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范農產品質量檢測程序 為百姓飲食提供安全保障

2017-07-15 15:25曾巧華
吉林農業·下半月 2017年7期
關鍵詞:質量檢測質量安全農產品

摘要:近幾年頻繁曝出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曝光了農產品在生產加工環節存在的各種違規操作和安全隱患,這些問題的發生歸根結底在于質量檢測體系的不完善。本文重點針對目前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以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為最終目標,提出了質量檢測體系的完善策略。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質量檢測

中圖分類號: TS207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14.002

食品安全關系到人們最基本的生命安全,也關系到社會發展和穩定。21世紀以來,國民的飲食狀況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是食物數量和種類越來越豐富,保健型食物比例逐漸增多;二是食物安全性在逐漸提高。但從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來看,農產品數量逐漸增多,人們的溫飽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但是農產品安全問題卻時有發生,因此,質量安全以及檢測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1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分析

1.1農藥及重金屬含量超標

部分農戶在生產過程中僅考慮經濟利益,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加入了國家明令禁止的高殘留、高濃度農藥,導致部分農產品存在農藥殘留,給人們的飲食帶來安全隱患,也造成了環境污染。為了刺激農產品的快速增長,提高農產品產量,部分農戶常使用三十烷醇、助壯素等激素產品,給消費者身體健康帶來許多隱患。部分農產品因為農戶過量施肥,導致農產品中的亞硝酸鹽及重金屬超標。

1.2 抗生素和激素過量

為了避免動物生病,許多農戶喜歡在雞鴨、牛羊等畜禽生長過程中投喂大量的抗生素,或者磺胺類的化學藥物,如果這些化學物質超出了合理的范圍,會使這些物質殘留在畜禽體內很難去除,最終轉移到人體中。當人體內的抗生素數量越來越多,會使病原菌產生抗藥性,導致一系列的安全隱患。另外,飼料中添加的激素殘留會使青少年發育過早,身體各項功能不健全等。

1.3 農產品的加工過程存在安全隱患

有些農產品雖然在生長的過程中處于安全的環境,但是進入加工環節之后,卻存在許多的質量安全隱患。例如,加工設施設備消毒不合格,許多病菌容易通過設備進入到農產品中;在生產制作時,常在農產品中加入過多防腐劑、色素等,使農產品顏色更鮮艷、保存時間更長久,這些都是農產品加工環節經常出現的問題。

2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存在的問題

2.1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淡薄

農產品生產加工的相關者包括農民、合作社、檢測機構以及政府部門,由于這些群體對農產品目前存在的各種質量安全隱患認識不到位,對不同環節檢測重點不了解,加上各地政府部門忽視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宣傳,使得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并未得到重視。一些農產品生產者片面追求產量,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在食品生產環節加入國家明令禁止添加的化學物質,例如市場中經常出現的“瘦肉精”“注水肉”等現象,嚴重威脅到人體健康。

2.2檢測機構分布不均勻

隨著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不斷發生,農產品質量檢測問題也成為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但是從硬件配備上來看,檢測機構無論是數量,還是在檢測質量上都不符合農產品質量檢測的需求。同時檢測機構在不同地區分布也不均勻,在東部沿海地區經濟比較發達,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更為重視,這些地區的檢測機構數量比較多,檢測質量也比較高;在中西部以及落后山區,因為經濟發展比較緩慢,加上人們對質量檢測的重視度不夠,使得這些地區檢測機構數量少,檢測質量偏低。同時因為國家針對農產品質量檢測出臺相應的法律制度尚未完善,農產品檢測還未常規化,這也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

2.3檢測設備陳舊落后

隨著農產品生產加工中添加劑種類越來越多,原本功能單一化的檢測設備很難檢測出最新的添加劑物質,使農產品質量安全失去了保障。農產品檢測技術性較高,如果設備自身科技含量低,即使操作人員有再高的操作技術,也無法檢測出產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質。

2.4檢測人員整體素質偏低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是最近幾年才進入到公眾視野的,相應的農產品檢測機構的發展時間比較短。從目前現狀來看,省市級的檢測機構才剛剛滿足國家標準,而市級以下的機構數量仍然很少,在人員配備方面還存在許多的問題。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含量較高,如果操作人員連最新的檢測技術都不會運用,那么更不用說主動研發新技術。同時各個檢測機構以及地方政府并未針對技術人員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很多技術人員的現有技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

3完善體系建設以保證農產品質量的策略

3.1建立上下貫通的檢測網絡體系

同步開展農產品的安全檢測與自律檢測。目前很多農產品的檢測機構都屬于具體部門的管轄,可以適當調整不同檢測機構的職能分配,以市級的檢測機構為中心,逐漸完善縣級的檢測機構。同時根據農產品市場以及農產品需求量的劃分情況,在農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加工基地、批發基地以及各類大型的農貿市場都建立快速檢測中心,為農產品的生產者以及消費者提供自助式檢測服務,加大行業的自律性檢測力度。除此之外,國家可以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建立起農產品質量檢測的中介性機構,來保證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每個環節都符合行業標準,建立起上下貫通的檢測網絡。

3.2合理布局農產品檢測機構

目前我國農產品檢測機構分布很不均衡,在某些農產品生產加工大省中,農產品質量檢測機構數量很少、檢測質量不高。針對這些問題,有必要完善現有的檢測機構分配體系,加大對農業大省的檢測機構建設的投入力度,提高這些地區質量檢測的能力。針對我國中西部地區以及偏遠山區經濟發展落后的問題,國家應當加大資金上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增加這些地區檢測機構的數量和質量;另一方面為這些地區多輸送專業性的檢測人才,逐漸帶動這部分地區農產品檢測工作的發展。

3.3健全法律制度與標準,加大執法力度

針對上文分析的農產品質量常規檢測缺少法律制度規制,使得不法分子有機可乘,相關部門應當針對農產品檢測進行專項立法,使檢測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通過對檢測流程進行立法定規的方式,加大對農產品各個環節檢測的監控力度,保證農產品在各個環節的質量安全。同時執法部門應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堅決打擊農產品生產活動中的不法分子,鼓勵群眾通過舉報的方式反映身邊非法的農產品生產銷售現象。

針對農產品檢測缺乏標準的問題,國家應出臺不同農產品的檢測標準,各地方根據地方發展情況,結合國家標準內容制定本地區的檢測標準,每個檢測部門都應當嚴格按照檢測標準的要求,將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杜絕未經檢測或者質量不合格的農產品流入市場。

3.4加強農產品安全的宣傳教育

各地政府及各社區應當定期召開關于農產品安全生產的宣傳教育活動,通過舉辦公益性講座的方式,讓老百姓了解質量不合格的農產品帶來的嚴重后果。除了宣傳農產品檢測重要性,還應當向群眾講解如何去辨別農產品內部是否有殘留物質,哪些農產品屬于質量合格產品,哪些農產品的質量不合格等。這種宣傳教育活動不僅可提高百姓對農產品檢測的認識和重視,也讓更多生產質量不合格的農戶失去消費市場。

4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只有建立起規范的農產品質量檢測程序,以專項立法的方式為檢測工作提供法律支撐,才可以解決目前農產品質量檢測中的各種不足,為人們的飲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參考文獻

[1]鄒士翔.對發展市級農產品安全監測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09,(15).

作者簡介:曾巧華,本科學歷,農藝師,研究方向: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農業推廣。

猜你喜歡
質量檢測質量安全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公路工程的質量檢測與控制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創新策略分析
我國農產品農藥殘留的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