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城縣紅層分布區地質災害特征與防治對策

2017-07-24 16:51劉家闊
資源環境與工程 2017年3期
關鍵詞:谷城縣紅層斜坡

劉家闊, 陳 剛, 趙 薪

(湖北省地質局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湖北 荊州 434000)

谷城縣紅層分布區地質災害特征與防治對策

劉家闊, 陳 剛, 趙 薪

(湖北省地質局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湖北 荊州 434000)

以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地質災害詳細調查項目成果報告為基礎,從地質條件入手,總結分析該區地質災害的發育特征及影響因素等,認為該區地質災害發育與人類工程活動密切相關,主要防治手段應以控制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破壞為主,建議采取行政干預措施。

紅層地區;地質災害;發育規律;危害性;防治對策;谷城縣

紅層區分布于谷城盆地內低丘壟崗區,面積368.28 km2,低丘區切割相對較強烈,壟崗區容易集中人類活動對地質環境影響較大;地質災害調查表明,該區共發育地質災害129處(圖1),占全縣總數的17.67%,地質災害相對較發育,近年來因人類工程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有逐年增多趨勢,且具有規模小、危害較大的特點[1]。頻發的地質災害對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分析研究低丘壟崗紅層區地質災害發育特征,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建議,對于地方政府做好低丘壟崗區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地質環境概況

谷城縣低丘壟崗紅層區位于谷城縣域東側,行政區域包括城關鎮、茨河鎮、廟灘鎮、石花鎮、冷集南部、南河及盛康北部等大部分地區;區內土地肥沃,溝渠密布,人類工程活動頻繁,為本縣經濟發達地區。 S303省道、襄渝鐵路、G316國道、漢十高速、谷竹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谷城縣低丘壟崗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981 mm。本區地表水系較發育,主要有漢水、南河及北河三大河流。

谷城縣紅層區處于構造剝蝕中低山地形與漢江平原的過渡地帶,南襄紅層斷陷盆地內,總體屬低丘壟崗地貌,地勢寬緩開闊,高程一般在100~300 m之間,切深20~50 m。出露基巖主要為古近系大倉房組(E2d)及玉皇頂組(E1-2y)、白堊系上統跑馬崗組(K2p)及寺溝組(K2s)等紅色碎屑巖,中—厚層狀,微具膨脹性,節理面陡傾發育,巖體完整度差,工程性質較差。構造調整為屬新華夏系第二沉降帶中段南襄盆地西緣,位于晚白堊世之后的斷陷盆地西側[2]。其南部與白河—石花斷裂、青峰斷裂接觸。區內盆地內斷裂構造不發育,僅在當鋪地區發育兩條北西向張性斷裂,構成上白堊統中部巖層與武當群呈斷層接觸,形成小型地塹構造。

圖1 谷城縣紅層區地質災害分布圖Fig.1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geological hazard in Gucheng County1.地質災害點;2.全新統沖積物;3.更新統沖積物;4.更新統殘積物;5.第三系大倉房組;6.第三系玉皇頂組;7.白堊系寺溝組;8.白堊系跑馬崗組;9.變質巖高丘分布區;10.紅層低丘分布區;11.紅層壟崗分布區;12.河谷平原分布區;13.鄉鎮界線。

2 地質災害特征

2.1 地質災害類型及分布

2.1.1 低丘區地質災害類型及分布

分布面積268.91 km2。主要分布在廟灘鎮、石花鎮、茨河鎮、五山鎮、城關鎮和境內,盛康鎮及南河鎮北部、冷集鎮南部少量分布(見表1)。各類地質災害規模以小型為主,共107處,其中不穩定斜坡72處、滑坡32處、崩塌3處。地質災害點密度為39.79處/100 km2。

表1 低丘區地質災害統計表Table 1 Statistics of geological hazard in low-hilly area

2.1.2 壟崗區地質災害類型及分布

分布面積99.37 km2。主要分布在石花鎮、茨河鎮、城關鎮和冷集鎮(見表2)。區內各類地質災害規模均為小型,共22處,其中不穩定斜坡18處、滑坡4處。地質災害點密度為22.13處/100 km2。區內地質災害主要以人工切坡形成的不穩定斜坡為主,滑坡次之;變形多以小型土質坍滑為主。

表2 壟崗區地質災害統計表Table 2 Statistics of geological hazard in mound area

2.2 地質災害形成影響因素

對比紅層壟崗區與低丘區地質災害發育類型、規??梢钥闯?地質災害多發生在降雨期間,相對切割大的低丘區地質災害密度相對較大,表明紅層區內地質災害受特定的地形地貌、地層巖性、降水入滲與人類工程活動的控制影響。由于紅層區為本縣經濟發達地區,較為強烈的人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造成了較大的影響或破壞,是主要影響因素。按人類工程活動特點可初步把誘發的地質災害劃分為四類,其特征分述如下。

2.2.1 集鎮建設工程建房切坡

低丘壟崗區地形相對平坦開闊,宜于場地建設。區內地處人口相對集中的城鎮區,城鎮建設如火如荼,建房切坡現象頻繁發生,切坡大多未按相關規范施工且未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破壞斜坡的整體穩定性;加之該區巖土體完整性差,且紅色巖系軟硬相間具有差異風化的特性,使得邊坡在雨季發生變形坍滑破壞,形成不穩定斜坡及滑坡類地質災害。該類災害具有規模小、突發性強、危害大等特點;區內該類因素誘發的地質災害點共63處,如城關鎮紅石亮社區四組不穩定斜坡(照片1)。

照片1 紅石亮社區四組不穩定斜坡Photo 1 Unstable slopes in Grounp 4 of Hongshiliang Community

2.2.2 水利建設工程水渠滲漏

區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水庫、堰塘、水渠等小型水利設施,因年久失修,經暴雨沖刷、渠水滲漏,造成下部土體飽水,發生滑塌。因水渠大多位于房前屋后,在供水季節,水渠滲漏,下部土體在渠水沖蝕浸潤作用下,產生推移式蠕滑變形形成不穩定斜坡地質災害。該類災害具有突發性強、危害性較大的特點。區內該類因素誘發的地質災害點共6處,如石花鎮彭家嶺村二組吳堂發屋后滑坡(照片2)。

照片2 吳堂發屋后不穩定斜坡Photo 2 Unstable slope behind Wutangfa’s house

2.2.3 公路工程修路切坡

公路建設多進行邊坡開挖,造成公路兩側高邊坡臨空,斜坡的整體穩定性降低,若未采取有效的邊坡支擋防護措施,在強降雨作用下,隨時可能發生崩塌、坍滑等地質災害。區內該類因素誘發的地質災害點共16處,大多分布于S303省道兩側,如茨河鎮陶灣村3組崩塌(照片3),為巖質邊坡,平面呈橫長形,規模為小型,剖面呈階梯狀。其出露地層為白堊系上統寺溝組紫紅色砂礫巖夾泥質粉砂巖,強風化,中厚層狀,軟硬相間,差異風化致使巖體破碎、完整程度較差,在強降雨作用下可能發生崩塌,威脅省道車輛行人生命財產安全。

照片3 茨河鎮陶灣村3組崩塌Photo 3 Collapses in Group 3 of Taowan Village,Cihe Town

2.2.4 修路、建房切坡+水渠滲漏

區內大量地質災害均為多種人類工程活動疊加作用下引發的。該類因素誘發的地質災害點共23處,如茨河鎮白龍廟村五組不穩定斜坡,位于S303省道東側,前緣切坡,后緣水工建筑物(輸水管道)漏水,形成一推移式潛在土質滑坡(照片4)。其變形特征為后緣發育拉裂縫,中前部鼓脹變形,致使中前部護坡格構梁嚴重損毀。

照片4 茨河鎮白龍廟村五組不穩定斜坡Photo 4 Unstable slopesin Group 5 of Bailongmiao Village,Cihe Town

3 地質災害危害性

紅層區形成的地質災害有129處,已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858.88萬元,最大的為下街滑坡,其次為茨河鎮白龍廟村五組不穩定斜坡及茨河鎮陶灣村1組不穩定斜坡。給谷城縣城鄉建設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和困惑,尤其是因水渠滲漏誘發的滑坡,一旦成災,將造成人員傷亡,應引起相關部門重視。目前,紅層區發育的地質災害威脅著562戶2 268人、約2 644.66萬元的生命財產安全。

4 防治對策

因該區大多數地質災害為人為因素誘發造成,故本文僅從行政干預手段上總結出“一宣傳,二建實,三結合”的防災減災理論。

4.1 一宣傳

加大法律法規的學習與宣傳,宣傳“規范施工”、“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地質災害防治理念,并實踐對地質災害的預先治理工作,把治理與開發利用有機地結合起來,避免或減少人類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的破壞。

4.2 二建實

4.2.1 建實群測群防監測預警體系及防災減災長效機制

建實由縣、鄉(鎮)、村三級構成的地質災害預警預報體系,完善應急處置系統建設。對發現的險情及時作出準確判斷和避災防災處置,以減少或消除突發地質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人員傷亡或危害。

4.2.2 建實高素質的地質災害防治隊伍

地質災害防治隊伍人員不足、整體專業素質不高是國土資源部門面臨的重要問題。故落實地質災害防治隊伍待遇政策、建實高素質防治隊伍至關重要。

4.3 三結合

4.3.1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與政府規劃相結合

縣級及以上政府應將地質災害研究、防治與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各方面相結合考慮,及時了解城市(集鎮)在規劃、建設與管理過程中所需要的地質信息與服務。

4.3.2 地質災害防治與工程建設相結合

堅持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對于擬建的城建工程,城建規劃、國土資源等部門應嚴把審批關。利用工程建設配套工程對地質災害體進行整治,如利用城建配套工程項目、交通擴建項目、土地整理項目對區內邊坡進行支護、加固等工程處理;利用國家政策(如增減掛鉤、精準扶貧等項目)對災害體內的村民進行搬遷避讓等,讓工程建設與地質災害治理完美結合。另外,對于一些財力有限的地方政府,可嘗試走商業化模式進行地質災害的治理。

4.3.3 國土職能部門與各行政部門相結合

地質災害防治不僅僅是各級地方政府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事,它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支持和協作。在工作中,國土、水利、安監、氣象、公路、林業、衛生等部門要加強合作,共同做好各項防災減災工作[3]。

5 結語

本文從地質環境條件入手,初步分析總結湖北省谷城縣紅層分布區地質災害的發育規律及形成因素,闡述其危害性,從地質災害行政防御手段方面給地方政府提出合理建議及預防措施。為防治紅層區地質災害、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致謝:感謝湖北省地質災害防治中心陳海洋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的指導與幫助。

[1] 劉家闊,祝軍,李姍姍.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報告[R].武漢: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2016.

[2] 徐邵宇,方山耀,陳夢璘.鄂西北山區山體穩定性和巖崩滑坡發育規律調查研究報告[R].荊州:湖北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1987.

[3] 李永紅,范立民,賀衛中.對如何做好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工作的探討[J].災害學,2016,31(1):102-112.

(責任編輯:于繼紅)

下期要目預告

2017年中國水利學會勘測專業委員會年會暨技術交流專輯

某水電站特高重力壩壩基區域斷裂工程地質分帶性狀研究

鄧爭榮等

某水電站壩址區薄層碳酸鹽巖溶蝕風化分帶地質研究

楊友剛等

標準貫入試驗和靜力觸探試驗在姊歸新縣城回填風化砂地基檢測中的應用

蔣曉娟等

某不穩定斜坡變形地質力學模式分析與穩定性評價

黃旭等

巴基斯坦某水電站深埋長隧洞圍巖地質參數論證分析

劉向飛等

Geological Hazards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Red Beds Area in Gucheng County

LIU Jiakuo, CHEN Gang, ZHAO Xin

(HubeiInstituteofHydrogeologyandEngineeringGeology,Jingzhou,Hubei434000)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hazard detailed investigation project report of Gucheng County in Xiangyang City,Hubei Province,according to geological conditions,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geological hazard have been summed and analys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y. Thus,the main countermeasure should prevent the destruction from engineering activities to geological environment,and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also proposed to adopt.

red beds area; geological hazard; law of development; harmfulness; countermeasures; Gucheng County

2017-03-01;改回日期:2017-05-15

劉家闊(1971-),男,工程師,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專業,從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工作。E-mail:4633175@qq.com

P694

A

1671-1211(2017)03-0310-04

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17.03.015

數字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736.X.20170516.1452.028.html 數字出版日期:2017-05-16 14:52

猜你喜歡
谷城縣紅層斜坡
不同pH條件下紅層泥巖崩解特性研究
礦區紅層與地貌發育特征研究現狀及其地質學意義
湖南省紅層下找煤樣式
襄陽地方特色民宿運營模式創新研究
谷城縣廟灘鎮南川中心小學:打造“領導陪餐”新常態
信仰的“斜坡”
夢是長長的斜坡(外一首)
谷城縣發展林業循環經濟的調查與思考
閩西南白堊系紅層分布特征與盆地基底含煤性分析
“三星智能教室”落戶谷城縣南河鎮小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