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數量與消費水平對資源環境的影響

2017-07-10 16:17孫淑君
科學與財富 2017年20期
關鍵詞:資源環境人口數量消費水平

孫淑君

(灌南縣城管局 江蘇灌南 222500)

摘 要:人口數量和消費水平在環境影響方面主要表現為索取以及資源的開發造成的資源環境負載過重。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向自然排放廢棄物,污染了自然環境,破壞了生態平衡等。消費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影響環境程度的大小,而且隨著人口數量以及消費水平的提高,資源環境利用的總量在不斷的提高。在空間發展上,不同地區的人類對于資源的消耗、開發以及利用能力不同,呈現出消費結構引導資源環境的差異。尤其是近年來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的進步,人們對資源的開發利用能力與日提高,但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技術進步卻十分的緩慢,造成了人與自然環境協調統一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威脅,資源的有效開發以及高效利用受到制約,限制了生態平衡發展的進步。

關鍵詞:人口數量;消費水平;資源環境;影響

隨著社會進步與發展,現代社會人口數量的急劇增加,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資源環境的過度開采利用,造成了一定的環境問題。資源環境惡化已經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在維持生態平衡與人類和諧相處的關系的同時,如何構建人口數量、消費情況以及現有的資源環境良性循環共同體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消費者源環境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絕大多數的消費者認識到了環境保護對于自身生命健康以及自然環境的重要作用。因此,轉變消費觀念,調整人口結構和數量,成為與生態環境協同發展,共同進步的重要導向。針對當前人們對綠色消費的認可程度降低,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發展關系受到影響,導致資源結構的配置優化程度不高。本文針對人口數量、消費水平對于資源環境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以及對其產生的不同的影響效果提出相關的解決策略,協調人類與自然環境消費結構之間的關系。

一、不同地域人口數量與消費水平對資源環境的影響

1、城鄉發展對資源環境的影響

我國城鄉地區由于產業發展模式以及人員的素質、勞動力的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響,城鄉之間的消費水平以及人口數量存在著差異性。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較高,而且占據了絕大多數的資源空間。農村地區由于農業的發展技術水平低的限制,維持著簡單的生產。在整體上產品的技術含量低,對于原材料的應用效率較低、浪費嚴重,造成了農村的消費水平遠低于城鎮的現狀,農村的人口普遍較多,增加了資源環境的負擔。

2、區域環境對資源環境的影響

我國的地理環境復雜,不同區域的人類限制消費觀念以及自然生態環境的諸多的因素不同,必然造成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人口的消費水平層次不齊,差異性較大,部分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的自然資源優勢比較明顯,但是其技術發展不夠發達,對于自然資源、環境的利用效率不高。人們的消費水平較低,原有的生態環境比較惡劣。如我國東西部地區的地理位置差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然造成了這一部分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落后,人們的消費觀念,消費方式存在較大差異,由于東西部地區的人口數量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自然資源承受負擔自然不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差異性較大。

二、不同消費結構以及人口數量對環境資源的影響

由于現在社會人們的消費結構發生轉變,受到了高新技術產業以及信息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的影響,人們的消費需求多樣化、享受性的發展狀態,消費產品多樣。從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對自然環境資源進行索取,以及醫療設備、保健、教育、文化等多種享受型、開發型消費,必然造成了資源環境上的進一步開發利用。當前,我國人口基數較大,在資源空間有限的前提下,必然造成資源環境惡化的后果,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高度的同時,自然環境必然反過來降低人們的消費水平,抑制社會經濟的增長,這對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必然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尤其是在全球經濟高度融合,資源流動速度較快,跨境電子商務經濟發展模式承載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期望,同時也造成了社會資源的大力開發和使用,對資源環境造成過重的負擔,超負荷的環境資源壓力,受到網絡消費方式以及高新技術消費結構的影響,人們在享受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極大便利之時,對資源環境的破壞力在持續增長。加之我國人口數量的增長,同樣造成了資源環境污染嚴重,不利于生態平衡發展,有限的資源環境承載過重的經濟負擔,影響了人與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

三、優化資源環境發展的對策

1、健康消費

消費方式以及消費觀念都會對自然資源環境造成影響,而且為了進一步緩解人口增長對于自然環境造成的壓力,必須要從自身的價值觀念入手,轉變以往消費觀念、消費方式過程當中,加大對于自然資源、環境的保護力度,創造與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氛圍。加強教育的宣傳,樹立良好的消費觀念。強化健康消費觀念,既能滿足人們對于消費的需求,同時從思想上提高了消費的意識,使得人們的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高度統一。反對享樂主義、過度浪費的高消費,提倡適度消費的健康消費觀念,加強對于資源保護環境宣傳的重要作用,強化對于消費者的健康消費認知。

2、合理消費

對于居民消費結構進一步的調整,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在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過程當中普及率消費在應用高新技術產品方面尋求健康消費的轉變,合理的消費增長推動新技術、信息技術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政府在居民消費增長中的教育等多個方面的消費觀念方式的轉變,發展以人們消費服務社會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為目標,構建更加合理的消費政策,引起人們的關注。合理的消費,必然導致消費的持續發展,在我國制定了諸多的環境持續發展和消費的政策中,提高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的同時,彌補人們消費的壓力,倡導持續發展合理消費,并且提高了對廢棄物以及資源的利用效率,推動消費結構的合理化發展。

3、穩定人口增速

人口增長對于自然環境的影響雖然相比于消費情況來講較小,但是其仍然與資源環境的壓力呈現正相關的發展趨勢。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必然造成對于資源的快速消耗,而且處于資源緊張的自然環境地區,過快的人口增長必然造成越來越多的人處于貧困的狀態,影響人們的生活水平。因此,控制好人口的增速比例,穩定當前人口增速,緩解資源環境是人口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

4、提高人口素質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不斷的提高人口的綜合素質,對其消費觀念進行嚴格的要求,在思想意識上構建綠色消費、健康發展的理念,避免人們對于自然資源的浪費,造成的資源環境的壓力過大,從而威脅人類的生存健康。政府加大對于教育資金的投入,對人口素質提高方面做出積極的響應,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實現資源的更好配置,樹立環境友好發展的觀念,對于保護、維持生態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結論

在自然環境合理開發利用的范圍內,人口數量的增長與消費水平的提高,必然會增加環境的負擔,但是環境資源的負擔過重同樣也會影響消費水平的下降,三者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存。這就意味著未來我國人口發展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充分的考慮消費水平以及資源環境利用的相關問題的共同協調發展。為人類社會的繁衍生息提供更加優質的生存環境。在自然環境有限的承載范圍之內,積極的采取相關的政策行動,尋找與自然資源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又能逐步的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控制好人口數量。

參考文獻:

[1] 張璐璐. 淺談我國各地區居民的消費水平差異[J]. 經營管理者. 2013(05)

[2] 楊帆. 四川省城市化與消費水平關系的實證分析[J]. 經營管理者. 2009(22)

[3] 陳星月,郭怡. 我國消費水平的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管理觀察. 2013(19)

[4] 吳文恒,牛叔文. 中國省區消費水平差異對資源環境影響的比較[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8(04)

[5] 孫紅兵,王艷娥. 云南省房地產業對經濟增長和消費水平的影響分析[J].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3)

猜你喜歡
資源環境人口數量消費水平
預計到2050年中國城鄉消費水平將無明顯差距
中國人均消費世界排名與增長預測研究
——基于指數增長模型
我國60歲以上人口數量首超15歲以下人口
我國人均消費水平影響因素分析
綠色會計若干問題的原因及探析
基于大學生視角的資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行動
我國經濟增長與國民消費的演進
2020年前俄人口數量將增至1.475億
經濟可持續發展理論概述
“十三五”期間江西省老齡人口數量預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