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媒體謠言的傳播機制探討

2017-07-21 13:29孔澤鳴鄭享玉
采寫編 2017年3期
關鍵詞:傳播機制社交媒體謠言

孔澤鳴+鄭享玉

內容提要:我國互聯網的發展速度逐漸加快,在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同時,網絡社交軟件應運而生,無論是微博社交媒體,還是微信社交媒體,用戶數量均快速增加。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謠言成本,而且還為謠言傳播提供了速度和范圍支持,謠言的傳播機制也發生了變化。本文對社交媒體謠言進行了分析,探究了對社交媒體謠言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社交媒體;謠言;傳播機制

前言:如今社交媒體及謠言對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不容忽視,從典型社交媒體——微博、微信的謠言傳播機制分析中可知,謠言對社會發展、信息傳播方向具有引導作用,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社交媒體謠言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一、社交媒體的基本現狀

我國對社交媒體的研究時間遠遠短于西方國家,“社交媒體”一詞于2007年被提出,我國與以往相比,在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顯著進步,相關學者提出了重要建議,這為我國社交媒體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F在關于社交媒體的定義不盡一致,不同領域提出了各自的定義,但也有基本共識,簡言之,社交媒體即以網絡為基礎來構建社交平臺,以此便于用戶間進行信息交流、關系維系。

社交媒體在網絡信息技術的影響下,傳播內容、發展模式、媒體功能等發生了明顯變化,發展空間較大、發展前景良好。在把握社交媒體現狀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展開探究,這不僅有利于改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還能加快信息的傳播。以此為基礎分析網絡謠言的傳播機制,同時,提出有效應對策略,這能夠為網絡媒體、社會發展起到正向引導作用。

二、社交媒體謠言介紹

(一)基本內容。網絡謠言之所以能夠快速、大范圍傳播,主要以媒介特性為基礎,媒介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傳播機制。其中,微博社交媒體的媒介特性表現為:關注性,即用戶能夠主動添加粉絲,無需獲得被添加者同意,也可以互相關注;原創性,用戶可以借助媒介平臺自行發布文字、圖片、視頻以及結合式內容,一旦發布的信息內容失真,極易構成網絡謠言制造、傳播的事實;評論性,信息接收者能夠在信息下方寫下評論,這是謠言“添加”作用的表現;轉發性,主要是對原信息直接轉發,不附帶任何感情色彩,這既能起到謠言消除的作用,也會起到謠言助推的作用。微信社交媒體的媒介特性表現為:好友添加,既能以搜索好友號碼的形式添加,又能以通訊錄聯系人啟用的方式添加,但需要獲得被添加者授權才能成為好友,即在迎合用戶行為習慣的基礎上增進用戶間的聯系和人際關系;群功能,用戶可以主動創建聊天群,也能被拉進聊天群,共享群內消息,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謠言的監管難度;朋友圈,用戶能夠借此發布文字信息、鏈接分享,同時,用戶也能對其評論,這會不同程度降低謠言的鑒別水平[1]。

(二)基本類型和傳播路徑。微博謠言主要有四種類型,分別為惡性犯罪類謠言、突發事件類謠言、災害災病類謠言和政策法規類謠言,其中第一種類型謠言的傳播幾率較大,具體表現為人身安全事件頻發,最后一種類型謠言屬于新興謠言,具有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微信謠言主要有五種類型,分別為國際謠言、政策法規謠言、科學常識謠言、微信自身謠言以及社會類謠言,其中科學常識謠言發生頻率最高。微博謠言、微信謠言主要有三種傳播形式,分別是人際傳播、大眾傳播和群體傳播。辟謠機制方面,微博常用辟謠小組處置和用戶舉報兩種方式,微信常用技術攔截、辟謠賬號和用戶舉報三種方式。澄清機制方面,微博主要實施官方賬號聯合以此聲明澄清,微信主要定期推送辟謠報告。懲處機制方面,微博采用微博信息刪除、用戶停用、賬號刪除等方式,微信采用賬號封鎖和文章刪除這兩種方法[2]。

三 社交媒體謠言的有效應對措施

(一)政府方面。首先,應健全網絡立法,以此實現網絡信息的正向傳播、網絡秩序的有效維護、用網環境的凈化,為謠言治理提供法律支持?!痘ヂ摼W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已經出臺,并作出了司法解釋,這為我國網絡立法起到了推助作用。我國在借鑒發達國家在此方面的立法經驗時,應結合我國實際國情,切忌全盤照抄,在此基礎上構建健全的法律體系[3]。其次,強化公信力建設。正是基于網絡平臺的開放性,才使民眾對政府發布的信息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因此,應重點加強政府公信力建設,這是有效抵制網絡謠言的關鍵。再次,對辟謠信息要全面篩選、合理發布。要提高辟謠針對性,確保將網絡謠言攻破,同時,要重視還原事實真相,以消除民眾的懷疑心理,降低謠言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此外,還能有效增進政府與民眾間的距離,加快和諧社會的構建速度[4]。

(二)媒體方面。首先,堅持新聞客觀性。當有恐怖事件發生時,媒體報道應嚴格遵守新聞真實性這一原則,對于夸張、虛假信息應及時制止傳播并予以澄清,避免出現信息無序傳播、虛假傳播,否則,會為民眾塑造錯誤認知。同時,還會增加辟謠的難度,從中能夠看出,遵循新聞客觀性在制止謠言傳播中具有重要意義[5]。其次,強化媒體公信力。應重點加強媒介公信力,提高對信源的分析能力,以及信息的審核能力,從而減少網絡謠言的傳播,同時,能夠還原新聞真實性。從已有謠言的傳播中能夠看出,一旦虛假性謠言出現,不同媒介常對其作雷同性報道,對謠言傳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應實行媒介聯合,主流媒體嚴把信息觀,起到信息正向傳播的示范性作用,同時,差異性媒體主動提供不同視角,以此實現辟謠目標,強化媒介聯合實力。再次,發揮意見領袖的作用。應對微博評論中積極性較高、信息傳播內容真實性較高的用戶予以鼓勵,以此發揮信息傳播的正向作用;強化意見領袖意識,無論是政府,還是媒體,抑或是個人,均應做好把關人工作,以此實現網絡環境健康發展[6]。

(三)個人方面。為了得到網絡環境凈化的效果,人們應注意對網絡信息的辨別,不斷擴大信息接收范圍,優化自我議程設置。除此之外,人們還應有針對性地強化自身媒體素養,提高對不良信息的免疫能力和辟謠意識,時刻保持清晰、冷靜的頭腦,堅持運用理性思維處理謠言,以免負面謠言大范圍傳播。這對個人發展、網絡環境營造具有重要作用[7]。

結論:綜上所述,社交媒體謠言應通過政府、媒體和個人層面共同應對,這對謠言的有效抵制具有重要作用,同時,能夠營造良好的媒介環境。我國在此方面還存在差距,需要不斷努力,借鑒國外好的經驗,提高人們的辟謠能力和媒體素養。

注釋:

[1]盧尚青. 社交媒體謠言的傳播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6.

[2]?;矍?,錢夢姣. 淺析社交媒體中謠言的傳播和消解機制——以微信謠言傳播為例[J]. 新聞戰線,2016,07:57-61.

[3]王軍,李曼霞. 災難報道中新聞圖片倫理的分析——微博、微信與傳統媒體對比[J]. 新聞愛好者,2016,06:45-48.

[4]張平. 淺析社交媒體謠言的傳播機制——以“我和微信的故事”事件為例[J]. 現代視聽,2016,07:40-42.

[5]趙萍萍. 社交媒體時代網絡謠言的傳播研究現狀分析[J]. 中華文化論壇,2016,09:153-155.

[6]王宇琦,陳昌鳳. 社會化媒體時代政府的危機傳播與形象塑造:以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為例[J]. 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07:47-59+127.

[7]趙楠,宋燕. 媒體外交與國家形象構建——傳播手段視角下的新媒體外交[N].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26-33.

(作者簡介:孔澤鳴,吉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鄭享玉,吉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生)

基金項目:吉林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新媒體流言傳播機制及對策研究》(2016ZZ002)。

猜你喜歡
傳播機制社交媒體謠言
中國使館駁斥荒謬謠言
不信謠言 科學防“疫”
你被養生謠言忽悠過嗎?
謠言π=4!
企業微信生態圈的信息傳播機制及效果分析
基于社交媒體的廣告學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
“雙微時代”的危機傳播趨勢和影響因素研究
政府危機公關中的新媒體傳播機制透析
網絡暴力的法理學透視
淺談微電影的藝術特點及其傳播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