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韋君宜在《中國青年》時期的期刊編輯思想研究

2017-07-29 02:55李榮霞
新媒體研究 2017年12期
關鍵詞:中國青年

李榮霞

西南大學,重慶 400715

摘 要 1939年韋君宜被調至延安中央青委工作,她的期刊編輯工作主要以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組織青年投身抗日革命為主。韋君宜經歷了《中國青年》延安時期和河北平山時期的復刊工作。延安復刊階段,韋君宜注重對期刊編輯工作的研究和對選題的探討,經過延安復刊,韋君宜開始從職業宣傳工作者和文化人向專業的期刊編輯工作者轉變。1948年12月,《中國青年》在河北平山縣復刊,韋君宜主編刊物至1953年6月。在平山復刊階段,韋君宜的期刊編輯工作主要圍繞青年和青年團展開,此外還注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作為期刊編輯,她最大化地發揮了期刊指導工作的功能自覺。

關鍵詞 韋君宜;《中國青年》;期刊編輯思想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2-0136-02

《中國青年》是一份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報,毛澤東主席曾三次為其題寫刊名,《中國青年》創刊宗旨:“要幫助青年取得一些切近合用,然而在學校里不容易得著的知識,要介紹一些切實可供研究的參考資料,把青年引導到切實的路

上”[1];讀者定位是20世紀20年代初期的青年知識分子;主編從創刊、??綇涂臍v程中有惲代英、胡喬木、韋君宜和邢方群;欄目設置除了有文藝、書報介紹、青年問題、青年界消息固定欄目還有時事述評、教育界革命問題、共產主義運動、農民運動和平民教育通信、本刊研究題目等;《中國青年》三次???,三次復刊,共長達90多年的發展歷程,1923年10月20日創刊于上海,1926年因時局變化遷至廣州,1927年4月由于蔣介石的反革命政變遷至武漢,1927年7月因大革命失敗遷至上海,同年10月???,共發行155期,發表文字將近201萬,1939年11月在延安第一次復刊,韋君宜擔任《中國青年》(晉西版)主編,1941年3月因皖南事變???,自延安復刊以來,《中國青年》出版發行從第1卷~第3卷,共出版29期,約發表142萬字文章,1948年《中國青年》在河北平山第二次復刊,同年8月16日當年出版16期后???,從1949年至1966年的17年間共出版432期,共發表297萬多字,1978年9月《中國青年》在北京第三次復刊。

1 期刊編輯要滿懷對工作的熱忱

韋君宜服從黨的安排,到《中國青年》任主編,犧牲了自己的寫作愛好?!吨袊嗄辍肥且环轃o產階級刊物,毛主席親自為其定了刊名,《中國青年》直屬中央領導。君宜全身心投入到《中國青年》之中,成天與楊述一起談工作、看稿寫稿、改稿看校樣,她說:“當編輯反正不能偷懶,白天晚上都得看稿子,這的確是非常辛苦的職業”[2]。楊團回憶在主編《中國青年》期間,君宜仍想完成一部關于“一·二九”運動的大部頭著作,但是那幾年她為了服從上級的安排,暫時放棄了文學創作事業,取而代之的是寫了許多《中國青年》所需的思想論文。她平日里喜歡加班,就連周末也會召編輯部的同志回編輯部開會討論工作,雖然當時同事會有所埋怨,但她和楊述這樣忠誠于黨,忠于革命事業的心也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韋君宜和楊述在寫稿和改稿時總是一絲不茍,反復推敲,正是有了這樣的上級的言傳身教,整個編輯部才更加的團結把刊物辦好。

韋君宜不斷勤學苦練,提升專業素養?!吨袊嗄辍愤@份期刊上系中央,下系青年,在時局動蕩的情況下,更是考驗期刊編輯的工作能力。韋君宜說:“編輯工作既然是很有意義的革命工作之一,就要安心去做,而要做出成績來,固然要認真地讀書,刻苦地學習,勤奮地練筆?!盵3]首先,要不斷學習讀者關注的內容。她讓編輯和記者向讀者學習,學習弗洛伊德、費翔、崔健等流行人物,學習霹靂舞、搖滾樂等流行文化。其次,韋君宜認為編輯適當練筆才會想作者所想。她在《中國青年》的編輯實踐中,除了編輯文章還注重寫稿子和看各類書籍,使她的文學素質和業務素養不斷提升。

2 辦刊以服務讀者為中心

韋君宜的期刊編輯工作致力于向廣大青年讀者提供優質的稿源。首先她向經驗豐富的老作家組稿。在延安復刊階段作者陣容有:毛澤東、朱德、任弼時、張聞天、王明等;在平山復刊階段的作者有:陳毅、胡喬木、郭沫若、矛盾、艾思奇、丁玲等。通過刊登這些老作家的作品來給青年介紹一些不易在學校學到又能受用的知識。韋君宜經常召開“編輯月會”,經常請專家、老編輯、業務骨干講組稿的經驗,自己也會跟編輯部里的成員講該怎么組稿,如何修改書稿,如何提高業務水平。其次韋君宜以自己的客觀標準對稿件進行把關。有一次魯迅的好友胡風在《中國青年》上發表了題為《戰斗英雄郭俊卿》的文章,編輯部的昌滄說這篇文章主題抓得好,內容詳實,文筆生動,可讀性強,但是有些自然主義傾向,過多地描繪了青春少女的隱私,韋君宜秉持“態度要誠懇,意見要堅持”的原則,她把意見跟胡風訴說之后,胡風把意見都聽進去了,改稿后在《中國青年》上發表,編輯部收到了上千封讀者來信,反響很好。

韋君宜的期刊編輯思想和辦刊措施與讀者的興趣和審美緊密結合。她為了解青年關注的中心,比如為了滿足青年對世界的好奇心,編輯部將“世界青年之窗”擴大版面,改成“世界青年博覽”;為了加強青年對不同流派的文藝學術的了解,增設了“藝苑風景線”欄目;為了讓青年了解新領域、新發展,開辦了“科學大世界”欄目;對讀者的來信更是進行分類處理。韋君宜讓編輯部的同志要給年輕讀者以練筆的機會,所以在《中國青年》了“新語林”一欄,每期刊載數篇約一二百字針砭時弊的小品文,這個欄目成為了年輕讀者練筆的地方,深受讀者歡迎。在編《中國青年》時,若是編輯部遇到了一些問題和觀點需要討論時,韋君宜都會派人去調查,開座談會后才開始寫文章。

3 期刊編輯要保護、扶植作者和作品

韋君宜注重擴大作者隊伍。她主編《中國青年》,一是依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二是依靠青年群眾。首先韋君宜以革命家和知識分子為主要作者,她經常約請專家、學者撰寫文章,指導和教育青年。韋君宜約請老作家的這一期刊編輯方針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促進了青年將理論結合革命實踐,也促進了革命家和知識分子對青年的啟迪和教育;韋君宜十分關心作者,韋君宜要求編輯部的人要常拜訪和請教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知識分子,和作者建立友誼。她讓編輯部的同志不僅要和作者搞好關系而且還要和作者的親屬搞好關系,可以讓家屬代為催稿。向作者組稿時,她吩咐編輯部的人與作者商量題目,要向作者介紹青年的情況,要將編輯部的調查報告和收到的讀者來信提供給作者,編輯們還要幫助作者查閱文章所需的資料;此外韋君宜經常給作者提供寫稿條件,有的作者到外地出差沒有好的創作條件時,韋君宜會派編輯或記者跟隨,協助作者在出差的路上或在外地寫完稿件。有的作者去開會時,韋君宜會派編輯部的人去拜訪和接待。當作者給青年做報告時,她讓編輯部的人做好記錄,整理成文章,經作者允許后在《中國青年》上發表。韋君宜十分重視作者作品。她常提醒編輯部的人在約請老革命家、名人、專家寫稿或者處理他們的稿件時,要慎重,向上級請示匯報。針對作者的文章,韋君宜和編輯部的成員一起研究、討論、提出意見,對于可改可不改的作品就不改,尊重作者的風格。她在審稿時,不對作者的寫作內容做硬性的、死板的要求,在處理稿件時,她和編輯部成員認真細致推敲,不憑個人的喜惡來亂拆亂改。

在主編《中國青年》時期,韋君宜的期刊編輯實踐從起初的組稿困難、讀者不喜歡刊物的內容到后來發行量不斷上升,期刊編輯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她的編輯事業成為革命事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期刊編輯思想經受住了發行量和讀者的檢驗,其期刊編輯實踐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處理好編輯、作者、讀者三者間的關系。作為編輯她常到群眾中去吸取營養,所以辦出了讀者喜歡的活潑的刊物。正是因為君宜與作者建立的深情厚誼,使《中國青年》的作者隊伍不斷擴大。君宜的期刊編輯實踐使《中國青年》的思想性與知識性很好地結合,同時又使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彩,值得當下的青年期刊學習。

參考文獻

[1]發刊辭[J].中國青年,1923(1).

[2]啟治.耕耘播雨四十春——韋君宜暢談編輯的素質、修養、職責和作風[J].編創之友,1983(1):91-111.

[3]韋君宜.老編輯手記[J].編輯學刊,1986(1):71-72.

猜你喜歡
中國青年
延安時期《中國青年》“欄目”中的青年政治動員
從五四運動理性思考中國青年的愛國主義精神
當代中國青年婚姻觀的異化
胡耀邦和《中國青年》
與外婆同齡的《中國青年》
讀《中國青年》之后
請《中國青年》幫軍人說聲“不”
義無返顧破解“猜想”——《中國青年》走向市場的思路與嘗試之一
讀者心中有我們 我們心中有讀者——李作林與《中國青年》45年的情緣
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中國青年》“讀不讀名著”討論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