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胰島素強化治療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發生率及其相關危險因素

2017-07-13 20:18吳紅艷
中外醫療 2017年15期
關鍵詞:住院患者危險因素低血糖

吳紅艷

[摘要] 目的 對胰島素強化治療糖尿病住院患者發生低血糖概率及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分析。 方法 方便選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依照住院治療的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各25例,兩組患者分別采用持續皮下胰島素注射與多次皮下預混胰島素注射,對兩組患者發生低血糖的概率進行分析,并探討低血糖發生危險因素。 結果 觀察組與參考組患者低血糖發生率分別為36%、56%,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低血糖發生組患者與未發生低血糖患者比較,年齡、住院時間、BMI、血肌酐、血糖達標時間、代謝異常、糖尿病并發癥等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表明,BMI、血肌酐、脂代謝異常是導致低血糖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結論 使用胰島素泵持續皮下胰島素注射能夠降低低血糖的發生率,在進行胰島素治療時,要合理監控評估低血糖發生風險因素并給予對應的治療方式。

[關鍵詞] 胰島素;糖尿??;住院患者;低血糖;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5(c)-011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 rate of low blood glucose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insulin enhancement treatment of diabetes inpatients. Methods 50 cases of diabetes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7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5 cases in each according to treatment methods, both groups respectively adopted the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 and multiple subcutaneous premixed insulin injection, and the probability of low blood glucose of the two groups was analyzed and the risk factors of low blood glucose was studi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blood gluc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as respectively 36% and 56%,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age, length of stay, BMI, standards-reaching time of blood glucose, metabolic disorder and incidence rate of diabetes complications(P<0.05), and all of these factors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 by insulin pump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low blood glucose, and we should rationally monitor and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of low blood glucose and adopt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thod.

[Key words] Insulin; Diabetes; Inpatients; Low blood glucose; Risk factors

胰島素等藥物治療使用不當可引起低血糖事件的發生,對患者臟器造成嚴重不可逆性損傷,甚至誘導心血管疾病或腦功能異常等[1],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胰島素強化治療能夠降低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然而可能引起低血糖,有研究表明,當分別采用胰島素和格列苯脲治療時,患者發生低血糖的概率分別為36%和18%[2],筆者對該院自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住院治療患者作為對象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自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滿足1999年WHO制定的關于糖尿病的診斷標準[3],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30~70歲,平均年齡(55.68±15.03)歲,參與研究對象無妊娠期婦女、口服降糖藥患者,所有患者住院時間均在14 d以內,依照治療方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各為2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用胰島素泵入胰島素(國藥準字:H32024567)治療,起始劑量每天0.5 U/kg,1/2位餐時量,三餐平均分配。參考組患者則采用多次皮下胰島素注射治療,2~3次/d餐前注射短效胰島素,術前注射中長效胰島素,按照患者體重來對胰島素進行配量,25~70 U/d。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三餐前、后、睡覺前及凌晨3:00采集指尖血糖。

1.3 統計方法

該研究所有數據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用χ2、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歸分析低血糖相關因素。

2 結果

2.1 觀察組與參考組患者低血糖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發生低血糖9例,發生率為36%,參考組患者治療期間發生低血糖14例,發生率為5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低血糖組與非低血糖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發生低血糖患者與未發生低血糖患者比較在年齡、BMI、血肌酐、血糖達標時間、住院時間、代謝異常和并發癥發生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2.3 Logistic多元逐步回歸分析低血糖相關因素

通過Logistic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發現BMI、血肌酐、脂代謝異常是導致低血糖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3 討論

胰島素治療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手段,然而若治療期間藥物使用不當則可能引起低血糖現象的發生,誘導嚴重的心腦血管并發癥[4],甚至對患者生命造成威脅。研究資料顯示,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低血糖的概率為20.6%,而在住院治療期間發生低血糖的概率則更高,達到了24.2%。該研究中,50例患者出現低血糖患者24例,低血糖發生率高達48%,這可能是由于該次參與研究患者中60歲以上老年患者占大多數的原因,同時與抽血檢測時間可能有一定的關系。老年人由于胰島素拮抗激素分泌反應降低,因此當其機體處于低血糖狀況時,自主分泌胰高糖素、腎上腺素、皮質醇等能力較差,同時機體處于長期高血糖狀態,自主神經受損尤其是交感神經受到損傷,無法促使機體做出相應的表現,發病隱匿,臨床不易察覺并及時對治療方案進行糾正[5-6]。另一方面,老年人腎臟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現象,藥物代謝減弱,即使是常規治療的藥物,由于無法及時代謝也會在體內聚集,并最終引起低血糖現象的發生[7-8]。該研究結果顯示發生糖尿病患者中年齡≥60歲的人數明顯大于未發生低血糖患者的人數(P<0.06),證明了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的概率受到年齡的影響。

該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BMI數值明顯小于未發生低血糖患者(P<0.05),說明體型削弱患者發生低血糖的概率要大于體重正?;蚱靥悄虿』颊?,這與已有的研究結果保持一致[9]。當患者腎功能受到損傷時,腎臟排泄胰島素的能力就下降,腎小球率過濾降低,導致胰島素不斷蓄積在體內,最終引起患者反復、嚴重的低血糖。有研究發現,合并腎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中,至少有一半患者出現過低血糖現象。

該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胰島素泵持續皮下胰島素注射治療發生低血糖的概率明顯低于多次皮下胰島素注射(P<0.05),因此在治療時可以優先考慮。有學者在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進行監測研究時發現,其血糖水平并非24 h內呈現出動態變化,因此通過24 h動態監測患者血糖,能夠及時發現血糖降低的風險,并及時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并及時對患者血糖進行糾正,從而避免低血糖現象的發生[10]。大量的數據表明低血糖發生時間多集中在夜間,因此醫護人員要尤其注意夜間患者血糖的監測。該研究結果顯示患者住院時間與其發生低血糖的概率存在一定的關系(P<0.05),因此在患者入院治療后,再在其病情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可鼓勵患者回家接受治療,從而避免其長期住院出現的抑郁癥、情緒低落等問題而引起的低血糖發生。

綜上,采用胰島素泵持續皮下胰島素注射治療糖尿病效果顯著且低血糖發生率相對較低,為了提高糖尿病治療的安全性,醫護人員需要加強對風險因素的監測,從而及時糾正治療方案,保證患者治療安全。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中國T2DM 防治指南(2013版)[M].北京: 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4:10.

[2] 樓娟亞, 陸珣靚, 張哲.糖尿病患者動態血糖監測低血糖及危險因素評估[J].護理與康復,2014,13(10):933-936.

[3] 張舒婷,陳紅梅,文玉瓊,等.床邊血糖監測系統監測睡前血糖預測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夜間低血糖發生情況的觀察[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6):529-532.

[4] 方團育,陳開寧,全會標,等.高齡糖尿病住院患者發生低血糖的危險因素分析[J].山東醫藥,2016,56(22):74-76.

[5] 戴麗.老年糖尿病患者藥物性低血糖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4,33(2):136.

[6] 黃戀川,林 墾,葉曉平.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間發生低血糖的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7):110-112.

[7] 阿孜古麗·艾海提,陳茜,馬德林,等.胰島素強化治療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發生率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3):234-236.

[8] 劉臻,楊煒,邱明磊,等.22 例糖尿病視神經病變綜合治療的療效觀察[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2):278-280.

[9] 張陽敏,汪寅,陸麗霞.老年 2 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發生嚴重低血糖的相關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6):4557-4559.

[10] 楊存美,馬燕蘭,亢君,等.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發生時間段的調查及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3):303-307.

(收稿日期:2017-04-25)

猜你喜歡
住院患者危險因素低血糖
低血糖的5個真相,你都知道了嗎?
某綜合醫院18例住院患者自殺行為特征分析
糖尿病反復低血糖與認知功能障礙的研究
老年住院患者口腔護理技巧分析
圍絕經期婦女骨質疏松癥的預防與保健指導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應分析
新生兒低血糖108例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