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塵封千年的古城納巴達

2017-08-01 18:27約阿希姆·布雷特施奈德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7年2期
關鍵詞:蘇美爾手寫體土丘

約阿希姆·布雷特施奈德

在今天敘利亞北部的草原上,聳立著一個大土墩,歷史的風沙在這里掩埋了一座擁有4800年歷史的古城——納巴達,它的規模與小亞細亞古城特洛伊相當。近年來,考古發掘逐漸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讓一幕幕塵封已久的往事再現在人們眼前:奇異的建筑、精致的陶土刻板、獨特的文字……在當年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北部,這個花環狀的城市高度繁榮,絲毫不遜色于平原南部那些寓言般的城市。

納巴達誕生于公元前2800年。建造者們將該城打造成一個花環狀的結構,直徑為600米。突起的墻堤上佇立著一道5米厚的護墻,用來拱衛城市。護墻上有4道大門。城內有一道內墻,直徑達300米,它拱衛著納巴達的核心地帶。那時在夜里,如果得到允許,商人們就可以在外墻和內墻之間的區域稍事休息,這樣既能避開大路上攔路搶劫的強盜,又不會影響熟睡中的納巴達市民。發生動亂時,這樣的雙重城墻還可供人們避難。

城中央有一個土丘,土丘上建有一座宮殿,幾條街道從土丘上呈輻射狀四射,通往四道城門,街道兩旁排列著一片片住宅區。宮殿占地約3000平方米,僅底層就有近50個房間。一個大型中央庭院通往宮殿的眾多房間,人們出入極為方便。這里還設有御座的覲見室,通常為國王接見臣民之處,此外還有多間禮儀室。從這個大庭院朝東南方而行,便可到達一個較小的庭院——納巴達統治者的居所。

除了古城的建筑結構,發掘者們還獲得了驚人的發現——一批陶土刻板,詳細記錄了宮殿的日?;顒?。奇妙的是,這些刻板的手寫體屬于蘇美爾語,語言卻屬于閃族語。語言學家猜想,大約在公元前4000年末,閃米特人從外地大舉遷入美索不達米亞,并同當地的蘇美爾人混居,最終支配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由于蘇美爾語手寫體是當時唯一可獲得的手寫體,他們便逐漸采用這種手寫體來表達自己的語言。

德國慕尼黑大學的考古學家瓦爾特·薩拉伯格破譯了一些陶土刻板,讓人們了解到納巴達的一些行政管理情況。在其中一組陶土刻板上,就敘述了對旅行者的管理:有一次城里來了44頭野驢,人們照料了它們4天,耗費了大量谷物。根據其他一些陶土刻板上的記載,薩拉伯格斷定,這些野驢產于納巴達,是作為商品遠銷到數百公里外的埃布拉城的。另一塊刻板則涉及訥格爾城的君王,可以確定,這位君王大約在公元前2350年前后統治著納巴達。在一些重大活動中,他都要來到其“行省”納巴達進行訪問。

此外,在發掘的印章上的圖案也表現了這座古城的日?;顒?。許多印章都是杰出的袖珍畫,描繪了豐富多彩的慶典活動、商貿路線上的繁忙交通、紛飛的戰火與頻繁的外交等場面。

考古學家的研究表明,公元前3000年左右,納巴達進入鼎盛時期。對于沿著古代商貿路線行進的沙漠商隊來說,無論行走于安納托利亞(今屬土耳其)和巴比倫之間,還是在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之間,納巴達都起到了中轉站的作用。然而,關于納巴達,至今仍有許多未解之謎——究竟是誰創建了納巴達?構建其社會的政治與道德原則是什么呢?

公元前2350年左右,繁榮一時的納巴達被放棄了。是因為大地震?還是人口的激增使納巴達的自然資源遭到過度開發,迫使居民不得不舉城外遷?或因為路過這里的沙漠商隊大為減少,使其喪失了經濟來源?納巴達人民究竟為何棄城而去,目前尚不得而知。

猜你喜歡
蘇美爾手寫體土丘
哐當(外一首)
哐當(外一首)
登銅雀臺
基于大數據下的手寫體識別的設計與研發
披著書法外衣的手寫體
高原鼢鼠地上土丘性狀季節性差異
對一個小土丘的癡望
黃土丘上,誰家的水滴碎流年
《拉格什王表》譯注
蘇美爾文明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