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廬隱全集》補遺

2017-07-13 09:03金傳勝
漢語言文學研究 2017年1期

摘 要:2015年,福建教育出版社推出了6卷本的《廬隱全集》,全面地呈現了這位女作家的心路歷程與文學成就,成為研究廬隱十分完備的參考資料。不過,《廬隱全集》亦有集外遺珠,尚待匯輯。本文鉤沉介紹10篇失收于《廬隱全集》的佚文,考察其史料價值與文學意義,以期對全集的修訂完善和推進廬隱研究有所裨益。

關鍵詞:廬隱;佚文;史料價值

廬隱是“五四”時期第一批步入文壇的著名女作家之一,其作品曾在青年讀者中影響較大,因而一度與冰心齊名。有論者稱廬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位女權主義作家”{1},評價不可謂不高。然而由于廬隱英年早逝,在某種程度上缺乏持續的社會影響力與話題性,因而便不免在群星閃耀的現代文壇上略顯寂寞。所幸,上世紀80年代以來,《廬隱選集》《廬隱集外集》等作品集的問世,為人們重新了解與認識廬隱提供了便利。2015年,福建教育出版社邀請學者王國棟擔任主編,隆重推出了6卷本的《廬隱全集》,及時而全面地為讀者與學界呈現了這位女作家的心路歷程與文學實績,成為研究廬隱十分完備的參考資料。由于王國棟先生長期致力于廬隱作品的勾稽發掘,《廬隱全集》吸收既有研究成果,以編年的方式收入了“迄今所能找到的廬隱全部著作”,幾十篇廬隱佚文得以首次結集面世。然而,正如王先生自己所言,編纂作家全集從來都是“此事古難全”,《廬隱全集》亦難免有“遺珠”之憾。根據筆者掌握的文獻資料,至少有10篇作品未被全集收錄,包括散文、小說等多種體裁。為了有助于《廬隱全集》的進一步修訂完善和推進廬隱研究,茲按作品發表順序,依次對這幾篇佚文略作介紹與考訂,以饗學界。

1920年以前,中國的高等學校,除極個別的私立大學或教會大學,都僅招男生而不招女生,是曰“女禁”?!拔逅摹憋L潮的來臨,使得婦女問題成為社會熱點,女權思潮與女子解放運動勃然而興。許多進步人士撰寫文章,呼吁高等教育向女子開放。1920年秋,南京高等師范學校與北京大學南北呼應,共同推動開放“女禁”,招收女生。這一創舉,引起了社會保守派的恐慌,成為公共輿論的焦點話題。當時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讀書的青年廬隱即密切關注這一問題,并有專文發表:第一篇《我對于大學開放女禁底意見》刊于1920年5月1日《今生》第1卷第1期,署廬隱女士;第二篇《對于清華開放問題之研究》載1921年11月19日《清華周刊》第226期,署雋因、廬隱。雋因系程俊英筆名,故該文當是廬隱與程合撰。這兩篇佚文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廬隱早期的女性教育觀與婦女解放思想,彰顯了其對于女性個體發展與群體命運的關切與思考,值得學界注意。其中《今生》由留京山西一中校友會創辦,編輯者署今生編輯部,實際編者為高君宇。該刊以介紹新思想、探索人生意義和討論社會問題為宗旨,筆者僅見1期。在未署名的《創刊語》中,如是言道:“我們很相信我們——今生底作稿人——底努力是很薄弱的,但我們卻十分相信我們為了努力的‘賽因斯先生(Science)和‘德謨克拉西先生(Democracy)卻都是最強健不過的。我們不敢希望我們底努力好似‘太陽之光,我們只希望他是個深夜叩門的聲音,把許多在病的社會里沉沉睡著的弟兄們,在黑暗里喚起!”顯然,這是一本宣傳新文化、秉持啟蒙姿態的刊物,具有鮮明的“五四”風格與時代特征。所載文章有高尚德(即高君宇)《學生自身底文化運動》、章廷謙《什么是好生命》、擬虛女士《解決社會生活問題底入手點》、蹤源《賣女與溺女惡習的糾正》等。廬隱的文章首先對開放“女禁”的事實表示歡喜,申明女子求學應尊重教育規律,循序漸進,避免“躐等”。她斷言開放“女禁”問題,已經過了討論“應當”和“不應當”的時期,現在需要探討的是,大學如何免除因開“女禁”所面臨的諸多阻難。廬隱駁斥了一些社會人士懷疑或反對開放“女禁”的理由,明確地宣稱“如果我們承認‘女子是人,便不應當叫女子受‘較劣于男子的待遇,——男子有份的,女子也要有份。大學是為了人類設立的,不是男子專有品;女子也當進去?!币虼?,在作者看來,開放“女禁”目標正當,是大勢所趨,即使遭遇阻難,也不應開歷史倒車。文后還有一段編者附言:“廬隱女士底懷疑,好在只在‘程度上邊??此滓馑?,這大學開放女禁,只是個‘時機問題:女子程度夠了,才是大學應說{1}開放女禁的時候。但我覺得就是這樣懷疑也不應當有。廬隱女士底立論,似乎偏重‘現實一邊,但現在的教育制度何能盡令我們滿意?應理大學是個教‘人的知識和‘增進文化的地方,不是個養成‘學者的機關,他應當為人人公開,更何必一定要‘必從蒙養園而初小、而高小……才可以升入的限制?大學底課程,固然有好些是專門的;他們底精神應理都該是民治的,——大大數人所另了解的;廬隱女士所推想的各種危險,據我想,總不至于實現。我承認廬隱女士底懷疑是狠[很]有價值的,因為有好些問題,都因有多少懷疑,才討論出他們底究竟。我還希望廬隱女士和與廬隱女士抱同一見解的,今后都要依從目標底正確,不要顧忌歷程底阻難!君宇附言。二九、三、一九二〇?!边@從一個側面折射出,開放“女禁”不僅關乎知識女性,男性亦熱情參與互動和探討。

1921年,北京的八所國立高等學校都已開始招收女生,但清華依然未開“女禁”,引發校內外的關注。雋因、廬隱的《對于清華開放問題之研究》便對此陳說意見。該文認為“清華學校的設立本以貫[灌]輸歐美文化為目的”,是西化最深的大學,卻遲遲“見溺不援”,令人不解。文章接著從女子在社會與家庭上的重要地位入手,分析了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必要性與迫切性。從社會方面看,“一國的強弱和文明的程度,也只要看他[它]女子的程度如何”,“中國要想文明提高,去輸入歐化,整理中國舊文明,非一方面送女生去不可,因為,可為男子的幫助”。在家庭方面,讓女子留學歐美,“不但可以直接建設模范家庭,而且一方面可以施到全國改良一切家庭”。列舉了以上理由后,作者認為清華如能開放女禁,為養成完備人才起見,應采取以下兩個辦法:對于學問好、有志于科學研究而英文較差的女性,可特設女子曾受高等教育的留美補習班;針對那些存心改革中國舊家庭的女子,可特設研究家政預備班,以發展女子的個性。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是呼吁清華校方能順應潮流,希望各界人士群策群力,推動社會變革。endprint

廬隱以創作見長,但亦撰寫了不少文論。其中佚文《文學的教育價值》載1927年12月20日《京師教育月刊》第1卷第1期,署名黃廬隱。該文在考察了文學的含義、文學與科學的異同、文學的各種體裁、文學家的材料后,發現在工商業發達的現代社會,人們因物質需求與欲望高漲,對于文學欣賞“只重實利實用,而略{2}視精神”。為了補救現代社會的痼疾,作者借鑒美國教育家Inglis(英格利斯)的觀點,指出文學在教育上具有訓練高尚的享受能力、養成藝術的興趣、造成共同的道德觀念、提煉人們的感情等價值。為了實現文學的教育功能,作者臚列了教授文學的種種標準,強調詩歌作為一種“精致的藝術”在教育上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文章最后總結道:“文學的教育價值是為救濟現代的物質文明下,人類生活畸形的病狀,而使知情意各方面均得平衡發展,并提高改善人類文化的生活,達到教育最終的目的?!睆]隱敏銳地看到了現代工業文明下藝術生產與消費方式的巨大變遷,由于物質的追逐欲,造成了人類靈魂的空虛與淺薄,標舉精神價值、陶冶道德情操的文學則可以幫助人們抵制物化、充實人生。該文顯示了廬隱在文學理論方面的造詣與稔熟,她對于文學教育價值的重視,一方面源于其長期教書育人的心得體會,一方面則是受到啟蒙主義社會思潮與文藝觀念的影響。

1928年12月,國民黨河北省黨部機關報《河北民國日報》相繼發行《副刊》和周刊《鸮》《笳》。從創刊至1929年???,廬隱在《河北民國日報副刊》與《鸮》周刊上先后發表了9篇作品。其中《壯志長埋》《病中》《戀史》3篇作品后被收入中短篇小說集《玫瑰的刺》(中華書局1933年3月印行)。學者朱文通曾在《廬隱佚文四篇》{1}中披露了1929年的《素心蘭》《狂風里》《空虛》《漠然》4篇佚文,但未提及刊于1928年的《淚與酒》《僵尸》。{2}這兩篇佚文分別載《河北民國日報副刊》12月3日第3期、12月15日第13期。由于兩文與《壯志長埋》③發表時間接近,其創作主旨應亦在表達對于英勇就義的李大釗等革命烈士的懷念與哀悼,流露出對于白色恐怖的憤怒與無奈,只是筆法較為隱晦,不易窺破。

廬隱曾在北京、上海、福州等處的教育機關工作或任教,并在多處發表過公開演說。通過這樣講演,聽眾與讀者可以窺知廬隱有關文學的理念與卓見,更好地理解與探究其文學創作與精神面貌。1929年1月18日,《國立清華大學??返?5期載《廬隱女士的文學漫談》,署名“鵬”,是廬隱在清華大學一次講演的記錄稿。{4}該文首先交代了文學家的創作動機有回憶、感觸與同情三種,而并非是“替某主義宣傳為某思潮鼓吹的”。將文學的四大要素分為思想、想象、情感與形式。文學的特性主要是含有普遍性、含有永久性、超乎時間空間。文學與社會的關系緊密,“文學家的態度第一要真實”。但一般自命為文學家的卻有著如下通?。簾o病呻吟、專寫風花雪月與肉欲、動筆之前便存派別觀念,這些是廬隱不以為然的。她最后闡明:“文學家要脫去一切束縛,決不應敷衍社會和群眾的心理。文學家的態度最重要的便是心中不要存有派別觀念”,文學“不是為某主義某思潮宣傳和鼓吹而作的”。這種論斷對于當時方興未艾的普羅文藝“主題先行”式的寫作和宗派主義不無警醒與糾偏之意。

1932年8月、11月,廬隱曾先后在《現代學生》第2卷第2期、第5期上發表了《結》和《辦公室》兩篇短篇小說,皆署廬隱女士。該刊1930年10月創刊于上海,終刊于1934年11月3卷5期。由劉大杰等編輯,大東書局發行。撰稿人有胡適、徐志摩、沈從文、郁達夫等。按說該刊較易搜尋,但廬隱的這兩篇小說卻未被前人著錄,不知何故。小說《結》以委婉細致的筆觸,描摹了少女靜岫熱戀時期特殊的心理活動。她是“一個外表僅僅平凡的女郎,又是多感多傷的性格”,而愛人瀚波偏偏“又是一個漂亮多情的角色”。靜岫“一半欣悅,一半愁苦”,她的愛越熱烈,就越被擔心失去愛人的情緒所困擾。當不知趣的戀人講述他正在與一位混血妙齡女子交往的經過之后,靜岫開始失望與驚懼,“在恐懼,忌妒,悲傷的苦痛中掙扎著”,頓生逃避愛情、獨身孤老的念想。小說《辦公室》講述了女青年教師沙侶雖然在社會上已歷練多年,但“滿身的棱角,卻越磨越尖銳”。在辦公室中的一群時髦的同事中間,她總是顯得不合時宜、落落寡合。為了作“入鄉隨俗的練達人”,她開始講究穿著,打扮自己,“在半羞愧半牢騷的心情中,一天一天時髦起來了”。不過面對思想庸俗、毫無志向的同事,沙侶終究無法處之泰然、與她們打成一片。她厭惡渾渾噩噩的平庸生活,但為飽腹謀生又無力擺脫現實環境,于是只能繼續矛盾與苦悶下去。

刊于1932年12月19日《大夏周報》第9卷第13期的《創作家應有的努力》署“黃廬隱女士講演·陸承寀筆記”,是廬隱在上海大夏大學一次講演的記錄稿。2014年,華東師大為紀念該校前身之一——大夏大學建校九十周年,曾推出“華東師大麗娃檔案叢書”。叢書中的《大夏文萃》采擇自大夏大學校報??系奈恼?,其中便選入了廬隱的這篇講稿??赡芡鯂鴹澫壬鷽]有看到該文,所以《廬隱全集》失收。該文從“創作家與學者的態度之區別”“創作家在文化上之地位”“現代創作家應有的努力”三方面進行闡述。辨析了創作家與學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指出創作家作為人類思想的工程師,“是在人類的心靈上建筑一些東西”,即通過轉移思想,來實現文化的建設與社會的改革。隨后提出現代創作家應在思想、感情、想象三方面努力:思想上應“有領導民眾的精神,開辟一新途徑貢獻于民眾之前”;感情上“應有偉大的同情”,當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不受他人的威脅與誘詐”;想象“須有豐富的經驗為根據”。為了表現思想、感情與想象,創作家還要注意文學形式與文字技巧,只有“下苦功夫,多讀書,所謂三分天才七分用功,才可以有所成就”。該文延續了《廬隱女士的文學漫談》中的一些觀點,盡管個別論述略顯武斷(如斷言偉大的精神是中國的創作家絕對沒有的),但對探析廬隱的文學思想仍不乏參考價值。由于結構、內容上與次年發表的《著作家應有的修養》{1}一文相近,可以視作后文的初稿。endprint

1934年5月13日,廬隱不幸去世后,不少報刊雜志發表悼念文字,揭載出版其遺著。30年代上海著名的女性雜志《玲瓏》周刊便于5月23日第4卷第15期上刊發了《女作家廬隱逝世》的簡訊,同時登載廬隱的短篇小說遺作《少女的眼淚》,以紀念女作家的創作生涯,“借申悼意”。小說借女孩子們為梅蕓受哥嫂欺負、虐待而傷心啼哭一事,傳達了陷入困境中的女性應自我掙扎,實現自我獨立的思想。同時,透過女教員挹露“為那些少女的眼淚所感動”的情節,也贊美了人類之間“至誠的同情淚”與博愛互助的精神。

以上諸篇佚文,是廬隱文學創作的組成部分,凝聚了她對于文學與人生的思索和探求,對于研究廬隱的文學生平與創作思想無疑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閱讀其中的散文篇什,我們可以體認廬隱匡正時弊、鞭笞黑暗的勇氣與情懷,感受她的睿智與勤勉。品味幾篇小說佚作,我們依然能夠從主人公在成長、婚戀、工作中的困惑與悲歡中找到某種共鳴。相信這些集外遺珠,會得到讀者與學界的珍視,并有助于人們進一步認識與研究廬隱其人其文。

附{2}:

淚與酒

擎起白玉杯,朋友!鎖牢了靈宮之門,不要顧忌,不要畏怯,將那蕩漾而鮮紅的淚與酒咽下吧!

擎起白玉杯,朋友!不要看輕,這不僅是玫瑰和葡萄的收獲,紅的,是未成淚的血,白的,是血已成了淚,緘默的咽下吧!朋友!我們何所希冀,在這冷漠的世紀!

唉!勇敢的戰士,沖過戰線,扎傷敵人,含著勝利的慘笑,悄悄的來歸,然而歸來后,青山罩上了灰黯的云,綠水布滿了愁慘的霧,寂寞空虛,誰是來慶賀你,歡迎你?唉!朋友!還是擎起白玉杯,用利錐扎出自己的心頭血,緘默的咽下吧!除此,我們何所希冀——在這慘酷的人間!

咽下吧!淚與酒,不要忌顧不要畏怯,——這雖是自騙的把戲,然而只要得到剎那的沉醉,也就夠了!朋友!擎起白玉杯,將那蕩漾而鮮紅的淚與酒,緘默的咽下吧!

唉!朋友!我們喝自己的血,咽自己的淚——這時我們還能扎掙,未來的世紀雖不可知是清晨的曙光——或是深夜的漫漫陰云,然而我們至少還有前途;但是朋友!我深深的恐怖,倘若,一旦我們摔碎了白玉杯,便連這淚這酒,也無法來咽,那時呵!……我們是僵臥在荒丘,長埋于古陵,任凄風吹,任苦雨零,任老鴉野狗的剝噬……

不要等華燈滅了,不要等歡宴散了,不要等玉杯碎了,可憐,只有這剎那的沉醉可以自慰!

咽下吧!這白玉杯中,蕩漾而鮮紅的淚與酒,細細的咀嚼這香甜咸澀的滋味,除此我們更何所希冀——在這冷漠的世紀,在這慘酷的人間!

(原載1928年12月3日《河北民國日報副刊》第3期,署廬隱)

僵尸

在夢里——超越人間的夢里,我是認識那奇異的靈魂了,它像一匹神駿的戰馬,跳躑奔騰不受金鞍玉勒的羈縻,不受殘酷自私的鞭策;又像一個勇敢的戰士,——滿體槍傷血水淋漓的勇敢戰士——那久經顛沛苦辛的軀殼——是比什么都頹唐,破蔽,骯臟,然而它始終容忍沉默的駝[馱]著?!钡剿弑M兇險的戰途歸來,雖是因此不可容忍的苦辛,使這神駿的戰馬,勇敢的戰士,變成平凡與委頓!

唉!幽秘的夜漸漸消逝于晨光里,這血水淋漓的尸骸,如一架肉機器,按著平板的律動,輾轉于十字街頭,出去,歸來,——百年如一日的出去歸來;聰明的人們,誰能告訴他,究竟何所追求?

可憐那匹神駿的戰馬,那個勇敢的戰士,只是木然的潛伏著。它是被世塵俗氣嚴嚴的遮蔽,在人間,它永不能發見那神駿的光芒,因此它常虔誠的禱祝幽秘的夜復臨——在這時人聲息了,宇宙靜了,一切的煩攪都消滅了,晨光是那樣的清明,月波是那樣的皎潔,這匹神駿的戰馬,勇敢的戰士,再得從麻木中蘇醒,在星月下捉到自己的形影。

然而天知道,這只是暫時的脫離了悲傷與苦辛,等到明日呵!明日來時,一切都成了不可捉捕的幻夢——仍然回到實際的人間。

當我走過一道僻靜的街上時,我發見一個蜷伏如一只狗似的僵尸,用麻包掩住了頭和臉——自然那是一副慘白可怕的頭臉,我站在僵尸前,我戰栗,我慘笑,——我想這又是如何不堪的軀骸呵!可憐遭劫的靈魂雖也是一匹神駿的戰馬,一個勇敢的戰士,但是它所駝[馱]載的苦辛,又是怎樣的繁巨呢?天呵!總算有今日,這一切的重擔,壓迫得它永遠不能抬頭的重擔,而今卸下來。一根破舊的打狗棒,撇在他蜷伏的尸旁——可憐這一根木棍,也不知是什么運命,跟隨著它風里雪里,備受苦難。而今呵!孤另另的臥于道旁,此后的運命,誰又知道究竟是怎樣?

傍晚時,我又從十字街頭負著疲倦的創傷歸來,經過那僵尸倒臥的地方,只見一個黑衣的警察,同著兩個人,抬著白木的薄棺,走向西南方去,這地上不見了那永息的軀骸,只有淡淡的印痕,依稀可以認出那里曾睡過蜷伏的僵尸,然而,我依然是戰栗,慘笑——兇險的戰途是這樣的慘酷,但是天呵!總算有今日!這一切的重擔卸了,永遠的卸了!從此他永遠是一匹神駿的戰馬;一個勇敢的戰士,他踏著氤氳的白云歸去,他脫離了塵世的悲傷與苦辛。戰士!天呵!總算有今日,我虔誠的慶祝這凱旋歸來的戰士!

(原載1928年12月15日《河北民國日報副刊》第13期,署廬隱)

廬隱女士的文學漫談

今天晚上很榮幸能到這里來講幾句話。講演二字我是不敢當,不過愿意和諸位同志談談。我常常有時作{1}文學,但對于文學批評從來不常談論。前幾天有人問我許多關于文學上的問題,我以我個人的意見答復他們。所以今天我講的就算是我把個人的意見提出來和大家討論討論。與其說我這一點意見是由研究中得來的,還不如說是我的一種體驗之談!

第一,先要問文學家為什么要做文學?做文學的動機是什么?是不是為宣傳主義鼓吹思想而作文學?它的答案普通說起來,可以說它的動機有三種:

(一)回憶:文學家往往關于已[以]往的事實有所感慨,因為有了這種回憶,就要做文學。

(二)感觸:文學家往往對于自然界的偉大和人類的渺小,生出許多的感觸,有時要歌頌和贊美自然界,而做出文學上的作品。endprint

(三)同情:這是很普通的,文學家對于社會情形,常由心靈的判斷而起同情。

關于這一層有一點是很值得注意的。就是往往有人讀了文學家的作品,或者有人要說作者是替某主義宣傳為某思潮鼓吹的。其實這并不是事實,文學家作文學的時候,決沒有想到這一層,他作文學的動機也決不是這樣的。譬如一個人坐在洋車里面,正好趕上狂風暴雨的時候,車夫拉扯為難,以致[至]于進行很慢,這時風雨之大較前加甚,車蓬[篷]子的遮蓋或者擋不住風雨的侵略,而車上客人的衣帽終于被兩[雨]點漫濕,這個時候坐車的人或者要大罵車夫為什么不快點走!文學家看見了這種事實,本著他的同情心據實地寫下來了!但是讀者讀了他的文章也許要說他是富有革命思想和替無產階級抱不平的作家。這種事實常有,但是作者的動機純粹是為同情心所驅使,而決不是因為含有宣傳作用的意味而作的。

文學的四大要素:

(一)思想:做文學的人第一要有思想。這一點和研究科學、哲學的人必須要有思想一樣。沒有思想的人,決不能做文學。

(二)想像:想像也是文學上極重要的原素之一,想像和同情有很密切的關系。沒有想像力的作品,一定不深刻不真實,不能引起讀者的興趣的。

(三)情感:沒有文學上的作品是沒有情感的。富于情感的作品才能動人,才能使人對它表同情。所以情感是必不可缺的原素。

(四)形式:形式實在是很重要的,形式的工拙就是技術的工拙。形式上是很不同的。譬如許多文學家,同一發揮他們的思想和情感,何以有人就寫成戲曲,有人就寫成小說,又有人就寫成詩歌呢?這就是引用形式不同的緣故。實在講起來,這種形式僅僅是一種技術上的問題,或者說是一種工具上的問題。有的人就能充分發揮他的思想,想像,和情感。有的人雖具有他同樣的思想,想像,和情感,但因為工具太拙技術太少的原[緣]故,或者就寫不出來。所以時常有人讀了文學家的作品以后,就說文學家的思想和情感,常人有時也感覺到,不過文學家能把它寫出來而常人寫不出來罷了!由此可見這種工具——形式——是非常重要的。

文學的特性:

(甲)文學是含有普遍性的,因為人的情感大致是相同的。雖然在形式上外表上有許多的差異,而內心的靈視感覺是大致相同的。文學家自然也逃不出這種公例。所以文學的作品是使人起同感,含有普遍性的。

(乙)文學是含有永久性的。關于這一點和科學哲學稍有不同??茖W和哲學的文字我們讀了一遍兩遍就不愿再讀。文學的作品卻不是這樣。譬如看《紅樓夢》吧!看了一遍二遍;以至于十遍百遍,并不決[覺]得厭煩。這就是因為文學作品是含有永久性的。

(丙)文學的作品是超乎時間空間的。有些作家似乎過于注意到時代的性質了,所以他們的作品往往在當時享有盛名,但時過境遷以后,就杳然無聞了!這種作品是沒有什么價值的。韓愈說過讀古詩如洞見當時情況一樣。由此可見文學的作品是超乎時間空間而千古常新,不是與時俱亡的。又如荷馬的詩今人讀之還覺得生氣勃勃。不過文學作品雖超乎時間空間但脫不掉時代和地方的色彩。就如讀了屈原的《離騷》,就知道里面所寫的是楚國當時的情況,里面所描寫的草木之類也大都是江南楚境的植物。

文學和社會的關系:文學和社會是很有關系的。有些人說得好:“哥德{1}對于德國改革上的貢獻要比俾士麥的貢獻還要大?!庇纱丝梢娢膶W感人之深和影響社會之重要了!

文學的態度和使命:文學家的態度第一要真實?,F在文學界的通病就是不肯說實話,全都是一派胡扯,所以沒有價值。近來作文學的風起云涌,而真正夠得上稱文學家的實無幾人。一般自命為文學家的通病是:

(一)無病呻吟是文藝界常見的現象。就如有許多人并沒生任何感想而寫文學,一味捏造,所以寫出來的東西非常地[的]不真實。

(二)有些作家專寫些關于風花雪月和肉欲的描寫,那種作品更無聊而令人生厭。這種作家自己固已墮落而還想引誘旁人入其迷津,對于社會非惟無益轉屬有害。

(三)一般作家在未寫文學以先便存有派別的觀念。自己的每篇文章出來,便美其名曰浪漫派之作品,寫實派之作品,平民文學或革命文學。這種作品的造作成分一定很多,它的沒有價值是可斷言的

還有,文學家要脫去一切束縛,決不應敷衍社會和群眾的心理。文學家的態度最重要的便是心中不要存有派別觀念。就如易卜生做了傀儡家庭以后,有些人以為他是在提倡婦女運動,但他自己都說:“別的我不知道,我僅僅知道我是為作文學而這樣寫的?!庇纱丝梢娢膶W家的寫作品純粹是無成見的,是為創作而創作,不是為某主義某思潮宣傳和鼓吹而作的。我的意見就是這樣,諸位如不吝教言,不勝榮幸之至。

(原載1929年1月18日《國立清華大學??返?5期,署名鵬)

少女的眼淚

在一陣鈴聲響后,女教員挹露,抱著書本,穿過草坪,走進高中二年級的課堂時,一種異樣的消沉空氣,向她包襲上來。

“奇怪,這算什么?”她一面自言自語,一面舉眼打諒[量]那十幾個女孩兒,有的眼角還掛著淚痕,有的眼皮已變成紅腫。還有一兩個簡直連頭都抬不起來不住的在抽咽。

“怎么,你們哭什么?”挹露懷疑的望著每個人的臉,問。

但回答只是沉默,這使挹露有點窘,問吧,她們不肯說,不問吧,明明她們的愁煩還不會解決,就是講書也不見得有人會聽得下去,挹痕在暫時沉默之后,又繼續問道:“你們究竟遇到什么苦難了,請你們忠誠的告訴我,只要我能力所及,一定替你們想辦法?!苯涋诤圻@樣誠懇的開導以后,在左邊角落里的一個女孩子開始說話了。

“先生,”我們聽了梅蕓被她哥嫂欺負的事情,真覺得難過,人生太沒意思了!她說著那似乎永遠不能平息的悲憤的眼淚,又如斷線珠子般滾了下來。

“哦,她沒有父母嗎?怎么哥嫂會欺負她?”挹露又追問一句。

“先生,她的父母都死了。所有的家產都把握在她哥嫂的手里,因為她年紀小,哥嫂不承認她有承繼財產權。并且不愿意她進學校讀書,而她仍要繼續求學,因此她常常受哥嫂的罵詈,最近并且有趕她出來的話,先生你想我們怎能不替她難過?!眅ndprint

“是的,你們很富于同情心,這是人類極偉大的情緒,不過你們真是太孩子氣了,這是一件事實,你們想用你們的眼淚解決它嗎?孩子們,也許你們是對的,你們想用同情的熱淚洗凈人間的罪惡?!蚁嘈胚@是至上的真理,不過這個世界真理早已被一切的惡勢力所征服所埋葬了。因此只替她哭是無用的?!?/p>

“但是先生,我們都是小孩子,沒有經濟獨立權,我們能作什么呢?”另一個女孩子說。

挹露被這小小的問題所困惱了,她暫時也只有沉默,但孩子們都熱烈的盼望先生的指導,挹露在極度的窘迫中,只得勉強鎮靜的說道:“孩子們,在這里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梅蕓自己的掙扎,哥嫂雖然待你不好,但為了你自己的前途,你要十分的忍受,同時自己格外努力求學,慢慢的養成一種技能,然后可以和他們脫離干系,自己找生活,同時你們大家盡力量在精神上給她慰藉,在品學上和她切磋砥礪?!苋绱?,她將來成就,恐怕更要在一切過著優裕生活的人們之上呢,那時你們將如何的喜悅呢?”

孩子們聽了挹露的話,大家的淚痕漸漸干了,愁悶的云霧從臉頰上消腿[退]了,換上一個快樂坦然的面靨。

下課后,挹露離開了教室,當她穿過那空曠的草坪時,她深深的為那些少女的眼淚所感動了,雖然自己像是很智慧般的教導她們一頓,但是這種至誠的同情淚除非在這些純潔的心坎里去尋覓,試問,那些連血都冷僵了的人群中誰敢有這種夸大狂似的希冀呢?

(原載1934年5月23日《玲瓏》第4卷第15期,標署“廬隱女士遺著”)

【責任編輯 鄭慧霞】

① 參見肖淑芬:《廬隱: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位女權主義作家》,《揚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

① “說”疑為“該”。

{2} “略”疑為“輕”。

① 參見朱文通:《廬隱佚文四篇》,《河北學刊》1996年第4期。

{2} 金強、閃曉宇:《〈河北民國日報〉副刊研究》(《保定學院學報》2014年第6期)一文曾列出此兩篇作品,但未指明是廬隱佚文。

{3} 《壯志長埋》,初載《河北民國日報副刊》第27期,1928年12月31日。

{4} 此文與孫悅信記錄的《徐志摩的漫談》(1929年1月16日《國立清華大學??返?4期)合題為《兩篇漫談》。陳建軍《〈徐志摩全集補遺〉編后瑣記》(《新文學史料》2015年第3期)一文曾述及,但未言明該文系廬隱佚文。

① 原載《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學年刊》創刊號,1933年5月2日。

{2} 考慮到篇幅,僅輯錄4篇佚文。校理文字于[]內隨文標示。具有時代特點的語言則保持原貌。

① 本文“作”、“做”混用,一仍其舊。

① “哥德”今通譯作“歌德”。

作者簡介:金傳勝,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endpri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