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形成天然氣基準價格尚待時日

2017-07-19 10:08悉尼科技大學澳大利亞中國關系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施訓鵬
中國石油企業 2017年6期
關鍵詞:交易中心樞紐基準

□ 文/悉尼科技大學澳大利亞—中國關系研究院能源研究所 施訓鵬

中國形成天然氣基準價格尚待時日

□ 文/悉尼科技大學澳大利亞—中國關系研究院能源研究所 施訓鵬

由于和油價掛鉤的天然氣定價機制不能反映我國及東亞地區其他國家天然氣市場基本面,因此包括我國在內的幾個東亞地區國家都在考慮建立自己的天然氣基準價格。但形成我國天然氣基準價格需要滿足幾個前提條件,即:A具備供買賣雙方交易合同的交易所;B具備明確交割地的交易樞紐;C具有標準化交易產品;D具備競爭性的市場環境包括足夠數量的市場參與者。而目前我國僅僅建立了功能不全的現貨交易所,仍缺乏明確定義的交易樞紐,尚不具備形成天然氣中國價格的必要條件。

全球三大天然氣市場定價機制

東亞地區是全球LNG主要買家,中國、日本、韓國3個國家的LNG進口量2015年占世界LNG總貿易量的60%。然而,在擁有龐大進口量的同時,東亞地區并沒有形成自己的天然氣基準價格。東亞地區LNG的進口價格往往與日本原油綜合價格(JCC)掛鉤,即氣價由油價決定。這與全球另外兩大天然氣市場—北美和歐洲的定價機制不同。北美天然氣市場采用的是競爭性的定價機制,也稱樞紐定價,價格由管道氣之間的“氣—氣”競爭決定,其基準價格為亨利樞紐(HenryHub)形成的交易價格。英國的國家平衡點價格(NBP)和荷蘭的TTF也是樞紐定價機制。而在歐洲其他地區,天然氣的主要定價機制和亞洲類似,可統稱為與石油掛鉤定價(也稱“石油掛鉤價”)。稍微不同于東亞地區的是,歐洲天然氣定價參照物是終端消費市場上的石油制品,而不是原油,因此也稱為凈回值定價。

由于市場定價機制的不同,在之前金融危機時期也是國際油價飆升時期,世界三大市場的天然氣價格差異明顯,亞洲市場的天然氣價格明顯高于歐洲和美國。這種價格差異被稱為“亞洲溢價”。很多研究成果都認為,造成這種溢價的主要原因是亞洲缺少自己的天然氣基準價格。因此,當前中國、新加坡和日本都在努力建立天然氣交易中心,試圖形成亞洲基準價格。2015年7月1日,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開始試運行,使得很多人把中國的天然氣基準價格默認為上海價格。但在2017年1月12日,我國第二個國家級天然氣交易中心在重慶掛牌成立,與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構成競爭關系。這也讓我國天然氣基準價格形成的步伐更加清晰。

在現有的研究成果中,有關構建我國天然氣交易中心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加快體制改革、放開上游、獨立管道、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大對第三方準入的關注,以及發展期貨市場等方面。在這些認識當中,有關改革的部分都較為合理。沒有改革,就不可能有自由的交易、足夠多的參與者,就不能形成充分的競爭,更談不上在現貨競爭的基礎上形成期貨市場。然而這些研究對形成天然氣基準價格的一些關鍵問題敘述還不夠清晰,甚至有誤解的地方。常見的錯誤包括混淆交易中心(Exchange)和交易樞紐(Hub)的概念,以及把上海樞紐等同于中國樞紐,期望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很快就能報出中國天然氣基準價格等。比如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的成立,被眾多媒體稱為構建“中國版亨利樞紐”的重要一步,這是不正確的比喻。這些想法忽略了建立天然氣基準價格需要完成的大量其他方面的工作。為此,筆者分析研究了建立中國天然氣基準價格的動力問題、闡述了交易樞紐的概念、探討了建立中國天然氣基準價格的基本條件,并在此基礎上分析評價中國形成天然氣基準價格的現狀。

“氣—氣”定價機制難解“亞洲溢價”

當前的很多研究者認為,我國在天然氣國際貿易中受到了不公平對待,有了交易中心和中國價格,就有了定價(話語)權,可以糾正這個不公平問題。以上研究隱含的一個前提是:現有的定價機制是不合理的,或者說現有的與油價掛鉤的定價機制不能反映我國乃至東亞市場基本面。這種觀點在國際上也得到了許多支持?;谶@一邏輯,常見的建議對策就是建立天然氣交易市場(中心),特別是衍生品交易市場,形成中國(亞洲)基準價格。這些研究同時還默認可以通過建立交易中心來獲得有利于自己的定價機制,即誰擁有定價平臺,誰就可能形成有利于自己的價格基準。

然而筆者認為,以上研究成果的觀點有待于商榷。降低天然氣價格水平、獲取定價權或者議價權,都不應該成為改變當前天然氣定價機制的動力。新的“氣—氣”競爭的定價機制不一定會解決“亞洲溢價”的問題,“氣—氣”競爭最終形成的價格可能比目前的價格還高,也可能比目前的價格低。過分強調新的定價機制在解決“亞洲溢價”問題上的作用,不但不正確,還容易引起賣方的反感。從國際氣價走勢可以看出,2017年3月亞洲LNG現貨價格為7.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如果扣除液化成本,已低于歐洲天然氣價格(6.27元/百萬英熱單位)。也就是說,亞洲天然氣交易實際上是享受了折扣,而不是溢價。如果單純地認為競爭性的本地基準定價是為了解決溢價問題,那么現在會失去形成基準價格動力。

此外,把建立市場、發現價格和尋求價格基準的努力等同于對定價權的爭奪,這樣的看法有害無益。這種觀念既不符合經濟學理論,也不利于市場健康發展。市場的發展目標,應該是實現買賣雙方的合作共贏。如果定價權真的能夠帶來額外的利益,在該市場上形成的價格不公平,受損的一方可能會離場而去,市場也就會消亡。與此同時,其他國家也會努力爭取自己的基準價格,削弱市場本身的額外利益。充分競爭的結果必然導致扭曲帶來的價格“紅利”消失。

我國乃至亞洲構建自己的天然氣基準價格的動力,應該是通過“氣—氣”競爭價格機制,形成反映本地區市場基本面價格。通過這個市場發現的天然氣真實價格,可以消除價格“扭曲”,避免效率損失,使天然氣被最合理地利用。這種公平合理的天然氣價格應該由供給需求的基本面決定,而不應該由賣方或者買方左右價格的非市場能力決定。如果這個市場是可信且相關的,其價格也就自然能夠被認可。

基于反映市場基本面這個邏輯,東亞各國、各地區之間的基準價格不一定會存在競爭關系。中國、日本、新加坡市場差異巨大,不一定只有一個價格。此外,匯率等風險的存在也不支持唯一的價格基準。歐洲的經驗表明,匯率因素是TTF取代NBP成為歐洲大陸天然氣基準價格的一個重要原因。最近的模擬研究結果也表明,東亞地區幾個天然氣定價中心之間并非你死我活的關系:使用東京價格還是上海價格作為LNG交易的基準價格,對整個地區的天然氣價格影響并沒有十分明顯的差異。因此,天然氣定價應該是技術問題,不宜泛政治化,各國家和地區之間應該要合作而不是對抗。

交易樞紐和交易中心概念不同

為了探討如何形成天然氣中國基準價格,首先要厘清幾個基本概念。天然氣交易樞紐(TradingHub,簡稱樞紐)和交易中心/所(Exchange)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經常被混為一談。交易樞紐是天然氣產權交割的地方;而交易所或交易中心是天然氣合同交易的平臺。買賣雙方在交易所達成交易,然后分別給交易運營者下達收、發天然氣指令,交易運營者根據指令“收發”天然氣。兩者之間關系,通俗地說,交易樞紐是農貿市場,是商品集散地,而交易中心是淘寶這樣的電商平臺。也可以說交易樞紐是硬件,交易中心是軟件。

交易樞紐無論是實體交易點還是虛擬交易點,本質上是管道網絡。樞紐必須要有足夠的管道運輸能力,使得天然氣可以從賣方運輸到買方手中,從而實現所有權交割。也就是說,樞紐提供了實現天然氣物理交換的交割地(TradingPoint)。交割地是樞紐核心功能,一個樞紐必須要有一個唯一的交割地。天然氣交割地可以是“亨利樞紐”這樣的多條管道物理匯聚地(PhysicalHub),也可以是英國國家平衡點(NBP)這樣的虛擬交割點(VirtualHub)。

如果說實體樞紐是一個點的話,虛擬樞紐就是一個圈。不管交割地是點(實體樞紐)還是圈(虛擬樞紐),都要保證天然氣能夠在其范圍內零成本地自由流動。因此,管網是樞紐基礎,沒有管道聯通,樞紐就無從談起。樞紐還必須有足夠儲氣能力,從而確保樞紐內天然氣供需的平衡。

作為基準樞紐,必須要有足夠深度的天然氣金融市場、廣泛而數量眾多的市場主體,并具備良好的流動性?;鶞蕵屑~交易的主要品種是期貨,市場參與者為眾多金融機構,交易的目的大多是投機和風險管理,而非為了實際交割。期貨交易量和實際交割量的比值(churnrate),是衡量市場流動性的重要指標之一。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要求在一個可信任的市場,這個比值不能低于15,而2014年NBP和TTF的這個數值都超過了20。

雖然在期貨市場發展以后,基準樞紐(交割地)的實物交易量相對不再那么重要,但截至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天然氣期貨市場不以交割地作為依托。成熟市場的發展經驗表明,以實物交割為目標的現貨交易是發展期貨交易的前提條件和必經之路。標準的期貨合約,一定包括交割地點和交割時間。交割地點也是天然氣的基準計價地。

交易所的建設相對于交易樞紐要容易很多。交易所自身不能產生基準價格,交易中心甚至都不需要和樞紐在同一個地方?,F有的天然氣基準價格,往往是由普氏這樣的價格報告機構報告的。這是由于基準樞紐的產品交易往往分散在不同的平臺,且大部分是非公開的柜臺交易,一個交易平臺的交易數據往往難以反映全局。

交易所和交易樞紐的關系不是一對一的:一個交易樞紐的產品可以在多個交易所交易,一個交易所可以交易多個不同交易樞紐的產品。英國NBP的產品可以在ICE(倫敦洲際交易所)、ICEEndex(歐洲大陸能源交易所)和EEX(歐洲能源交易所)等平臺上交易;反之在ICE-Endex交易平臺上也可以交易NBP、TTF等不同樞紐的產品。由于交易平臺相對于樞紐的這種非唯一的對應關系,未必需要整合交易平臺。由此可以預見,未來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將可以交易重慶以及其他任何樞紐的商品;同理,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也可以交易上海及其他樞紐的商品。

形成我國天然氣基準價格四個必要條件

綜合分析現有研究中有關形成基準價格信息,筆者認為形成中國天然氣基準價格,至少需要滿足以下4個必要條件。

一是具備供買賣雙方交易合同的交易所。這個交易所的功能比現有的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和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都更廣泛?,F有兩個交易中心缺乏期貨交易功能,而國際上天然氣基準價格都是由期貨市場決定的?,F貨市場只是形成基準定價的基礎和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期貨市場流動性決定了價格是否可以得到認可。當然,在實際交易過程中,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界限并不十分明顯。

二是具備交易樞紐。這一點往往被忽視,或者被默認為交易所。樞紐需要獨立于買賣雙方之外,由獨立的操作者來運行,為各方提供公平服務。由于交易樞紐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有力的運行作為支撐,其建設過程比交易所要更具有挑戰性。在建設的眾多交易樞紐中,還需要確定一個類似于“亨利樞紐”這樣的基準交易樞紐。這個基準樞紐決定了未來我國天然氣基準價格名稱,如重慶價格、上海價格或者廣州價格等。這個基準樞紐必須要有足夠的流動性且和其他樞紐連通,其價格對不連通樞紐沒有指導作用。確定基準樞紐,可以集中有限的交易,形成更大的總體流動性。雖然說物理條件是基準樞紐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市場對基準樞紐的信任也非常重要。如荷蘭的TTF雖然比德國樞紐起步晚,但由于市場擔心德國天然氣工業過于強大,可能操縱德國樞紐價格,使得TTF逐漸發展成為西北歐大陸的基準樞紐。

三是具有標準化交易產品。天然氣采用熱值來計量,比較容易標準化。但是就其商品屬性而言,還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影響,需要進一步規范化和標準化。這個標準化的產品不僅包括現貨市場,也包括期貨市場的產品。

四是具備競爭性的市場和足夠多的市場參與者。建立可信的價格需要市場上有足夠多的交易者,從而避免任何交易者具有左右價格的市場力量。因此,為了形成公平的市場,需要推進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形成競爭性的市場環境。

形成我國天然氣基準價格模式與路徑

根據上述框架分析,我國距離產生天然氣中國價格目標還很遙遠。我國現在僅僅是建立了天然氣現貨交易中心(所),仍缺乏明確定義的交易樞紐,故而沒法定義基準交割地;由于沒有基準交割地,交易產品也就不能標準化,因而不可能出現價格指數。也就是說,不具備交易樞紐和交割地的交易中心(所)是無法形成基準價格的。

現在主流研究往往忽視了交割地,以及交易樞紐這個重要組成部分。以上海為例,其具備形成樞紐的潛力,但還沒有被定義為樞紐,即便在上海成功建立樞紐,也不代表上海樞紐就能成為中國天然氣市場基準定價樞紐。理論上講,重要骨干管網交匯地,或者管輸能力充足的主要市場,都有成為基準樞紐的條件。

形成天然氣基準價格可以更準確地反映本地區市場基本面,所提供的價格可以用來更經濟、高效地分配天然氣資源。因此,我國應堅定不移地推進天然氣基準價格的各項工作。但是,在建立天然氣中國基準價格的過程中,也要盡量避免形成錯誤的認識,清楚認識到基準價格的形成路徑;要防止為了定價權,或者議價權而從事這項工作,否則容易在低油價的時候失去動力,也容易引起國外供應商的反感,無端增加難度;在推進工作的過程中也要意識到建立基準價格的核心條件,大力推進樞紐的建設,理順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關系。

目前在形成天然氣中國價格的道路上,所做的工作僅限于建立了兩家交易平臺,更為重要的交易樞紐建立工作還沒有被提上議事日程。就天然氣行業而言,相關政策討論的重點應該是如何建立具體的交易樞紐、確定基準定價樞紐等;另外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好各個樞紐之間的關系。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形成競爭性的天然氣市場是形成可信的中國天然氣價格的基礎。若改革不到位,管網獨立、市場競爭環境、價格管制等不能支撐市場化交易,那么未來的天然氣交易中心可能會類似于上海石油交易所的現狀,即只能發現交易量,而不能發現價格,其交易價格基本上還是國家管制價格。在當前改革仍舊不到位的環境下,有關部門可以從理順現貨和期貨交易平臺關系、建立交易樞紐著手,先夯實基礎。

猜你喜歡
交易中心樞紐基準
以市場機制推動自愿減排 全國自愿減排交易中心建設有序推進
樞紐的力量
下期要目
淮安的高鐵樞紐夢
國家糧食交易中心
國家糧食交易中心
應如何確定行政處罰裁量基準
樞紐經濟的“三維構建”
英國天然氣交易中心啟示
滑落還是攀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