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劃界:任有無之間

2017-08-01 18:31李福鵬
環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6年21期
關鍵詞:波普爾實證主義劃界

李福鵬

科學劃界是科學哲學的中心問題,從邏輯主義到實用主義,再到消解主義以及實在論的多元標準,劃界問題始終困擾著科學哲學的各個流派以及科學哲學家,科學正是在劃界問題的有無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這正是科學的精神氣質之所在、正是科學之為科學、科學保持其旺盛生命力之所在。

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問題或分界問題,在科學哲學中又簡稱“劃界問題”或者“分界問題”,它是科學哲學的中心問題,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決定著對科學哲學其他基本問題的態度和觀點。因此,人們往往認為這是衡量一種科學哲學學說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诖?,劃界問題始終成為科學哲學研究和探討的一個核心問題。概括的看,從邏輯主義到實用主義,再到消解主義以及實在論的多元標準,劃界問題始終困擾著科學哲學的各個流派以及科學哲學家。

科學劃界的由來

劃界問題的最早源自畢達哥拉斯學派,在此之前,哲學家們多用“無定形”的本原來解釋自然萬物的流動和變化,如泰勒斯用“水”來表示本原;阿那克西曼德則就直接稱本原為“無定形”。然而,畢達哥拉斯學派不同意這些觀點,他們認為數是萬物的本原,萬物的基礎應該是有定形的、有確定性的。亞里士多德作為形式邏輯的創始人,提出邏輯的三段論,認為真理與謬誤的區別標準是能否被邏輯證明。英國哲學家培根認為科學要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其后,康德批判了人的認識能力,認為科學的對象是現象世界,至此,科學劃界問題,也稱為“康德問題”。

科學劃界的歷史演變

實證主義:正式提出分界。實證(Positive)一詞來源于拉丁文Positivus,其原意是肯定、明確、確實。實證主義的奠基人孔德指出,全部科學知識都是以實驗和觀察為基礎的,必須建立在經驗之上,只有經驗所來的知識才是科學的知識,其他都屬形而上學。他指出,由于經驗是知識的唯一來源與基礎,所以一切科學知識就必須限定在經驗范圍之內,那么科學討論的是經驗范圍以內事物,離開經驗現象認識就無法進行,科學知識也就失去了根基,所有的一切就失去了意義。

邏輯實證主義:可證實性標準——第一個劃界標準。上世紀20年代,在羅素和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原子主義的影響下,德國哲學家石里克在維也納組織了一個哲學小組,后來逐漸成為一個流派,即“維也納學派”,其思想被稱為邏輯實證主義,邏輯實證主義認為是一系列有意義的命題組成了科學,那么一個命題是否有意義取決于該命題是否能夠被經驗證實或證偽。能夠被經驗證實或證偽的的命題才是有意義的的命題。也就是說一個命題的意義,取決于其可證實性,能夠被證實的命題就是有意義的命題,有意義的才是科學的命題。這種經驗證實原則被以卡爾納普等為代表的邏輯實證主義者看作科學哲學的根本原則。他們對直接證實和間接證實均持承認態度。邏輯實證主義的代表卡爾納普就曾指出:“我們必須肯定兩種證實:直接證實和間接證實”。

批判理性主義:可證偽性標準。批判理性主義的代表波普爾不同邏輯實證主義的科學劃界標準,他認為科學理論只能用經驗證偽,一個命題如果是可否證的就是科學的,反之就是非科學的。波普爾的證偽原則是建立在反歸納法基礎之上的。其實,波普爾的這種方法就是和歸納法相對的演繹法??梢?,波普爾的劃界標準同邏輯實證主義的劃界標準一樣,都是不可取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們都用一種絕對、單一的標準對科學進行劃界。

相對標準——奎因、庫恩、拉卡托斯。邏輯實用主義的代表蒯因,邏輯經驗主義的兩個教條進行了批判,在此基礎之上提出了實用主義科學觀。他認為具有經驗意義的單位不是一個命題、也不是一個陳述,而是整個科學知識??茖W命題沒有確定的標準,只要是有用的、方便的、能夠應付環境的就是科學命題,除此之外都是非科學命題,科學命題有真假好壞之分,只有有用和無用區別。由此可見,蒯因以實用為標準,模糊了科學與非科學的界線,就成為相對的了,因為同一個命題在一個環境中可能是有益的,而在另外一個環境中則可能是無益的。以庫恩為代表的歷史主義學派將科學視為一個動態的歷史過程,在科學的歷史發展中動態考察科學劃界問題,同奎因一樣拋棄絕對的劃界觀。同為歷史主義的拉卡托斯反對庫恩的科學劃界標準,他認為庫恩過于強調非科學因素對科學發展的作用,由此走向了另一極端。他在許多問題上與波普爾的觀點是一致的,反對邏輯實證主義的可證實性標準,但他也不完全同意波普爾的可證偽性標準。

劃界的消解一一費耶阿本德、勞丹??茖W劃界到了無政府主義者這里成了沒有意義的討論。費耶阿本德指出要從根本上取消科學劃界標準的討論。歷史上科學哲學家大都把科學看成是理性的事業,科學與非科學是涇渭分明的,但費耶阿本德則認為科學不過是應付環境的工具,同神話宗教迷信等思想實質上并無差別,科學與宗教、理性與感性性都對認識有重要作用,所以對二者劃界毫無意義。正如費耶阿本德的所言“科學是一種最新的、最富有侵略的、最教條的宗教……”而后反科學實在論的代表勞丹吸收承繼了費耶阿本德的消解科學劃界的觀點,主張徹底消解科學劃界。

科學劃界的思考

綜上所言,科學哲學的整個歷史始終貫穿著科學劃界問題,甚至在古希臘時期的一些哲學家思想里已經孕育了其雛形。從實證主義正式提出分界,經歷以石里克、卡爾納普為代表的邏輯實證主義提出的可證實性標準,以波普爾為代表的批判理性主義提出的可證偽性標準,到奎因、庫恩、拉卡托斯等人的相對標準和費耶阿本德、勞丹、SSK和后SSK等最終對科學劃界的消解,直至以薩伽德、邦格為代表的哲學家提出的多元綜合標準,劃界問題歷久彌新。

但是,科學并沒有因為科學哲學流派和科學哲學家在對待劃界問題的不同標準、不同聲音中而猶豫徘徊??茖W正是在劃界問題的有無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這正是科學的精神氣質之所在、正是科學之為科學、科學保持其旺盛生命力之所在。endprint

猜你喜歡
波普爾實證主義劃界
包容性法律實證主義、法律解釋和價值判斷
分析實證主義、法律現實主義和法律方法的未來
波普爾政治哲學與西方理性主義的危機
法國海域劃界的立法、實踐及挑戰
可廢止性與法律實證主義
排他性法律實證主義
大陸架界限委員會的工作進展主席說明(CLCS/95)
論三步劃界法的發展及法律地位——其對中日東海大陸架劃界的一些啟示
馬克思主義視域下波普爾的真理觀評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