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日照農民畫傳承與發展研究

2017-07-16 01:22畢傳峰魯莎莎來守英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7年4期
關鍵詞:調研分析傳承發展

畢傳峰+魯莎莎+來守英

(山東省日照市博物館,山東 日照 276800)

摘要:日照農民畫與上海金山、陜西戶縣,并稱農民畫鄉,與另外兩地的農民畫的傳承發展格局比較,日照農民畫的申遺的失敗,喻示著日照農民畫要進入主流美術市場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在為日照農民畫頻危狀態感到惋惜的同時,也要對其深層原因加以思考,從政策的側重、傳承的方法、繪畫形式等各個方面加以分析,研究這一現象的背后的問題,梳理前因后果,為日照農民畫的傳承和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日照農民畫;調研分析;傳承發展

以繪畫和創作為特征的日照農民畫,以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時代風格,數十年來,躋身在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的行列,經過對日照農民畫的歷史和現今的情況的研究,發現在日照農民畫的傳承和創新的問題上,存在著問題和給予,值得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同時,日照農民畫這一民間藝術的發展要得到各界的支持,離不開對其傳承和發展進行研究和分析。

1、發展起源

日照農民畫是日照抹畫發展而來,明清時代出現在器皿、門簾和樓宇上的日照抹畫,具有新穎的形式和內容。上世紀5、60年代,日照抹畫得到了大發展,無論是街頭巷尾,都能看到這一民間繪畫藝術的身影,反映著新時代生活的內容。內容豐富,題材活潑,反映了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稱為“農民的畫”。

70年代,日照農民畫的演變表現為:通過組織學習,在形式上和內容上發生了變化,大量反映各條生產生活現象的面貌,而且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彩,而且參與日照抹畫創作的隊伍多達數千人[1]。

80年代,日照讓農民畫的創作思路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通過畫筆,畫作的生活氣息更加濃厚,色彩更加飽滿,具有新時代的民風特征,同時,成立了當時山東省第一家農民畫協會。

90年代,農民畫的藝術創作之路更加開拓,不僅在原有的抹畫的基礎上,融入了剪紙、木板年畫以及剪紙等特征,還將創作者的繪畫特長等加以突出,藝術表現形式更加質樸,并且關于日照農民畫的理論研究與創作也同時進行著,而且也走出了國門,舉辦了多項宣傳活動,讓國內外都來關注和欣賞這一獨特的地方藝術形式,例如日照農民畫展在法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成功舉辦,就將特意風格帶進了國際藝術領域加以展示。

2、藝術特征

日照農民畫的藝術特征,是從內容上彰顯其個性,內容包含了海上漁民的勞作、陸地民俗風情,還有歷史傳統故事等等,而且在傳承和創作中,農民畫的地域差別性也和凸顯了出來。例如海上漁民凸顯的就是漁家的海上漁業生活,而陸地的民俗風情,則反映的是農家的民俗風情,所有的民俗風情畫,均具有獨特的本土性特點,彰顯農民熱愛藝術,崇尚生活的風貌。而歷史繪畫則表現了民間傳說,將人們對善惡的理解表現的淋漓盡致。

3、日照農民畫發展面臨的問題

隨著文化事業和產業的發展,日照農民話躋身文化產業行列,通過展覽、博覽會等,出現在大眾的評判的浪潮之中,套經過研發,日照農民畫的發展涉獵到了眾多的產業,如農民畫繡,農民畫絲巾等等,形成了初步的日照農民畫的產業鏈條。但是在發展中,一些薄弱點日漸顯露:關于日照農民畫的發展,在政策給予投入和推動的力度不足,因此產業規模發展不大,經營的集約化等不高,經營沒有形成合力,產業經營分散[2]。

4、日照農民畫的機遇

關于文化產業和事業的發展,黨和國家在提升文化軟實力上早已有戰略性的謀劃,例如關于將文化產業列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決策,將文化產業發展上升到戰略性產業的高度,通過出臺文化產業發展振興策略,不僅使得文化產業獲得了政策的平臺,也獲得了產業經營的平臺,尤其是日照近年來通過結構調整等方式,將城市的特色發展和文化產業發展予以掛鉤,強調科技產業,資源潛力,節能環保,形成了產業結構優化的格局,這位日照農民畫等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5、日照農民畫的發展策略

對日照農民話的產業化運作,既要考慮文化的發展,又要考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贏,這是文化產業走入經濟運營領域的必由之路,也是走傳承和創新之路的必然趨勢。只有遵循這一規律,才能保證日照農民畫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通過增加創作農民畫的創作人員的收益,真正讓日照農民畫的傳承有了發展的基礎保障。讓青年創造者能夠安心從事創作,并且潛心研究如何應對市場競爭,解決日照農民畫適應時代需求的文化內核的問題。

第二培養農民畫創作的中青年傳承者,讓農民畫后繼有人。例如開辦農民畫培訓班,成立農民畫協會,為自愿參加學習的農民畫愛好者提供場所、場地和材料以及技術輔導,培養出優秀的農民畫作家,并且在農民畫的創作隊伍中建立競爭機制,推動農民畫的人才隊伍的建設,培養高質量的農民畫作家的隊伍。

第三,適應市場需求,將日照農民畫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做好,堅決保護作品的鄉土氣息,將作品的令狐保護好,不能改變,將民俗教育貫穿到日照農民畫的傳承工作中,保護農村習俗和民俗文化遺產,堅持漁民生活和民俗風情兩大系列內容,發揮日照的生態和歷史的資源,保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民間技藝的集成發展,通過開發旅游紀念品等方式,一方面開拓市場,一方面讓農民畫的旅游行業得到發揚和廣大。

第四,進行日照農民畫的主題創作,要注重主題思想的與時俱進,適應當前的時代發展需要,以農民新生活為題材,反映當代農民的生活,例如轎車開回家、農民搬新居等題材,就是新時代日照農民畫的好的選題。在繪畫技巧上,運用天然礦物質植物原料進行創作,畫面更加質樸和奔放,制作更加精細,色彩更加艷麗,也更為當代人進行藝術收藏所喜愛。

結語:日照農民畫的收藏價值和藝術價值增高,還要對其衍生產品加強研發,例如近年來農民畫和刺繡工藝的結合,就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另外,開發與之相關的其他產業,能夠促進以農民畫為中心的產業群的形成。而且今后的發展方向還要向著高層次的日照農民畫進發,讓日照農民畫進入高質量的產業集群行列之中。

參考文獻

[1] 紀錫萍.真實性與商品化:日照農民畫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

[2] 韓堃.山東日照農民畫傳承與發展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猜你喜歡
調研分析傳承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視野下苗族鼓舞的傳承及發展探討
淺論民間舞蹈的傳承與發展
民族聲樂創新教學與賀州瑤族民歌傳承初探
高職學生個性特征及職業能力調查與分析
大數據時代下“被直播”問題現狀調研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