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新興縣地質災害特征與易發區評價

2017-07-05 09:09陳海燕
西部資源 2017年3期
關鍵詞:坡角巖組易發

陳海燕

摘 要: 新興縣屬新(興)—高(明)—鶴(山)丘陵臺地區,南面為天露山主峰,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復雜,小盆地、河谷平原、丘陵、臺地交錯。中部是新城盆地,西南部有天堂盆地,東部是稔村、水臺臺地,南部、西南部各鎮低山丘陵廣布。地質災害易發,本文對研究區地質特征進行詳細分析,進而對地質災害特征進行研究,最后最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評價,對以后的地質災害防治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新興縣; 地質災害特征; 易發區; 評價

1. 地質特征

1.1 地層巖性與地質構造

新興縣出露的地層從老到新有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第四系。本區屬天露山斷褶群。早期以褶皺為主,后期以巖漿活動和斷裂構造為主。北東向斷層為本區主要斷層,規模較大;北西向為次一級構造。褶皺構造發生在加里東構造階段,區內所見有兩個向斜:簕竹向斜,合河圩復式向斜。調查區內北東向構造有廟咀斷層、七星頂斷層、簕竹斷層、灣邊圩斷層、中間村斷層、象田斷層、天堂坪斷層等;北西向構造組有:坑尾斷層、藍坑鋪斷層、木栱斷層等。

1.2 巖土體類型

根據調查區巖土特征及物理力學性質,將區內巖土劃分為五種類型的工程地質巖組:(1)砂礫石、粘土雙層土體(Ⅰ);(2)層狀較軟變質巖組(Ⅱ);(3)層狀較硬碎屑巖組(Ⅲ);(4)層狀強巖溶化硬碳酸鹽類巖組(Ⅳ);(5)塊狀較硬—堅硬侵入巖組(Ⅴ)。

1.3 工程地質性質

五種類型的工程地質巖組,分布特征如下:

(1)砂礫石、粘土雙層土體(Ⅰ)。主要為第四系大灣鎮組(Qhdw)及黃崗組(Qp3hg)河流沖積層的砂、礫石、粘土及原巖的風化殘坡積物等組成,呈松散、可塑、硬塑狀態,透水性和壓縮性因顆粒大小和粘結程度而變化,一般粘性土松軟,壓縮性高,透水性差,砂土松散,透水性好。在存在淤泥、流砂等軟弱透鏡體夾層的地方,應防止不均勻沉陷,該巖組承載力較低,一般可作為低層工業、民用建筑地基。

(2)層狀較軟變質巖組(Ⅱ)。主要為元古界震旦系大紺山組(Z1d)與古生界寒武系牛角河組(∈n)、高灘組(∈g)石英云母片巖、石英巖夾碳質千枚巖、變質石英砂巖、粉砂質頁巖、變質粉砂巖,呈板(塊)狀,且硬、脆、易碎特點,吸水性好,易風化,巖石遇水易變軟化,抗壓強度為4250kPa,宜作一般建筑地基基礎。

(3)層狀較硬碎屑巖組(Ⅲ)。地層分別為泥盆系桂頭群組(D1-2G)、春灣組(D2-3c)與帽子峰組(D1C1m),巖性有石英砂巖、粉砂巖、粉砂質泥巖、細砂巖、泥質頁巖,呈層狀或互層狀,軟硬不一,微含水,抗壓強度為17000kPa~35000kPa??勺鞔笮徒ㄖ鼗A,但應注意避開構造軟弱帶及節理裂隙密集帶處。

(4)層狀強巖溶化硬碳酸鹽類巖組(Ⅳ)。地層有泥盆系天子嶺組(D3t)。巖性為石灰巖、微晶大理巖,呈中厚層狀,硬脆,裸露和覆蓋型都有,巖溶較發育,富含水,易塌陷,抗壓強度為52000kPa。

(5)塊狀較硬—堅硬侵入巖組(Ⅴ)。巖性有奧陶—志留紀(OSγm),志留紀(Sηγ),侏羅紀(J2ηγ)、(J3γ),早白堊世(K1ηγ)、(K1γ)、(K1ηγπ)的混合花崗巖、細粒二長花崗巖、粗粒斑狀二長花崗巖、粗中粒斑狀黑云母花崗巖、中細粒斑狀黑云母花崗巖。微風化巖石堅硬,連續性好,不透水,但表面極易風化,風化后強度降低,含風化裂隙水,抗壓強度為69000kPa。本區新構造運動較為頻繁,侵蝕切割強烈,殘坡積層較厚,崩塌滑坡時有發生,工程地質條件變化較大。因此工程建筑應切實做好工程地質勘察與評價。

1.4 水文地質特征

根據地下水賦存條件,含水層水理性質和水力特征,將調查區地下水劃分為松散巖類孔隙水、碳酸鹽巖類裂隙溶洞水及基巖裂隙水三個類型。調查區松散巖類孔隙水僅分布在河谷平原沖洪積層中,碳酸鹽巖類裂隙溶洞水在天堂鎮蓮塘村以及廟腳村—石頭崗村一線,基巖裂隙水分布最廣、面積最大。

2. 地質災害特征

2.1 滑坡

調查發現滑坡地質災害點24個,按規模分級,小型16個,中型7個,巨型1個?;缕矫嫘螒B以半圓形態為主,共有14個,占總數的58.33%,不規則形態有8個,占總數的33.33%;剖面形態以直線和階梯型居多,共21個,占總數的87.5%,其中直線型13個,占總數的54.17%;滑坡坡度多數在30°~50°,共15個,占總數62.5%;滑坡體厚度一般在0m~5m的厚度范圍內,共16個,占總數的66.67%;從構成滑坡體的物質組成分析,新興縣均為土質滑坡,共24個,占總數的100%。另外,滑坡地下水埋藏較淺、后沿變形較明顯、裂縫以及坡面植被傾斜、前緣微型土體崩塌多見?;轮饕T發的自然因素以暴雨、長時間連續降雨為主;人為因素大多數由人工坡后加載、坡腳開挖,以及生活用水排向地表引發。

2.2 崩塌

調查發現崩塌地質災害34個,按規模分級,小型27個,中型6個,大型1個。崩塌一般發生在坡高為5m~20m的斜坡上,共28個,占總數的82.35%;斜坡坡度一般為70°~80°,共20個,占總數的58.82%;崩塌體厚度一般為0m~5m,共32個,占總數的94.12%;從構成滑坡體的物質組成分析,主要為土質崩塌,共30個,占總數的88.24%。

3. 地質災害易發分區評價

3.1 地質災害高易發區(A)

調查區的地質災害高易發區共有2個亞區(A1、A2),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地區,總面積448.31km2,占調查區總面積29.3%?;鶐r風化強烈,受斷裂帶作用影響巖石(層)較破碎,工程地質巖組主要有砂礫石、粘土雙層土體(Ⅰ);層狀較軟變質巖組(Ⅱ);層狀較硬碎屑巖組(Ⅲ);塊狀較硬—堅硬侵入巖組(Ⅴ)。地貌以丘陵為主,自然坡角10°~45°,巖石風化強烈。地質災害高易發區(A)內有各種類型地質災害點、不穩定斜坡和人工邊坡125個,占全區總災害點62.2%,其中滑坡16個,崩塌20個,不穩定斜坡及人工邊坡89個。按險情分級:特大型1個、大型2個、中型53個、小型69個;易受地質災害影響村莊有1個。地質災害點平均密度為0.28個/km2,高易發區內主要地質災害類型有崩塌、滑坡、不穩定斜坡和人工邊坡,誘發地質災害因素主要是人類工程活動、工程地質巖組、強降雨等。

3.2 地質災害中易發區(B)

地質災害中易發區有3個亞區,分布于調查區中北部、東部和西南部,即水臺、東成—新城—六祖和河頭—大江一帶,屬崩塌、滑坡、中易發區,平原—丘陵—低山地貌,總面積355.58km2,占全區總面積的23.2%。工程地質巖組主要有砂礫石、粘土雙層土體(Ⅰ);層狀較軟變質巖組(Ⅱ);層狀較硬碎屑巖組(Ⅲ);塊狀較硬—堅硬侵入巖組(Ⅴ)。自然坡角5°~50°,人類工程活動強烈,主要有城鄉、交通、水利水電建設等削坡。人工坡角30°~70°,坡高5m~25m,人工斜坡多數無坡面防災措施,屬危險斜坡,地震、暴雨易誘發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本區有地質災害點、不穩定斜坡及人工邊坡65個,占全區總災害點32.3%,其中滑坡點6個、崩塌13個,不穩定斜坡及人工邊坡46個,地質災害點密度0.18個/km2。按險情分級:大型1個、中型23個、小型41個。主要地質災害類型有崩塌、滑坡。本區地質災害誘發因素為城鄉、交通削坡或坡腳開挖和自然因素強降雨等。

3.3 地質災害低易發區(C)

本區的地質災害低易發區有3個亞區,主要分布在車崗、簕竹、天堂、大江等鎮,總面積有304.99km2,占全區總面積19.9%。工程地質巖組主要有砂礫石、粘土雙層土體(Ⅰ);層狀較軟變質巖組(Ⅱ);層狀較硬碎屑巖組(Ⅲ);層狀強巖溶化硬碳酸鹽類巖組(Ⅳ);塊狀較硬—堅硬侵入巖組(Ⅴ)。自然坡角10°~40°,植被發育—較發育。低易發區人口密度較大,人類經濟活動相對集中,人口密集地帶地勢平坦。風化覆蓋層厚度為3m~20m,人工坡角30°~65°,坡高2m~15m不等,絕大部分人工斜坡未進行有效防災治理,存在穩定性差的因素,易誘發地質災害崩塌、滑坡。區內有災害點及不穩定斜坡10個,占全縣地質災害總數的5.0%,其中滑坡1個、崩塌1個、不穩定斜坡8個,災害點密度0.03/km2。按險情分級:中型2個,小型8個。

3.4 地質災害不易發區(D)

本區的地質災害低易發區有3個亞區,地貌復雜,為丘陵—低山—中山,主要分布調查區東北部、中部、東南部的車崗、東成、稔村、太平、六祖等鎮,總面積有414.12km2,占全區總面積27.0%。工程地質巖組主要有砂礫石、粘土雙層土體(Ⅰ);層狀較軟變質巖組(Ⅱ);層狀較硬碎屑巖組(Ⅲ);層狀強巖溶化硬碳酸鹽類巖組(Ⅳ);塊狀較硬—堅硬侵入巖組(Ⅴ)。自然坡角10°~40°,植被發育—較發育。不易發區人口密度中等,人類經濟活動相對集中,人口密集地帶地勢平坦,山區地帶基本已搬遷。風化覆蓋層厚度為1m~15m,人工坡角5°~35°,坡高5m~8m不等,為人工斜坡未進行有效防災治理,存在穩定性差的因素,易誘發地質災害崩塌、滑坡。

參考文獻:

[1] 廣東省地質礦產局. 廣東省區域地質志[M]. 地質出版社, 1988.

[2] 張梁等. 地質災害災情評估理論與實踐[M]. 地質出版社, 1998.

[3] 侯俊琳, 王海波.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災害形成條件與發育特征[J]. 西部資源, 2012(3):85-90.

[4] 邸克強. 區域地質災害特征與尺度效應的分析[J]. 西部資源, 2015(1):194-195.

猜你喜歡
坡角巖組易發
坡角對雙坡屋蓋風荷載特性影響分析
銀川市地下水賦存條件及動態特征
機用鎳鈦銼在乳磨牙根管治療中的應用
貴州省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圖
夏季羊易發疾病及防治方法
冬季雞腸炎易發 科學防治有方法
抗滑樁與邊坡夾角對抗滑樁抗滑效果研究
淮南潘集深部勘查區15-2孔工程地質巖組劃分
山地光伏電站間距計算與合理選址
云南紅層巖組特征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