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音樂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培養研究

2017-07-27 10:02祁蒙
北方文學·中旬 2017年7期
關鍵詞:民族音樂人文精神培養

祁蒙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摘要:在民族音樂教學中融入人文精神培養是響應國家號召的表現,同時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有利于陶冶學生情操,從而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鑒于這些益處,學校需要加大對教師人文精神的培養力度,努力為學生營造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拓寬民族音樂教學的途徑,注重學生的情感作用來培養民族音樂教學中的人文精神。

關鍵詞:民族音樂;人文精神;培養

在國家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政策號召下,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一時風靡全國,以國學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開始走進了學生們的教學生活。民族音樂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凝聚了先賢的智慧,反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傾向。然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越來越深入,各種外來文化不斷涌入,強烈的沖擊著青少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種文化滲透造成青少年對于自己國家的民族的文化了解甚少,部分學生甚至一味崇洋媚外,不能深刻領會民族音樂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意識到了這種現象的危害性,我國教育部規定在音樂教學中,必須要重視對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我們并不主張全盤否定西方文化,而是要借鑒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意識一直以來都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同時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難題。

一、民族音樂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意義

人文精神,簡單說就是人類的自我關懷,具體表現為維護和關切人類的尊嚴、價值、以及命運,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遺產表現出高度珍視;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就在于它有人文,有屬于自己民族發展的獨特文化。因此,人文精神在國家物質文明建設過程中、國民人文修養過程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青少年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迫在眉睫。

(一)有利于激發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民族音樂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們的傳承和發展凝聚了一代代華夏兒女的智慧和心血,這些民族的精粹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感到驕傲和自豪。受外來文化的入侵,一些不良思潮嚴重沖擊著青少年的價值觀一些意志不堅定的學生會聽信這些謠言,對祖國的發展持懷疑態度。因而,對學生進行民族音樂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多了解自己祖國的偉大,知道這些優秀作品中凝結的智慧,會為我們先人的智慧感到自豪,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他們也會漸漸明白,并非“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

(二)有利于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本身就具有陶冶情操的功能。民族音樂作為一個地域或者一個民族的智慧結晶,更能帶我們走進另一個精神世界。一些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比如《二泉映月》、《茉莉花》等等這些優秀的作品,無論時間過去多久,每當聽到這些熟悉的旋律時,它都會帶我們走進另一番世界,能夠讓我們放空心情,拋卻世俗煩惱。因而,讓學生修學民族音樂,經過音樂作品鑒賞課的訓練,學生們對于這些經典作品的欣賞能力會逐漸提升,在這樣經典音樂的熏陶下,學生的對于自己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漸漸養成高尚的情操。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欣賞民族音樂的水平

在民族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們都會有音樂鑒賞課,音樂的演奏需要投入感情,學生們需要在經典作品中去捕捉那些動人感情,他們必須反復聽,而不是如同我們平常聽音樂那樣,學生們需要注意旋律、節奏等,短時期內是難以掌握這樣的技巧,但是如果長時間進行這樣的訓練,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會提高許多。

(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

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的過程中能夠了解民族音樂的內涵和歷史形成,在此學習過程中,我們能深刻領會到祖先們在創造音樂過程中付出的辛勤勞動,每一種民族音樂中都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因此在音樂題材上豐富多樣,風格迥異;每一個動人的旋律都凝聚著強大的民族精神,在旋律的跌宕起伏中,我們能夠看到每個民族的拼搏和奮進。不同的地域風情也會形成不同的音樂風格,比如說北方的音樂整體上而言比較豪邁粗獷,音調高亢激昂;而南方的音樂就較為柔美,旋律娓娓道來,有潤物細無聲的意味。因而,音樂的創作和地域風情有很大關聯,長時間影響,音樂會自己形成一個情感空間,通過音樂我們就可以深深感受到來自于一方地域的民族感情。

二、民族音樂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的方法與措施

(一)學校要加大教師培養力度,提高教師的文化闡釋能力

在民族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是一種耳濡目染的教育,學校必須通過隱形教育的方式向學生傳遞這樣一種精神。在學校中,學生接觸最多的是老師,學生通常也把老師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因此,在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過程中,要重視教師發揮的關鍵作用。學校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和精力去培養老師的人文精神,創造條件要求教師到其他學校進行學習,參加一些相關的研討會,全方位提升教師的文化闡釋水平,老師的水平一旦提高,他的言行舉止、思想行動就會傳遞給學生信息,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人文精神自然會得到培養。

(二)努力為學生營造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塑造人文思辨能力

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作用極其重要,因而在民族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也需要各方面環境的良好配合,學生的人文思辨能力才能提高。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大部分學校的課堂氛圍較為嚴肅沉悶,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知識,學生不能浪費在課堂上的一分一秒,教師則是一味的輸送知識,也不去考慮學生到底有沒有將知識掌握。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之下,學生掌握知識的效率并不是很高,而且他們的思維也會受到限制和束縛,老師需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試圖轉變一下師生角色,無論是學習什么樣的知識,都需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在思想放松的狀態下學習,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法,各方面都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提高。

(三)為學生開辟第二課堂,拓寬民族音樂教學的途徑

在民族音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手段多是課堂理論知識教學和實踐練習教學。想要在民族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還需要為學生開辟第二課堂,需要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音樂的創作需要靈感激發,如果一味通過灌輸和練習習得的音樂技能,并不能真正打動人。真正的音樂需要學生進行不斷揣摩和領會。因而,學??梢匝堃恍┲拿褡逡魳芳襾韺W校為學生進行講座,在專業老師的指點下,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理解和看法會發生質的飛越。除此外,學校要加大民族器樂的課時量,在學校的選修課程中增設民族音樂課,聘請專業的老師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學校也要多組織舉辦一些有關民族音樂的比賽,讓學生加入到競賽中來,感受民族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進而漸漸喜歡上民族音樂。

(四)重點突出音樂的情感作用

民族音樂的精髓在于演奏,因而演奏技巧是民族音樂專業學生必須要掌握的技能。演奏技巧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民族音樂的演奏與聽眾不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那么這樣的演奏仍然很失敗。演奏技巧是民族音樂的精髓,那么情感就是民族音樂演奏的靈魂。任何一種民族器樂演奏出來的旋律如果不能打動人,如果不能營造出一種意境,那么這個作品就是失敗的。經典的作品經得起實踐考驗,在學校中用來教學的音樂作品都民族音樂中的經典,每一個旋律都蘊含著情感,需要學生們進行仔細品味,琢磨原作者是如何將這樣的情感融入到音樂中來的。任何藝術的傳播和表演都需要情感為其注入活力。因而,在學習民族音樂時,學校除了要傳授其演奏技巧外,還需要培養學生在演出中的情感流露和表達。

參考文獻:

[1]陳四海.中國民族音樂概論[M].西安:陜西旅游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民族音樂人文精神培養
傳統民族音樂在高職教育中的傳承——以高職民族音樂課程為例
民族音樂處在“低谷”
高校音樂教育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挖掘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編輯出版中的體現及構建
試論醫學人文精神的構建
循證醫學的人文精神
課堂中滲透民族音樂文化的實踐與探索——以《其多列》一課為例
尋找歷史的縫隙——關于“人文精神討論”的述評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