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例上腔靜脈濾器置入預防急性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效果分

2017-07-13 16:42陳盧峰蔡旭東
中外醫療 2017年15期
關鍵詞:肺栓塞效果

陳盧峰+蔡旭東

[摘要] 目的 探析上腔靜脈濾器置入預防急性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效果。方法 方便選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該院收治的未置入上腔靜脈濾器36例急性上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為此次研究對照組,選擇2014年7月—2016年7月該院收治的置入上腔靜脈濾器13例急性上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為此次研究觀察組。對兩組患者的肺栓塞發生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結果 觀察組患者未發生肺栓塞,對照組中4例患者發生肺栓塞,肺栓塞發生率11.11%,兩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所有患者濾器均未發生穿透靜脈壁、心包、主動脈等惡性事件;有1例患者術后第12天因重癥肺炎、心肺功能衰竭導致死亡、未取出濾器,其余患者經抗凝治療2周后造影見濾器均未發生明顯移位、且濾器均成功拔出。結論 對上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置入上腔靜脈濾器,可有效預防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發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具備積極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關鍵詞] 上腔靜脈濾器;上肢深靜脈血栓;肺栓塞;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5(c)-006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uperior vena cava filters placement in pulmonary embolism after the prevention of acute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Methods 3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without placement of superior vena cava filter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4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1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with placement of superior vena cava filter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4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occurrence of pulmonary embolism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as no case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4 case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pulmonary embolism was 11.11%,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malignant events such as penetration vein wall, pericardium and aorta did not occur to all patients, and 1 case died due to severe pneumonia and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failure in the 12th day,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displacement in the other patients after 2-week anticoagulant therapy. Conclusion The placement of superior vena cava filters in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incidence rate of pulmonary embolism and improve the survival quality of patients, which is of positiv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value.

[Key words] Superior vena cava filters; Upp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Pulmonary embolism; Effect

近年來,上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特別是隨著中央靜脈通路的廣泛使用、惡性腫瘤患者診療條件的改善等原因,使得上肢靜脈系統血栓的發生率、發現率明顯增加,國外研究[1]表明,惡性腫瘤患者PICC相關性血栓的發生率高達27%~66%。上肢深靜脈系統血栓由于多位于鎖骨下靜脈、頸內靜脈等大靜脈內,易形成大塊血栓,且無靜脈瓣阻擋,上肢活動度較大,重力作用、咳嗽噴嚏等胸內壓變化、下腔靜脈短等因素都易導致血栓脫落或造成嚴重的肺栓塞[2-3]。上肢DVT引發PE的風險達到5%~10%[4-5],但風險高達28%的致死性PE已有數例報道。因此,預防急性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發生率是提升患者生存質量的關鍵。該研究以選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該院收治的49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對照的研究方法,對上腔靜脈濾器置入預防急性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效果進行評價,并對研究結果進行進一步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未置入上腔靜脈濾器36例急性上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為此次研究對照組,選擇2014年7月—2016年7月該院收治的置入上腔靜脈濾器13例急性上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為此次研究觀察組。對照組中:男26例,女10例;年齡區間38~75歲,平均年齡為(56.98±3.25)歲;栓塞部位:右鎖骨下深靜脈9例,右頸內靜脈6例,右肱靜脈4例,左鎖骨下深靜脈8例,左頸內靜脈5例,左肱靜脈2例,雙上肢深靜脈2例。觀察組中:男8例,女5例;年齡區間36~75歲,平均年齡為(56.45±3.41)歲;栓塞部位:右鎖骨下深靜脈4例,右頸內靜脈2例,右肱靜脈2例,左鎖骨下深靜脈2例,左頸內靜脈1例,左肱靜脈1例,雙上肢深靜脈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患側頸部、上肢、肩背部、面部均出現不同程度水腫,部分患者癥狀嚴重出現皮膚顏色發紺。

1.2 研究方法

術前使用彩色超聲對患者進行檢查,并行D-二聚體檢測,確診為急性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上腔靜脈全長約60~70 mm,直徑通常小于30 mm,故該研究中采用的濾器為Aegisy腔靜脈濾器(型號為32 mm×60 mm),在導管室開展手術,以右側股靜脈為穿刺點進行置管,實施上腔靜脈造影,明確患者上腔靜脈的通暢情況,同時了解患者上腔靜脈直徑、長度及有無畸形,并對上腔靜脈的出口和入口進行標識,確定上腔靜脈無異常后將濾器倒裝后置入上腔靜脈內(最佳位置為左右無名靜脈匯合處稍下方)。使用X線對濾器的釋放情況進行觀察,確定濾器正常釋放,結束手術。術后,指導患者絕對臥床1天,對無抗凝禁忌癥患者進行抗凝治療,抗凝治療兩周后,如患者上肢腫脹等癥狀無繼續加劇,予行上腔靜脈濾器取出術。

1.3 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患者的肺栓塞發生率進行統計和對比分析。②對置入上腔靜脈濾器患者在置入濾器后是否發生穿透靜脈壁、心包、主動脈及是否發生移位、濾器周圍是否血栓形成進行觀察和記錄。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此次研究中涉及的患者資料及治療結果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采用(x±s)對患者平均年齡等計量型資料進行表示,采用(%)對患者性別、栓塞部位以及肺栓塞發生率等計數型指標進行表示,兩種類型指標間的差異分別采用獨立樣本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肺栓塞發生率對比分析

觀察組患者均未發生肺栓塞,對照組中4例患者發生肺栓塞,肺栓塞發生率11.11%,兩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49,P=0.037 <0.05)。

2.2 置入上腔靜脈濾器患者情況分析

觀察組13例患者中,所有患者濾器均未發生穿透靜脈壁、心包、主動脈等惡性事件;所有患者均未發生明顯濾器周圍血栓形成;有1例患者術后第12天因重癥肺炎、心肺功能衰竭導致死亡、未取出濾器;其余患者經抗凝治療2周后造影見濾器均未發生明顯移位、且濾器均成功拔出。

3 討論

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約占全部深靜脈血栓的10%,以往臨床上關于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研究和報道相對較少,在所得結論的深入性和規范性上遠不及下肢深靜脈血栓。但隨著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關于該病的研究也在隨之不斷深入。上肢DVT引發PE的風險約5%~10%,有報道稱,肺栓塞是深靜脈血栓形成后最為嚴重的并發癥,若治療不及時易造成患者猝死[6-7]。因此對上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置入上腔靜脈濾器是有較大意義的。

該研究結果顯示,置入上腔靜脈濾器患者均未發生肺栓塞,而未置入上腔靜脈濾器中有4例(11.11%)患者發生肺栓塞死亡,置入上腔靜脈濾器的患者中有1例患者術后第12天因重癥肺炎、心肺功能衰竭導致死亡、未取出濾器,其余患者置入濾器后均未發生濾器移位、濾器周圍血栓、濾器穿破血管壁及心包等情況。該結果與某些研究獲得的研究結果存在一致性。陸琳松等人[8]研究指出,置入下腔靜脈濾器患者均成功去除,平均留置時間為11 d,且術后未發生致死性肺栓塞及濾器相關并發癥。吳廣迎[9]在研究指出下腔靜脈濾器在下腔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治療中有可行性,可提高治療效果。因此,置入上腔靜脈濾器是預防肺栓塞發生率和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有效方法。該研究選用Aegisy腔靜脈濾器的原因是因為該濾器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該濾器采用對稱的垂直支撐、不易傾斜,減少因傾斜后影響攔截效果。②該濾器倒裝后期固定錨位于垂直支柱上方,避免穿刺心包段的靜脈壁及心包。③具有可控釋放、精確定位的特點。④釋放后的長度、大小符合上腔靜脈的長度、直徑。

此外,在置入上腔靜脈濾器時需要遵循如下要點:①操作動作要謹慎,同時引導導絲的過程中不要把導絲插入血栓形成的靜脈內,以避免術中血栓脫落。②確定上腔靜脈的長度、直徑及有無畸形、充盈缺損,并將濾器倒裝后定位于左右無名靜脈匯合處稍下方以增加血栓攔截的有效率。③若血管內發生感染無法保留濾器,則立即拔出。④手術結束后,需要給予患者積極抗凝治療,對于部分癥狀嚴重的患者可輔予上肢靜脈系統溶栓或置入濾器后行上肢深靜脈導管接觸性溶栓治療。

綜上所述,對上肢深靜脈血栓患者置入上腔靜脈濾器,可有效預防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發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具備積極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黎玉國.腸外營養新途徑一經外周靜脈插入中心靜脈導管[J].國外醫學:外科學分冊,1999,26(4):193-194.

[2] 許玉春,黃建華,李介秋.上腔靜脈濾器置入預防肺動脈栓塞的探討研究[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5(4):279-281.

[3] 王大志,趙許亞,周石.腫瘤患者合并上肢深靜脈血栓置入上腔靜脈濾器的臨床觀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6(3):4-6.

[4] Hingorani A,Ascher E,Markevich N,et al.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and intrernal jugular deep venous thrombosis[J].J Vase Surg,2005(41):476-478.

[5] Becker DM,Philbrick JT,Walker FB.Axillary and subclavian venous thrombosis:prognosisand treatment[J].Ach Intem Med,1991(151):1934-1943.

[6] 農瑞蘭,蒙慧貞.濾器置放預防及治療導管相關性上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42):180,227.

[7] 劉萬周,張亮,程相閣,等.下腔靜脈濾器對轉子間骨折并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圍術期肺栓塞的預防效果[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5,32(8):777-779.

[8] 陸琳松,孫治國,周文正,等.臨時下腔靜脈濾器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全關節置換中的臨床觀察[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4,8(20):107-109.

[9] 吳廣迎.淺析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與介入性溶栓治療用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J].醫藥,2016,14(3):102.

(收稿日期:2017-02-27)

猜你喜歡
肺栓塞效果
按摩效果確有理論依據
《肺栓塞——多學科病例分析》已出版
迅速制造慢門虛化效果
肺栓塞16例誤診分析
模擬百種唇妝效果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電圖分析
以肺栓塞為主要表現的抗磷脂綜合征1例報告
顱面部動靜脈畸形治療中肺栓塞死亡1例
急性肺栓塞的心電圖分析
3D—DSA與3D—CTA成像在顱內動脈瘤早期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