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音樂作品進行調式調性聽覺訓練
——以古典主義時期音樂作品為例

2017-07-08 02:40
黃河之聲 2017年8期
關鍵詞:古典主義調性和弦

胡 巧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21)

用音樂作品進行調式調性聽覺訓練
——以古典主義時期音樂作品為例

胡 巧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21)

視唱練耳聽覺訓練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為調式調性的聽覺訓練,本文主要論述如何結合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特點,選用該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作為聽覺訓練的素材,進行調式調性的聽覺訓練,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中的調式調性的聽覺分析能力,增加他們對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特點及音樂風格的了解,豐富音樂閱歷。

調式調性;音樂作品;聽覺訓練;古典主義時期

一、用古典主義時期音樂作品進行調式調性聽覺訓練的目的和意義

視唱練耳課程中的調式調性的基礎訓練進行到一定階段后,就可以選用作品進行調式調性的聽覺訓練,因為音樂作品中蘊含著非常豐富多彩的調性布局,是我們平時的視唱練耳教材所不能涵蓋的,所以在調式調性訓練的后期,就可以適當加入音樂作品作為聽覺訓練素材的補充,能夠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夠讓他們將平時進行的基本技能訓練與音樂作品緊密地聯系起來,與音樂實踐活動聯系起來。

18世紀古典主義時期,有別于巴洛克時期的復調音樂,主調音樂成為主導,大小調成為了該時期音樂作品中調式思維的基礎,它們之間呈現出的調式色彩的對比成為了音樂作品中的重要表現因素。但它又有別于其它音樂歷史時期(如浪漫主義時期和印象主義時期),調性布局較為規范,比較適合作為剛加入音樂作品時進行的聽覺訓練的素材,能夠讓學生在感受到絢麗的調式色彩的同時,也能夠較好地銜接上平時進行的基礎訓練的內容。

二、用古典主義時期音樂作品進行調式調性聽覺訓練的內容

筆者選用了古典主義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作為視唱練耳教學中聽覺訓練的素材,培養學生對音樂作品中調式調性的聽覺分析能力,增加他們對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特點的了解。

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的調式調性大多屬于大小調體系,訓練素材主要選用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作品。以海頓的《C大調弦樂四重奏》OP.76之3《皇帝》為例。海頓的這首弦樂四重奏非常著名,全曲共四個樂章。筆者就以第一樂章為例。聽第一樂章時,可分為兩個階段進行訓練。訓練內容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一)第一階段:在老師引導提示下的訓練

音樂作品中(特別是西方音樂作品)都會蘊涵著非常豐富的調性布局,其中就必然會包含離調轉調。開始訓練調式調性時,學生不能夠獨立自主地進行聽辯感受和思考,所以在這一階段的訓練中,可以提取一些短小片段,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和提示下,基本掌握如何在作品中分析調式調性以及離調轉調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讓學生聽辨并把握各個片段的調式調性

分別播放每個調性得到鞏固的作品片段,(如先播放1到12小節,C大調片段;再接著播放13到28小節,G大調片段。依此類推)

要讓學生清楚,從聽覺上即感性上來判斷調式調性的關鍵,是要有屬到主的和聲進行及收束感,其次可以根據調號以及主音來判斷。對于感性方面無法判斷的學生,采取理性的譜面分析,再將這種理性通過聽辨感受轉化為感性。理性的譜面分析可以根據調號及變音記號來進行判斷。例如在第4小節,就有明顯的屬七到主和弦的進行作為完全終止,而且從調號上來判斷,就可以確定調性為C大調。例:

2.在學生清楚各個片段的調式調性后,要讓他們對轉調離調有所認識

(1)轉調

在音樂進行中,脫離原來的調性而進入另一調性稱轉調。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轉調可分為許多種:①從調關系來說,分近關系轉調及遠關系轉調。②從轉調手法來說,用模進的手法構成的轉調,可稱為模進轉調;用逐漸過渡的手法構成的轉調,可稱為過渡轉調;用色彩對比的手法構成的轉調,使人感到突然的,可稱為突然轉調或調性對置等等。轉調是音樂發展的重要手法,能提高音樂的表現力。在海頓這首弦樂四重奏的第一樂章中,就包含有調性對置、過渡轉調、模進轉調等等……

例如:在12小節~13小節處,就運用的是調性對置手法。

在下例中,要求學生先從聽覺來感知,前調與后調之間沒有任何過渡,前調結束后,后面直接從另一個調進入。再從譜面分析,12小節結束在C大調的主和弦上,13小節直接從G大調開始,這種轉調手法為調性對置。

在87~88小節處,運用了模進手法轉調。

從C大調轉到F大調。海頓通過模進直接引出F大調的導七和弦,在88小節進行到主和弦。將這些具體的轉調片段一一抽取出來,讓學生進行聽辨,教師要詳細講解和引導學生進行調式調性聽覺分析。

(2)離調

離調可以理解為轉調的一種特殊形式,它屬于轉調的范疇。離調具體是指音樂作品中出現了臨時變化音而使調性中心發生了臨時改變,僅僅作了短暫停留之后又回到了原來的調性上,調性色彩產生了對比。這種現象稱作離調。它與轉調不同的是,既不在新調上作鞏固,也不作發展。

學生剛開始接觸到離調時,可能會覺得較難判斷,因為離調片段并沒有在新調上鞏固、發展、結束,而只是出現了一些臨時變音以及調性色彩的變化。

音樂作品中出現的離調片段大多是通過副屬和弦來完成的。因此在離調訓練的同時,最好結合和聲訓練中的離調訓練。

開始訓練時,也要分成一些小片段來進行。將離調的各個片段分別播放。讓學生脫離樂譜聽音響,邊聽邊記錄和聲功能布局。判斷離調的方法,一般來說,除了根據臨時變音記號判斷外,還可以根據離調片段中所出現的非主調的屬到主的音響感覺來判斷。在一個調性中,如果出現了非常短暫的其它調的屬到主的音響感覺,與原本的調性色彩產生對比,并且出現了臨時變音,這樣就大致可以判斷是離調了。如果是連續的離調模進,還可以根據每個離調片段與前一片段的音程關系進行判斷。例:

古典時期的音樂作品中,用副屬和弦進行離調以及離調模進變得非常的普遍和典型。

這個片段中,通過在SⅥ、S、SⅡ3個下行三度和弦的前面,冠以各自的屬和弦(副屬和弦),形成了離調模進。

在聽該片段時,首先讓學生判斷調式調性,再讓他們說出這一片段中共有幾次模進,每次模進的度數是多少。再讓他們感受片段中是否有不屬于該調的和弦(即副屬和弦),共有幾個副屬和弦等。

在聽覺上大致分析離調片段后,再將作品濃縮成四部和聲框架,彈奏給學生聽,并引導他們分析并標注出功能標記,尤其是各副屬和弦以及各臨時主和弦的標記。例如在聽辨并記錄下副屬和弦功能標記后,讓他們視譜再聽,將剛才記錄的功能標注在樂譜中的準確位置。并結合自己所寫的和弦連接的功能標記再次感受音樂作品。

進行了大量的對作品片段的聽辨與分析,基本掌握調式調性的判斷方法后,學生基本上能獨立地判斷出作品片段的調式調性。這時就可進入第二階段的訓練。

(二)第二階段:獨立自主完成聽覺訓練

本階段的訓練可以選用作品的一個樂章來進行。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完成聽覺訓練。以海頓的《C大調弦樂四重奏》OP.76之3《皇帝》為例。

在第一樂章中,有一些非常明顯的調性已經得到鞏固的轉調片段。

聽辨過程中,首先要求學生判斷調式調性。讓學生脫離樂譜聽音響,邊聽邊記錄調性布局。

例如:第一部分C—G—g—bE—G。在聽辨并記錄下調式調性后,讓學生視譜再聽,將剛才記錄的調式調性標注在樂譜中的準確位置。

脫離樂譜聽音響的好處是,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聽覺上,只依靠聽覺來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讓感性的聽覺得到理性的訓練。而視譜聽辨時,學生會分配部分注意力到視覺上去,從譜面上分析判斷調式調性。

作品中間有一些非常短暫的離調模進片段,例48~50小節。

連續的兩個副屬和弦的離調模進。這些非常短小的片段,可以讓學生直接憑聽覺說出具體的和聲進行以及和聲功能布局。

三、結語

加入音樂作品進行調式調性的聽覺訓練,一定要在扎實的基礎訓練之后進行,以免個別學生在在基礎訓練都還未掌握好的時候,貿然加入作品的訓練,他們會云里霧里,不知所以。一旦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分析一部音樂作品的調式調性布局以后,他們的聽覺分析能力就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也就達到了我們視唱練耳課程訓練的目的:發展學生的內心聽覺,讓學生在掌握視唱練耳基本技能的同時,豐富音樂閱歷,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p>

[1] 王光耀.視唱練耳教學法論集.太白文藝出版社,2008.

[2] 吳世鍇.和聲藝術發展史.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3] [美]G.威特利奇 L.漢弗萊斯 著,孫從音 譯,繆天瑞 校.練耳—通過音樂作品訓練聽覺.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

猜你喜歡
古典主義調性和弦
屬七和弦解決在配和聲中的應用研究
常用的六種九和弦
現代音樂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圖表
阿瑟·奧涅格新調性思維研究——以管弦樂曲《太平洋231》為例
偏愛紅黃藍的古典主義畫家
20世紀20—30年代多調性觀念與技法管窺
繪畫之本:歐洲古典主義大師素描
協和無調性:一種具有創意的和聲處理方法
——以利蓋蒂的部分音樂作品為例
苦練和弦勇闖難關
界定·分析·理解
——泛調性音樂分析引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