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言文學特征及表現形式

2017-07-27 08:56樊超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7期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表現形式文字

樊超

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漢字作為世界歷史中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彰顯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漢字的基礎功能是表達、傳承思想。隨著漢字的快速發展,漢字逐漸發展出了文學的功能。從古至今,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呈百花齊放的特點。本文針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歷程闡述了漢語言文學的特征并論述了其表現形式。

關鍵詞:文字;漢語言文學;表現形式

文字作為人類文明傳承的載體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四種古文字分別為漢字、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瑪雅文字,其中只有漢字仍在使用,其余三種文字均已銷聲匿跡。由此可見,漢字的發明對中華文明的發展具有歷史性的意義。正是漢字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造就了輝煌的華夏文明。

漢字從甲骨文發展至今,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漢語言文學即起源于甲骨文時代。在甲骨文時代,民間的占卜、傳說即是漢語言文學的雛形,其中大量使用了比喻、排比等句式。

一、漢語言文學的特征

文化是國家、民族、社會有序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脫離文化規范的任何發展形式都是危險的[1]。漢語言文學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使命??v觀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歷程,其主要特征為以下三點。

(一)豐富的體裁

漢語言文學歷經千年的發展,涌現出豐富多樣的體裁。古代的漢語言文學主要包含詩歌、楚辭、樂府、詞、賦、散文。在近代出現了更多的文學體裁,其與古代文學體裁相比更加多樣化、內涵化以及貼近社會,主要包括新型詩歌、小說、戲劇、散文詩、電影文學。中國出現最早的詩歌集為《詩經》,其內容豐富,反映了周朝初期至周朝晚期之間的社會生活風貌?!对娊洝返木涫街饕獮樗难?,其修辭方法主要為重疊反復,反映了周朝詩歌的特色。在《詩經》之后興起的詩體為楚辭、和樂府。楚辭是在楚地民歌的基礎上發展而起,反映了楚地的風土人情,其典型代表人物為屈原。樂府作為敘事詩歌具有強烈的現實感,通過描述社會現實展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隨著朝代的更迭,詩歌的體裁也在不斷豐富。唐朝的詩、宋朝的詞、元朝的曲都豐富著漢語言文學的體裁。

(二)顯著的階段性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迭紛繁復雜。漢語言文學隨著朝代變換也經歷了興衰。不同的朝代發展出不同的文學內容,突出反映了當時社會風貌和文風。古代詩歌的發展具有兩個最興盛的階段,分別是周朝和唐朝?!对娊洝分饕蓵谖髦艹跄曛链呵镏腥~,共收錄了311篇詩歌,反映了愛情、戰爭、生活習俗等內容。唐詩的表現形式比《詩經》更加多樣化,主要為五言和七言。唐詩作為中華民族的富貴遺產,對世人研究唐代的經濟、生活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唐詩在發展中也涌現出多種派別,主要為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浪漫詩派、現實詩派。每種詩派側重描寫不同的內容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隨著唐朝的衰敗,漢語言文學的體裁逐漸變化。到宋朝時,宋詞開始興起,其是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是漢語言文學中璀璨的明珠,其代表人物有蘇軾、辛棄疾、柳永、李清照。宋詞之后,漢語言文學中相繼出現了元朝的戲曲以及明清時代的小說。無論是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均與朝代的更迭具有莫大的關聯,同時也反映了漢語言文學發展的階段性。隨著朝代的起起落落,漢語言文學的體裁也逐漸改變。

(三)獨特的文學流派

文學作品寄托了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內心的思緒。在唐詩興盛的年代,王維、孟浩然的詩作主要描寫綠水青山隱士,風格恬靜淡雅,其向往田園詩意般的生活,被稱為山水田園詩派。高適、岑參、王昌齡等主要描寫邊塞生活、風景、戰爭,被稱為邊塞詩派。在宋朝,柳永、李清照等描寫的詞主要側重兒女情長,表現詩人的柔婉之美,被稱為婉約派。蘇軾、辛棄疾的作品用詞宏博,氣勢恢宏,被稱為豪放派。在古代文學的發展中,文學流派引領了時代的潮流,進一步推動了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特別是近代,隨著社會發展的需求,中國近代文學社團在社會的變革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學社團為“南社”?!澳仙纭币云浼みM的革命立場和囿于傳統的文學觀念被文學史定位,從而也將它在社團流派發展演化乃至文學現代性轉化過程中的重要意義發掘出來[2]。在每個時代的文學流派,均對當時的漢語言文學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為漢語言文學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漢語言文學的表現形式

漢語言文學博大精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在數千年的發展歷史中,漢語言文學發展出了多種風格迥異的表現形式,其主要為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報告文學等。詩歌朗朗上口,飽含真情,立意新穎,易于傳唱;散文形散神聚,語言優美,富含情感,易引起讀者共鳴;小說敘事緊湊,情節完整,構思精巧,引人入勝;戲劇貼近生活,空間和時間高度集中;報告文學具有新聞性、真實性,能夠通過藝術的手法展現最真實的新聞。

三、總結

漢語言文學博大精深,記載著悠久的歷史,傳遞著千年的文化。通過對漢語言文學進行研究,簡述了漢語言文學的三個主要特征及其多種表現形式的特點。

參考文獻:

[1]李秀茹.多元文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3(27):117-118.

[2]付建舟.論中國近代文學的前現代性[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3(3):21-25.

猜你喜歡
漢語言文學表現形式文字
多元歸一——中國畫表現形式探析
石材產品設計中幾種錯誤的表現形式
試析漢語言文學教學如何提高實效性
漢語動結式在維吾爾語中的表現形式
新聞策劃表現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應
種出來的“逍遙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