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亂中的茍活

2017-07-09 21:27吳旭東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17年7期
關鍵詞:戰亂生存

摘 要:《石壕吏》是由我國人稱詩圣的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所寫。當時的唐朝正處于戰亂之中,人民飽受戰爭帶來之疾苦,生活苦不堪言。此作品便是詩人當時離開洛陽,前往華州任所歷經石壕村時的所見所聞,作品中老婦一家的遭遇讓人不得不心生憐憫之情。本文主要從“請”和“泣”二字入手,對當時戰亂中的貧苦人民的生存之道與無奈之悲傷進行探討和思考,同時更加深入地揭示戰爭之殘酷以及戰亂中的人民之疾苦。

關鍵詞:戰亂 生存 無奈 請求 哭泣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018-02

1 向死而生之“請求”

縱觀《石壕吏》的全文可以發現其只有短短的一百二十字,從體裁和描寫手法上來說,這是一首用敘事手法寫成的五言古詩。然而作為一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寫實主義詩人,區區一百二十字雖然不長,卻讓我們從中看到了戰爭籠罩下的貧苦百姓之疾苦,感受到了他們與親人之間的生離死別以及對未來生活的無奈和悲傷絕望之情。同時詩人杜甫的憂國憂民之情在這短短的一百二十字中也表露地淋漓盡致。

在《石壕吏》的開篇中,作者用一句“夜投石壕村,有史夜捉人”直截了當地寫出了戰爭中的官吏捉人征兵之景象。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的人禍,我們可以看到“老翁逾墻走”的情境,當我們看到這里的時候,老翁的這種行為是可以被人所理解的。因為在那樣一個馬革裹尸的戰爭年代里,“家中男丁必被捉”似乎已經成為了當時貧苦百姓們眼中的鐵律,所以老翁的逾墻而走在一般人看來確實是合情合理之舉。然而,文中的一個“請”字往往讓許多人大呼不解,態度也變得與之前截然不同,原本對老翁逾墻而走的那份理解許多都變成了責備甚至是唾罵。那么我們不禁要問一句,何以至此呢?區區一個“請”字真有如此之能耐么?

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出,老婦是被捉去征兵的,那么老婦為何會被抓去充軍呢?一般人會說因為戰爭需要,而又有一些人會說因為老翁的“逾墻而走”。擁有前一種想法之人,往往心中有太平,對戰爭充滿厭惡;而擁有后一種想法之人,往往心中有責任,對逃避責任之舉深惡痛絕,這些人往往心中有兩處不解。首先,在這些人心中,老翁作為家里唯一的男丁,在突如其來的人禍面前以及妻子即將被捉上戰場之時,其沒有挑起作為一名丈夫應盡的責任,這是對老翁逾墻而走的不解。其次,老婦在面對官吏時為何要用“請”,僅僅是為了讓官兵不抓走兒媳從而犧牲自己?這是對老婦“請從夜歸”之不解。面對這兩種不解,只能說這些人只是看到了人情世故的表象,他們絲毫沒有察覺到這看似推卸責任以及自我犧牲之舉,其實是處于戰亂中的貧苦之人盡力保全自己以及家人得以茍活的最后之無奈和希望之舉。

我們可以看出,“請”在此處首先是要表達一種請求之意的,它并不是老婦無意說出口的。對于這一點,從“老嫗力雖衰”中便可以看出,她既然能認識到自己年事已高之不足,可見其神志還是清醒的。那么面對捉人的官吏,老婦為何要請從夜歸?其中的緣由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因為為了屋中的兒媳不用被抓,這樣自己的小孫子也就能生存下去。而用“請”字,一來體現自愿之意,二來表示對官吏的禮貌,官吏聽到之后會更容易接受自己“從吏夜歸”的訴求,這樣屋中“無完裙”的兒媳就能多一點希望繼續留在家中照顧“乳下孫”,他們娘倆才能暫時得以茍活。那么為何舍己為人,自我犧牲之舉是由老婦來做,而不是老翁呢?其實這在文中是有解釋的,從“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這句話中可以看出,老婦有三個兒子,兩個已經戰死,還有一個兒子的命運面對殘忍的戰場也是兇多吉少。而此時的老翁作為家中唯一一個能養家糊口的男丁,若也被抓去充了軍,那么即便自己跟兒媳和乳下孫三人在家,也不一定能支撐多久,因此需要用自己來代替老翁繼而保全兒媳跟乳孫。其次,作為一名婦人,自己上戰場做后勤雖有面臨死亡的風險,但相對于處在一線拼殺的男丁來說,生存的幾率顯然要更大一些。杜甫在《兵車行》中也寫到“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由此可見,在戰爭年代,往往生男比生女更好,這在中國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是如此地罕見,這也說明了在戰爭面前,即便是人們心中看似牢不可破的陳規舊俗也顯得不堪一擊,因為在生與死的面前,那些所謂的陳規舊俗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老婦的“請從吏夜歸”并非一時沖動之舉,老翁逾墻而走也絕非逃避責任和貪生怕死之舉,顯然這一切都是早有商量和打算的,因為相對于老翁被抓去戰場來說,這可能是唯一一個保全全家人性命的方法了,興許在戰爭結束之后一家老小還能再次團圓。然而,即便是去部隊做后勤,也仍然面臨著死亡的威脅,加之老婦年事已高,能活多久也不得而知,其主動“請”求去死,為的僅僅是換取日后全家幾乎不太可能的重逢。這種向死而生之“請求”,也許是戰亂中的貧苦人民為求茍活的最后的生存之道了吧。此中的無奈與悲痛之心,常人又怎能體會得了呢?

2 痛徹心扉之“哭泣”

文中除了“請”字值得我們細究玩味之外,還有一個“泣”字同樣值得我們玩味與思考。文中寫道“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為何而泣?一般人都會不假思索地說為老婦被抓而泣,當然這是非常正確的答案。因為隨著老婦被抓,原本殘缺不全的家,又一次受到戰爭的摧殘與重創。親人的離別之痛,家庭的支離破碎之悲,難道還換不來一滴分離悲傷之淚么?然而,此處之泣并不僅僅是生離之泣。上文說過,老婦之“請”是全家人面對戰爭的威脅為求茍活而采取的最后生存之道。然而,這看似“兩全之策”,又怎么能真正敵得過戰爭的殘忍與無情呢?正如上文所說,誰又能保證老婦能在兵荒馬亂的戰場上茍活呢?因此,這一泣無疑也是死別之泣。

那么,此處僅僅是與老婦的生離死別之泣么?顯然這樣的理解是不全面的。戰爭所帶來的疾苦,往往是精神和物質上的。從精神層面來說,與老婦的生離死別只是導致哭泣的原因之一。對于老翁來說,三個兒子,戰死兩個,而最后一個還處在時刻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之中。面對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喪子之痛,對于一個

垂垂老者來說又豈能不泣?而對于兒媳來說,肖滌非同志在《杜甫研究》中也提到:“老婦被捉去,兒媳想起婆婆,想到戰死的丈夫以及將來的命運等,因而啜泣”。當然,或許有人會說兒媳為婆婆而哭可以理解,但是何以說明是為丈夫而哭呢?詩中寫道:“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這就清楚地告訴人們老婦的兒子還有一個幸存。詩中既沒說明兒媳是三個兒子之中的哪個兒子的媳婦,那么,何以斷言兒媳的丈夫已經死去。所以有人認為,此處兒媳之泣或許并未為丈夫離去而泣。但是,即便那個幸存者是自己的丈夫,那么此處老翁之兒媳回想起兩個弟弟的死就能無動于衷了嗎?加之“唯有乳下孫”一句表明兒媳剛剛新婚不久,卻要忍受與丈夫的生離或者死別之痛。此外,“出入無完裙”則進一步點明了戰爭籠罩下的生活之艱苦物質之匱乏,這些種種悲傷的記憶,難道還不足以讓一個新婚之婦孩兒之母為之哭泣么?因此,此處之泣有為兒子之泣,也有為丈夫亦或兄弟之泣,更有為生活之艱苦而泣。

此外,這里的泣還有對未來之泣。文中“獨與老翁別”則表明老婦已經被抓入伍,老翁與兒媳暫且逃過一劫,可誰又知道戰爭的陰云何時散去?下一次“吏夜抓人”又會在何時上演?興許明天?興許明月?亦或明年?下次再來,老翁若還健在怎能不去?老翁若已不在,兒媳乳孫又能咋辦?兒媳會被抓去服役?乳孫會因無人照顧而死……種種憂患,怎能不泣?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則進一步點明此處之泣不是嚎啕大哭之泣,而是若隱若現之幽泣。這說明,面對以上種種現實以及未來之痛楚和憂患,人們白天卻不敢大泣,只有到晚上夜深人靜之時才敢小泣??梢哉f此文之泣,是痛徹心扉之“哭泣”,不光光表現了在戰亂中茍活的貧苦人民的無奈之悲痛,還深刻地揭露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精神和物質方面的創傷和疾苦。

作者簡介:吳旭東,男,浙江杭州人,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碩士在讀。

猜你喜歡
戰亂生存
Searching for lost daughter 戰亂分離母女終團聚
古長安城的歷史興衰與沉浮
6年戰亂
逃離家鄉
淺析當下國內類型電影的現狀及對策
在勞動中獲得
悲隨情起,情隨事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