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儋州是蘇東坡真正的精神家園

2017-07-09 12:23李公羽
中國蘇軾研究 2017年2期
關鍵詞:儋州東坡境界

◇李公羽

“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蘇東坡一生,完整準確地詮釋了“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東坡貶謫儋州三年,為儋州、為海南構建了千年不朽的精神地標。

一、代言瓊州:“海南萬里真吾鄉”

蘇軾自早年即“奮厲有當世志”,一生積極追求政治理想,卻在花甲之年廢逐南荒,九死一生。他初時也認定“垂老投荒,無復生還之望”,而一旦踏上海南島,就感受到這片自古以來被描述為“瘴癘交攻”“魑魅逢迎”的土地,竟如此神奇而美妙。今天??谔K公祠寬檐門柱上高懸“此地能開眼界,何人可配眉山”對聯,系1915年瓊崖道尹朱為潮在重修蘇公祠時所題,1980年廣州美術學院麥華三教授重書。

東坡之前,貶謫瓊州的官員凡在詩詞文賦中言及此地,往往視如蠻荒、地獄而深惡痛絕。唐時名相、改革家楊炎悲嘆:“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倍鴸|坡離開惠州赴瓊途中,即作詩曰:“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吾謫海南,子由雷州……》)到瓊州府報到后趕往安置處所昌化軍途中,就已動情地歌詠海南:“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鐘。安知非群仙,鈞天宴未終?!?《行瓊儋間,肩輿坐……》)儋州是東坡任職瓊州別駕后被安置的履職地,也是他最后實際任職的崗位,他以史無前例的激情歌頌海南、贊美儋州,開啟了投身海南、以海南為家園、有志于終老海南的新時代,為儋州美譽的奠定和傳播做出歷史性貢獻。2013年4月10日習近平在結束海南考察時做重要講話,先后引用了蘇東坡的四段詩文,指出九百多年前蘇軾被貶謫儋州時就寫下不少描繪海南風景的詩句,如“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飛泉瀉萬仞,舞鶴雙低昂”“丹荔破玉膚,黃柑溢芳津”等??梢姾D巷L光在東坡詩詞推介下傳播之廣。

古代文人多是旅游文學創作高手,東坡尤甚。他到儋州后,發現這里并非他人所言瘴雨蠻煙、癘氣襲人,而是奇絕美妙的:“春江淥未波,人臥船自流。我本無所適,泛泛隨鳴鷗?!?《和陶游斜川〈正月五日與兒子過出游作〉》)他在《儋耳》詩中寫道:“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庇秩纭稖p字木蘭花·己卯儋耳春詞》:“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楊花似雪花?!碧钤~用字忌重復,特意反復用字又可形成獨特風格,東坡在這首44字的詞中竟反復用了7個“春”字,如在儋耳春風美景中陶醉得忘乎所以。儋耳春風自來如此,前人嫌棄而出惡語,在東坡眼里卻是美不勝收。

東坡從京都一路貶來,卻實現了“詩與遠方”的理想。新黨不許他居官府,“昌化士人畚土運甓以助之,為屋三間”,他有了一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房子。后來奉旨北歸,回顧三年海南歲月,欣然寫下《六月二十日夜渡?!芬辉?,感慨“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這奇絕的海南之游,山水、鄉親無不美好,已使他認定自己就是海南人了。

東坡居儋三年期間詩文如海,留下來的都是儋州形象最美好的宣傳,是儋州千年最優秀的代言人。

二、完成三書:“如來書所諭,其他何足道”

東坡在海南,饑寒交迫,食芋飲水,缺紙少墨,同時教書育人,指導農事,著作甚豐?!稏|坡海外集》統計,期間作詩174首、文129篇、賦5篇、頌18篇、銘4篇,計330篇,平均約3天1篇?!昂吞赵姟笔撬娫~風格創新、造極的重要標志。但這些光耀千古的名作在其心中并非最重要的,他明確表示:“撫視《易》《書》《論語》三書,即覺此生不虛過。如來書所諭,其他何足道!”(《答蘇伯固四首》其三)《東坡易傳》《東坡論語說》起筆于黃州,后《東坡書傳》也初步完成,但修訂、補充至大功告成,結于海南。他一生十分關注五經中重要問題的研究,有許多專題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但一生奔波流離,在儋州三年才真正“放下”其他一切,“了得”三書。東坡在(《答李端叔十首》其三)信中說:“所喜者,海南了得易、書、論語傳數十卷,似有益于骨朽后人耳目也?!狈e平生精力與智慧完成的三書,在其著述和學術體系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代表了他臻于成熟的哲學思想,是“蜀學”重要的代表作。

東坡三書中許多哲學觀念,前人所無,后人爭議。如“性善”還是“性惡”,幾千年來中外賢哲爭論不休,產生了不同的文化、理念、制度?!稏|坡易傳》卷七指出:“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薄瓣庩柦欢?,道與物接而生善,物生而陰陽隱,善立而道不見矣?!彼岢鍪挛镌谠紶顟B下“非善非惡”,善惡是在與具體事物接觸之后才產生的,離開“道與物接”社會實踐而抽象絕對地界定“性惡”或“性善”,都不符合實際。東坡三書中新的哲學觀點,是他生命實踐和體驗的總結,是思想進步史上的重大貢獻,也是東西方高度評價的世界性學術成果。

東坡苦著三書,得到時官惠州的好友鄭嘉會大力相助。鄭兩度從惠州經船運送大量書籍過海送抵儋州,東坡如獲至寶,后專函致謝,言及海外三年“《志林》竟未成,但草得《書傳》十三卷,甚賴公兩借書籍檢閱也”。(《與鄭靖老四首》其三)建中靖國元年,東坡遇赦北歸,在??抵梁掀值拇?,連日雨暴,幾近顛覆,“所撰書、易、論語皆以自隨,而世未有別本。撫之而嘆曰:‘天未喪斯文,吾輩必濟!’已而果然”(《記合浦舟行》)。在常州一病不起的東坡,最終不忘把三書托付好友錢濟明:“今盡以付子。愿勿以示人,三十年后會有知者?!碧K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為其蓋棺論定:“最后居南海,作《書傳》,推明上古之絕學,多先儒所未達?!薄凹瘸扇龝?,撫之嘆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當知我矣?!笨梢娙龝跂|坡心中何等重要的地位。

三、人格自足:“吾生本無待”“思我無所思”

王國維《文學小言》指出:“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茍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無高尚偉大之人格,而有高尚偉大之文學者,殆未之有也?!薄疤觳耪?,或數十年而一出,或數百年而一出,而又須濟之以學問,帥之以德性,始能產真正之大文學。此屈子、淵明、子美、子瞻等所以曠世而不一遇也?!睎|坡高尚偉大的人格,在黃州時期已形成,在惠州時期彰顯風采,到儋州時期則完全成熟而盡顯。黃、惠、儋三州“功業”同等昭著,但從東坡人格和哲學完善的角度看,三州“功業”是三重境界。

(一)黃州:新的人格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游移萌動的第一境界

黃州時期的東坡心靈,已在烏臺詩案的沉重打擊下顯著地萌生著看似消極、實非消極的人生智慧,消極的可能向積極的思辨轉化,新的人格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游移萌動,孕育成型而只待升華,詩文創作也隨之鼎盛。

東坡初到黃州,貧病交加,窮困潦倒。他兩次說自己已“窮到骨”,而且“臥病半年”,“杜門僧齋,百想灰滅”(《與蔡景繁十四首》其二)。稍后“舍館粗定,衣食稍給”,他開始“自我反省”,“歸誠佛僧”、研讀佛經而尋求精神支持,同時對道家、道教做更深入的探討。

東坡雪堂及《雪堂記》典型地代表著這一時期東坡內心的矛盾。雪的高潔,與東坡個人志趣品行一致。但烏臺詩案的余悸猶在,內心充滿出世入世的矛盾和是禍是福的擔憂?!堆┨糜洝吩疲?/p>

蘇子曰:“予之于此,自以為籓外久矣,子又將安之乎?”客曰:“甚矣,子之難曉也。夫勢利不足以為籓也,名譽不足以為籓也,陰陽不足以為籓也,人道不足以為籓也。所以籓予者,特智也爾。智存諸內,發而為言,而言有謂也,形而為行,則行有謂也?!?/p>

“吾非取雪之勢,而取雪之意。吾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機。吾不知雪之為可觀賞,吾不知世之為可依違。性之便,意之適,不在于他,在于群息已動,大明既升,吾方輾轉,一觀曉隙之塵飛?!?/p>

這一切仍是立足于現實人生,在“大明既升,吾方輾轉”中尋求升華的意識已經萌生,建立新的生活態度和價值體系的愿望已經呈現。

東坡一生務實崇真的理念與實踐,決定了他尊佛而不會佞佛,追求“實用”而不尚空談。他在《答畢仲舉二首》其一中明確批評陳述古“公之所談,譬之飲食,龍肉也,而仆之所學,豬肉也,豬之與龍,則有間矣,然公終日說龍肉,不如仆之食豬肉實美而真飽也”?!笆除埲狻钡拿篮迷竿?,實為于事無補的玄談;東坡“粗淺”,卻在“食豬肉”的生活現實中獲得“實美而真飽”的快樂。黃州時的東坡,已不再為世俗的功利、虛幻的價值和入世的追求而糾結,而走出人格困境,走向現實與理想的審美選擇。

(二)惠州:泯滅事物具體差別、人格與哲學飛躍的第二境界

紹圣三年四月二十日,東坡在惠州遷入新居,即作《遷居》詩。其中曰:“吾生本無待,俯仰了此世。念念自成劫,塵塵各有際?!彼岢龅摹拔嵘緹o待”,構建了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和與眾不同的生活準則,形成了東坡人格升華的第二境界。

《莊子·逍遙游》中說:“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边_到這種境界,則不再需要依靠或憑借,都可以使自己處于逍遙的狀態。反之如果“有待”,目的和愿望必然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和束縛?!跺羞b游》中還說:“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比栽趶娬{不必“猶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不要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束縛,順其自然,最終獲得無窮的自在。東坡把“惡乎待”作為人格理想,以生活作為情感體驗,否定生活的唯目的性而強調過程。

東坡以《記游松風亭》表現了心境與修養的升華?!坝沃涟肷?,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以常人的思維乃至東坡此前的習慣,都會形成所謂“戰勝自我”的挑戰。但東坡此時忽而有感:“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么時,也不妨熟歇?!边@種“無待”——不需要任何憑借而使自己逍遙的修養,此時已泯滅事物具體差別,形成東坡人格與哲學的新境界。

惠州時期的東坡已形成人生修養的重要品格:自己生來本不需要什么依靠,俯仰之間,一世如此;生命的意義更多地在于過程,而不是實際的內容。由此產生對生活的情感觀照,增添了更多審美情趣,升華了人生境界。并且這種更加關注和追求生命過程、豐富和發展生命形式的新理念,是對封建正統秩序的掙脫與挑戰。

(三)儋州:生活態度和思想修養新飛躍的第三境界

東坡再貶儋州,隨殘酷政治打擊而來的是更艱難的生活境況,“昌化非人所居,食飲不具,藥石無有”(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但他面對現實處境,反思既往生活,探詢生命本體,在生活的態度和內容方面,產生認識的新飛躍,建立了“思我無所思”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了對現實的超越,在人生修養上達到更高的與天地融通的境界。他在“無思”和“無待”相統一的結構中,把黃州、惠州時對精神家園的不斷追索,融入儋州時期“清風徐來”的無知無覺中,其生命審美、人格境界、精神世界產生質的飛躍。

對儒道佛三家的思想資源,東坡以其特有的智慧與靈感,透徹認識三家各自的精華和不足之處,盡情吸納儒道佛三家之長,融匯儒家的“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窮則獨善其身”,佛家的“四大皆空”“萬法平等”,以及道家的“任其性命之情”“齊一萬物”,又于功利實現的儒家、化入自然的道家、彼岸解脫的佛家均無所待,把諸教消極的思想賦予積極的意義,貫通一體,形成獨有的生命認知,構建新的人生價值與人格準則。

虛名非我有,至味知誰餐。思我無所思,安能觀諸緣。(《和陶雜詩十一首》其九)

《淮南子·原道訓》中說:“是故大丈夫恬然無思,澹然無慮;以天為蓋,以地為輿;四時為馬,陰陽為御;乘云凌霄,與造化者俱?!薄缎慕洝吩疲骸盁o有掛礙”“心無掛礙”。東坡“思無所思”的無思無慮,融合了佛家的無心無念、道家的恬然無思,坦然面對和接受現實的各種束縛、得失,消弭意識對事物的具體認知、判斷,從而超越繁雜世事而無所擾亂掛礙其心。

東坡抵儋后一度借居倫江驛站,與昌化軍使張中為鄰,張中時與蘇過對弈。東坡“素不解棋”,“嘗獨游廬山白鶴觀。觀中人皆闔戶晝寢,獨聞棋聲于古松流水之間,意欣然喜之”。東坡旁坐觀棋,“竟日不以為厭也”?!皠俟绦廊?,敗亦可喜。優哉游哉,聊復爾耳?!?《觀棋(并引)》)勝敗等內容并不重要,意義在于形式,以勝敗為代表的各種束縛就此蕩然退去,這就是“思我無所思”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東坡“高尚偉大之人格”即成熟完善于此時心境之中。

東坡從在惠州“吾生本無待”的生命認識,到在儋州“思我無所思”的生命實踐,是對現實經驗世界的理性思考上升到感性的無知無覺,是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的升華、人生觀上質的飛躍。

東坡從惠州的新居,到儋州的“無地可居,偃息于桄榔林中”,在摘葉所寫的《桄榔庵銘》中進一步闡發他的人生感悟:“東坡非名,岷峨非廬。須發不改,示現毗盧。無作無止,無欠無余。生謂之宅,死謂之墟?!薄秷A覺經》中,釋迦佛在回答眾菩薩提問題時明確表述:“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四病”分別是作病、任病、止病、滅病,“離四病者,則知清凈……”東坡已將生命變為“無作無止,無欠無余”、完全自足自樂的內心本體,拋棄各種心靈桎梏,也不再需要任何外在動因。他把生命的最高境界,設定為生命的全部過程;把生命的全部過程,認定為生命的全部意義。

正因如此,在九死南荒之地,雖然東坡生活的實質內容十分艱苦惡劣,但他生命的體現形式快樂無比。晚清文學家、翻譯家林紓評說:“東坡之居惠、居儋耳,皆萬無不死之地,而東坡仍有山水之樂……與東坡易地以居,則東坡不死,而陶潛必死。蓋陶潛雖有夷曠之思,而詩中多戀生惡死之意。東坡氣壯,能忍貧而吃苦,所以置煙瘴之地,而猶雍容?!睆男睦肀倔w出發,以自身豐富的情感體驗生活,不對生活的實質內容做過多的理性思考。當然,東坡并非放棄一切、無所事事,他一如既往堅守人生理想,食芋飲水,著書為樂,而且竭盡所能為百姓做事,在民眾的快樂中努力實現他人格和精神的更高升華。

東坡終于以前無古人的審美思維方式,以“思我無所思”的人格超越,理性地排除功利,求得人生情感的無比愉悅?!盁o思”是對“無待”的踐行,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盁o欠無余”是對“無作無止”的總結,是人生圓滿平衡、人格高尚完美的結果。由此,東坡情感體驗背景下的具體生活,無論大小、勝負、好惡,都具有了同等意義和價值,展露出現象后面的本體?,F實生活很殘酷,但人生情感很美好,一切性格與思維都審美化,以此最終構筑了美好的精神家園。后人所銘記歌詠的東坡,即根源于此。

現實人生到審美人生的距離,就是黃、惠、儋州的貶謫十年?,F實人生的苦難化于審美人生的超越,生命的目的其實本不是目的,生命的意義在于審美化的生活過程,是即東坡人格境界的升華。

四、游于物外:“茲游奇絕冠平生”

孔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論語·述而》),提出要有方向、道德、理想、能力的人生目標,“游于藝”要建立在專業精湛的基礎上,也是達到“仁”“德”“道”的必由之路?!坝巍痹诠糯ㄓ螝v、交游、游藝、學習、巡察、出訪等,幾乎是社會行為的總和,客觀上成為古人對人生理想境界和生存方式的積極探索。東坡對“游”的認識與實踐也是如此。如學習之樂:“竊想著書講道,馳騁百氏,而游于藝學,有以自娛,忘其窮約也?!?《答李康年書》)而更多用指交游:“與子野先生游,幾二十年矣?!?《與吳秀才三首》其二)“今足下又不見鄙,欲相從游。豈造物者專欲以此樂見厚也耶?”(《答李昭玘書》)“足下所與游者元聿,讀其詩,知其為超然奇逸人也。緣足下以得元君,為賜大矣?!短普摗肺淖植簧?,過煩諸君寫錄,又以見足下所與游者,皆好學喜事,甚善!甚善!”(《答李方叔書》)

東坡知密州時作《超然臺記》:“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彼岢觥俺弧薄坝斡谖镏狻钡摹皹贰崩砟?。東坡一生游歷各地,雖然多是被動出行,但主動把“游”融入生動豐富的哲學和美學思想中,到海南時形成以“游”為主體內涵的人生哲學。其早年自然形成的愛好山水的意識,經歷烏臺詩案的挫折和被貶黃州、惠州的升華,達到“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境界,最后在儋州的“九死南荒”中,以“茲游奇絕冠平生”的境界,完成一生對于“游”的思考與實踐。

貶儋三年在他人看來是死一般的苦難折磨,超然物外的蘇東坡卻極力歌詠,表明他在尋找詩意生存方式的過程中實現了最后圓滿的升華。這充分體現在他離別時對“茲游”的不斷吟詠:“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遠游?!?《別海南黎民表》)“空余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他慨嘆自己被貶海南經受的磨難,卻又視為一生最值得紀念的奇絕漫游,原本還有孔子那樣“道不行,乘桴浮與?!敝?,而今已經多余了,那“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才是真正的海南島。

五、淡泊明志:“漸老漸熟,乃造平淡”

東坡《與二郎侄一首》是一篇文論。其中說:“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采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睎|坡哲學思想的成熟與人格魅力的養成,均遵循著這一規律。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是道家的“不爭之爭”,是由崢嶸絢爛奪目而漸老漸熟、復歸平淡的否定之否定過程?!袄稀迸c“熟”不僅指書畫藝術、語言文字,更重要的是年齡閱歷,以及以此基礎形成的世界觀、方法論。年輕時屢欲登絕頂而小天下,而長期的修養漸化為成熟的境界,成熟的境界感應著萬事萬物,才能真正“漸老漸熟,乃造平淡”。

東坡“應舉時文字看,高下抑揚,如龍蛇捉不住”(《與二郎侄一首》)。其詩詞文賦在黃州、惠州登峰造極,已然成熟而歸平淡。而東坡的心智、人格與哲學,經過一甲子的磨礪,默化于身心,是在儋州愈老愈熟,終歸平淡,臻于完美的。此時的東坡,在輝煌人生屢遭斷崖式下跌和一貶再貶的摧殘備至之后,在行將“做棺”“做墓”的儋州,不再理會一切的功名利祿和“你方唱罷我登場”,而是“敷揚文教,講學明道”,助耕興農,平淡地奉獻和付出;做酒制藥,平淡而有至味地生活;在明月孤燈、蛙鳴蚊繞中,心沉氣靜地寫詩作文、編撰三書,不求崢嶸絢爛,只抒寫其境界,默默從事人類思想文明史上開創性的大事情。這是生命成熟的大智與境界,是真實、自由、自然的最終超越,在平淡中寓有足夠的高度和分量。

東坡一生,或高居廟堂,或多地知州,為國為民,功垂青史,但他都不以為意;三地貶謫,權祿盡失,顛沛艱辛,生死攸關,他卻視為“平生功業”。經過了黃州、惠州和一甲子的歷練,再加上儋州三年的升華,東坡已進入脫胎換骨的新境界:“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自題金山畫像》)心如樹木曾經繁茂、燃燒,成灰不是老朽,而是無所追逐、催生新木,成為永無止境的存在和力量;經過漫漫磨礪,四十年的羈絆終于蕩然無存,生命之舟徹底解脫,從此自由。此時的東坡注重的內在的“功業”,“已灰”是心靈的超然與升華,“不系”是生命的解放與自由,這也是他衡量人生價值的新的準繩。

六、境界臻善:“此心安處是吾鄉”

東坡以花甲之年抵達儋州,思想仍在不斷完善、優化。在儋州三年期間,他不斷調整心態,在越來越艱難的環境中,不斷反思生命實踐,塑造、超越自我,自覺地總結、論證,形成哲學上新的思考與認知,理想與信念、價值觀和人生觀也發生了重大改變,形成新的內容和體系。他對自然、人生、社會和精神的認識,對人生真諦的領悟,上升到人格與哲學的層面,通過撰寫三書和實踐行動,做出了對整個世界、人與世界關系總看法的本質論述。

東坡儋州三年,才真正做到秉儒家境界,執著現實,棄追功求利;承道家氣象,通脫曠達,除懶散無為;參佛家證悟,心靈超脫,舍否定人生。東坡一任煙雨,最終贏得“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大格局,形成貌似“平淡”、實則“淡泊”的完善人格,圓滿解決了世界觀、人生觀的問題,建構起執著而超越的境界。他把旁人無法承受的生命磨難化為旁人難以領悟的人生契機,表現出自我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他繼承并發揮了優秀傳統文化中最深層的理念、智慧、氣度和神韻,以審美人生構建起美好的精神家園。這就是東坡人格、東坡境界。從“人格亦自足千古”的角度說,屈子、淵明、子美、子瞻此四子者,東坡某種意義上更勝一籌。在人類思想文明史的背景下,不止我們,西方世界也高度評價東坡的國際貢獻。

飽經滄桑、大起大落的東坡,建立起成熟、偉大的人格境界,消除了現實中具體的功利追求,也否棄了生命的外在終極目的,以“無作無止,無欠無余”的心態,求得生命實現過程中的快樂自我。其實,關于精神家園的理念,東坡早在黃州時就清醒地認識到,并且明確地表達出來:“此心安處是吾鄉?!?《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經過黃、惠、儋的歷練與修道,他最終認同了儋州這個地方,甚至某種程度上說已勝過他的西蜀故鄉:“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辟僦菡撬摹按诵陌蔡帯?。這種心安是精神的家園,無關貧富、升沉、寵辱、壽夭,而恰是在看破這些外在束縛后的灑脫坦蕩,更是無愧己心亦無愧他人的自在逍遙。

“東坡詩文,皆化為人格,所謂人格自足千古,惠、儋六年,玉成萬古一人?!?冷成金語)儋州,永遠是東坡的精神家園。

[1] 引蘇軾詩文,據張志烈等主編《蘇軾全集校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 黃曉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海南講話引經據典 借古喻今寄厚望》,《海南日報》2013年4月14日。

[3]《東坡易傳》,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

[4](宋)何薳《春渚紀聞》,中華書局1983年版。

[5]《蘇轍集》,中華書局1990年版。

[6] 林紓《古文辭類纂選本》卷九,商務印書館1922年版。

[7]冷成金《蘇軾嶺海時期的思想與實踐》,《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3年第2期。

猜你喜歡
儋州東坡境界
三重“境界” 讓宣講回味無窮
儋州調聲: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臺
海南儋州:特色加品牌農業更出彩
學習算法的“三種境界”
東坡畫扇
最高權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