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生創新能力提升的高中地理教學實踐探索

2017-07-16 02:27王海燕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7年4期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實踐創新能力

王海燕

(安徽省臨泉縣田家炳實驗中學)

摘要:地理兼具了文科和理科兩類不同學科特質,有著非常高的實用性,應該積極承擔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使命。在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可以通過知識遷移、興趣引導、思維碰撞、課后轉化、實踐運用等多種途徑以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營造學生創造能力的源頭活水。

關鍵詞:創新能力; 高中地理 ;教學實踐

一、引子:用地理課堂叩開學生創新的大門

高中地理曾經是一門邊緣學科,由于旅游、知識經濟的興起,它越來越受到學生和家長的重視,甚至成了一門“顯學”。就是這樣一門兼具文科和理科兩類不同學科特質的課程,因其涉及到的知識面十分廣泛,容易激發學生的渴求新知、探索未來的欲望。進而,這對每個從事高中地理教學的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教學的挑戰——“你并不只是要教會學生地理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發現新知、運用新知”。這就牽涉到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上,換言之,也就是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于是,怎樣有效發揮教育工作者的職能,其實提升地理課堂的效用,系統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擺在每個地理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而創新思維能力作為一種能力需要其主體(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很難通過外力進行拉升。因此,教師扮演的是一個推動者、引路人的角色,他需要引導學生發現地理課堂的奧妙、激發學習的興趣、進而一步步走進地理知識的殿堂,發現美的同時,培養創造美的能力。

二、探索:創新能力提升的幾種方法

結合以往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可以嘗試采用以下幾種方法推動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提升

1.知識遷移:融入多學科知識,用學生聽得懂的語言教學。在描述人的博學時,人們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雖說這里的地理和我們所學的地理課程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可以從這句話中窺見地理知識對于人的知識修養所起到的作用。同樣,一個人的博學,是需要綜合掌握多個學科的知識,地理老師也不例外。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可以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相關知識進行教學,這一方面能夠與學生的語言發生共鳴,同時也能夠彰顯教師的專業魅力。當然,這對地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挑出地理專業的這個深井,帶頭做好知識的遷移,采取知識發散的形式,深挖知識與其他學科的相關性,并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這樣一來,學生了解的知識就不局限于課本知識,而是進行知識的遠行,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探索、求知欲望。

2.興趣引導: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是由科學依據的。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的驅動力,也是學習效果的重要保障。有鑒于此,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不在于教會學生多少知識,而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我們也要在地理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因地制宜,了解學生的興趣點,精準發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這個觀念已經并不新鮮,而在教學實踐中,迫于升學的壓力,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很少。為了促使學生有所改變,教育工作者需要對自身進行改變,還課堂與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增加學生參與的環節,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而不是教師一個人自說自話。比如,老師可以設置問題與探究環節,讓學生對某個教學案例進行探討,或者布置相關的行動學習的作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學習也不再說家長、老師的“要我學”,而變成了“我要學”,由此所帶來的學習改變是巨大的。

3.思維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點亮學生創新能力提升的明燈。正所謂“真理越辯越明”,學生之所以對某些知識點不能夠靈活運用,是由于他們沒有真正理解它們。教師站在自己的角度,想當然的認為自己已經“講明白了”、“講了多遍了”,、“學生應該掌握了”。殊不知,教學不是走過場,教學的真正效果在于學生接受了多少內容,而不是教師講了多少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通過設置不同梯隊的問題,引導學生回答、思考,采取這種抽絲剝筍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的本質,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這樣也能夠讓地理教學成為一場探索之旅、發現之旅。針對某些觀點,學生可能會有激勵的爭論,這其實教學進入佳境的表現,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教師不要隨意支持或否定某一方的觀點,而是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思考。最后,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結果,學生會高度認同,也會增強成就高,對后期的學習也會充滿信心。

4.課后轉化:高效管理已有知識,讓知識成為力量。為了讓知識起到應有的作用,需要做好已經學到的知識的管理。經過9年的義務教育的積累,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個龐大的知識倉庫。作為這個知識倉庫的主人,學生要學會對這個知識庫進行管理。為了幫助學生用好知識庫,地理教師可以這樣做,在課程結束后,提出一個特定的問題用于后期的知識整理與學習發現,針對這個問題,學生可以調用已有的知識儲備,也可以借助圖書報刊、互聯網資源,這樣一個個的問題點下來,學生形成針對一些特定問題的系統知識儲備,在收集整理的過程中,也能學習到知識管理的工具與方法。

5.實踐運用:知識遷移,學以致用。學習的終極目標是運用,地理這門學科的突出優勢就在于它的實用性。作為地理老師,我們要牢牢把握這個優勢,在教學過程,為學生的學習運用提供必要支持條件,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與發現,在課堂上學習,在生活中學習。

三、結語:創新沒有止境

綜上,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多渠道出發,同時,創新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長期的實踐鍛煉和培養,最終才能提高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形成一種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 1 ] 盧林先.新課改下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 J ] .教育學,2011 ( 6 ) .

[ 2 ] 向建華.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與創新思維的培養 [ J ] .今日科苑,2008( 22 ) .

[ 3 ] 李宏偉.高中地理課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探析 [ J ] .中國校外教育,2011 ( 15 )

猜你喜歡
高中地理教學實踐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培養視角下的無機化學教學研究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職音樂教育改革探討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探討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雙動兩岸的教學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