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坑變形檢測技術的探討

2017-07-16 00:25魏軍鋒鐘明勤魏竣麟湯威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7年4期
關鍵詞:技術要點

魏軍鋒+鐘明勤+魏竣麟+湯威

(廣東省地質建設工程勘察院,廣東 廣州 510080)

摘要:隨著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和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基坑工程愈來愈多?;訖z測、基坑設計與施工同被列為基坑工程質量保證的三大基本要素?;幼冃螜z測的實施,基坑檢測數據的獲取、基坑檢測的預警及檢測報告的提交都應嚴格按照相關規范、規程執行。通過基坑沉降檢測實例詳述了施工過程中變形檢測技術以及檢測作業過程。

關鍵詞 :基坑變形;技術要點;基坑檢測

1基坑變形檢測特點及其基本要求

1.1基坑工程檢測的特點

基坑變形檢測具有時效性、精度要求高、等精度重復觀測、數據嚴密處理以及緊密結合多種學科。

1.2基坑變形檢測的基本要求

(1)基坑檢測工作在進行前一定要預先制定出完整精細的檢測方案。

(2)所檢測的每一項數據資料必須是真實可靠的原始記錄。

(3)在各結構中所埋設的檢測元件應避免對基坑及周邊結構的受力產生影響,且在回填土時應與該場地基坑土質盡量匹配一致。

1.3基坑變形檢測技術

1.3.1基坑檢測的方法

(1)肉眼觀察:自基坑開挖到建筑結構施工再到地面、土體回填完畢的整個檢測時段內,均需要專業測量人員憑自身的豐富經驗對自然環境、基坑及周圍建(構)筑物等的外部特征、滲水漏水等情況用肉眼首先進行巡視并做以詳細的記錄,從而在第一時間判斷出可能存在的問題,防患于未然。

(2)有關位移問題的檢測

a.水平位移變形檢測主要方法:①極坐標法;②前方交會法;③視準線法或稱軸線法(適用于呈直線型的基坑邊和直線型的支撐);④小角度法(適用于不在同一條直線上且比較散亂檢測點的基坑工程);⑤全站儀三維坐標檢測法(即控制網法,適于要求得基坑整體絕對位移量的工程);⑥后方交會法(工作量大且適用于因四周被障礙物封閉無法直接布設穩定檢測點的基坑工程)。

b.豎向沉降變形檢測方法:①常采用幾何水準的測量方法,特殊情況下可采用液體靜力水準測量的方法。②基坑的回彈與坑底的隆起在檢測時常使用分層沉降標或回彈檢測標,將幾何水準測量方法與高程傳遞的輔助工具(如鋼尺等)相結合來完成檢測工作。

c.支護結構(或土體)側向位移變形檢測方法。依據不同的場地及外部環境條件,可采用前方交會法、激光鉛直儀法、傾斜儀法、投點法、垂吊法等。

d.深層水平位移檢測方法。通過采用活動式測斜儀測量測斜管傾斜度的變化值,從而得出最終的水平位移量。

e.裂縫的檢測方法。對于裂縫的長度可利用量尺等工具直接進行測量。

1.4.2檢測點的布設要求

(1)除對重點檢測部位應加密檢測點數目以保證更精準的折射出檢測物的變化外,其余部分應根據各方面的實際情況與最優經費要求合理的設定檢測點的數目;

(2)檢測點的布設位置應當在避開障礙物的同時選擇能夠確切反應檢測物的實際受力情況、形變狀態及其變化趨勢的關鍵特征點位處,且其位置不能阻礙其它建筑工程設施的正常運作并對施工作業有盡可能小的不利影響。

(3)檢測標志的設定應當顯眼、穩定、結構安排合理,保證著整個基坑施工期間不易被損毀。

1.4.3平面控制網的技術要求。在對基坑個項目內容實時檢測前,需根據施工現場情況與點位布置圖布設兩級平面控制網,一級網在基準點與工作基點的基礎上建立,二級網或稱擴展網即建立在工作基點和各項目檢測點的基礎上。如若僅是對單個獨立目標實時檢測,只要利用基準點與檢測點來布設成一級網即可。

2基坑沉降檢測實例

2.1概述。某項目主樓地面以上28層,3層地下室,總用地面積為12000㎡,總建筑面積為200000㎡。其結構形式主樓采用框架-核心筒結構,地下室采用框架結構。場地長方形狀,基坑周長約460m。本項目為第三方檢測。

2.2檢測作業依據

(1)《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2016

(2)《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

(3)《廣州地區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定》(GJB02-98)

2.3變形檢測技術方案

2.3.1變形檢測的方法?;邮┕颖旧砑爸苓吔ㄖ飵淼挠绊懸蛩剌^多而且情況復雜,其中最主要的是基坑邊坡位移和沉降以及基坑降水引起周邊區域地下水位下降從而引發建筑物地基不均勻下降,因此,基坑邊坡位移、沉降及建筑物沉降是必須關注的檢測項目。本次將對離基坑較近的周邊建筑物進行沉降檢測,對基坑邊坡進行位移和沉降檢測。

2.3.2沉降觀測

(1)檢測等級與方式。本次檢測的周邊建筑一般為7-16層的框架結構樓房,屬于一般性工業建筑,基坑深度15米,屬一級基坑,采用二級變形檢測可以滿足檢測精度的要求。沉降觀測以水準測量方式進行。

(2)基準點、檢測點的布設。本項目檢測點布置如圖:

(3)基準點的布設。根據國家頒發的《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8-2007)中的有關技術要求,在施工影響范圍外,沒有沉降,能長期保存的地方,按規范要求埋設三個深埋混泥土水準標石作為本次沉降觀測基準點。三個基準點構成一個獨立的閉合環,以便相互檢驗本身點位是否有變動。

(4)基坑邊坡檢測點的布設。根據甲方提供的觀測點平面布置圖埋設觀測點。觀測點埋設的主要原則是:牢固、穩定便于保存,易于觀測,根據設計要求,基坑邊坡布設30個沉降觀測點,編號為C1至C21,沉降觀測點同時兼作位移觀測點。

(5)基坑周邊建筑物檢測點的布設?;又苓吔ㄖ餀z測點的標志均采用Φ20㎜、頂端打磨成半球形的彎頭鋼筋,根據甲方提供的觀測點平面布置圖,用電鉆在承重墻柱上鉆孔,打入標志(半球朝上),然后用水泥加固。共布設沉降檢測點22個,編號為F1-F22。。

2.2.3檢測作業過程

(1)在施工之前,需要對使用設備、附件以及標尺實行檢查和檢測,使其必須滿足使用要求才可以進行施工。

(2)在進行基坑檢測之前需要先檢查水準儀的i角,其角度不可以大于15〞。

(3)首先檢測基準點的穩定性,從基準點J1出發,經過J2、J3回到J1,高差閉合差不得超過±0.6(㎜)。n為測站數。

(4)檢驗基準點穩定后,從J1出發,沿已布檢測點順序觀測各點高程組成閉合環路,回到J1,高差閉合差不得超過±0.6(mm)。n為站數。

(5)觀測中,除建筑物轉角點、交接點、分界點等主要變形特性點外,一般檢測點允許使用間視法觀測,但視線長度不得大于規定長度。

(6)當高差閉合差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平差計算,否則應立即返工重測。

(7)每次測得的各點高程減去上一次高程即本次沉降量。本次高程減初始高程即累計沉降量。本次規定沉降量為“-”表示檢測點下沉,為“+”表示檢測點高程反彈。

2.3.4位移觀測。位移觀測采用基準線法,在基坑一端延長線上的基準點設站,以另一端基準點作為固定定向目標,經檢查穩定無位移變化后,使用正倒鏡觀測法,測出位移觀測點每次偏離基準線的垂直距離即位移值(相對于初次觀測值)。本次規定偏移向基坑方向為“+”,反之為“-”。

2.3.5基坑變形檢測的周期?;幼冃螜z測的周期需要依據相應的施工進度進行規劃,第一次的檢測需要在基坑開始挖土之前進行。當然,為使第一次檢測的數據更加可靠,這次檢測需要實行三次,且要保證其連續不間斷,然后對其求平均值進行取用。

施工現場在開始施工之后,在基坑開始挖土的時候,需要1到2天進行一次觀測。在基坑挖土結束1個月之后需要5到10天進行一次檢測,當檢測的數據出現異常情況或者施工現場碰到臺風、暴雨等天氣時,需要第一時間對觀測的次數進行增加?;幼冃螜z測的開始時間主要以甲方的通知日期為準,其周期是挖土時間起一直到回填土結束。估計觀測120次。

2.3.5檢測數據整理和成果報告編制

在進行完檢測之后,需要對本次檢測數據實行一次檢驗,包含2次投影很差、水準儀的i角、高差及中誤差、水準閉合和高差閉合差、基準點是否穩定等檢驗。只有這些檢測合格之后才可以進行計算,對各個點位的位移及高程進行計算,然后進行本次檢測的傾斜檢測及沉降檢測的成果表編制。

在進行完檢測之后,需要將成果表交至甲方,報送時間是第2天,而最晚不可以超過第3天。如果檢測時發現異常,需要向甲方進行全面的介紹以及分析且討論相應措施。如果變形出現達到最大值的現象,需要對甲方提出預警,如果變形到達允許變形值的時候,需要第一時間向甲方報警。

全部檢測工作結束后,提交檢測總報告。

結束語:本文詳細闡述了基坑變形檢測的特點、技術方法以及檢測的技術要求等。通過實例分析基坑工程周邊建筑物沉降、基坑支護結構位移、施工狀況、環境因素等項目的檢測意義,并提出了基坑變形的預警指標。

參考文獻

[1]黃聲享.變形監測數據處理[J]2016

[2]劉峰.基坑變形監測基準點偏移的原位校正技術及應用[J]2016

猜你喜歡
技術要點
建筑節能改造中內保溫構造技術設計與技術要點分析
無線通信技術在測繪工程中的應用分析
馬尾松苗木培育技術要點
果樹嫁接改良技術要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