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物性肝損傷92例的臨床特點及相關藥物分析

2017-07-13 20:19龍春梅陳定貴鄭中偉
中外醫療 2017年15期
關鍵詞:臨床特點

龍春梅+陳定貴+鄭中偉

[摘要] 目的 探究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特點及相關藥物分析。方法 對2010年1月—2016年1月該院收治的藥物性肝損傷患者資料進行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方式對92例藥物性肝損傷患者的一般資料、用藥情況、表現、相關性藥物等特點進行總結。結果 在初發癥狀中,68例患者表現為乏力,60例患者出現納差,58例患者出現尿黃,只有15例患者表現為肝功能異常。中藥導致藥物性肝損傷的幾率最高,約占43.5%,抗結核類藥物其次,占10.9%,抗腫瘤類藥物、精神類藥物、抗菌類藥物、解熱鎮痛類藥物分別占6.5%。結論 中年女性是藥物性肝損傷患者的易發群體,中藥則是導致肝損傷的主要藥物類型,其中,肝細胞型損傷為主,患者預后情況良好。

[關鍵詞] 藥物性肝損傷;用藥情況;臨床特點;預后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5(c)-012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clinical features and related drugs of 9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the general data, medication, manifestations and related drugs of the 92 cases were summarized by the retrospectively analysis method. Results 68 cases were weak, 60 cases were with poor appetite, 58 cases were with yellow urine and only 15 cases were with liver function abnormality, and the probability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caused by the TCM is the highest, accounting for 43.5%, and the anti-tuberculosis drugs were the second, accounting for 10.9%, and the antineoplastic drugs, psychotropic drugs, antibacterial drugs, antipyretic analgesics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6.5%. Conclusion The middle-aged females are the susceptible population with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the TCM is the main drug type of liver injury, and the hepatocellular injury is the main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is good.

[Key words]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Medication; Clinical features; Prognosis

臨床上,藥物性肝損傷發病率逐年上升,這也引起了臨床醫師的廣泛關注。相關研究資料指出,約有千余種藥物能導致患者藥物性肝損傷,甚至也會出現藥物致肝衰竭的病例[1]。當前,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病機理尚未全面清楚,在疾病臨床特點、診斷治療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問題。為探究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特點及相關藥物分析,該文方便選擇2010年1月—2016年1月該院收治的藥物性肝損傷患者92例資料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該院收治的藥物性肝損傷患者資料進行研究,納入標準:①患者均與藥物性肝損傷臨床診斷標準相吻合[2]。②患者均知情,且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酒精肝、病毒性肝炎、非酒精脂肪肝等肝病患者。②患者不配合或資料不全者[3]。其中,男42例,女50例,患者年齡在5~8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2±3.0)歲。臨床分型與預后情況:肝細胞型75例,占81.5%,膽汁淤積型8例,占8.7%,混合型9例,占9.8%,不同臨床分型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肝細胞型治愈39例,好轉32例,未愈3例,死亡1例;膽汁淤積型治愈2例,好轉5例,未愈1例,死亡0例,混合型治愈4例,好轉4例,未愈1例,死亡0例,上述3種疾病分型的預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通過回顧性分析方式,對上述92例藥物性肝損傷患者的一般資料、用藥情況、表現、相關性藥物等特點進行總結。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綜合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x±s)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藥物性肝損傷一般情況分析

92例藥物性肝損傷患者,男38例,占41.3%,女50例,占58.7%,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8歲以下6例,占6.5%,41~60歲患者45例,48.9%,60歲以上18例,占19.6%。

混合型血清總膽紅素峰值水平最高(145.2±11.6)μmol/L,谷丙轉氨酶水平最高(717.6±14.5)U/L,膽汁淤積型堿性磷酸酶水平最高(382.3±24.2)U/L,谷氨酰轉移酶水平最高(475.2±52.2)U/L,見表1。

臨床表現:在初發癥狀中,68例患者表現為乏力,60例患者出現納差,58例患者出現尿黃,只有15例患者表現為肝功能異常。

2.2 藥物性肝損傷藥物分析

藥物統計:中藥導致藥物性肝損傷的幾率最高,約占43.5%,抗結核類藥物其次,占10.9%,抗腫瘤類藥物、精神類藥物、抗菌類藥物、解熱鎮痛類藥物分別占6.5%。見表2。

3 討論

通過該文研究證實,92例藥物性肝損傷患者,男38例,占41.3%,女50例,占58.7%,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18歲以下6例,占6.5%,41~60歲患者45例,48.9%,60歲以上18例,占19.6%。這與張紅果等人[3]的研究結果相吻合,好發于41~50歲年齡段人群身上,藥物性肝損傷與環境因素、遺傳性因素、藥物性質等因素密切相關[4]。性別與年齡對藥物性肝損傷易感性的影響可能是由于肝代謝酶的種類、活性不同。具體來說:①不同人種酶多態性的影響;②老年患者自身疾病類型較多,無法進行確切診斷;③我國中年女性群體偏向于服用中藥偏方治療各種慢性疾病[5]。鄭藝蘭等人[6]研究結果:女性占63.56%,男性36.44%;年齡21~83歲不等,其中51~60歲的患者居多(33.2%),其次為61~70歲(23.48%),41~50歲(21.86%),71~80歲(7.69%),31~40歲(7.29%),21~30歲(5.67%),80歲以上(0.81%),研究結果相吻合。

該文研究證實,肝細胞型75例,占81.5%,膽汁淤積型8例,占8.7%,混合型9例,占9.8%,不同臨床分型之間存在顯著差異,這與孫秀靜等[7]人的研究結果相吻合,提示肝細胞型是最主要的藥物性肝損傷類型。膽汁淤積型治愈2例,好轉5例,未愈1例,死亡0例,混合型治愈4例,好轉4例,未愈1例,死亡0例,上述3種疾病分型的預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旌闲脱蹇偰懠t素峰值水平最高(145.2±11.6)μmol/L,谷丙轉氨酶水平最高(717.6±14.5)U/L,膽汁淤積型堿性磷酸酶水平最高(382.3±24.2)U/L,谷氨酰轉移酶水平最高(475.2±52.2)U/L,對患者進行停藥并進行保肝降酶利膽治療,一般預后效果良好。藥物性肝損傷患者的預后效果與總膽汁酸與國際標準化比值密切相關,總膽汁酸與國際標準化比值峰值越高,預后越差??偰懼崤c國際標準化比值的上升程度與肝功能損害程度密切相關,峰值越高,疾病恢復越慢。

在該文研究中發現,在初發癥狀中,68例患者表現為乏力,60例患者出現納差,58例患者出現尿黃,只有15例患者表現為肝功能異常。肝損傷初期多以乏力、消化道癥狀、尿黃等為主要癥狀,缺乏特異性,很可能導致誤診。藥物性肝損傷是一個可能性、排除性診斷,臨床發病機理非常復雜,不同個體之間也會存在較大差異,多態性比較強,如果檢測項目不全,極有可能降低診斷準確性[8]。詳細的用藥病史、合理的病理學診斷以及化驗檢查,是全面提升診斷準確率的關鍵。

該文研究資料證實,中藥導致藥物性肝損傷的幾率最高,約占43.5%,抗結核類藥物其次,占10.9%,抗腫瘤類藥物、精神類藥物、抗菌類藥物、解熱鎮痛類藥物分別占6.5%。究其原因分析,人們對“中藥毒性小”這一認識存在誤區,這也是導致人們偏好中藥治療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在該文研究中,涉及較多的中藥類型有雷公藤、何首烏,在《中國藥典》中就有明確記載,這兩種藥物具有肝毒性[9]。目前來說,中藥導致肝損傷的機理尚未完全清楚,可能由如下方面因素:①部分患者過度信賴偏方。部分患者遵醫囑行為較差,亂用、濫用藥物的行為比較明顯。在該文研究中,有一例患者因為食用蜈蚣、蝎子等泡酒導致肝損傷。②藥物性因素。部分藥物自身就存在毒性,或中藥品炮制不當、配伍不當均會導致肝損害。③個體因素。個體自身體制問題或長時間用藥導致藥物蓄積,均會導致特異免疫反應??菇Y核類藥物、抗腫瘤類藥物、精神類藥物、抗菌類藥物、解熱鎮痛類藥物等不良反應,多與聯合用藥配伍不當、濫用藥物、不合理用藥、個人體質等因素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中年女性是藥物性肝損傷患者的易發群體,中藥則是導致肝損傷的主要藥物類型,其中,肝細胞型損傷為主,患者預后情況良好。

[參考文獻]

[1] 劉艷敏,閆惠平,韓瑩,等.急性及慢性藥物性肝損傷患者肝功能及自身抗體檢測德臨床意義[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0,20(3):193-195.

[2]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肝衰竭與人工肝學組,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重型肝病與人工肝學組.肝衰竭診治指南[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12,5(6):321-327.

[3] 張紅果,呂娟麗,劉春梅.該院2010-2012年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 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13,22(7):636-637.

[4] 祁亞賓,邱玲,姜紅麗,等.藥物性肝損傷394例臨床特點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4(5):438-441.

[5] 侯鳳琴,霍娜,劉霞,等.慢性藥物性肝損傷33例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1(12):941-943.

[6] 鄭藝蘭.247例藥物性肝損傷臨床分析[D].延邊:延邊大學論文,2015.

[7] 孫秀靜,趙婷,王紅霞,等.藥物性肝損傷35例臨床特點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5(1):19-21.

[8] Li B, Wang Z, Fang JJ, et al. Evaluation of prognosticmarkers in severe 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J].World J Gastroentero, 2007,13(4):628-632.

[9] 孫潔,于鋒,王堅.337例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特點及相關藥物分析[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3,21(4):383-387.

(收稿日期:2017-02-13)

猜你喜歡
臨床特點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特點及住院期間轉歸研究
小兒重型顱腦損傷臨床特點及護理干預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特點分析
頑固性高血壓臨床診療分析
64例兒童學??植腊Y患兒的臨床特點及心理護理干預
大量輸血后的纖維蛋白原與血小板的臨床觀察
小兒內科急性腹痛的臨床特點與治療體會
老年胃潰瘍患者與中青年胃潰瘍患者臨床特點對比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