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2017-08-02 19:57廖福霖
綠色中國 2017年7期
關鍵詞:核算價值生態

廖福霖

堅持綠色發展,就要重視生態產品價值,生產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實現綠色富民惠民。生態產品是公共產品,價值實現難度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式創新,有利于加快補齊生態短板,增加生態產品供給,促進生態優勢向發展優勢轉變。

一、生態產品的概念、功能與特征

1、生態產品

人類需求既包括對農產品、工業品和服務產品的需求,也包括對清新空氣、清潔水源、宜人氣候等自然要素需求,這些自然要素在某種意義上也具有產品的性質。一般認為,生態產品指維系生態安全、保障生態調節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環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源和宜人的氣候等(如果從廣義上看,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所生產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都是生態產品)。對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補償”,本質就是政府代表人民購買這類地區生產的生態產品。生態產品可以直接被人類消費,也可以作為一種生產要素通過租賃等被用于其它商品,特別是生態友好型產品的生產,來體現其價值。如生態農產品、生態工業品、生態服務產品等產品生產,雖然這些生態友好型產品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態產品,但是卻與生態系統的功能與服務密切相關。生態產品是稀缺產品。

2、生態產品功能

生態產品是與物質產品、文化產品相并列的支撐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三類產品。后兩者主要滿足人類物質和精神層面需求,而生態產品是主要維持人們生命和健康的需要,具體表現為: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氣、涵養水源、防風固沙、調節氣候、清潔空氣、保護生物多樣性、減輕自然災害等。

3、生態產品特征

生態產品來自于自然生態系統,無論原始的生態系統,還是經過投入人類勞動和相應的社會物質資源后恢復了服務功能的生態系統,人們最終享受到的生態產品實質上是一種生態系統服務。一般來說,生態產品具有以下特征:公共物品性,具有公共物品的兩種本質屬性,即消費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既有地域性也有整體性,有些生態產品只能在一定的地域空間內發揮作用,比如某地域空間的空氣,對距離較遠的地域就沒有作用;有些生態產品又具有整體性,如氣候變化就具有全球性;個體消費的不可計量性,如清新空氣、清澈藍天的消費是難以對個人消費進行計量的;價值多維性,生態產品有使用價值與非使用價值(如存在價值)、經濟價值與非經濟價值(如文化價值),價值多維度性增加了其價值的核算評估的難度。此外,還有外部性、持續性特征。

二、生態產品價值的核算方法

實現綠水青山的金山銀山價值,首先需要解決其價值核算與定價問題。目前已形成了直接市場法、替代市場法與意愿調查法等三種主要核算生態產品價值的方法。直接市場法主要用于產權明確、價格確定,可直接進行市場交易的生態產品估算。主要包括費用支出法、影子價格法。替代市場法是先對核算某一區域或某種環境下的生態產品價值,再將該價值估算結果運用到其他類似區域或基本相同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中。這種方法主要包括旅行費用法、享樂價格法等,適于較大空間范圍的不連續區域產品的估值。意愿調查法主要是通過調查居民對使用某區域生態產品的支付意愿,并基于該產品的支付意愿進行生態產品價值估算。

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就是使其外部經濟性內部化,當前重點是要運用政府與市場“兩只手”來實現生態產品價值。

1、政府途徑

(1)轉移支付

對重點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流域保護區等人民以自己的勞動或相對放棄發展經濟的權利,保護生態環境與修復生態而生產的生態產品價值,應通過轉移支付等形式予以體現,使綠水青山的保護者有更多獲得感。

(2)政府贖買

由政府對重點生態區內禁止采伐的商品林通過贖買、置換等方式調整為生態公益林,使“靠山吃山”的林農利益損失得到補償,實現社會得綠、林農得利,由此實現生態產品價值。

生態產品價值還可以政府買賣服務的形式實現。對于生態脆弱區或被人類活動干擾和破壞的生態系統的生態保護與建設,其成果是一種生態產品。政府可通過將生態產品生產以合同形式外包,在政府部門與私營企業簽訂合同或協議后,由后者生產某方面的生態產品,政府來負責監督合同的履行,并向后者支付費用,這是通過政府購買的形式購買企業生產的生態產品。

2、市場途徑

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實現生態價值。在發展國內生態產品市場的同時,也可支持有條件的林業企業參與國際碳匯市場競爭,同時,可吸引國際資本進入生態產業,進行生態資源的產業化經營。

(1)生態產品市場交易

市場交易是通過培育市場、明晰產權,實現生態產品外部性的內部化,其價值可通過市場化路徑來實現。如碳匯交易通過市場機制實現森林生態產品的價值補償的一種有效途徑。排污權交易是排污企業從其利益出發,自主決定其污染程度,從而買入或賣出排污權。

通過大力發展節能減排、低碳清潔型產業,發展生態產業與節能環保服務業,聚焦重點領域發展環境治理型產業,依靠產業轉型、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增加生態產品、用能權、排污權、碳匯等供給。堅持污染者付費,形成生態產品市場需求。

(2)生態資源的產業化經營

生態資源產業化經營是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現實手段。發展生態利用型產業,間接實現生態價值。打造綠色生態牌,發揮比較優勢發展以生態產品為要素的生態利用型產業,將綠水青山轉化為產品優勢,轉化為現實消費品與生產環境友好型產品的中間投入品。用好山、水、林、氣,加快發展生態旅游與休閑養生產業、健康醫藥產業、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林業產業、畜牧養殖業、飲用水產業。

四、體制與機制建設

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所要求的重要試驗任務。要率先嘗試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建立健全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與產業化運營體制,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外部性內部化機制,形成可推廣的能體現生態產品價值路徑與制度體系。

1、建立生態資源產權制度

產權明晰是生態產品通過市場途徑實現價值的前提。一要建立統一的確權登記系統。開展自然資源調查成果收集整理統計等基礎性工作,在制定水流、森林、山嶺、荒地、灘涂等各類自然資源產權主體界定的辦法的基礎上,先試點開展自然資源資產統一確權登記,積累經驗后,開展自然生態空間統一確權登記工作。二要建立自然資源產權體系。建立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明確各類自然資源產權主體權利,創新自然資源全民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的實現形式,除生態功能重要的外,可推動所有權和使用權相分離,適度擴大使用權的出讓、轉讓、出租、擔保、入股等權能。

2、建立生態價值核算制度

實現綠水青山的金山銀山價值,探索構建生態系統價值核算體系和核算機制,解決定價方法和定價機制問題,確定不同功能生態產品的核算方法和技術規范。通過對一條河、一座山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為價值實現奠定基礎。

3、培育建立生態產品市場體系

(1)培育生態產品市場主體

要建立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生態市場。培育綜合性環境服務企業,提供第三方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服務。加大對生態友好型企業的生態產品交易意識的引導與培訓,促進其成長為生態市場主體。

(2)完善生態產品市場機制

建立健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體系。完善水權、排污權交易制度。探索排污權融資能力與推行排污權抵押貸款等融資模式。

4、建立生態產品的政府購買機制

5、生態產業稅收優惠

施行差別稅負政策。給予生態產品與生態友好型產品一定的稅收優惠,同時考慮對環境污染、高耗能的產業產品增加稅負。對生態保護區域以及生態脆弱區生產的生態產品實行零稅負,同時,適度優化開發區的稅負。

6、建立綠色金融支撐體系

積極探索綠色金融渠道,將資金投入向生態產業或生態友好型產業傾斜,探索建立財政貼息、助保金等生態信貸扶持機制。探索建立政府節能環保信息對金融機構的共享機制,支持金融機構加強環境風險識別。完善對節能低碳、生態環保項目的各類擔保機制,加大風險補償力度。建立企業和金融機構環境信息公開披露制度,建立公益性的環境成本核算體系和數

據庫。

猜你喜歡
核算價值生態
我國金融機構投融資業務碳核算研究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今年3季度起實施季度GDP核算改革
盱眙生態藕
小黑羊的價值
放大你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