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我國城市化道路的選擇

2017-07-27 09:18賈健航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7期
關鍵詞:發展方式城市化

賈健航

南昌大學

摘要: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近期權威統計數據稱,在國家二孩政策開放以來,我國的人口總數已經逼近14億大關。龐大的人口基數帶來的是人均資源日益減少與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的矛盾突出的問題,在我國新型城市化建設的背景之下,這為我國推進城市化進程和提高城市化建設水平帶來了巨大困難。本文旨在結合我國人口現狀的前提下,分析影響我國城市化道路選擇的因素,以期為我國的城市化建設提供一些理論基礎與借鑒,為我國的城市化和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關鍵詞:城市化;人口問題;發展方式

我們通常來講的城市化,是指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或者是通過建設城市將農村人口納入其中的過程,但這是一個不規范的、狹義的概念,城市化的進程標準不應該僅以城市人口的比例來衡量,城市化是一個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的概念,包括農村人口的遷移、人口職業類型的轉換、產業升級、不同的地域屬性轉變等方面,具體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我國的人口現狀與城市化

在城市化進程方面,作為占據全世界人口總數近五分之一的國家,我國的城市化進程直接影響到整個人類世界的現代化建設水平。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Stiglitz)曾宣稱我國的城市化進程水平將會影響到21世紀全世界人類的發展進程水平,因此,我國城市化道路的選擇至關重要。我國城市化發展迅猛,但我國的人口基數龐大,導致我國在發展經濟與積極推進城市化、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必須要面對人口數量過多帶來的問題:貧富差距擴大、地區發展水平差異大、人均資源占有率排名與國家資源總量排名相差甚大、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水平較低等。

我國的人口眾多也導致我國在城市化進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都牽扯到人口問題,甚至社會上還有一種論調認為我國的人口基數決定著我國城市化道路必須要選擇建設小城鎮的方式。筆者認為綜合考慮我國國情,這種觀點是欠考慮的,一方面,人口分布過于分散將會給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壓力,不利于可持續發展,而人口集中則有利于統籌規劃和資源調配。另一方面,分散居住將會導致政府管理與生態治理的成本增高。

國際先進經驗表明,人口數量對城市化道路的選擇具有巨大的影響,但是并不是決定城市化水平的關鍵因素,許多國家也是人口基數極大,但是在建設高人口密度的大城市方面也取得了很顯著的成效,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人口基數相對于國土面積極不協調,人口集中有利于控制人口數量,在開展管理活動或者與國民生態息息相關的政策時也會帶來巨大的便利,如遏制人口老齡化發展等等。

此外,我們不得不提到大城市具有很多小城鎮所無法帶來的作用,例如吸引資金、促進產業轉型、提高人口素質、形成規模效應、形成大城市群等等,且筆者認為大城市群也是將來城市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口數量的正向增長必然會提高人口密度,從而導致人口集聚。在我國發展城市化進程的過程中,也出現過諸如禁止發展大城市、政府規劃與調控程度過高等等問題,所以在今后推進我國城市化進程時,一定要充分考慮我國的實際國情與社會發展水平,協調好大中小城市的職能與聯系,發揮地方優勢與特色,從而推動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促進經濟發展。

二、農村人口對城市文明的向往

我國人口基數大,且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眾多,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農村已經被扭曲成了貧窮、落后、素質低下的代名詞,農村人口渴望脫離農村,他們一旦進入或者接觸城市后就對農村產生了強烈的抗拒心理,不愿再返回其中。農村人口對城市的向往不外乎城市擁有更高的教育水平、醫療水平,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機會以及現代化的生活方式等,可以讓人們去享受現代化成果,享受城市文明。

1958年,在計劃經濟時代背景下,我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二元格局確立,這也是多年來影響我國農村人口融入城市問題的關鍵所在,人為的界限嚴格限制了農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動,也使得農村人口對于城市的向往成為了一種空想。

在現代市場經濟大環境下,人口流動規模增大、速度加快,尤其是占據中國人口近兩成的“農民工”的出現和迅猛增長,都體現了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的迫切希望和現實需求,因此,2014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正式公布,開始進行戶籍制度改革,打破經濟社會發展的桎梏,各地區因時因地制宜,結合地區特色,出臺相應政策,為農村人口“融入”城市提供了可能。改革的最終目標是要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與小康社會相適應,促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市化建設。

城市化建設的實質就是讓農村人口都融入到城市中的過程,無論是讓現有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中去,還是在農村地區建立起城市,都體現了這一要求。城市化的意義也在于保障農村人口充分享受城市化所帶來的便利與優勢,讓農村人口享受到社會發展與現代化建設的成果,真正融入到城市中去,體現社會的公平正義。

不過,城市化建設也不是一個盲目的過程,并非進行簡單的人口遷移即可,我們在進行農村人口融入城市化進程中也必須考慮實際情況。例如,農村人口在城市中能否獲得更高或持平的經濟收入;能否在城市中找到適合他們的崗位與職業;能否真正消除農村人口因為戶口等因素而遭受的歧視;能否讓農村人口擁有和城市人口一樣的政治權利等,因此,城市化建設中不僅要充分考慮到農村同胞對城市生活的向往,也要秉持著高度的責任感,讓農村人口真正“融入”城市而非簡單“進入”城市,給予他們在城市中的歸屬感。

三、我國城市化建設的原則

(一)以人為本

我國要建設的是以人為核心的城市化,城市化建設不僅要體現現代化,帶給人們以便利和快捷,方便日常生活;而且還要注重人性化,要體現以人為本,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存在感。

(二)因地制宜,循序漸進

城市化建設不僅要根據國情,還要根據不同區域的特色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因時制宜,城市化建設要體現地方特色,避免“千篇一律”的現象,并且要穩步進行、循序漸進,切忌不可盲目推進城市化,片面追求設施建設的數量,而要尊重客觀規律與現實,建設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新型城市化。

(三)城市化與工業化相結合

我國的現代化發展應該是新型城市化與工業化共同發展,城市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城市化,二者協調統一,統籌兼顧,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形成畸形的城市化和斷裂的工業化。

(四)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1)城市化建設要結合具體國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創新城市化發展方式,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地方特色的新型城市化。(2)城市化建設要實現區域協調、共同發展又不失特色。(3)要堅持綠色環保,城市化建設與環境保護不可顧此失彼,二者是協調統一的關系,要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城市化。(4)新型城市化的建設就是讓廣大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體現開放、自由的理念,打破限制,開放共享。

四、我國城市化道路的選擇

在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算是第一批開展城市化進程的國家,但是仍然用了接近上百年的時間才達成了最基本的城市化建設,而城市化水平提高到八成以上則用了超過兩百年的時間。對于我國來說,雖然在2011年底我國發布的藍皮書中稱,我國的城市人口總數終于占到了我國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標志著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已經完成了一半,但是真正的城市化不僅僅是人口數量的達標,更是與城市化有關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等達到相匹配的狀態,因此對于我國來說,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仍然需要較長時間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國家、社會以及公民等各方的共同努力與支持。

在我國進行城市化道路的選擇時,橫向上必須要堅持的就是充分與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人口基數問題和農村人口問題是城市化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城市化的建設要與我國的人口現狀相協調,大中小城市合理分配,實現人與城市的契合;還要考慮廣大農村群眾對城市文明、城市生活的向往,推進打破流動壁壘的改革,促進人口的自由流動,實現人與城市的融合??v向上在宏觀層面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好城市化建設的長遠規劃方案,切忌盲目建設與急功近利,逐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城市化的建設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環境保護和社會生活等多方面,我國的城市化道路選擇必然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從廣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出發。在選擇城市化道路時必然要考慮人口現狀等因素,與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秉持以人為核心以及綠色、協調等發展理念,充分借鑒吸收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

參考文獻:

[1]高新才.我國城市化道路的選擇[J].理論與現代化,1994(12):21-23.

[2]廖丹清.我國城市化道路的選擇因素[J].經濟學家,2001(02):60-63.

[3]梁世夫,鐘興永.論我國城市化道路模式的選擇[J].學術交流,2003(01):65-67.

猜你喜歡
發展方式城市化
吳景超的都市社會學及其對城市化的啟示
循環經濟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依靠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研究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創新驅動機制
失衡的城市化:現狀與出路
“城市化”諸概念辨析
軌道交通推動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