是長笛、雙簧管和小提琴的完美的配合,在大提琴和羽管鍵琴聲部均衡的和聲音型伴奏下,其抒情的卡農式對答,散發出一種真摯的熱情,傳達了真誠感人的感情,酷似一種淳樸的“鄉間小夜曲”。整個樂章在聽者的想象中構成了一幅靜謐的鄉村風景畫面,好似步入了德國古典畫家筆下的民間風俗畫中。最后一個樂章《極快板賦格曲》仍然給人一種風俗畫場面感,但其內容和特性并不一樣。小號在這里趾高氣昂地奏出民間舞蹈的直觀主題——低聲部的大提琴和羽管鍵琴用愉快的踏步節奏伴隨著它,這個賦格曲式的主題由獨奏組的小號、長笛、雙簧管和小提琴精巧地加以發展,并逐漸擴大到整個樂隊,讓聽者感受到一種難以抵擋的氣場。巴赫的《第二協奏曲》就以這個民間節日狂歡的場面作為結束。

巴赫的創作以復調手法為主,他的作品構思嚴密,感情內斂,富于邏輯性和哲理性。他的作品數量龐大,共有500多部各種體裁的作品。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巴赫的思想和創作是在但是萬馬齊喑的德國發出的“閃光”,他在十八世紀封建落后的、令人窒息的社會中所發出的光芒,具有啟蒙的偉大意義。我認為能夠在時代長河中沉淀并保留下來的作品都能夠發人深省,正是它獨特的魅力,吸引了這幾百年來不同階層的人們的注意,活在當下的我們是否更加需要取其精華加以利用,讓它長長久久地流傳下去。

參考文獻:

[1]《歐洲古典名曲欣賞》 馬慧玲編著 北京出版社

[2]《世界名曲欣賞》 楊民望編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猜你喜歡
藝術形式交響樂巴赫
種種疼痛
讓人聞風喪膽的巴赫
童話改編動畫電影的模式演進
我是聽巴赫的
淺析形式美在裝飾畫中的重要性
潮汕民間美術文化藝術形式舉隅
現代中國歌劇表演的藝術形式與價值體現
地鐵交響樂
一生都在爭工資的巴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