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的“兒童”都有哪些叫法?

2017-07-05 11:36
奧秘 2017年10期
關鍵詞:代稱發式禮記

現如今,我們稱呼剛生下來的孩子叫“嬰兒”,大一點的就叫“小孩”,還有叫“寶寶”“熊孩子”之類的,不過這些其實都是一種隨意的叫法。在古代,對于兒童卻有著很多嚴格的不同的叫法,都是有根據有講究的。

從《禮記》規定來看,10年以下的幼年,相當于現代少兒階段;20歲則是未成年與成年的分界線。20歲以下都是未成年,比現在18歲以下要高出2歲。到20歲即成年,要行“冠禮”。冠禮是中國古代特有的成年禮儀,又稱“成丁禮”,早期相當隆重,家人、親友、鄉村長老都要參加的。

男孩15歲是束發之年,為何要束發?古代未成年人都有哪些稱呼?說起來那就太豐富了。最常見的是,古人喜歡拿孩子頭發來說事,通過發型、發式,來區別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人。

“鬌”,指一個人出生后第一次剪發,也是嬰兒期發型。一般在孩子三個月大時,挑個好日子為孩子剪發:男孩子留囪角,女孩留頂發;或者男孩留左邊,女孩留右邊。此即《禮記·內則》所謂:“三月之末,日剪發為鬌,男角女羈,否則男左女右?!绷硗?,“孩乳”、“襁褓”、“孩抱”等也是指嬰兒期的孩子。

古代孩子常留下垂至眉的短頭發,這叫“髦”,因此兒童有了“童髦”的代稱。

“髫”也是古代兒童發式,頭發下垂,故有“髫”字的詞匯均指兒童,如“垂髫”、“髫發”、“髫齡”、“髫年”等等?!度龂尽の菏铡っd傳》便有“臣垂髫執簡,累勤取官”的說法,這是毛玠陳情自述,說自己年少時已負責文冊簡牘工作,多年的勤勉才取得官位。

孩子稍長,家長最喜歡給孩子留的發式叫“丱”(guàn),頭發束成兩角,這是先秦已流行的兒童發式?!对娊洝R風》中《甫田》里所描寫的兒童,頭發就剪成這樣:“婉兮孌兮,總角丱兮?!狈彩呛小皝O”的詞匯,基本都指小孩,如“丱童”、“丱歲”、“丱角”、“童丱”。

在“丱”的基礎上,又演變出了將頭發束為兩結的兒童發式,形狀如角,通稱“總角”,“總角”遂成未成年男女代稱。代稱男女小孩的,還有“羈貫”一詞,這也是一種發式,女稱“羈”,男稱“貫”。

“總角”有兩個發結,如果將頭發梳成一個發髻,則稱為“束發”,這是男女孩子15歲時始梳的發型大,到了束發之年,就可以上大學就讀了。唐詩人李賀《春歸昌谷》詩稱:“束發方讀書,謀生苦不早?!倍鴮呐⒆娱L到15歲,則稱為“開(及)笄之年”。

小孩七八歲時開始換牙,稱為“齔”或“齠”,《說文解字》釋稱:“齔,毀齒也。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惫湃司痛朔Q孩子七八年為“齔毀”、“童齔”、“齔年”“齠年”、“齠齔”等。

還有引用文獻經典,表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如稱13歲為“舞勺”,源于《禮記·內則》里“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一語;稱15歲為“成童”,或“舞象之年”,則因《禮記·內則》里有“成童,舞象,學射御”的說法。

其實,古人稱呼未成年人的用語還有不少,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查查。

猜你喜歡
代稱發式禮記
SOUNDS OF THE VILLAGE
戲曲扮相的“變”與“?!薄獜那宕撩駠呐影l式與旦角容妝
啟發式提問
《禮記·祭統》孝道觀的神圣意蘊
半途而廢
從《詩經》看古代美女代稱的形成與流傳
文明
淺析清代漢族女子發式造型對當代發式設計的影響
古代女孩流行什么發式
服飾與代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